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天然指状蔷薇珊瑚礁结构的仿生珊瑚修复材料
1
作者 潘浪 鞠光旭 +4 位作者 张馨月 吴川良 柯韶文 刘亚星 尹学琼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1-1518,共8页
在对天然指状蔷薇珊瑚礁(Md CR)进行了全面化学成分、物理形貌及力学性能分析的基础上,以白水泥(WCE)为基底,通过添加发泡剂(LG-2258)和壳聚糖(CS),模拟Md CR的化学组成及物理结构,制备了3种Md CR仿生材料。通过SEM、FTIR、EDS、ICP-OE... 在对天然指状蔷薇珊瑚礁(Md CR)进行了全面化学成分、物理形貌及力学性能分析的基础上,以白水泥(WCE)为基底,通过添加发泡剂(LG-2258)和壳聚糖(CS),模拟Md CR的化学组成及物理结构,制备了3种Md CR仿生材料。通过SEM、FTIR、EDS、ICP-OES和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Md CR及Md CR仿生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化学成分测定和性能测试,并将Md CR移植到仿生材料上,放置于模拟海水中进行了为期6个月人工培育。结果表明,Md CR仿生材料具有与Md CR相似的孔隙结构、力学性能及化学组成;珊瑚虫可附着在仿生材料表面生长出新的珊瑚组织,Md CR在仿生材料表面培育平均增长10.3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珊瑚 珊瑚修复 仿生材料 指状蔷薇珊瑚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鹿角珊瑚(Acropora muricata)与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的耐热性差异研究
2
作者 周榆鹏 肖遵勇 +7 位作者 陈锦连 黄智华 徐明培 谭荣华 蒙林庆 王永刚 余克服 黄雯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70,共11页
全球变暖导致珊瑚大规模白化事件频发,珊瑚礁生态系统加速退化。国际上通常采用珊瑚移植的方式来修复退化的珊瑚礁,其中移植的珊瑚中鹿角珊瑚(Acropora)占大部分。然而,快速生长的枝状鹿角珊瑚对热更敏感,影响其在日益变暖的海洋环境中... 全球变暖导致珊瑚大规模白化事件频发,珊瑚礁生态系统加速退化。国际上通常采用珊瑚移植的方式来修复退化的珊瑚礁,其中移植的珊瑚中鹿角珊瑚(Acropora)占大部分。然而,快速生长的枝状鹿角珊瑚对热更敏感,影响其在日益变暖的海洋环境中的修复效果。为了了解鹿角珊瑚的高温响应模式以及耐热性差异,本研究对广西涠洲岛美丽鹿角珊瑚(Acropora muricata)和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进行了高温胁迫实验。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分析,高温胁迫后,美丽鹿角珊瑚触手收缩、颜色变淡,抗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铵同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含量)水平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风信子鹿角珊瑚的响应模式也几乎保持一致(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外)。在34℃下,风信子鹿角珊瑚的生理指标表现更佳,超氧化物歧化酶、铵同化酶和caspase-3始终保持高活性及灵敏反应,意味着风信子鹿角珊瑚通过提高这些蛋白酶活性来抵抗高温环境,其比美丽鹿角珊瑚更具耐热性。本研究揭示了两种鹿角珊瑚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模式,并比较了两者之间的耐热性差异,为耐热珊瑚挑选和珊瑚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鹿角珊瑚 高温胁迫 耐热性 珊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近岸退化珊瑚礁的成功修复案例--蜈支洲珊瑚覆盖率的恢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浴阳 刘骋跃 +4 位作者 王丰国 江雷 俞晓磊 张芳 黄晖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3,共8页
在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退化威胁的情况下,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成为人类帮助珊瑚礁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在全球各个珊瑚礁区域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近岸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本实验探讨利用珊瑚移植技术在三亚市蜈支洲岛典... 在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退化威胁的情况下,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成为人类帮助珊瑚礁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在全球各个珊瑚礁区域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近岸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本实验探讨利用珊瑚移植技术在三亚市蜈支洲岛典型的近岸珊瑚礁环境下恢复造礁石珊瑚的覆盖率,希望推动企业参与海洋生态保护并从中受益。在与当地旅游公司的合作下,2017年6月移植6000株包括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美丽鹿角珊瑚(A.muricata)等8种造礁石珊瑚。经过3 a的生长,移植珊瑚的平均存活率为61.3%,修复区域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从9.3%提升到35.3%,珊瑚覆盖率的提升主要归结于移植珊瑚个体的生长。从恢复效果来看,本次实验有效地恢复了珊瑚礁的珊瑚覆盖率,修复区域内珊瑚礁不仅健康状况有所恢复,同时水下景观得到改善,带动了相关企业参与海洋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本次研究结果证明了在我国近岸退化珊瑚礁中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恢复珊瑚礁生态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珊瑚礁生态修复 珊瑚移植 近岸典型退化珊瑚 蜈支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系统中造礁石珊瑚退化原因分析与维护技术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齐祥明 周畅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第1期48-58,共11页
珊瑚对环境要求较高,温度、盐度、pH、重金属、悬浮泥沙、紫外线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珊瑚的退化。又因为造礁石珊瑚是现代珊瑚礁的框架,本研究首先基于造礁石珊瑚的生存状况及其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其退化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 珊瑚对环境要求较高,温度、盐度、pH、重金属、悬浮泥沙、紫外线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珊瑚的退化。又因为造礁石珊瑚是现代珊瑚礁的框架,本研究首先基于造礁石珊瑚的生存状况及其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其退化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而从珊瑚礁生物增殖放流、人工养殖移植技术、相关功能基因研究、科学有效的监测管理等多个角度,综述了造礁石珊瑚及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及相关研究和管理措施的进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统 造礁石珊瑚 珊瑚礁退化 珊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孔径网格板对小叶鹿角珊瑚的移植效果评估
5
作者 刘相波 朱文涛 +5 位作者 夏景全 朱铭 任瑜潇 陈柔雯 王爱民 李秀保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5期536-544,共9页
为了筛选适宜珊瑚生长的网格板孔径尺寸,在蜈支洲岛的北部退化珊瑚礁区域使用4种不同孔径尺寸(分为A、B、C、D 4组,孔径大小分别为1 cm×2 cm、2.5 cm×2.5 cm、4.5 cm×4.5 cm、6 cm×6 cm)的铝制网格板搭建珊瑚苗圃,... 为了筛选适宜珊瑚生长的网格板孔径尺寸,在蜈支洲岛的北部退化珊瑚礁区域使用4种不同孔径尺寸(分为A、B、C、D 4组,孔径大小分别为1 cm×2 cm、2.5 cm×2.5 cm、4.5 cm×4.5 cm、6 cm×6 cm)的铝制网格板搭建珊瑚苗圃,探讨人工基底的孔径尺寸大小对移植小叶鹿角珊瑚(Acropora microphthalma)生长、存活和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期结束时C组和D组的珊瑚保持100%存活率,而A组和B组的珊瑚存活率降为80%和87%。C组和D组的基底上主要附着藻类为壳状珊瑚藻,附着草皮海藻干质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且C组和D组基底上附着的草皮海藻平均长度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小孔径基底上附着的草皮海藻会通过富集水中悬浮物获取营养导致过度生长,从而抑制珊瑚生长甚至死亡。基于珊瑚共生藻密度和光合生理指标,C组和D组的珊瑚拥有更高的光合能力,保证了珊瑚的钙化生长。以上结果表明,大孔径网格板(≥4.5 cm×4.5 cm)对移植珊瑚生长更有利,更适合作为工程化礁体的移植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修复技术 人工基底 珊瑚生长 草皮海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洲岛霜鹿角珊瑚共生虫黄藻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勇前 陈飚 +3 位作者 覃良云 陈金妮 牛天祎 粱甲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164-172,共9页
【目的】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对珊瑚的环境适应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十分必要。珊瑚的环境适应性与其共生虫黄藻密切相关,然而季节性环境变化驱动虫黄藻变化的微生态机制仍不够深入【。方法】以北... 【目的】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对珊瑚的环境适应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十分必要。珊瑚的环境适应性与其共生虫黄藻密切相关,然而季节性环境变化驱动虫黄藻变化的微生态机制仍不够深入【。方法】以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区的一种代表性环境敏感型枝状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为研究对象,开展4个季节的定点样本采集与环境数据监测,分析共生虫黄藻的密度、叶绿素a浓度、群落组成的变化情况,以及虫黄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相关性。【结果】涠洲岛珊瑚礁区呈现夏季高温强光和冬季低温弱光的特征,而夏季虫黄藻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低于冬季,表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规律;C1亚系群为4个季节虫黄藻群落的主导亚系群、其相对丰度介于79.35%~82.97%之间,C1ca、C1p、C72和Cspc等背景亚系群的相对丰度随季节交替而显著变化;夏季和冬季的虫黄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表面海水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对虫黄藻群落结构变化的贡献高于海水叶绿素a浓度、490 nm下的入射光漫射衰减系数和颗粒有机碳。【结论】涠洲岛夏季高温强光和冬季低温弱光的环境特征通过影响霜鹿角珊瑚共生虫黄藻的光合作用,进而调控其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季节性变化;C1亚系群的生理特性保证霜鹿角珊瑚适应涠洲岛的环境;表面海水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影响虫黄藻背景系群丰度变化,进而导致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整体而言,表面海水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驱动虫黄藻密度变化、C1亚系群稳定共生、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霜鹿角珊瑚为例解析了珊瑚共生虫黄藻适应季节变化的微生态机制,为理解环境敏感型珊瑚适应环境变化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黄藻 季节变化 枝状珊瑚 环境适应性 珊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