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构造土坯墙玻璃珠-石墨滑移隔震体系受力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曹万林 张彩红 +1 位作者 叶炜 张玉山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9-177,共9页
为研究不同构造的土坯结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体系的受力性能,进行了5个不同构造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土坯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下受力性能试验。试件1墙体为370mm土坯墙,试件2墙体为土坯墙夹砌粉煤灰砌块承重节能一体化370m... 为研究不同构造的土坯结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体系的受力性能,进行了5个不同构造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土坯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下受力性能试验。试件1墙体为370mm土坯墙,试件2墙体为土坯墙夹砌粉煤灰砌块承重节能一体化370mm墙体,试件3墙体为在试件2墙体基础上加设交叉钢筋的墙体,试件4墙体为在试件2墙体基础上内置钢丝网的墙体,试件5墙体为在试件2墙体两端用再生砖代替土坯砌筑的墙体。基于试验,分析了各试件基础滑移隔震性能,研究了不同构造土坯墙的承载力、延性、滞回特性和破坏特征。研究表明: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层隔震性能稳定;滑移隔震层上下基础梁限位孔及其限位钢筋装置可有效控制基础滑移限值;相同墙厚的土坯夹砌粉煤灰砌块墙和土坯墙抗震性能接近;加设交叉钢筋的墙体抗剪承载力明显提高;内置钢丝网的墙体整体性好,抗震耗能能力显著提高;墙体端部用再生砖代替土坯砌筑后,由于再生砖强度高于土坯,提高了墙体边缘约束性能,抗震性能明显提高。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土坯结构可用于单层土坯农房结构隔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石墨 土坯墙体 性能 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工作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曹万林 叶炜 +2 位作者 张玉山 周中一 张彩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6,共10页
为发展村镇地区低层砌体房屋的低成本隔震技术,提出了一种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隔震系统由上下基础梁、玻璃珠-石墨滑移隔震层、上下基础梁间限位装置构成,根据受力需要,可在上下基础梁间设置砂浆棒,以实现对不同烈度区基础... 为发展村镇地区低层砌体房屋的低成本隔震技术,提出了一种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隔震系统由上下基础梁、玻璃珠-石墨滑移隔震层、上下基础梁间限位装置构成,根据受力需要,可在上下基础梁间设置砂浆棒,以实现对不同烈度区基础滑移启动荷载的有效控制。进行了4个不同构造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分析了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工作性能、砂浆棒控制作用、墙体滑移滞回性能、限位装置工作性能、墙体承载力和破坏特征。研究表明: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工作性能良好,能显著减小上部砌体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在隔震系统中加入砂浆棒提高了隔震系统的滑移启动荷载,实现了对滑移启动荷载的有效控制;限位装置可有效地限制滑动位移,同时在大震下限位钢杆有足够的强度,防止上部结构位移过大;达到极限滑动位移后,随着低周反复荷载的继续施加,试件墙体的损伤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与抗震墙体类似。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适于村镇低层房屋隔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石墨滑移 基础滑移 砌体墙 工作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万林 张玉山 +2 位作者 叶炜 周中一 乔崎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提出了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由上下基础梁、玻璃珠-石墨隔震层、滑移限位装置构成。为研究这种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滑移性能,进行了12个设有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基础滑移隔震砌体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件... 提出了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由上下基础梁、玻璃珠-石墨隔震层、滑移限位装置构成。为研究这种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滑移性能,进行了12个设有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基础滑移隔震砌体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件分两组:第一组6个试件,隔震层为纯玻璃珠,玻璃珠直径分别为3mm、5mm,施加的竖向荷载分别为25k N、50k N、75k N;第二组6个试件,隔震层为玻璃珠-石墨,玻璃珠直径分别为3mm、5mm,施加的竖向荷载分别为25k N、50k N、75k N。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滑移启动荷载、滑移滞回曲线、滑移层损伤演化、隔震与消能减震性能。研究表明:纯玻璃珠隔震层,玻璃珠粒径较大时滑移启动荷载相对较小,滞回曲线饱满,滑移性能较好,少量玻璃珠有挤压损伤;玻璃珠-石墨隔震层,滑移启动荷载相对于纯玻璃珠隔震要小,滞回曲线光滑饱满,滑移性能良好,无玻璃珠挤压损伤现象。村镇低层砌体房屋采用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可获得良好的隔震和消能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滑移 砌体结构 玻璃-石墨 滑移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玻璃珠-砂垫层的岩土隔震系统隔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尹志勇 孙海峰 +2 位作者 景立平 董瑞 徐琨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7-248,共12页
应用低成本的减隔震技术是降低农村民居地震灾害风险的途径之一。岩土隔震(GSI)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新隔震概念,基于玻璃珠-砂垫层的岩土隔震系统(GSI-GBSC)的隔震有效性已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进行了验证。为了更好地推广GSI-GBSC系统在... 应用低成本的减隔震技术是降低农村民居地震灾害风险的途径之一。岩土隔震(GSI)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新隔震概念,基于玻璃珠-砂垫层的岩土隔震系统(GSI-GBSC)的隔震有效性已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进行了验证。为了更好地推广GSI-GBSC系统在农村民居中应用,文中在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场地-隔震层-结构有限元模型,对GSI-GBSC系统的隔震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砂垫层密实度越小、砂垫层越厚,GSI-GBSC系统的隔震效果越好;回填砂土的密实度和宽度的变化对GSI-GBSC系统隔震效果的影响不大;GSI-GBSC系统隔震效果受基底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大,基底摩擦系数越小,隔震效果越好。在GSI-GBSC系统的隔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提高GSI-GBSC系统的隔震效果的途径,为进一步推动GSI-GBSC系统在农村民居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砂垫层 岩土 效果 数值模拟 农村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钢芯柱-保温夹层组合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岩 周中一 +1 位作者 曹万林 魏连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3-230,共8页
提出了一种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保温夹层砌体组合墙,为研究这种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个不同构造组合砌体墙与1种带限位装置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技术结合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件1为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再生砖组合墙试件,试件2... 提出了一种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保温夹层砌体组合墙,为研究这种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个不同构造组合砌体墙与1种带限位装置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技术结合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件1为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再生砖组合墙试件,试件2为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粉煤灰砌块夹层-再生砖组合墙试件,试件3为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粉煤灰砌块夹层-端部再生砖约束型土坯组合墙试件,各试件墙体两端均内置了竖向构造钢筋。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承载力、延性和滞回性能,给出了轻钢芯柱-保温夹层砖砌体墙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较好。研究表明: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保温夹层砌体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用于农村低层房屋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珠-石墨滑移隔震 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 保温夹层 组合砌体墙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6
作者 曹万林 戴租远 +2 位作者 叶炜 张玉山 张勇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6,共9页
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研究相对欠缺,工程应用尚少。分析了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研究现状,探讨了不同隔震措施的构造特点,介绍了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近期研究的一种玻璃珠砂浆层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它由上部... 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研究相对欠缺,工程应用尚少。分析了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研究现状,探讨了不同隔震措施的构造特点,介绍了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近期研究的一种玻璃珠砂浆层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它由上部砌体结构、上下基础梁、基础梁间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层和基础梁间限位装置构成,其关键技术在于合理设计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层。研发了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制备方法,进行了5种配合比、6种玻璃珠取代率的玻璃珠砂浆3 d强度、7 d强度和28 d强度的试验,分析了玻璃珠砂浆强度随着配合比、玻璃珠骨料取代率、龄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4种配合比、1种典型玻璃珠取代率的玻璃珠砂浆弹性模量试验,研究了其弹性模量与砂浆强度的关系;提出了玻璃珠砂浆层隔震系统的施工工艺。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层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小震下玻璃珠砂浆层不坏不启动滑移为抗震体系,中震或大震下玻璃珠砂浆层破坏启动滑移为隔震体系;它具有成本低、便于施工、易于推广的特点。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建筑 低成本技术 基础滑移 玻璃砂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岩土隔震系统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景立平 尹志勇 +3 位作者 孙海峰 董瑞 徐琨鹏 李永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69-1978,共10页
采用低成本的减隔震技术是降低农村房屋地震灾害的重要途经。近年来,围绕结构基础与地基土之间使用低模量材料的岩土隔震技术(GSI)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提出了两种低成本的岩土隔震系统即基于砂垫层的岩土隔震系统(GSI-SC)和基于玻璃... 采用低成本的减隔震技术是降低农村房屋地震灾害的重要途经。近年来,围绕结构基础与地基土之间使用低模量材料的岩土隔震技术(GSI)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提出了两种低成本的岩土隔震系统即基于砂垫层的岩土隔震系统(GSI-SC)和基于玻璃珠-砂垫层的岩土隔震系统(GSI-GBSC)。通过考虑场地的大比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单层砌体结构模型进行了有、无隔震系统的对比试验,单层砌体结构模型采用1/4的缩尺比例制作。选取1940年记录到的El-Centro波南北分量作为输入波,输入加速度幅值分别为0.1g,0.2g,0.4g。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种低成本的岩土隔震系统均可以减少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隔震的目的;在输入加速度幅值为0.4g时,GSI-SC系统使结构屋面板的加速度反应以及结构的层间位移反应的减小率分别达到33%和39%;而GSI-GBSC系统相应的减小率更是达到了45%和48%。GSI-SC系统和GSI-GBSC系统都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且施工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就隔震效果而言,GSI-GBSC系统较GSI-SC系统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 砂垫层 玻璃-砂垫层 振动台试验 叠层剪切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