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同步改善VARI成型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
1
作者 阳泽濠 宁博 +6 位作者 陈正国 徐学宏 刘卫平 薛怿 刘勇 张辉 俞建勇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度为70℃且灌注时间小于30 min的VARI成型工艺,在120℃的环氧树脂固化温度下6 min内完全溶解。PEI纳米纤维膜的引入可同时改善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15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可以使CF/EP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度、Ⅱ型层间断裂韧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升55.1%,65.4%和12.2%,2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CF/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10.6%和9.3%,1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分别增加24.3%和18.9%。PEI纳米纤维膜通过原位溶解和环氧树脂固化诱导相分离,在CF/EP复合材料层间形成均匀分布的PEI/环氧树脂两相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扩展阻力和层间树脂基体的载荷转移能力,可能是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真空辅助树脂灌注 聚醚 纳米纤维 层间韧性 面内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其制氢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飞 张园园 +4 位作者 王潮 杨扬 崔晶 张玥 张玉梅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8,共11页
为了制备具有高H_(2)通量和H_(2)选择性的制氢PEI中空纤维膜,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制备了质量分数在20%~40%的聚醚酰亚胺(PEI)溶液,当PEI质量分数低于25%时,溶液黏度过低不利于纺丝;但是当PEI质量分数在30%~40%时,零切黏度随PE... 为了制备具有高H_(2)通量和H_(2)选择性的制氢PEI中空纤维膜,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制备了质量分数在20%~40%的聚醚酰亚胺(PEI)溶液,当PEI质量分数低于25%时,溶液黏度过低不利于纺丝;但是当PEI质量分数在30%~40%时,零切黏度随PEI质量分数增加呈指数级增长,lnη0和1 000/T关系在20℃时偏离了线性关系,因此将纺丝温度提高至50℃,以提高纺丝液流动性和可纺性。通过纺丝实验发现,随着PEI质量分数从25%提升至40%,PEI中空纤维膜的强度从17.14 MPa提升至29.95 MPa,测试PEI质量分数为30%~40%的PEI中空纤维膜发现,H_(2)/CH4的分离系数从1.93最高可提升至6.69,但气体通量大幅降低,H_(2)通量从178.12 GPU降低至6.56 GPU;对PEI质量分数30%的PEI中空纤维膜进行硅橡胶涂层,H_(2)/CH4的分离系数提升至12.55。流变研究表明,在PEI溶液中添加比例超过14%(质量分数)的非溶剂会使溶液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当PEI/NMP/THF/EtOH质量比为30/56/8/6时,PEI中空纤维膜的H_(2)/CH4分离系数达42.30,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制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中空纤维 流变性能 可纺性 气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四甲酸二酐改性的聚醚酰亚胺共聚薄膜高温储能性能研究
3
作者 曲仕齐 孟永鹏 +5 位作者 朱本钦 常远 吴成龙 艾玎 陈玉 成永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2,共11页
针对聚醚酰亚胺(PEI)在高温(T>100℃)、强电场(E>400MV/m)下因电导损耗增大导致介电储能性能大幅度下降的难题,提出基于高电子亲和能单体的共聚改性方法来提升材料高温储能性能。采用1,4,5,8-萘四甲酸二酐(NTCDA)单体与常规的PEI... 针对聚醚酰亚胺(PEI)在高温(T>100℃)、强电场(E>400MV/m)下因电导损耗增大导致介电储能性能大幅度下降的难题,提出基于高电子亲和能单体的共聚改性方法来提升材料高温储能性能。采用1,4,5,8-萘四甲酸二酐(NTCDA)单体与常规的PEI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制备系列NTCDA-PEI(nPEI)薄膜,研究了不同NTCDA共聚比例对材料热性能、介电性能、击穿性能和储能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跳跃电导模型和热刺激电流测量,分析了共聚薄膜的电导和陷阱特性对储能性能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共聚薄膜在介质中引入了更多的电子陷阱,有效抑制了高温下载流子的迁移,实现了电导电流的下降和击穿电场强度击穿场强的提高,进而使nPEI薄膜在高温下实现放电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效率的提升。当NTCDA物质的量分数为1.5%时,共聚薄膜性能如下:在150℃下的性能最优,击穿电场强度为574.35MV/m,比纯PEI提高了14.0%;最大放电能量密度为6.38J/cm^(3),比纯PEI提高了50.8%;充放电效率从纯PEI的52.2%提升至88.7%。该研究为开发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储能器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1 4 5 8-萘四甲酸二酐 共聚 高温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低温应用的玻璃纤维/聚醚酰亚胺复合材料 被引量:5
4
作者 高阳 汤炜 +1 位作者 王立峰 赵云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4,47,共4页
采用不同含量玻璃纤维/聚醚酰亚胺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对其超低温(-253℃)线胀系数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常温下的热导率、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其典型性能如下:低温线胀系数纵向... 采用不同含量玻璃纤维/聚醚酰亚胺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对其超低温(-253℃)线胀系数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常温下的热导率、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其典型性能如下:低温线胀系数纵向为2.16×10-5/K,横向为3.03×10-5/K,热导率为0.31W/(m.K),拉伸强度为158MPa,弯曲强度为264MPa,无缺口冲击强度为4.24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玻璃纤维 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辉 徐庭献 +1 位作者 杨德安 董向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20,共4页
采用化学方法对玻璃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表面进行镀前处理 ,以提高金属化镀层的质量。金属化工艺过程包括 :材料的镀前处理 ,化学沉积铜 ,电镀铜和电镀光亮镍。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表面的粗化工艺对于镀层的质量具... 采用化学方法对玻璃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表面进行镀前处理 ,以提高金属化镀层的质量。金属化工艺过程包括 :材料的镀前处理 ,化学沉积铜 ,电镀铜和电镀光亮镍。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表面的粗化工艺对于镀层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过适当的化学处理 ,使材料表面具有均匀适当的粗糙度 ,同时改善表面的亲水性 ,提高表面对活性钯催化剂的均匀吸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树脂基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 表面金属化 金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氮化硼杂化微球的制备及其导热应用
6
作者 庞米娜 凃思帆 +4 位作者 张海琛 陈晓烽 陈高发 易铁山 胡德超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溶液再沉淀法制备了聚醚酰亚胺(PEI)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了离心速度、离心时间、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度等因素对PEI微球尺寸和形貌的影响;随后,通过单宁酸(TA)辅助球磨六方氮化硼,制备了TA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TA-BNNS),... 采用溶液再沉淀法制备了聚醚酰亚胺(PEI)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了离心速度、离心时间、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度等因素对PEI微球尺寸和形貌的影响;随后,通过单宁酸(TA)辅助球磨六方氮化硼,制备了TA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TA-BNNS),并将其与PEI微球进行组装,制备了PEI/TA-BNNS杂化微球;最后采用激光导热仪研究了PEI/TA-BNNS杂化微球对环氧树脂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离心速度为5000r/min、离心时间为30 min,搅拌速度为500r/min时,PEI微球粒径分布较均匀、形貌较平整。此外,聚乙烯醇(PVAL)表面活性剂能有效阻止PEI微球团聚,当PVAL的加入质量为PEI的2倍时,制备得到的PEI微球尺寸最大。TA辅助球磨制备的TA-BNNS表现出优异的水分散性,与PEI微球进行组装制备的PEI/TA-BNNS杂化微球能够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形成良好的导热通路,有效提高环氧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当添加质量分数20%的杂化微球后,环氧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可达0.62W/(m·K),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最高可达69.4MPa,导热性能和拉伸性能均高于添加等量无规分布填料的环氧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氮化硼纳米片 杂化微球 导热性能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改性聚酰亚胺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宋艳江 黄丽坚 +2 位作者 朱鹏 王晓东 黄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62,共5页
采用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GF)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了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材料,考察了纤维含量及粒径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分析了磨损机理。研究表明:经表面处理的GF填充TPI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均... 采用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GF)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了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材料,考察了纤维含量及粒径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分析了磨损机理。研究表明:经表面处理的GF填充TPI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均有提高,以KH-550处理效果最好;随着GF含量的增大,KH550处理的TPI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逐渐增大,摩擦系数比纯TPI略有增大;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与摩擦系数随纤维粒径的减小而降低;SEM显示处理后的GF与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复合材料的磨损以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硅烷偶联剂 力学性能 摩擦和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耐热大分子偶联剂增强增韧石英纤维/含硅芳炔复合材料 被引量:10
8
作者 顾渊博 扈艳红 +3 位作者 杜磊 邓诗峰 周燕 汝凌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70-1677,共8页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乙炔基封端聚醚酰亚胺大分子偶联剂(BDA-K),探究了其对石英纤维(QF)/含硅芳炔(PSA)复合材料界面增强增韧的效果.在常温下,加入大分子偶联剂的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54.1%,59.0%和...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乙炔基封端聚醚酰亚胺大分子偶联剂(BDA-K),探究了其对石英纤维(QF)/含硅芳炔(PSA)复合材料界面增强增韧的效果.在常温下,加入大分子偶联剂的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54.1%,59.0%和23.8%;在250℃时,层间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保留率分别达到89.0%和89.6%,500℃时保留率分别达到63.3%和67.9%.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BDA-K参与PSA的交联固化,与QF发生有效化学键合;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由于BDA-K的分子结构中引入耐热官能团酰亚胺环等,使其大分子偶联剂的T_(d5)达到489℃;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柔软的大分子层提供了适中的界面结合,使强度和韧性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纤维 含硅芳炔 聚醚 大分子偶联剂 界面增强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玻璃纤维布增强BMP350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阳灿 周洪飞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56-57,62,共3页
研究了石英玻纤布增强BMP350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石英玻纤布/BMP350复合材料具有稳定的热物理性能、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优良的电性能,可在320℃下使用。尤其是石英玻纤布/BMP350复合材... 研究了石英玻纤布增强BMP350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石英玻纤布/BMP350复合材料具有稳定的热物理性能、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优良的电性能,可在320℃下使用。尤其是石英玻纤布/BMP350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具有极好的频率稳定性,适合作为高透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Ⅱ)——高温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艳江 章刚 +2 位作者 朱鹏 王晓东 黄培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43-46,共4页
采用热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TPI-GF),通过对试样在常温和高温下弯曲性能测试和分析,研究了TPI-GF在高温条件下的弯曲强度和模量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在225℃以下时其弯曲强度和模量的保留率都在60%以上... 采用热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TPI-GF),通过对试样在常温和高温下弯曲性能测试和分析,研究了TPI-GF在高温条件下的弯曲强度和模量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在225℃以下时其弯曲强度和模量的保留率都在60%以上,仍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GF的加入可以增加材料的玻璃化温度(Tg),并显著提高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弯曲性能,而大尺寸填料的作用更加明显.利用Tr-n模型对几种复合材料高温弯曲性能进行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证明此模型对于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是可行的.因为填料与基体较差的结合力,在常温下并没有体现填料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弯曲强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填充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璠 齐暑华 李珺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5,共5页
以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氧化铝为导热填料,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通过高温模压法制备了Al2O3填充聚酰亚胺/环氧导热玻纤复合材料,研究Al2O3和聚酰亚胺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 以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氧化铝为导热填料,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通过高温模压法制备了Al2O3填充聚酰亚胺/环氧导热玻纤复合材料,研究Al2O3和聚酰亚胺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着纳米Al2O3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Al2O3粒子的填充量为50%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可达1.239W/(m.K)。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随粒子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Al2O3粒子的填充量为20%时,材料的冲击强度为376.3kJ/m2,弯曲强度为912.6MPa。聚酰亚胺改性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耐热老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氧化铝 玻纤增强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Ⅰ)--热处理工艺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艳江 章刚 +2 位作者 朱鹏 王晓东 黄培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5-18,共4页
采用热模压工艺制备玻璃纤维(GF)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材料,使用3种不同的温度对复合材料进行退火热处理,考察了各材料体系热处理前后在高温环境中短时间及稳定的高温弯曲性能.探讨了材料在高温中的失效机理,发现热处理能消除材... 采用热模压工艺制备玻璃纤维(GF)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材料,使用3种不同的温度对复合材料进行退火热处理,考察了各材料体系热处理前后在高温环境中短时间及稳定的高温弯曲性能.探讨了材料在高温中的失效机理,发现热处理能消除材料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材料避免进入高温环境中短时间强度下降的情况,明显提高了材料的稳定高温弯曲性能,并大幅降低了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热膨胀系数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iO-66-NH_(2)/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用于CO_(2)分离的研究
13
作者 朱海山 刘向东 +3 位作者 郑海敏 何明 段翠佳 陈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4-199,共6页
以高比表面积、纳米尺寸的UiO-66-NH_(2)作分散相,以聚醚酰亚胺(PEI)作连续相,通过干-湿相转化纺丝法分别制备了PEI和UiO-66-NH_(2)/PEI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通过FT-IR、XRD、SEM等研究了UiO-66-NH_(2)对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以高比表面积、纳米尺寸的UiO-66-NH_(2)作分散相,以聚醚酰亚胺(PEI)作连续相,通过干-湿相转化纺丝法分别制备了PEI和UiO-66-NH_(2)/PEI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通过FT-IR、XRD、SEM等研究了UiO-66-NH_(2)对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iO-66-NH_(2)的引入使中空纤维膜过渡层结构从树枝状结构变为泡孔状结构;在UiO-66-NH_(2)/PEI中空纤维膜的CO_(2)/N_(2)选择性与PEI中空纤维膜相比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UiO-66-NH_(2)/PEI中空纤维膜的CO_(2)渗透通量从8.09 GPU提升到32.09 G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NH_(2) 聚醚 中空纤维混合基质膜 CO_(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溶剂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晓莉 崔浩然 +3 位作者 张良 范晓倩 程显昀 赵红永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4,21,共7页
为了提升纳滤膜在有机溶剂体系使用过程中的耐受性,选用O,O′-二(2-氨基丙基)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和均苯四甲酰氯作为两相单体,在聚醚酰亚胺超滤基膜上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制备耐溶剂复合纳滤膜,再选用O,O′-二(2-氨基丙... 为了提升纳滤膜在有机溶剂体系使用过程中的耐受性,选用O,O′-二(2-氨基丙基)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和均苯四甲酰氯作为两相单体,在聚醚酰亚胺超滤基膜上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制备耐溶剂复合纳滤膜,再选用O,O′-二(2-氨基丙基)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作为交联剂对复合膜进行交联改性处理;将交联膜浸泡在丙酮溶剂中以探究交联膜的耐溶剂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纳滤膜被成功交联改性,且交联后膜表面的致密程度增加;亲水性也有所提升,接触角下降29%;交联前,丙酮溶胀后膜截留率下降70%,交联后膜截留率仅仅下降5%,纳滤膜的耐溶剂性能有很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溶剂 /聚醚复合纳滤膜 界面聚合 交联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钛复合改性提升聚醚酰亚胺真空沿面闪络特性的物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嘉凯 李倬凡 +5 位作者 张妍 刘霞 杨柳青 刘文凤 迟晓红 程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810-5820,I0032,共12页
聚醚酰亚胺是重要的航天器用绝缘材料。提升聚醚酰亚胺的沿面绝缘性能并探究沿面闪络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纳米氧化钛复合改性有效地将聚醚酰亚胺的真空沿面闪络电压提高19.25%。通过表征纳米复合前后材料的表面形貌、表... 聚醚酰亚胺是重要的航天器用绝缘材料。提升聚醚酰亚胺的沿面绝缘性能并探究沿面闪络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纳米氧化钛复合改性有效地将聚醚酰亚胺的真空沿面闪络电压提高19.25%。通过表征纳米复合前后材料的表面形貌、表面释气和表面电荷输运特性发现,表面气体吸附量随着TiO_(2)含量的升高而增大,而深陷阱能级和表面电阻率与闪络电压呈正相关关系。分析认为,纳米复合改性后气体吸附特性变化不足以影响真空沿面闪络。纳米复合改性提高真空沿面闪络电压的根本原因在于适量的TiO_(2)能提高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深陷阱能级,二者的提高阻碍电极处电荷的注入和表面电子发射,进而造成电子倍增过程受阻。当电子倍增过程受阻时,介质表面需要更大的能量去释放更多的内部溶解气体或使介质分解产生更多气体以便碰撞电离形成足够强度的电子崩,因此沿面闪络电压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纳米复合 真空闪络 表面陷阱 表面释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宋艳江 王晓东 +1 位作者 王伟 黄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366,共4页
采用双螺杆共混挤出法,在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树脂中添加碳纤维(CF)进行复合增强,实验研究了碳纤维种类、加入量及成型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常温和高温力学强度,并与碳纤维种类有关;复... 采用双螺杆共混挤出法,在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树脂中添加碳纤维(CF)进行复合增强,实验研究了碳纤维种类、加入量及成型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常温和高温力学强度,并与碳纤维种类有关;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均随着碳纤维加入量的增大而升高;相对于模压成型方法,注塑成型可获得更高强度的复合材料。由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的材料拉伸和弯曲断面的微结构形貌,初步探讨了碳纤维的增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热塑性聚 增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体系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贾均红 高生强 +2 位作者 陈建敏 周惠娣 杨华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研究评价了不同PTFE含量的碳纤维增强PI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 ,并分析了在干摩擦和水润滑 2种不同条件下的磨损表面形貌和磨损机理。研究表明 :PTFE以 10 %添加时PI CF PTFE体系的机械性能最佳 ,而摩擦学性能以 5 %添加为佳 ;随P... 研究评价了不同PTFE含量的碳纤维增强PI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 ,并分析了在干摩擦和水润滑 2种不同条件下的磨损表面形貌和磨损机理。研究表明 :PTFE以 10 %添加时PI CF PTFE体系的机械性能最佳 ,而摩擦学性能以 5 %添加为佳 ;随PTFE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 ,磨损率增加。水润滑下 ,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比干摩擦下的都有相应的降低。干摩擦下 ,材料的磨损均以塑性变形、微观破裂及破碎为主导 ;水润滑下 ,这一机制显著减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 聚四氟乙烯 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萘联苯共聚醚砜和聚醚酰亚胺的耐氨性探究
18
作者 王旭昆 李战胜 +4 位作者 刘乾 王丹慧 徐树刚 张守海 蹇锡高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154,共5页
为考察杂萘联苯共聚醚砜(PPBES)和聚醚酰亚胺(PEI)的耐氨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乌氏黏度计,探究了氨水溶液以及氨气对PPBES和PEI的化学结构、力学性能和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EI在氨水溶液和氨气中均发生... 为考察杂萘联苯共聚醚砜(PPBES)和聚醚酰亚胺(PEI)的耐氨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乌氏黏度计,探究了氨水溶液以及氨气对PPBES和PEI的化学结构、力学性能和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EI在氨水溶液和氨气中均发生了酰亚胺环的降解反应,经过氨水溶液浸泡后,PEI的力学性能和特性黏度都有大幅度降低,甚至均质膜发生破裂;在氨气中放置30 d后,PEI由固态均质膜降解为黏稠状液体,耐氨性较差。而PPBES在氨水溶液和氨气中的化学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经氨水溶液浸泡后,PPBES的断裂伸长率由15.8%减小为13.6%,拉伸强度由71.6 MPa减小为68.5 MPa,特性黏度由0.70 dL/g减小为0.55 dL/g,但下降幅度小于PEI;PPBES在氨气中放置30和60 d前后的特性黏度在0.70~0.73 dL/g之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拉伸强度由71.6 MPa减小为66.5 MPa,断裂伸长率从15.8%增大为20.3%,与PEI相比,PPBES具有更好的耐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萘联苯共聚醚 聚醚 耐氨性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凝固浴组成对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振刚 沈立强 +3 位作者 王建琴 徐志康 王树源 徐又一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0-193,共4页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水为外凝固浴,乙醇为内凝固浴,DMAc为内凝固浴添加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醚酰亚胺(PEI)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内凝固浴组成和纺丝液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内凝固浴中DMAc含量在一定...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水为外凝固浴,乙醇为内凝固浴,DMAc为内凝固浴添加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醚酰亚胺(PEI)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内凝固浴组成和纺丝液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内凝固浴中DMAc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纤维断面指状孔有所减少,内表面由无孔到有微孔出现,但膜的水通量下降,截留率不受影响;随着纺丝液浓度提高,膜的水通量下降,截留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中空纤维 内凝固浴法 膜结构 DMAC 纺丝液 截留率 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工艺对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艳江 章刚 +2 位作者 来育梅 王晓东 黄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2,共4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塑性聚酰亚胺(TPI)/碳纤维(CF)复合材料,考察了注射和热模压两种成型工艺对 TPI/CF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线性膨胀系数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成型试样的各项力学性能均... 采用双螺杆挤出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塑性聚酰亚胺(TPI)/碳纤维(CF)复合材料,考察了注射和热模压两种成型工艺对 TPI/CF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线性膨胀系数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成型试样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比模压成型的高,达到1.5~2.0倍;相比模压成型,注射成型试样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其应力-应变曲线斜率也较大;由于纤维在注射流动方向上高度取向,注射成型试样具有最佳的高温尺寸稳定性;注射成型试样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为模压成型的1.7倍和1.5倍;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纤维在注射流动方向上高度取向,模压成型试样呈现黏着磨损,注射成型试样以磨粒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 纤维 增强 成型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