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珊瑚礁海岸波流运动特性整体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树彬 陈松贵 +1 位作者 姚宇 陈汉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根据现场地形在港池中建立三维珊瑚礁−潟湖−裂口海岸定床整体物理模型,采用波高传感器、流速仪和表面流速测量系统分别测量了规则波作用下珊瑚礁海岸不同位置的波浪和流场特征。结果表明:礁坪上,波高在向岸方向逐渐减小,总减小幅度为86.... 根据现场地形在港池中建立三维珊瑚礁−潟湖−裂口海岸定床整体物理模型,采用波高传感器、流速仪和表面流速测量系统分别测量了规则波作用下珊瑚礁海岸不同位置的波浪和流场特征。结果表明:礁坪上,波高在向岸方向逐渐减小,总减小幅度为86.7%,增水先增大后减小,沿礁坪下降幅度为65.9%,水流以向岸流为主,存在着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潟湖中,波高靠近裂口处较大,中部最大值约为两侧最小值的2.8倍,增水则靠近裂口处最小,相比两侧最大值下降了25.5%,水流主要为对称地指向裂口的沿岸流,流速从两侧到裂口先增大后减小;裂口中波高变化不大,增水在靠近潟湖处最大,为礁坪上增水的47.6%,水流主要为离岸流,流速同样是先增大后减小。量化分析了环流驱动力、辐射应力与波面压力梯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发现礁坪上向岸流变化是平均水位梯度和辐射应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裂口中的离岸流驱动力主要为辐射应力,而潟湖中的沿岸流变化由平均水位梯度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潟湖−裂口 波浪 波生流 辐射应力 波浪增水 整体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