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8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解特性研究
1
作者 徐松 王志 +1 位作者 文放 曲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7,共4页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空气及氮气氛围下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氮气气氛下,热解只存在一个热分解阶段,与空气气氛相比热解初始分解温度较高,热解温度范围...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空气及氮气氛围下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氮气气氛下,热解只存在一个热分解阶段,与空气气氛相比热解初始分解温度较高,热解温度范围变窄,失重速率明显变大。在两种气氛下,玻璃纤维均不参与热解。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反应各阶段的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热解温度范围大小都基本保持不变。氮气气氛下使用Kissinger法、FWO法和Starink法计算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的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6.42、123.09和119.48kJ/mol。复合材料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升高,表观活化能保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且数值相近,热解反应比较稳定,具有较低A值,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热解特性 表观活化能 失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尹含煜 王志 +1 位作者 徐松 文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0,共5页
采用锥形量热仪、垂直水平燃烧试验仪、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等手段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火灾环境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热辐射强度的增加,实验样品的平均点燃时间逐渐缩短,热释放速率和热释放速率峰值均增大,峰值出现... 采用锥形量热仪、垂直水平燃烧试验仪、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等手段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火灾环境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热辐射强度的增加,实验样品的平均点燃时间逐渐缩短,热释放速率和热释放速率峰值均增大,峰值出现时间提前,燃烧后残余率降低。由于玻璃纤维的抑制作用,复合材料总体质量损失幅度较小。实验样品在水平燃烧试验中未能点燃,在垂直燃烧试验中,平均烧焦长度48.3mm,移去火源后的平均焰燃时间为11.8s。氧指数试验显示,温度升高200℃后,其值降为室温氧指数的74.9%,表明在高温环境下复合材料更易被点燃。玻璃纤维的存在能够抑制环氧树脂的热解和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阻燃机理 燃烧特性 烟释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GPTMS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脆性及吸水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孙家书 王继刚 +1 位作者 曹广秀 翟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85,共5页
通过手糊的方法制备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含量不同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GF/E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与未添加GPTMS的GF/EP复合材料相比,加入质量分数5%的GPTMS不仅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而且改善了其吸水性能。... 通过手糊的方法制备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含量不同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GF/E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与未添加GPTMS的GF/EP复合材料相比,加入质量分数5%的GPTMS不仅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而且改善了其吸水性能。但是,随着GPTM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开始下降,吸水能力开始提升。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界面结合强度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吸水量。此外,当GPTMS质量分数达到10%和15%时,可以明显观察到复合材料的脆-韧转变现象,这归因于复合材料自由体积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机械性能 脆-韧转变 吸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敏孙 江厚满 刘泽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69-1972,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空气和氮气气氛中的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热分析,得到该材料在空气气氛中的烧蚀热为3125~3440J/g,而在氮气气氛中并未出现明显的氧化放热峰。基于阿伦纽斯形式的多步分解模型和直接解法,计算了该材料在...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空气和氮气气氛中的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热分析,得到该材料在空气气氛中的烧蚀热为3125~3440J/g,而在氮气气氛中并未出现明显的氧化放热峰。基于阿伦纽斯形式的多步分解模型和直接解法,计算了该材料在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阿伦纽斯形式的多步分解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该材料的热分解过程;直接解法适用于计算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确立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是正确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热重分析 热分解 多步分解模型 直接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微波固化行为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马仁利 常新龙 +1 位作者 张晓军 方鹏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
采用微波固化技术,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固化试验研究,运用红外测温方法、差示扫描量热仪、力学拉伸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试验手段分析其固化行为及微观形态,对固化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与热固化试样进行了对比。... 采用微波固化技术,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固化试验研究,运用红外测温方法、差示扫描量热仪、力学拉伸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试验手段分析其固化行为及微观形态,对固化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与热固化试样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固化能显著提高固化反应速率,相比热固化缩短了78%的固化时间;微波固化复合材料具有比热固化复合材料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微波固化试样的拉伸强度能达到热固化试样的85%,而面内剪切强度却要高于热固化试样约5%。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微波固化试样树脂基体与纤维的粘接情况要稍好于热固化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固化 玻璃纤维 环氧树脂 固化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化涂层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高温场下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永振 水兴瑶 +1 位作者 董余兵 傅雅琴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85-789,共5页
以杂化涂层处理后的玻璃纤维(GF)为增强材料,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制备出单根GF/EP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单纤维复合材料断裂试验,对高温热处理后的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和界面剪切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涂层的存在降低... 以杂化涂层处理后的玻璃纤维(GF)为增强材料,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制备出单根GF/EP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单纤维复合材料断裂试验,对高温热处理后的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和界面剪切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涂层的存在降低了GF与EP基体间热线性膨胀系数不匹配性,使GF/EP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其界面剪切强度较未改性前提高了6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涂层 玻璃纤维 环氧树脂 界面剪切强度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平面反射式衍射光栅法测试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的研究
7
作者 姜晶 荆长生 杨永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4-45,共2页
本文采用激光—平面反射式衍射光栅法,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弹性模量E_1和E_2、剪切模量G_12和泊松比v_21)进行了测试。测试的结果与电测法相比,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衍射光栅法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体系改性环氧树脂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大为 郝杰 +4 位作者 欧秋仁 胡楠 桂起林 张铁夫 王晓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246,共8页
首次以聚磷酸铵(APP)为酸源和主阻燃剂,以高氮含量的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气源,以大分子型三嗪成炭剂(CFA)为炭源,组成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将其用于环氧树脂体系的阻燃改性,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等级、锥形量... 首次以聚磷酸铵(APP)为酸源和主阻燃剂,以高氮含量的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气源,以大分子型三嗪成炭剂(CFA)为炭源,组成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将其用于环氧树脂体系的阻燃改性,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等级、锥形量热、扫描电镜(SEM)、热失重分析(TG)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等实验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APP阻燃剂相比,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20%APP-5%MCA-5%CFA,均为质量分数)表现出显著的协同阻燃效应,LOI值提升至62.0%,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降低至401kW/m^(2),总热释放量(THR)下降至37.3MW/m^(2)。成炭分析结果表明,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的引入使环氧树脂在高温下形成孔洞直径约5μm的形貌均一且规整的微米级膨胀炭层。DMA实验表明MCA和CFA可以通过粒子表面的胺基参与环氧固化反应,提高环氧固化交联密度,在一定程度抵消APP阻燃剂粉体加入导致的环氧机械性能下降。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体系可用于环氧树脂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阻燃改性,垂直燃烧等级提升至UL-94 V0级,LOI值提升至66.3%。该研究为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阻燃环氧树脂基复合体系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三元复配阻燃体系 协同阻燃效应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汉麻秆纤维−氮化硼三维导热网络构建高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9
作者 李淼 赵俊博 +1 位作者 刘付 陈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碳化汉麻秆纤维构建三维导热网络,解决传统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中氮化硼(BN)填料添加量高导致的力学性能下降、加工性降低和成本增加的问题,提升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方法】采用碳化汉麻秆纤维(C)作为基础骨架...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碳化汉麻秆纤维构建三维导热网络,解决传统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中氮化硼(BN)填料添加量高导致的力学性能下降、加工性降低和成本增加的问题,提升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方法】采用碳化汉麻秆纤维(C)作为基础骨架,与氮化硼(BN)复合,利用二者协同增效作用构建高导热复合骨架,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制备BN-C/EP复合材料。通过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导热散热性能,研究其内部三维导热网络的形成机制和作用原理。【结果】(1)BN-C/EP复合材料中,碳化汉麻秆纤维相互交织并与改性后的BN协同作用,形成了丰富的三维热传导网络;其导热系数较EP提高了496%,每单位填料的导热系数提高了58.63%,有效降低了导热填料的添加量,从而降低了成本。(2)在跨面导热测试中,BN-C/EP复合材料的导热效率较EP提高了11.95%;在面内散热测试中,散热效率较EP提高了23.33%。这些结果表明,该材料在跨面导热和面内散热应用(如散热器)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3)BN-C/EP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提高至68.7 MPa,较EP和BN/EP分别提高了2.08%和9.74%,满足作为热界面材料的使用条件。【结论】本研究利用高长径比的碳化汉麻秆纤维,成功构建了BN-C/EP复合材料的三维导热网络,显著提升了其导热性能。研究揭示了汉麻秆纤维在构建三维导热网络中的关键作用,其天然、环保、低成本的特性为复合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天然纤维与导热填料的协同作用机制,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开发更高性能、更绿色的复合材料,以满足工业对高效热管理材料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纤维 碳化 氮化硼(BN) 环氧树脂(EP) BN-C/EP复合材料 导热 散热 热界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不锈钢网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钦志 曹清林 +2 位作者 邱睿 郭平安 林淑婷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为研究金属网厚度、金属网粒度、上层预浸料厚度和铺层角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1.8 mm厚度的9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不锈钢网复合材料,对其进行正交试验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的最大偏差为4.36%,... 为研究金属网厚度、金属网粒度、上层预浸料厚度和铺层角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1.8 mm厚度的9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不锈钢网复合材料,对其进行正交试验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的最大偏差为4.36%,证明仿真结果可靠。当金属网厚度为0.4 mm,粒度为590μm,上层预浸料厚度为0.9 mm,铺层角度为0°时力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 金属网 性能检测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与阻燃性能研究
11
作者 邓文超 岳书静 +3 位作者 张力 张灏 赵英男 张竞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3期63-65,69,共4页
该研究通过热压罐工艺制备3种轨道交通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其拉伸、层间剪切等力学性能和防火阻燃性能进行测试,为材料的选择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复合材料的0°拉伸强度皆大于1900 MPa,层间剪切强度大于70 ... 该研究通过热压罐工艺制备3种轨道交通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其拉伸、层间剪切等力学性能和防火阻燃性能进行测试,为材料的选择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复合材料的0°拉伸强度皆大于1900 MPa,层间剪切强度大于70 MPa,关键力学性能优异,且阻燃等级皆达到EN45545-2:2020 R1 HL3,可满足轨道交通领域典型承力件和次承力件的力学性能及防火安全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向可 徐鹏飞 +3 位作者 董保莹 陈拴成 陈春辉 陈康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7期80-83,共4页
【目的】研究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绝缘拉杆领域的应用。【方法】采用7628玻璃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电气性能、机械性能与热力学性能测试,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复... 【目的】研究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绝缘拉杆领域的应用。【方法】采用7628玻璃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电气性能、机械性能与热力学性能测试,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特点,并与绝缘拉杆用产品材料性能参数进行对比。【结果】7628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可达到583 MPa,弯曲强度达到570 MPa,剪切强度达到53 MPa,击穿电压大于100 kV,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106℃,线膨胀系数仅为6.84×10~(-6);绝缘拉杆产品拉伸破坏强度为149 kN,机械性能裕度为1.5倍,且通过了1.2倍雷电冲击裕度试验。【结论】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气击穿强度与热力学稳定性,不仅保证了绝缘拉杆的稳固性和耐久性,还提高了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绝缘拉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拉杆 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 绝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子模拟
13
作者 王瑜 陈苏芳 +1 位作者 张道洪 杨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手段,研究了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支链分子和六氢均三嗪超支化环氧树脂(HHTE1)超支化分子作为改性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预测了材料三维结构和支链的改变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平面材料的弹性...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手段,研究了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支链分子和六氢均三嗪超支化环氧树脂(HHTE1)超支化分子作为改性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预测了材料三维结构和支链的改变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平面材料的弹性模量(E)、体积模量(K)、剪切模量(G)均大于一维线性结构材料的对应值(分别高出0.52%~1.61%、0.28%~1.04%、1.01%~2.89%);三维立体结构较二维平面结构材料的E、K、G分别减少1.52%~3.33%、1.05%~4.35%、2.30%~3.13%。与DGEBA支链相比,HHTE1支链交联改性材料的E、K、G均有明显提升(分别提升5.56%~11.90%,4.86%~10.86%、5.59%~10.74%)。本文构建的材料模型为晶体有序排列材料,研究其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发现,空间位阻与支链相互作用分别主导力学性能变化,其Ex、Ez、G(010)受支链作用和主链取向改变的影响,Ey、G(100)、G(001)受空间位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分子 环氧树脂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力学性能 物化性质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和耐碱玻璃纤维改性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
14
作者 冯神赐 朱洪威 丁伟正 《工程建设》 2025年第5期14-21,共8页
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多孔隙生态型混凝土,力学性能普遍偏低,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引入不同掺量的环氧树脂[0%、2%、4%、6%(质量分数)]和耐碱玻璃纤维[0.1%、0.2%、0.3%、0.4%(体积分数)],表征其力学性能、透水性能和微观形貌... 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多孔隙生态型混凝土,力学性能普遍偏低,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引入不同掺量的环氧树脂[0%、2%、4%、6%(质量分数)]和耐碱玻璃纤维[0.1%、0.2%、0.3%、0.4%(体积分数)],表征其力学性能、透水性能和微观形貌,研究两者协同效应。研究表明:单掺4%环氧树脂、0.3%耐碱玻璃纤维时,抗压强度分别达到24.03 MPa和23 MPa,抗折强度分别达到3.43 MPa和3.93 MPa,透水系数为3.73 mm/s和3.59 mm/s,孔隙率为13.72%和13.37%,复掺环氧树脂(4%)和耐碱玻璃纤维(0.3%)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最高达27.1 MPa和4.37 MPa,透水系数和孔隙率降低至2.42 mm/s和11.08%;SEM分析发现,未改性透水混凝土存在大量裂痕与孔洞,环氧树脂可形成薄膜,减少裂痕和孔洞,纤维能够跨接孔洞形成网状结构,延缓裂缝扩展,复掺时,环氧树脂包覆纤维,形成薄膜,增强材料的性能和黏结性。本文的研究在于制备出一种高性能透水混凝土,为扩大透水混凝土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以及提供借鉴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耐碱玻璃纤维 透水混凝土 力学性能 透水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纤维增强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声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一冰 徐伟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为验证麻纤维增强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声学性能,探讨植物纤维改性材料制备某类乐器的可行性,以亚麻、黄麻、苎麻等麻纤维材料为例,制备了几种不同麻纤维增强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以增强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代替木材制作打击乐器,采用自由... 为验证麻纤维增强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声学性能,探讨植物纤维改性材料制备某类乐器的可行性,以亚麻、黄麻、苎麻等麻纤维材料为例,制备了几种不同麻纤维增强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以增强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代替木材制作打击乐器,采用自由振动方法对打击乐器的声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黄麻、苎麻增强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声学性能各占优势,与一般的枫木相比力学性能更好,但综合声学性能尚无法达到天然枫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增强改性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声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韦玮 程光旭 张东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08-110,共3页
采用连续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相复合,通过单向缠绕成型工艺,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单向复合材料板.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配方组成对单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成型工艺方法和配方组成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采用连续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相复合,通过单向缠绕成型工艺,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单向复合材料板.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配方组成对单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成型工艺方法和配方组成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14GPa、弯曲强度为278MPa、冲击强度为347MPa;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环氧树脂 单向增强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面封边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吸湿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春齐 江大志 +1 位作者 曾竟成 肖加余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4,共4页
采用称量法和排水法联合,研究了侧面封边和未封边单向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试件的吸湿量和体积变化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侧面吸湿的速度远大于表面吸湿速度;侧面封边复合材料试件的饱和吸湿量为1.30%,... 采用称量法和排水法联合,研究了侧面封边和未封边单向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试件的吸湿量和体积变化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侧面吸湿的速度远大于表面吸湿速度;侧面封边复合材料试件的饱和吸湿量为1.30%,而未封边试件的为2.26%,即与侧面封边试件相比,未封边试件的饱和吸湿量(质量比)增加了73.8%;对于表观最大溶胀率,侧面封边复合材料试件的为0.67%,而未封边试件的为2.05%,即未封边试件的表观最大溶胀率(体积比)升高了200.1%。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吸湿存在开孔吸湿与闭孔吸湿两种机制,开孔吸湿以液态水的扩散为主,而闭孔吸湿以气态水的扩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封边 开孔吸湿 闭孔吸湿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构件弯剪承载力分析
18
作者 祝明桥 孙涛 +1 位作者 王磊佳 谭一萍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组合构件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对GFRP-RPC组合构件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通过比较GFRP-RPC组合构件试验数据,根据材料本构关系和平截面假定,给出了组合构件抗弯承载力... 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组合构件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对GFRP-RPC组合构件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通过比较GFRP-RPC组合构件试验数据,根据材料本构关系和平截面假定,给出了组合构件抗弯承载力以及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对比试验和现有规范,给出了GFRP-RPC组合构件在受弯承载过程中3个阶段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以及GFRP-RPC组合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了GFRP-RPC组合受弯构件的最小和最大配筋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抗剪公式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控制在8.9%以内.该文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可为GFRP-RPC组合结构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活性粉末混凝土 抗弯承载能力 抗剪承载能力 配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纺织复合材料水分散法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洁 易长海 +1 位作者 邹汉涛 王罗新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5-7,共3页
本文初步探索了玻璃布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水分散法制备工艺,研究了玻璃布的浸渍工艺,并通过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探索了最佳模压成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浸渍液浓度应较高,浸渍时间为40秒左右,浸渍次数为4~5次;复合材料制... 本文初步探索了玻璃布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水分散法制备工艺,研究了玻璃布的浸渍工艺,并通过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探索了最佳模压成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浸渍液浓度应较高,浸渍时间为40秒左右,浸渍次数为4~5次;复合材料制备较佳的工艺参数为模压压力12MPa、模压时间6min和模压温度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 纺织复合材料 水分散法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肖生祥 樊丁 《山西建筑》 2007年第1期170-171,共2页
针对防止地下水渗漏的问题,研究分析了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配合比确定时的环氧玻璃钢的力学性能,并根据工程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以推广该复合材料在地下水渗漏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 力学性能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