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opulariopsis sp.SCSIO 41229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
作者 何燕春 徐淑娜 +1 位作者 刘永宏 杨斌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6,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北部湾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opulariopsis sp.SCSIO 41229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理... 本文旨在研究北部湾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opulariopsis sp.SCSIO 41229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理化性质、文献数据比对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neocyclocitrinols A—D(1—4)、penicillenol A2(5)、环(D-苯丙-L-异亮)二肽(6)、环(L-色-L-苯丙)二肽(7)、(+)-penicilactam A(8)和(8E,10E)-7-oxo-8,10-heptadecadienoic acid(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Scopulariopsis sp.真菌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2、4具有弱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4和8具有弱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共附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Scopulariopsis sp. C25甾体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苯甲醛类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炳新 韦霞 +2 位作者 肖细姬 张琪 张翠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69,共7页
本文研究了具有克服肿瘤耐药活性的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 15-0-3苯甲醛类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多种... 本文研究了具有克服肿瘤耐药活性的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 15-0-3苯甲醛类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等现代波谱分析及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苯甲醛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克服肿瘤耐药活性研究。从EGF15-0-3的苯甲醛部位共得到9个苯甲醛类化合物,结构依次为flavoglaucin(1)、tetrahydroauroglaucin(2)、isoaspergin(3)、isotetrahydroauro-glaucin(4)、dihydroauroglaucin(5)、isodihydroauroglaucin(6)、2-(1',5'-heptadienyl)-3,6-dihydroxy-5-(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7)、auro-glaucin(8)和2-(2',3-epoxy-1'-heptenyl)-6-hydroxy-5-(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9)。体外克服肿瘤耐药活性研究表明,苯甲醛类化合物9具有较强的克服肿瘤耐药活性,可能是由于其结构2位烷基侧链与3羟基形成吡喃环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共附生真菌 Aspergillus sp.EGF15-0-3 苯甲醛 克服肿瘤耐药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clertoiorum和Penicillium citrinum共培养代谢产物的研究
3
作者 鲍洁 张晓勇 +3 位作者 姚期凤 徐新亚 农旭华 漆淑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4,共4页
利用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来源于柳珊瑚的两株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clertoiorum和Penicillium cirrinum)共培养发酵代谢产物,通过NMR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利用HPLC分析A.sclertoiorum分别共培养和纯培养时主要次生代谢产... 利用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来源于柳珊瑚的两株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clertoiorum和Penicillium cirrinum)共培养发酵代谢产物,通过NMR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利用HPLC分析A.sclertoiorum分别共培养和纯培养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差异。从共培养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青霉酸(1),5t6-dihydropenicillic acid(2),6-dihydro-6-hydroxy penicillic acid(3),2-hydmxy-3,6-dimethylbenzoic acid(4),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海洋来源真菌中得到,并且共培养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化合物1—4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共附生真菌 ASPERGILLUS sclertoiorum PENICILLIUM citrinum 培养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珊瑚共附生真菌NG-15-3中蒽醌和含氮类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秀婷 刘炳新 +2 位作者 胡谷平 汪玉梅 张翠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了研究南海珊瑚共附生真菌NG-15-3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手段从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结合现代波谱技术、物理常数对照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结构鉴定。从其分离得到4个蒽醌类:emodin(2)、1-O-methy... 为了研究南海珊瑚共附生真菌NG-15-3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手段从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结合现代波谱技术、物理常数对照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结构鉴定。从其分离得到4个蒽醌类:emodin(2)、1-O-methyl emodin(3)、physcion(4)、carviolin(5)和6个含氮类次生代谢产物:preechinulin(1)、cyclo-(Phe-Gly)(6)、cyclo-(Gly-Pro)(7)、3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8)、2-methyl-3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9)和1H-pyrrole-2-carboxylic acid(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为单去氢2,5-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共附生真菌 NG-15-3 蒽醌 含氮类化合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珊瑚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verruculosus GXIMD 02504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艳婷 彭帅 +6 位作者 黄炳耀 巫明媚 陈锦营 卢护木 高程海 刘永宏 罗小卫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开展1株北部湾来源珊瑚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verruculosus GXIMD 02504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解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采用... 目的开展1株北部湾来源珊瑚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verruculosus GXIMD 02504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解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改良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从其液体发酵产物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chrodrimanins A-B,E-F,H(1~5)、芝麻素(6)、樱黄素(7)、5,7,4-三羟基异黄酮(8)、N-acetyl-tryptamine(9)。化合物8显示出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的弱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78μg/mL。结论从菌株T.verruculosus GXIMD 02504中分离得到以chrodrimanin类混源萜为主的化合物9个,其中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8具有一定的抗表皮葡萄球菌活性。本研究丰富了该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共附生真菌 疣孢篮状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