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艺参数对玻纤增强硅树脂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制品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学东 薛松 +3 位作者 杨涛 任怡 彭奕 郑丽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2,共9页
随着核电的发展,其极端的环境对绝缘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玻璃纤维增强硅树脂由于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电压的工况下。为了提高硅树脂的固化度并确保制品性能与材料特性相匹配,以压水堆(PWR)核电机组中控制棒驱动机... 随着核电的发展,其极端的环境对绝缘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玻璃纤维增强硅树脂由于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电压的工况下。为了提高硅树脂的固化度并确保制品性能与材料特性相匹配,以压水堆(PWR)核电机组中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的磁轭线圈骨架作为玻纤增强硅树脂的模压成型制品,通过热重分析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硅树脂模塑料的固化热行为,优化了制品的模压工艺参数,采用热重分析和拉伸测试表征了制品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研究了后固化参数对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175℃后固化24 h的制品拉伸强度增幅最大,提高了122%,热失重质量分数最小,减少了82.25%。硅树脂的失重固化和热氧化降解是影响制品性能的原因。磁轭线圈骨架模压成型工艺参数为模具温度130℃、成型压力50 MPa、保压时间10 min、固化温度175℃、烘烤时间24 h。成型制品通过了核电机组的热老化性能测试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硅树脂复合材料 模压成型 工艺参数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车门拉手座热流道模具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田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4,共8页
在车门拉手座塑件模具设计中,为解决高含量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成型时容易出现浮纤、收缩各向异性带来的翘曲变形大等潜在品质缺陷问题,运用CAE辅助分析对塑件的成型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将浇注系统优化为潜伏式双浇口浇注系统,浇... 在车门拉手座塑件模具设计中,为解决高含量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成型时容易出现浮纤、收缩各向异性带来的翘曲变形大等潜在品质缺陷问题,运用CAE辅助分析对塑件的成型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将浇注系统优化为潜伏式双浇口浇注系统,浇口的进胶直径为1 mm,流道结构由三级冷流道+一级热流道组成。所获得的浇注效果为:引起浮纤发生的内外壁模温差控制在38℃以下(标准值≤50℃);主要外观面盖面的纤维取向张量范围为0.7373~0.9986,能有效保证盖面的结构强度;塑件最大翘曲变形量为1.024 mm,能保证塑件关键尺寸的成型精度满足MT3级A类精度要求;基于玻纤增强的模腔成型收缩率各向差异化设置分别为X向0.3%,Y向0.1%,Z向0.2%。与优化结果对应的注塑工艺参数为:模温89.4℃,料温292.4℃,注射压力92 MPa,冷却水温度25℃,注塑周期38 s。模具结构为一种两板式热流道模具,一模两腔布局,模具中采用脱模方向集成法设计了3种脱模机构,其中的定模推板斜顶机构和油缸推板型斜抽芯机构对同类塑件脱模机构设计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玻纤增强 尼龙 注塑 CAE优化 各向异性 模具设计 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电杆及横担用聚氨酯树脂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雄 胡虔 +1 位作者 孟凡卓 熊淦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124,共4页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出改性聚氨酯树脂,其材料表现良好的力学性能、电气绝缘性、耐腐蚀性和紫外老化性。改性聚氨酯树脂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58.4 MPa和101.2 MPa;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分别为9.68×1015Ω和2.60&#...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出改性聚氨酯树脂,其材料表现良好的力学性能、电气绝缘性、耐腐蚀性和紫外老化性。改性聚氨酯树脂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58.4 MPa和101.2 MPa;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分别为9.68×1015Ω和2.60×1016Ω·cm;材料经高温化学介质腐蚀和紫外光线辐射后,模量损失率均低于13%,这些数值均优于传统环氧和不饱和聚酯树脂材料。相应材质电力复合材料杆塔和横担已投入示范线路运行,积累相关运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氨酯 玻纤增强 电力杆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孔令美 郑威 +3 位作者 高泉喜 薛亚娟 王宝春 齐燕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7-179,共3页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VARTM)制备了高强2号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表征了该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和复合材料变形量,分析了其疲劳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受到30%的应力水平,即拉伸...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VARTM)制备了高强2号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表征了该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和复合材料变形量,分析了其疲劳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受到30%的应力水平,即拉伸应力值不大于166MPa时,不会因疲劳而发生失效;应力水平与失效前的变形量成正比,同时表明,该复合材料在疲劳载荷下的破坏形式为突然断裂,这些典型结论为复合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TM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对玻纤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孔令美 郑威 +3 位作者 齐燕燕 高泉喜 薛亚娟 王宝春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1,共5页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VARTM)制备了玻纤增强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化学溶剂对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其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一定...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VARTM)制备了玻纤增强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化学溶剂对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其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在溶剂中浸泡180d后,其模量基本保持不变,由于界面结合减弱使复合材料强度约有5%~10%的下降,对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没有影响,这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TM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溶剂 力学性能 抗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老化研究进展及防老化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左晓玲 张道海 +3 位作者 罗兴 吴斌 郝智 郭建兵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66,共5页
综述了以热塑性材料为基体树脂的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分析,阐述了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湿热、热氧、光氧条件下有可能的老化机理。最后提出了几点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防老化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结构 热老化 光老化 湿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纤维/硅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付善菊 王飞 +1 位作者 韩哲文 吴平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10,共5页
分别用PET短纤维和硅灰石 (无机针状晶须 )增强甲基乙烯基硅树脂 ,研究了纤维长度、含量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 ,并考察了增强纤维对硅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PET短纤维增强硅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和硬度显著提高 ,... 分别用PET短纤维和硅灰石 (无机针状晶须 )增强甲基乙烯基硅树脂 ,研究了纤维长度、含量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 ,并考察了增强纤维对硅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PET短纤维增强硅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和硬度显著提高 ,断裂伸长率下降 ;PET纤维长径比在 1 80~ 3 0 0范围内时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 ;硅灰石增强的复合材料强度、模量及硬度提高相对较小 ,断裂伸长率随增强体用量增多 ,先增加而后降低 ,存在极大值 ;两类增强体均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树脂 PET短纤维 硅灰石 复合材料 增强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2和PP-g-MAH对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建军 何亚东 +3 位作者 张志成 信春玲 曹敏华 金泽宇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9-54,共6页
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是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验研究在玻璃纤维表面涂覆经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处理的纳米SiO_2以及在PP基体中加入PP-g-MAH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是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验研究在玻璃纤维表面涂覆经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处理的纳米SiO_2以及在PP基体中加入PP-g-MAH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经KH550表面处理后可以降低其表面能,有利于其在纤维表面分散吸附;纤维表面涂覆纳米SiO_2及在PP中加入PP-g-MAH,有利于增强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升了116.06%,拉伸强度提升了109.14%,弯曲强度提升了9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结合强度 纳米SIO2 PP-G-MAH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工艺优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蒋爱云 张保丰 +2 位作者 贾智慧 周雪松 匡培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89,共5页
通过熔融浸渍包覆工艺,制备玻纤含量为40%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GFRPP)粒料,选择注塑温度、注射压力以及注射速率作为试验的3个因子,将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LGFRPP的注塑成型工艺... 通过熔融浸渍包覆工艺,制备玻纤含量为40%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GFRPP)粒料,选择注塑温度、注射压力以及注射速率作为试验的3个因子,将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LGFRPP的注塑成型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了各注塑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注塑成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对拉伸性能影响最显著的是注射速率,对弯曲性能影响最显著的是注塑温度,对冲击强度影响最显著的是注射压力;采用综合平衡原则,结合拉伸、弯曲和冲击性能,得到含量为40%的LGFRPP复合材料的最佳注塑成型条件为注塑温度250℃,注射压力40 MPa,注射速度6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32. 02 MPa,弯曲强度为200. 38 MPa,冲击强度为59. 34 k 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注塑成型工艺 优化 正交实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对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桂兰 罗伟东 +1 位作者 刘法谦 刘光烨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共3页
采用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制备了ABS/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偶联剂的种类、用量、纤维处理方法,以及马来酸酐接枝ABS(ABS-g-MAH)、抗冲改性剂、抗氧剂等助荆对A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5%的KH-550偶联剂与10%的ABS-g-MAH... 采用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制备了ABS/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偶联剂的种类、用量、纤维处理方法,以及马来酸酐接枝ABS(ABS-g-MAH)、抗冲改性剂、抗氧剂等助荆对A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5%的KH-550偶联剂与10%的ABS-g-MAH并用可大幅度提高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 玻纤增强 ABS 复合材料 性能 影响 抗冲改性剂 抗氧剂 马来酸酐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长玻纤增强PB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功品 陆蕾蕾 +1 位作者 沈澄英 徐晓峰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1,共4页
通过自制的浸渍挤出机头制备了连续长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复合材料,讨论了生产工艺、玻纤含量、玻纤分布等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合适加工温度是240~260℃;与传统玻纤增强PBT相比,连续长玻纤增... 通过自制的浸渍挤出机头制备了连续长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复合材料,讨论了生产工艺、玻纤含量、玻纤分布等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合适加工温度是240~260℃;与传统玻纤增强PBT相比,连续长玻纤增强PBT复合材料中玻纤平均长度增加,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有提高;连续长玻纤含量越高,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越好,当玻纤质量分数从20%增加到50%时,复合材料强度、模量增加1倍左右.热变形温度达到234℃,同时粒子和试样表面也变得粗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长玻纤 增强 聚对苯二甲丁二醇酯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参数对玻纤毡增强复合材料流动成型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广平 俞建勇 戴干策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2-34,共3页
研究了玻纤毡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GMT)流动成型过程中模腔压力和材料流动方向对制品力学性能和纤维取向的影响。研究表明 :随着压力提高 ,弯曲强度和模量同步增加 ;但压力超过 18MPa后 ,性能变化不明显。随布料面积分数减小 ,单轴拉伸... 研究了玻纤毡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GMT)流动成型过程中模腔压力和材料流动方向对制品力学性能和纤维取向的影响。研究表明 :随着压力提高 ,弯曲强度和模量同步增加 ;但压力超过 18MPa后 ,性能变化不明显。随布料面积分数减小 ,单轴拉伸流动成型将导致沿流动方向和垂直流动方向强度及模量差异变大 ,纤维取向严重 ;但双轴拉伸流动成型得到的制品各方向性能较均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参数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流动成型 纤维分布 聚丙烯 汽车工业 工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道海 何敏 +1 位作者 郭建兵 张凯舟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3,共3页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了长玻纤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长玻纤含量对长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长玻纤含量的增加,长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动...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了长玻纤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长玻纤含量对长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长玻纤含量的增加,长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逐渐增加;长玻纤在基体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 复合材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增韧剂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琳 黄诚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6,共5页
使用熔融浸渍法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FTPP–G),研究了不同纤维含量、不同牵引速度及不同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在复合材料体系中起增强增韧作用,复合... 使用熔融浸渍法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FTPP–G),研究了不同纤维含量、不同牵引速度及不同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在复合材料体系中起增强增韧作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纤维含量增加而升高;提高牵引速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纤维分散性能随之降低;相容剂PP-g-MAH的加入改善了玻璃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当使用自制的浸渍装置且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50%、牵引速度为30 m/min、相容剂PP-g-MAH质量分数2%时,制得LFTPP–G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缺口冲击强度相较于纯聚丙烯树脂提高了1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纤维分散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被引量:30
15
作者 明星星 徐定红 +3 位作者 张凯舟 张家宝 粟多文 郭建兵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39,共3页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研究了MA、DCP含量对一步法挤出长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MA用量,DCP含量的增加导致了一步法反应挤出长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恶化;当MA添...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研究了MA、DCP含量对一步法挤出长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MA用量,DCP含量的增加导致了一步法反应挤出长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恶化;当MA添加量为0.8%,DCP添加量为0.08%时,一步法挤出长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 增强 聚丙烯 熔融浸渍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温度对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峰 吴斌 +3 位作者 张凯舟 粟多文 张家宝 郭建兵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2,共3页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研究注塑温度对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塑温度影响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注塑温度为290℃时,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研究注塑温度对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塑温度影响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注塑温度为290℃时,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 增强 聚丙烯 注塑温度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策 魏珊珊 +1 位作者 赵永真 陈宪宏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126,131,共4页
制备了三聚氰胺磷酸盐(MP)、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以及改性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MPP),并制得了添加mMPP的阻燃玻纤增强PA6复合材料。采用FTIR、SEM、XRD和TG对MPP和mMPP进行了表征,采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氧指数仪和垂直燃烧仪对阻燃玻纤增... 制备了三聚氰胺磷酸盐(MP)、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以及改性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MPP),并制得了添加mMPP的阻燃玻纤增强PA6复合材料。采用FTIR、SEM、XRD和TG对MPP和mMPP进行了表征,采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氧指数仪和垂直燃烧仪对阻燃玻纤增强PA6复合材料的力学和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mMPP颗粒比MPP颗粒小,呈斜方晶型结构;SiO_2溶胶对MPP实现了较好的改性。随着SiO_2溶胶添加量增加,mMPP热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SiO_2溶胶添加量为mMPP的6%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大,较MPP阻燃复合材料提高了7%;冲击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复合阻燃剂含量为18%时,阻燃复合材料达到了UL 94-V0级,极限氧指数均大于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 阻燃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增强PA66复合材料挤出流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会可 刘玉兰 付秀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6-59,共4页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30%玻纤(GF)增强尼龙(PA)66复合材料在270~300℃下的挤出流动性能。结果表明,剪切速率、温度对GF增强PA66复合材料熔体的流动性能均有影响。复合材料熔体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其对温度的依赖性符...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30%玻纤(GF)增强尼龙(PA)66复合材料在270~300℃下的挤出流动性能。结果表明,剪切速率、温度对GF增强PA66复合材料熔体的流动性能均有影响。复合材料熔体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其对温度的依赖性符合Arrhenius方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熔体流动的本构方程进行修正,建立了剪切速率、温度和黏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计算了模型中表征材料挤出流动性能的物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PA66复合材料 挤出性能 本构方程 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增强UP基复合材料大巴空调罩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阔 吴凤楠 +4 位作者 贾志欣 刘立君 李继强 王少峰 刘艳雄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通过采用玻纤质量分数为18%,23%,29%的片状模塑料(SMC)材料,在成型压力为10000,12000,17000 kN的条件下,制备了大巴空调罩制件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成型压力、玻纤含量对玻纤增强的不饱和聚酯基复合材料盒型件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 通过采用玻纤质量分数为18%,23%,29%的片状模塑料(SMC)材料,在成型压力为10000,12000,17000 kN的条件下,制备了大巴空调罩制件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成型压力、玻纤含量对玻纤增强的不饱和聚酯基复合材料盒型件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为制品生产时原料选择及工艺参数确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成型压力为10000 kN、玻纤质量分数为23%时,制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冲击性能 模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明晖 袁象恺 余木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长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 ,并将其与传统工艺的短玻纤增强ABS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采用新工艺 ,可以达到比传统工艺更好的增强效果。
关键词 玻纤增强 ABS 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