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中布容/松山古地磁界线附近铱异常的发现及其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马配学 侯泉林 +2 位作者 柴之芳 徐和聆 吴锡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利用高灵敏度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我国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早-中更新统(约0.73 Ma)沉积界线附近铱和其它元素的丰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布容/松山(B/M)古地磁界线附近铱的含量明显增大,最大值为的46.3 pg/g。相对于整个剖面... 利用高灵敏度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我国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早-中更新统(约0.73 Ma)沉积界线附近铱和其它元素的丰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布容/松山(B/M)古地磁界线附近铱的含量明显增大,最大值为的46.3 pg/g。相对于整个剖面的平均背景值(约15pg/g)大约富集了3倍。用地壳元素钪进行标准化之后,铱异常十分明显,而其它元素在界线附近则没有变化。黄土剖面上铱异常的赋存层位与西南太平洋钻孔(ODP 769A)和东印度洋深海钻孔(ODP 758B)铱异常的赋存层位一致,形成年龄在0.73~0.76Ma左右,并且都与微玻璃陨石层伴生。因此,认为该黄土剖面B/M界线的铱异常的形成与澳-亚微玻璃陨石事件有关。根据黄土剖面B/M界线铱的剩余通量估计撞击体的质量大约为1.3×10^(16)g,相当于直径为951m的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界线 铱异常 玻璃陨石事件 黄土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