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冲 赵鹏涛 孙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549-1552,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合并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DR合并ME患者作为... 目的:探究改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合并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DR合并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50只眼)。对照组患者实施改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眼压、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眼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腔注药术联合可以改善DR合并DME患者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视网膜激光光凝 玻璃体腔注药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透明质酸钠辅助结膜囊消毒在玻璃体腔注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文惠 田敏 +2 位作者 黄朝霞 刘长菊 李友谊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8期705-707,共3页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辅助结膜囊消毒在玻璃体腔注药中效果,探讨玻璃体腔注药结膜囊消毒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科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例。对照组:将5%聚维酮碘1~2...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辅助结膜囊消毒在玻璃体腔注药中效果,探讨玻璃体腔注药结膜囊消毒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科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例。对照组:将5%聚维酮碘1~2滴滴入结膜囊,放置90 s,然后用生理盐水冲净聚维酮碘。观察组:先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覆盖角膜,再用5%聚维酮碘1~2滴滴入结膜囊,放置90 s,然后用生理盐水冲净聚维酮碘和医用透明质酸钠。观察两组结膜囊内有无分泌物、结膜充血发生率、角膜损伤发生率、眼内炎发生率及患者有无疼痛异物感等主观感觉不适,患者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结膜囊内均未见分泌物、也无眼内炎发生;结膜充血发生率:观察组4%,对照组5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6,P〈0.005);角膜损伤发生率:观察组2%,对照组2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P〈0.005);两组主观感觉不适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6,P〈0.005)。结论玻璃体腔注药术前先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覆盖角膜,再用5%聚维酮碘消毒结膜囊,能有效保护角膜,减轻聚维酮碘对角膜的刺激,并能达到消毒效果。因此,在玻璃体腔注药时,医用透明质酸钠辅助结膜囊消毒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透明质酸钠 结膜囊消毒 玻璃体腔注药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平孙 朱桢桢 刘一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5-667,共3页
目的:比较连续4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1于我院确诊为wARMD并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患者108例108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注射药物不同分为康柏西普组(5... 目的:比较连续4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1于我院确诊为wARMD并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患者108例108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注射药物不同分为康柏西普组(54例54眼)与阿柏西普组(54例54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4次。随访12mo,观察注药前后BCVA、CMT及注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注药后1、2、5、8mo两组患者BCVA和CMT均无组间差异(P>0.05),但均较注药前显著改善(P<0.05)。至随访结束,康柏西普组早期发生结膜出血2眼,阿柏西普组则出现眼压增高和结膜出血各1眼,两组患者均未见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眼内炎及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等与注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且两组间复发率比较无差异(7%vs 6%,P=1.000)。结论:连续4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wARMD,疗效均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药术 血管内皮抑制剂 受体融合蛋白类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康柏西普 阿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惰性气体联合注射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性视网膜前出血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存宁 李玉涛 +3 位作者 谢九冰 董明霞 赵春梅 刘彰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惰性气体联合注射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前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连续就诊的AMD视网膜前出血的确诊病例24例实施低剂量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惰性气体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对比...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惰性气体联合注射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前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连续就诊的AMD视网膜前出血的确诊病例24例实施低剂量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惰性气体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眼压、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表现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在所有接受治疗的24例患者中18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75%),与术前视力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视网膜前出血发生重新分布,逐渐溶解并最终完全吸收。术后除5例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低剂量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惰性气体玻璃体腔联合注射这一微创治疗方法在AMD视网膜前出血治疗中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前出血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腔注药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眼内炎7年临床回顾性分析
5
作者 孙曹毓 王辉 +1 位作者 周晶 董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9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确诊为内源性眼内炎并住院治疗的17例(17眼)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眼科检查,眼表分泌物一般细菌涂片检查、细菌培养+药敏,对所有患眼均取玻璃体或者房水进行细菌、真菌培养+药敏... 目的分析研究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确诊为内源性眼内炎并住院治疗的17例(17眼)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眼科检查,眼表分泌物一般细菌涂片检查、细菌培养+药敏,对所有患眼均取玻璃体或者房水进行细菌、真菌培养+药敏,根据情况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离子、血培养+药敏,胸部CT,肝胆脾彩超等全身相关检查。结果17例患者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为光感~手动/30 cm,眼压8~19 mm Hg(1 mm Hg=0.133 kPa)。其中6例为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视力下降、眼红、眼痛等眼部症状,其他12例均无明显诱因;8例患者是以葡萄膜炎为初次诊断收入院,经详细检查后诊断为内源性眼内炎。经过治疗后17眼有5眼视力提高,其中4眼由光感恢复至0.02~0.08,1眼视力由手动/30 cm恢复至0.1;10眼维持光感或手动/眼前的视力;2眼仍无光感,其中1眼随访至3个月出现眼球萎缩后行眼球摘除术,一期未植入义眼台。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发病率低的严重致盲性眼病,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局部、全身抗生素治疗,玻璃体腔注药术、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等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以保留光感甚至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眼内炎 玻璃体腔注药术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