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患者体验的玻璃体腔注药中心流程优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立宇 张川 田玮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5,50,共5页
目的以提升玻璃体腔注药患者体验为目标,优化诊疗流程,缩短等候时间。方法在进行玻璃体腔注药的患者病历中,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流程优化前后相同时段内的病历,作为观察组(n=336)和对照组(n=150)。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质量、医疗效率和... 目的以提升玻璃体腔注药患者体验为目标,优化诊疗流程,缩短等候时间。方法在进行玻璃体腔注药的患者病历中,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流程优化前后相同时段内的病历,作为观察组(n=336)和对照组(n=150)。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质量、医疗效率和患者等候时间数据。结果流程优化后,玻璃体腔注药手术预约时间从(67.77±29.95)小时降至(10.66±5.69)小时,手术日在院时间从(4.52±0.94)小时降至(2.55±0.67)小时,术前检查时间从(14.34±6.49)小时降至(5.19±1.60)小时。手术医生半日均手术量从(37.88±10.94)例提升至(47.50±4.7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和眼内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绕患者体验的玻璃体腔注药中心流程优化工作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提升患者体验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体验 玻璃体腔注药中心 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病人玻璃体腔注药流程的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秀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634-3635,共2页
[目的]优化门诊病人玻璃体腔注药流程。[方法]对我院门诊玻璃体腔注药流程进行分析及改革,对比改革前后病人的满意度和眼内炎发生率。[结果]改革后病人眼内炎发生率(0.08%)低于改革前(0.14%),且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优化门诊病人... [目的]优化门诊病人玻璃体腔注药流程。[方法]对我院门诊玻璃体腔注药流程进行分析及改革,对比改革前后病人的满意度和眼内炎发生率。[结果]改革后病人眼内炎发生率(0.08%)低于改革前(0.14%),且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优化门诊病人玻璃体腔注药流程有助于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眼内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药 门诊病人 流程优化 眼科 眼内炎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玻璃体腔注射美罗培南治疗细菌性眼内炎
3
作者 沈丽君 吴炜 +1 位作者 季宝玲 周铁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评价兔玻璃体腔注射国产美罗培南对敏感菌引起的眼内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12只,分别玻璃体腔内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建立相应的眼内炎模型。待出现典型眼内炎体征时,Ⅰ组和... 目的评价兔玻璃体腔注射国产美罗培南对敏感菌引起的眼内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12只,分别玻璃体腔内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建立相应的眼内炎模型。待出现典型眼内炎体征时,Ⅰ组和Ⅱ组再随机分为A、B组和C、D组。B、D组玻璃体腔均注射美罗培南1.25 mg,A、C组分别注射万古霉素1.0 mg和复达欣2.0 mg作为对照。通过临床炎症评分、细菌培养阳性率、组织学检查病理评分等指标评估药物疗效。结果在两种眼内炎模型中,美罗培南用药后临床炎症评分均有显著下降,用药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与万古霉素、复达欣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美罗培南用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眼内炎模型中分别为0和16.7%,均低于万古霉素和复达欣,与万古霉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2周后组织学检查显示绝大多数标本视网膜组织结构基本完整,层间有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伴炎症细胞浸润,美罗培南与万古霉素、复达欣相比其视网膜病理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兔玻璃体腔注射美罗培南治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引起的眼内炎,疗效分别与万古霉素、复达欣基本相当,但当眼内炎体征已明显时单次眼内用药很难完全控制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眼内炎 玻璃体腔注药 美罗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维蛋白溶酶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 被引量:4
4
作者 秦波 姜德咏 +2 位作者 郭小健 唐朝珍 刘湘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观察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 1U纤维蛋白溶酶 (纤溶酶 )后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 (PVD )的情况。方法 以 16只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动物 ,所有右眼内注入 1U纤溶酶 ,按设定的 4个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 4组 ,通过临床肉眼观察、视网膜电图 (E... 目的 观察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 1U纤维蛋白溶酶 (纤溶酶 )后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 (PVD )的情况。方法 以 16只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动物 ,所有右眼内注入 1U纤溶酶 ,按设定的 4个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 4组 ,通过临床肉眼观察、视网膜电图 (ERG)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考察药物注入后诱导形成PVD的情况以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玻璃体腔内注入 1U纤溶酶后 15min~ 3d ,药物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第 1d组开始有PVD发生 ,第 3d组效果更佳。结论  1U纤溶酶可以用作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 纤维蛋白溶酶 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电图 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药物治疗血管源性眼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辛元 叶俊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08-712,共5页
许多人类血管源性眼病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血管源性眼病逐渐应用于临床,就macugen,lucentis和avastin三种抗VEGF药物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进展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述,从生物学特性、临... 许多人类血管源性眼病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血管源性眼病逐渐应用于临床,就macugen,lucentis和avastin三种抗VEGF药物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进展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述,从生物学特性、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分析比较三种药物的共同点与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ACUGEN LUCENTIS AVASTIN 玻璃体腔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放射性视网膜病变1例报告
6
作者 胡云燕 张洪洋 覃泳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4-610,共7页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RR)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但该方法成本高且需重复给药。目前RR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报告广东省人民医院...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RR)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但该方法成本高且需重复给药。目前RR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报告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例anti-VEGF治疗不佳、利用577 nm微脉冲激光成功消退因鼻咽癌放疗后所致的重度黄斑水肿病例,该患者的疗效稳定,随访5年尚未复发。采用微脉冲激光治疗RR黄斑水肿国内尚未见报道,结合文献对该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微脉冲激光治疗具有成本低、无创、可重复操作的优点,可为RR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药 微脉冲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平台的眼底病门诊诊疗管理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邓洵 李宏彦 +4 位作者 尹虹 梁建宏 陈宜 黎晓新 赵明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4-452,共9页
目的研究基于移动平台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检查及治疗流程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选取以早产儿为对象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检查项目全麻下眼检查和以手术操作环境符合内眼手术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治疗项目玻璃体腔注药为研究对象,整理现有临床运行模... 目的研究基于移动平台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检查及治疗流程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选取以早产儿为对象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检查项目全麻下眼检查和以手术操作环境符合内眼手术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治疗项目玻璃体腔注药为研究对象,整理现有临床运行模式,并挖掘临床优化需求及流程管理标准,系统开发选用File Maker数据库软件搭建,选择平板电脑作为移动平台,可应用于i Pad端及PC端。结果从2013年至今,眼底病特殊检查系统已登记检查7500例次患者,从2015年7月开始使用至今本注药系统已预约管理4100例次患者。本系统提高了预约的效率、优化门诊检查及治疗安排,同时使所有临床资料数据化。结论基于移动平台系统的移动性及拟纸化操作适合眼科临床流程及眼科临床数据采集,可以有效提升眼科临床检查及治疗流程规范,并对临床数据采集进行标准化质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病 流程管理 移动平台 全麻下眼检查 玻璃体腔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膦甲酸钠不同眼内注射方式对角膜及视网膜的毒性作用
8
作者 赵英涵 孙彬佳 +4 位作者 卢青 李晨迪 余婷 洪晶 彭荣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8期713-721,共9页
目的评估膦甲酸钠前房和玻璃体腔注射对角膜及视网膜的毒性。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白兔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玻璃体腔注药组和前房注药组,每组12只,其中对照组一侧眼玻璃体腔注射0.1 ml平衡盐溶液(BSS),另一侧眼前... 目的评估膦甲酸钠前房和玻璃体腔注射对角膜及视网膜的毒性。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白兔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玻璃体腔注药组和前房注药组,每组12只,其中对照组一侧眼玻璃体腔注射0.1 ml平衡盐溶液(BSS),另一侧眼前房内注射等容积BSS;玻璃体腔注药组和前房注药组分别于单眼玻璃体腔和前房内注射0.1 ml膦甲酸钠1.2 mg。于注射后第1、7、14、28天分别对3只实验兔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活体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处死后摘取双眼眼球分别对角膜及视网膜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综合评估膦甲酸钠对角膜和视网膜的毒性。结果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显示,玻璃体腔注药组和对照组均未见角膜水肿、眼内炎症或其他异常。前房注药组注射后1 d可见角膜轻度水肿,注射后7 d角膜水肿消退。活体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玻璃体腔注药组和前房注药组角膜内皮细胞呈典型六边形,未见形态学异常。玻璃体腔注射BSS组、前房注射BSS组、玻璃体腔注药组和前房注药组注药前和注药后1、7、14 d ECD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_(分组)=1.21,P=0.32;F_(时间)=1.21,P=0.3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各组注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形态学均未见明显异常。玻璃体腔注药组和前房注药组注射后1和7 d均可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空泡化,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玻璃体腔注射BSS组注射后1 d神经纤维层内也出现炎症细胞浸润,但未见空泡化改变。光感受器层无结构改变,细胞核层组织良好。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玻璃体腔注药组注射后1 d角膜内皮未见明显异常。前房注药组注射后1 d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沉积并黏附在角膜内皮上,注射后7 d消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玻璃体腔注药组注射后1 d角膜内皮细胞肿胀,内质网扩张,部分线粒体肿胀,注射后14 d恢复正常;注射后1 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可见泡状结构,注射后28 d仍有组织间液残留。前房注药组注射后1 d可见角膜内皮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14 d后恢复正常;注射后1 d视网膜外节膜盘结构异常,视神经纤维层产生组织间液,至注射后28 d未完全恢复。结论膦甲酸钠前房和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有短暂毒性作用,随时间延长作用逐渐减弱。膦甲酸钠前房内注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较玻璃体腔内注药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甲酸钠 玻璃体腔注药 前房 物毒性 角膜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眼内炎27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梦阳 姜忠信 孙士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常见致病真菌菌种及治疗结果,为真菌性眼内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27例真菌培养阳性的眼内炎患者(27眼)临床资料、致病因素、标本涂片的显微镜检和培养结果以及治... 目的探讨真菌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常见致病真菌菌种及治疗结果,为真菌性眼内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27例真菌培养阳性的眼内炎患者(27眼)临床资料、致病因素、标本涂片的显微镜检和培养结果以及治疗过程和疗效。结果 27例眼内炎患者中外源性感染21例(77.8%),其中20例是眼部穿通伤所致,1例白内障术后感染;内源性感染6例(22.2%),3例近期使用大剂量激素,1例流产术后,1例继发于骨盆骨折,1例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27例患者进行了玻璃体涂片显微镜查菌丝,阳性率为63.0%(17/27)。27例患者共培养出8个菌属12个菌种,主要病原菌属为曲霉属11例(40.7%)、镰刀属8例(29.6%)和念珠菌属3例(11.1%)。曲霉属主要是黄曲霉6例(22.2%)和烟曲霉5例(18.5%);镰刀属主要为串珠镰刀4例(14.8%)和尖孢镰刀3例(11.1%)。25例患者接受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以及穿透角膜移植等一种或多种治疗措施,22例保留住眼球,3例经上述治疗无效行眼内容剜除术;2例患者因病情严重直接行眼内容剜除术。结论真菌性眼内炎主要是外源性眼内炎。眼穿通伤是外源性眼内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曲霉和镰刀霉是主要病原菌。大量使用激素是内源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因。标本涂片查找菌丝和真菌培养是诊断真菌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真菌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腔抗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