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信君 李平昌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6,71,共8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耐久性能的乙烯基酯树脂(VE)基复合材料,以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灌注法制备了碳纤维/乙稀基酯树脂复合材料(CF/VE)。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吸湿率等测试方法,对CF/VE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为获得具有良好耐久性能的乙烯基酯树脂(VE)基复合材料,以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灌注法制备了碳纤维/乙稀基酯树脂复合材料(CF/VE)。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吸湿率等测试方法,对CF/VE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VE在不同介质中浸泡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且NaOH溶液影响最大。VE在去离子水、H_(2)SO_(4)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吸湿率符合Fick扩散定律,而VE在NaOH溶液吸湿率在60 d之前符合Fick扩散定律,60 d之后吸湿率显著增长。CF显著提高了CF/VE的力学性能,CF/VE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是纯VE的18和7倍。不同介质浸泡后,纯VE和CF/VE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逐渐下降。不同介质对弯曲强度的不利影响高于拉伸强度,且浸泡120 d后,NaOH溶液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大。NaOH中浸泡120 d后CF/VE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7.2%和39.9%,但是CF/VE的力学性能仍远高于纯VE。总体来说,CF显著提高了CF/VE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拉伸强度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化酚醛树脂/玻璃纤维隔热瓦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吉冯春 彭志航 +2 位作者 杨鑫 向阳 冯坚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本文以短切玻璃纤维为骨架,TEOS改性酚醛树脂为黏结剂,采用真空抽滤法制备出一种低成本、耐中低温隔热需求的玻璃纤维隔热瓦(GIT),并具体探究了杂化树脂黏结剂对隔热瓦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EOS与酚醛... 本文以短切玻璃纤维为骨架,TEOS改性酚醛树脂为黏结剂,采用真空抽滤法制备出一种低成本、耐中低温隔热需求的玻璃纤维隔热瓦(GIT),并具体探究了杂化树脂黏结剂对隔热瓦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EOS与酚醛树脂相容性良好,能成功构建刚柔相结合的双网络互穿结构。制备的玻璃纤维隔热瓦均具有典型的准层状分布,密度为0.20~0.26 g/cm^(3)。其中,GIT-100的综合性能最好,Z向、X/Y向压缩强度分别在应变为5.1%、4.2%时呈现最大值0.695 MPa、3.546 MPa,压缩形变为15%时的回弹率高达90%,室温热导率为0.0475 W/(m·K),经400℃热处理后压缩强度下降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隔热瓦 酚醛树脂 玻璃纤维 隔热性能 低成本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极限试验研究
3
作者 亓昌 武鹏程 +1 位作者 盈亮 杨姝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3,共8页
本研究探讨了单向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极限,旨在为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板的工艺设计和失效行为预测提供参考。首先,采用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单向带,按照[0/90]4的铺层方式,通过热模压制备厚度为1.80 mm... 本研究探讨了单向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极限,旨在为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板的工艺设计和失效行为预测提供参考。首先,采用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单向带,按照[0/90]4的铺层方式,通过热模压制备厚度为1.80 mm的GFRP层板;其次,基于Nakajima成型极限试验,对比了钟形试样与改型缺口试样的失效形式;最后,确定了适用于GFRP层板成型极限研究的试样,并通过构建成型极限曲线表征了其成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样宽度的增加,受力状态和变形模式由单轴拉伸向双轴拉伸转变;试样表现出三种典型的失效模式,包括纤维拉伸断裂、纤维拔出断裂以及弯曲剪切耦合断裂;试样呈现脆性断裂特征,且在断裂前未出现颈缩现象,需通过散点分布构建成型极限曲线;与传统钟形试样相比,缺口试样更适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极限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Nakajima试验 成型极限曲线 试样改型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增韧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宏军 周晓东 +1 位作者 戴干策 胡福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5,共5页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增韧一直是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从乙烯基酯树脂基体增韧、乙烯基酯树脂/玻璃纤维界面改性及增强材料结构和形式的优化三个方面对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增韧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种增韧方...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增韧一直是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从乙烯基酯树脂基体增韧、乙烯基酯树脂/玻璃纤维界面改性及增强材料结构和形式的优化三个方面对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增韧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种增韧方法的机理和增韧效果,对这些增韧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乙烯基树脂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界面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抗冲击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华 冯圣玉 金子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0,共4页
通过对抗冲击复合材料要求进行分析,给出了树脂基体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的几个因素。选择乙烯基酯树脂作为抗冲击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通过配方设计、树脂改性、性能表征等试验方法,得出了抗冲击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 通过对抗冲击复合材料要求进行分析,给出了树脂基体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的几个因素。选择乙烯基酯树脂作为抗冲击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通过配方设计、树脂改性、性能表征等试验方法,得出了抗冲击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基酯树脂是制备抗冲击复合材料较合适的树脂基体,以它制备的玻璃纤维增强抗冲击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树脂 改性 玻璃纤维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酯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浸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泽辉 王林 +2 位作者 董青海 陈雨林 安昕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88,共3页
为研究通用乙烯基酯树脂基体对玻璃纤维的浸润性能,考察了两种乙烯基酯树脂基体、三种玻璃纤维。通过添加助剂改变树脂体系的表面张力,以靶环实验测试不同树脂体系对三种玻璃纤维的浸润速率,采用RTM工艺灌注平板试验验证各树脂体系对玻... 为研究通用乙烯基酯树脂基体对玻璃纤维的浸润性能,考察了两种乙烯基酯树脂基体、三种玻璃纤维。通过添加助剂改变树脂体系的表面张力,以靶环实验测试不同树脂体系对三种玻璃纤维的浸润速率,采用RTM工艺灌注平板试验验证各树脂体系对玻璃纤维的浸润效果,优选出匹配性最好的树脂基体和玻璃纤维。研究表明,降低树脂体系表面张力有利于树脂对玻璃纤维的充分浸润,批产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树脂 浸润 表面张力 靶环实验 R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老化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国建 孙耀宁 +1 位作者 蒋万乐 王晓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91,107,共6页
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了高温老化试验,分析了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材料的表面形貌、巴氏硬度及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 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了高温老化试验,分析了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材料的表面形貌、巴氏硬度及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表面元素含量及老化前后材料拉伸断面形貌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材料表面颜色不断加深,并出现龟裂和翘曲变形以及纤维凸出在表面;巴氏硬度保留率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老化28 d时,巴氏硬度保留率下降4.3%;试样的拉伸强度保留率和弯曲强度保留率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在老化28 d时分别下降6.14%和9.23%;试样在老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但其化学元素含量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复合材料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试样表面树脂脱落面积和空隙量逐渐增多;经过高温老化后的试样拉伸断裂后,整体断面形貌不规则,并且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树脂含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烯基树脂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高温老化 力学性能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热响应的玻璃纤维/乙烯基酯复合材料拉伸响应预报方法
8
作者 李翰 曾繁瑞 +1 位作者 魏鹏 冯振宇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7,共8页
为探究复合材料结构在火灾条件下的力学响应,建立考虑基体热解和纤维软化效应的复合材料热-拉伸响应模型,通过多维数组运算对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研究高温下玻璃纤维/乙烯基酯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变化规律、预测玻璃纤维/乙烯基酯复合... 为探究复合材料结构在火灾条件下的力学响应,建立考虑基体热解和纤维软化效应的复合材料热-拉伸响应模型,通过多维数组运算对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研究高温下玻璃纤维/乙烯基酯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变化规律、预测玻璃纤维/乙烯基酯复合材料在不同拉伸载荷和单侧热流工况下的失效时间。结果表明:建立的非线性热-拉伸性响应模型,能够有效预测乙烯基酯及玻璃纤维/乙烯基酯复合材料在单侧恒定热流下的拉伸性能。通过模型预测曲线可知,玻璃纤维/乙烯基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随温度的下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其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快速下降;第二阶段为材料基体完全玻璃化转变后,玻璃纤维/乙烯基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缓慢下降。另外,随着拉伸载荷的增加,玻璃纤维/乙烯基酯复合材料失效时间迅速缩短,且失效时间随拉伸载荷变化情况在不同热流密度下具有相同的趋势。在相同拉伸应力下,热流密度的下降可延长材料的失效时间。在80%室温强度的拉伸应力下,层合板在10 kW/m^(2)下的失效时间较75 kW/m^(2)延长了300 s。在10 kW/m^(2)条件下,施加拉伸应力低于50%室温强度时,层合板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乙烯基酯复合材料 高温拉伸性能 失效时间 热响应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填充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庆 付颖 刘凯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为探究纳米颗粒[纳米氧化铁(NFe)、纳米二氧化硅(NS)、多壁碳纳米管(MWCNT)]填充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FRP)的力学性能,对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5%、1.0%的纳米颗粒/GFRP材料开展了拉伸、压缩、弯曲及冲击力学... 为探究纳米颗粒[纳米氧化铁(NFe)、纳米二氧化硅(NS)、多壁碳纳米管(MWCNT)]填充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FRP)的力学性能,对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5%、1.0%的纳米颗粒/GFRP材料开展了拉伸、压缩、弯曲及冲击力学性能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纳米颗粒的种类及质量分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试件拉伸强度均先增大后降低,纳米颗粒的良好分散性及与树脂间的黏聚力能够提升试件的拉伸强度,但过量纳米颗粒的掺入会形成积聚现象,使得试件拉伸强度降低。相较于GFRP试件,掺入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1%、0.2%、0.5%和1.0%时,MWCNT/GFRP抗压强度的增幅分别为25.31%、36.04%、26.84%和27.25%,弯曲强度的增幅分别为58.74%、63.21%、40.89%及43.11%,纳米颗粒的掺入使得试件抗压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均得到改善,颗粒种类及质量分数的不同使得试件力学性能提升效果存在差异。SEM试验结果表明,外荷载作用下纤维出现断裂、分层现象,纤维与纳米颗粒间存在的摩擦效应增强其力学性能,颗粒的积聚使得试件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 纳米颗粒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亚南 于运花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4,共5页
采用称重法、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近红外光谱(N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GF/VE)在不同温度的去离子水和硫酸溶液中的质量变化率、离子析出行为、树脂基体的水解行为以及腐蚀相态,并进一... 采用称重法、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近红外光谱(N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GF/VE)在不同温度的去离子水和硫酸溶液中的质量变化率、离子析出行为、树脂基体的水解行为以及腐蚀相态,并进一步分析了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在硫酸溶液中浸泡1800h时间内,仅在高温75℃浸泡的复合材料切割边缘封边处发现界面腐蚀,其他温度下腐蚀仅仅停留在树脂基体水平,纤维/树脂间界面仍然保持良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乙烯基树脂 复合材料 硫酸溶液 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防火隔板湿热老化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普子恒 张至辰 +1 位作者 郭卫 蔡静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5-1589,共5页
为了研究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防火隔板湿热老化特性,结合电缆隧道内实际温湿环境和加速老化模型对防火隔板进行等效湿热老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试验、热重试验、氧指数试验以及冲击强度试验检测了试样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燃... 为了研究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防火隔板湿热老化特性,结合电缆隧道内实际温湿环境和加速老化模型对防火隔板进行等效湿热老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试验、热重试验、氧指数试验以及冲击强度试验检测了试样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燃烧性能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老化1周期后试样表面析出白色粉状物、老化3周期后断面出现明显裂痕;微观形貌图显示老化2周期后试样中的树脂从玻璃纤维上脱落,老化5周期后大量玻璃纤维裸露在外。试样质量损失率峰值最终升高45%,冲击强度最终下降41.6%,抗弯强度最终降低47.3%,吸水抗弯强度最终下降42.5%,表明湿热老化后试样热稳定性及机械性能出现明显下降。试样氧指数最终提高28.7%;烟密度等级均满足技术规范标准。上述两项检测无法作为判断湿热老化后防火隔板性能劣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不饱和聚酯树脂 防火隔板 湿热老化 热重分析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改性氧化石墨烯增韧乙烯基酯树脂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瑞瑞 王雅婷 +1 位作者 冉晓璐 刘万双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0,共9页
乙烯基酯树脂作为一类通用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在工业界被广泛使用,但固化后的乙烯基酯树脂交联密度大,质脆,受冲击载荷易开裂。本研究将硅烷偶联剂(KH570)通过一步反应接枝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制备了改性氧化石墨烯(m-GO)。显微镜观... 乙烯基酯树脂作为一类通用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在工业界被广泛使用,但固化后的乙烯基酯树脂交联密度大,质脆,受冲击载荷易开裂。本研究将硅烷偶联剂(KH570)通过一步反应接枝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制备了改性氧化石墨烯(m-GO)。显微镜观察表明,相比于未改性氧化石墨烯(p-GO),m-GO在乙烯基酯树脂基体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相应地,m-GO对乙烯基酯树脂表现出更佳的增韧效应。相比未改性乙烯基酯树脂,当加入0.4wt%的m-GO时,得到的改性乙烯基酯树脂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_(ⅠC))和临界应变能释放率(G_(ⅠC))分别提高了40%和32%。此外,加入m-GO对乙烯基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树脂 增韧改性 氧化石墨烯 硅烷偶联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响应预报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振宇 王纳斯丹 +2 位作者 樊茂华 范保鑫 李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29,共6页
为研究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在火灾环境下的热响应,考虑其热解过程,建立了热响应方程组,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分析单侧热流作用下的材料内部温度-时间历程与碳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非线性热响应方程组可有效预测玻璃纤维... 为研究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在火灾环境下的热响应,考虑其热解过程,建立了热响应方程组,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分析单侧热流作用下的材料内部温度-时间历程与碳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非线性热响应方程组可有效预测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温度-时间历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随着加热时间增加,材料完全碳化,温度趋于稳定,材料温度-深度分布由非线性转变为线性;随着深度增加,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达到热解所需的时间更长,碳化过程变慢;热解反应区中不同深度位置的材料剩余质量分数在同一温度下不同,位置越深剩余质量分数越小,碳化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乙烯基树脂 热响应 碳化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乙烯基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14
作者 王健龙 陈梦迪 +3 位作者 王金炜 朱泓熹 马腾 魏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43,82,共7页
聚氨酯(PUR)和乙烯基酯树脂(VE)作为两类常见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在工业防护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为增强VE材料韧性,以聚丙二醇(PPG)、聚丁二醇(PTMG)和聚己内醇二酯(PCL)为原料合成PUR预聚体,将其引入VE中进行增韧改性,制备了... 聚氨酯(PUR)和乙烯基酯树脂(VE)作为两类常见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在工业防护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为增强VE材料韧性,以聚丙二醇(PPG)、聚丁二醇(PTMG)和聚己内醇二酯(PCL)为原料合成PUR预聚体,将其引入VE中进行增韧改性,制备了PUR种类和含量不同的改性VE材料,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压缩强度测试和冲击强度测试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当PUR含量为VE质量的0%~30%时,随着PUR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压缩强度逐渐降低,由114.4℃,73.02 MPa降至97.4℃,15.53 MPa;而冲击强度逐渐提升,由11.91 kJ/m^(2)升至37.16 kJ/m^(2)。不同种类PUR制备的VE材料性能也有所不同,其中以PCL为原材料,制备的PUR改性VE表现出最优异的冲击性能,PUR含量为VE质量的20%时,冲击强度可达72.87 kJ/m^(2),较以PPG为原料的样品的26.64 kJ/m^(2)提升了173%。上述分析表明,增加PUR的含量和软段分子链的柔性都能提高PUR改性VE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可以为制备高抗冲击型VE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树脂 力学性能 冲击强度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体系改性环氧树脂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大为 郝杰 +4 位作者 欧秋仁 胡楠 桂起林 张铁夫 王晓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246,共8页
首次以聚磷酸铵(APP)为酸源和主阻燃剂,以高氮含量的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气源,以大分子型三嗪成炭剂(CFA)为炭源,组成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将其用于环氧树脂体系的阻燃改性,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等级、锥形量... 首次以聚磷酸铵(APP)为酸源和主阻燃剂,以高氮含量的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气源,以大分子型三嗪成炭剂(CFA)为炭源,组成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将其用于环氧树脂体系的阻燃改性,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等级、锥形量热、扫描电镜(SEM)、热失重分析(TG)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等实验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APP阻燃剂相比,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20%APP-5%MCA-5%CFA,均为质量分数)表现出显著的协同阻燃效应,LOI值提升至62.0%,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降低至401kW/m^(2),总热释放量(THR)下降至37.3MW/m^(2)。成炭分析结果表明,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的引入使环氧树脂在高温下形成孔洞直径约5μm的形貌均一且规整的微米级膨胀炭层。DMA实验表明MCA和CFA可以通过粒子表面的胺基参与环氧固化反应,提高环氧固化交联密度,在一定程度抵消APP阻燃剂粉体加入导致的环氧机械性能下降。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体系可用于环氧树脂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阻燃改性,垂直燃烧等级提升至UL-94 V0级,LOI值提升至66.3%。该研究为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阻燃环氧树脂基复合体系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三元复配阻燃体系 协同阻燃效应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含煜 王志 +1 位作者 徐松 文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0,共5页
采用锥形量热仪、垂直水平燃烧试验仪、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等手段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火灾环境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热辐射强度的增加,实验样品的平均点燃时间逐渐缩短,热释放速率和热释放速率峰值均增大,峰值出现... 采用锥形量热仪、垂直水平燃烧试验仪、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等手段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火灾环境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热辐射强度的增加,实验样品的平均点燃时间逐渐缩短,热释放速率和热释放速率峰值均增大,峰值出现时间提前,燃烧后残余率降低。由于玻璃纤维的抑制作用,复合材料总体质量损失幅度较小。实验样品在水平燃烧试验中未能点燃,在垂直燃烧试验中,平均烧焦长度48.3mm,移去火源后的平均焰燃时间为11.8s。氧指数试验显示,温度升高200℃后,其值降为室温氧指数的74.9%,表明在高温环境下复合材料更易被点燃。玻璃纤维的存在能够抑制环氧树脂的热解和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阻燃机理 燃烧特性 烟释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表面的乙烯基单体接枝聚合 被引量:13
17
作者 薛志云 胡福增 +1 位作者 郑安呐 吴叙勤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用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MAC处理玻璃纤维后,再进行臭氧处理,使玻璃纤维的表面产生活性中心,引发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等乙烯基单体在玻璃纤维表面上接枝聚合。接枝纤维的密度减小,对水的浸润性下降,红外光谱及扫描电... 用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MAC处理玻璃纤维后,再进行臭氧处理,使玻璃纤维的表面产生活性中心,引发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等乙烯基单体在玻璃纤维表面上接枝聚合。接枝纤维的密度减小,对水的浸润性下降,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观察证明玻璃纤维表面上接枝聚合物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表面处理 臭氧处理 接枝聚合 乙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松 王志 +1 位作者 文放 曲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7,共4页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空气及氮气氛围下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氮气气氛下,热解只存在一个热分解阶段,与空气气氛相比热解初始分解温度较高,热解温度范围...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空气及氮气氛围下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氮气气氛下,热解只存在一个热分解阶段,与空气气氛相比热解初始分解温度较高,热解温度范围变窄,失重速率明显变大。在两种气氛下,玻璃纤维均不参与热解。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反应各阶段的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热解温度范围大小都基本保持不变。氮气气氛下使用Kissinger法、FWO法和Starink法计算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的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6.42、123.09和119.48kJ/mol。复合材料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升高,表观活化能保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且数值相近,热解反应比较稳定,具有较低A值,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热解特性 表观活化能 失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表面电痕化显微特征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文辉 李远 +1 位作者 张凤啸 王永强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1,共9页
为探究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绝缘材料的表面放电过程及其显微特征,本文通过搭建斜板电极实验平台,采用恒定电痕化电压法对试样进行表面电痕化和蚀损试验,并结合理想液体的伯努利方程分析了电痕的形成机理。还测试了不同电痕蚀损阶... 为探究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绝缘材料的表面放电过程及其显微特征,本文通过搭建斜板电极实验平台,采用恒定电痕化电压法对试样进行表面电痕化和蚀损试验,并结合理想液体的伯努利方程分析了电痕的形成机理。还测试了不同电痕蚀损阶段下环氧树脂材料的官能团变化情况、表面粗糙度以及三维形貌。结果表明:绝缘复合材料的潮湿污秽区域极易产生泄漏电流并发生放电,且电痕放电和最严重的损蚀情况总是首先出现在下电极处;随着试样表面电痕腐蚀程度增加,环氧树脂分子链中环氧基、羟基、氨基、醛基逐渐分解,羰基产生后又不完全分解;材料的表面形貌逐渐变得粗糙和不规则,表面粗糙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爆发期的粗糙度约为起始期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耐电痕化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防护设备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辰 齐泽昊 +4 位作者 赵金龙 韩庆国 黄静华 王泓 冯国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0,共2页
防护设备是应用于防护工程口部用于堵截或衰减冲击波的设备。防护设备通常采用普通碳钢和混凝土材料制成,随着“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不锈钢、超高性能混凝土、POZD等新材料在防护设备上得到了推广,显著提升了设备... 防护设备是应用于防护工程口部用于堵截或衰减冲击波的设备。防护设备通常采用普通碳钢和混凝土材料制成,随着“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不锈钢、超高性能混凝土、POZD等新材料在防护设备上得到了推广,显著提升了设备的防护能力和使用性能。生产工艺是控制防护设备加工缺陷和决定产品质量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材料的防护设备加工工艺较为简单,如:钢结构防护设备采用型钢和钢板组合焊接制成;混凝土防护设备采用将混凝土筑入钢筋骨架并养护成型的方法制成。设备材料调整变化后,将使生产工艺从原材料准备、生产设备、制造方法、加工环境和控制方法等多方面发生改变,传统加工方法不再适用,须专门研究新材料适用的生产工艺,充分发挥材料性能优势,确保设备生产质量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钢筋骨架 防护设备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传统加工方法 普通碳钢 树脂 防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