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海智 唐永哲 +1 位作者 周怀胜 晏世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59-561,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3/2015年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12期间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以手术方式为"玻璃体腔内注药术"... 目的: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3/2015年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12期间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以手术方式为"玻璃体腔内注药术"为检索词查阅病历管理系统,排除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抗生素药物的患者,就其相关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询相关疾病同年收住院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3a间共行239眼注射,男女比例接近,青年、中年及老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a间注射人数逐年增加。行抗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注射的相关疾病主要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同一年度四类疾病及同种疾病不同年度行抗VEGF注射比率(注射/总数)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3a中接受注射程度最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则增长最快。结论: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作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新的治疗方式,正日益为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 回顾性分析 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治疗白内障合并黄斑水肿的应用
2
作者 张静 张大传 +1 位作者 查明轩 程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眼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眼科住院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年龄相...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眼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眼科住院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20例(2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10例)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联合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B组(1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前房及玻璃体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的差异。结果A组术后CMT及眼压较术前降低,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CVA都较术前提高,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化术联合玻璃体抗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黄斑水肿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术 玻璃体腔注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内障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庄喜鸣 《北方药学》 2025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研究组采...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功能、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体积、眼底检查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黄斑视网膜体积、眼底检查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均较前有所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视功能较前提升,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可明显改善眼检查指标,治疗安全性高且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 雷珠单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疾病的实效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建锋 杨丽君 +5 位作者 莫荔 罗瑶琴 吴艺君 叶瑞珍 连晓东 蔡泽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734-1737,共4页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9/2015-08在我科应用抗VEGF药物的临床病例,回顾性调查抗VEGF药物应用的病种、频次、用法、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其对视力、眼底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9/2015-08在我科应用抗VEGF药物的临床病例,回顾性调查抗VEGF药物应用的病种、频次、用法、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其对视力、眼底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选取接受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的患者305例340眼,其中53例60眼(17.6%)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16例18眼(5.3%)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20例134眼(39.4%)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61例68眼(20.0%)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29例32眼(9.4%)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合并黄斑水肿、16例18眼(5.3%)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4例4眼(1.2%)高度近视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4例4眼(1.2%)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1眼(0.2%)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和视乳头新生血管1例1眼(0.2%)。年龄为16~90岁。247例275眼(80.9%)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58例65眼(19.1%)使用康柏西普注射液。所有患者共计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次数为565次,平均为1.7次/眼。其中,采用"3+按需治疗(PRN)"治疗方法的有98例109眼(32.1%),"1+PRN"治疗方法的有207例231眼(67.9%)。单独使用抗VEGF药物69例77眼(22.6%),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10例11眼(3.2%),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35例39眼(11.5%),联合PDT治疗26例29眼(8.5%),联合单纯眼底激光治疗例165例184眼(54.1%)。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绝大多数的最矫正视力(BCVA)、眼底情况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抗VEGF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眼底疾病的视功能和眼底情况。本组病例在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期间,除有3例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皮疹,1例出现低热和1例出急性脑梗塞等不良事件外,其余均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能明显改善眼底疾病的视功能和眼底情况,但临床尚存在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药物 玻璃体腔注射 眼底疾病 真实世界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VEGF融合蛋白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仁攀 梁小琼 +2 位作者 王国平 何鹏飞 周建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评估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融合蛋白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初诊时均行视力、眼压、眼科前后节常规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 目的评估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融合蛋白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初诊时均行视力、眼压、眼科前后节常规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湿性AMD的诊断依据FFA和OCT中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显示。所有患眼均采用"3+PRN"方案进行眼内注射Conbercept治疗,眼内注射按规范流程标准进行操作。评估指标包括:视力、中心视网膜厚度(CRT)、荧光素渗漏率和CNV面积。根据再注射标准进行眼内重复注射,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湿性AMD 30例(35只眼)治疗前基线平均视力(log MAR)为0.699±0.523,平均CRT为(354.56±120.92)μm,荧光素渗漏率为100.00%(35/35),平均CNV面积为(9.82±6.35)mm2。在观察终点时(初次注射后6个月)平均视力(log MAR)为0.305±0.357,平均CRT为(276.08±144.40)μm,荧光素渗漏率为5.71%(2/35),平均CNV面积为(5.63±3.47)mm2。与治疗前基线比较视力显著提高(P<0.01),CRT、荧光素渗漏率及CNV面积显著降低(P<0.01)。视力和CRT在初次治疗后1个月内得到快速的改善,之后视力保持缓慢提高,CRT保持缓慢降低。所有患眼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型抗VEGF融合蛋白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AMD能够显著提高视力和恢复黄斑结构,起效快,并且持续改善,安全性高,无眼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Conbercept 玻璃体腔注药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辅助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晓娟 李珍 +1 位作者 杜改萍 郭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引起黄斑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01/2015-10本院眼科48例48眼RVO并发黄斑水肿且接受IV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引起黄斑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01/2015-10本院眼科48例48眼RVO并发黄斑水肿且接受IV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眼。试验组在术前1d开始至术后1mo内额外点用普拉洛芬滴眼液。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定量测定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d,1、2wk,1、3mo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FT、眼压变化及并发症。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BCVA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视力提高行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前的CFT分别为629±43μm和605±57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mo时则分别为432±74μm和511±3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3,P〈0.05),3mo时分别为275±54μm和379±2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2,P〈0.05)。试验组有5眼IVTA后出现高眼压,经局部药物治疗后眼压稳定,对照组有8眼IVTA后出现高眼压,7眼经局部药物治疗后眼压稳定,1眼接受滤过手术。35眼有晶状体眼中,试验组有3眼出现了白内障进展,4~12mo后有2眼完成白内障手术;对照组有4眼出现了白内障进展,4~12mo后有2眼完成白内障手术。随访期所有患眼注射后均未出现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结论:围手术期局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点眼可有助于治疗黄斑水肿,进一步减轻CFT,但需要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炎药 视力 黄斑中心凹厚度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前注射抗VEGF类药物治疗PDF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隽 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446-1456,共11页
目的:探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类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 目的:探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类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01,语种不限,检索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及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GRADEpro软件对各评价指标的参数进行循证医学质量评价;采用漏斗图检测所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最后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发表时间介于2008/2016的1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包含923例患眼,其中493例患眼进入PPV联合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anti-VEGF组(试验组),430例患眼进入单纯行PPV组(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1)试验组术中出血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06,95%CI(0.02~0.15),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手术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WMD=-29.13,95%CI(-36.95^-21.30),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术后早期[OR=0.29,95%CI(0.19~0.44),P<0.01]及晚期[OR=0.34,95%CI(0.20~0.58),P<0.01]玻璃体出血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试验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不优于对照组[WMD=-0.51(LogMAR),95%CI(-1.10~0.08),P=0.09],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试验组术中医源性视网膜破裂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OR=0.24,95%CI(0.14,0.40),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在纳入的16篇文献共493例试验组患眼中,无1例报道出现与注射anti-VEGF类药物相关的明显眼内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其具体的实施方案,如注射药物的剂量、玻璃体腔内注射与手术的间隔时间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腔注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燕 吴建华 严立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为PCV的患者15例(16只眼),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前置镜下眼底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吲哚氰绿脉络膜...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为PCV的患者15例(16只眼),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前置镜下眼底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所有患者按照常规内眼手术操作要求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注射后3 d联合PDT治疗,随访6个月。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视力变化,以及黄斑区出血渗出吸收和息肉样病灶消退情况。结果 15例患者16只眼在治疗前的平均视力为(0.92±0.62)logMAR,经治疗6个月后的平均视力为(0.53±0.27)logMAR,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了(0.39±0.32)logMA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5)。治疗前患者的平均CRT厚度为(358.17±141.29)μm,治疗6个月后的平均CRT厚度为(218.29±50.23)μm,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38.29±129.33)μ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92,P<0.05)。经FFA及ICGA检查结果显示,有3只眼(18.8%)息肉样病灶表现为减少,有13只眼(81.2%)息肉样病灶表现为完全消退。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DT治疗PCV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视力,减轻视网膜水肿,降低CRT,减少病灶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玻璃体腔注射 雷珠单 光动力治疗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前后的护理 被引量:6
9
作者 贾翠荣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84-184,共1页
我院自2012年6月引进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法,在湿性老年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 AMD)患者治疗上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射 治疗 老年性黄斑变性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 护理 A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下眼内注射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张晓光 于静 +1 位作者 袁月 周润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10/2022-10本院收治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160例160眼,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64眼(40.0%),息肉...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10/2022-10本院收治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160例160眼,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64眼(40.0%),息肉状脉络膜血管(PCV)17眼(10.6%),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45眼(28.1%)、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26眼(16.3%)、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8眼(5.0%)。所有患者均进行3+PRN抗VEGF治疗。根据患者第3次抗VEGF治疗后1 mo的应答情况分为应答有效组135眼(84.4%)和无应答组25眼(15.6%)。分析影响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治疗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BCVA、视网膜内高反射点(HRD)、PCV、视网膜下强反射物质(SHRM)、PM-CNV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术前BCVA差,年龄大,视网膜内HRD、SHRM、PCV、PM-CNV是影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因素。结论: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与年龄、基线视力、病理类型因素相关。需要对病例进行个体化分析,探索更适合的最佳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 眼底血管性疾病 玻璃体腔注射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燕 郑瑞莲 王瑞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9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72例湿性AMD患者,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次/月,整个疗程为3个月。比...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72例湿性AMD患者,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次/月,整个疗程为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RT)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患眼BCVA为0.12±0.01,CRT为(452.38±45.67)μm,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BCVA逐渐升高,CRT逐渐变薄,截止治疗后3个月,患者患眼BVCA升为0.47±0.02,CRT变为(221.46±51.3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黄斑CNV基底部宽度及高度[(1985.31±63.22)、(351.69±28.57)μm]较治疗前[(2283.56±91.34)、(441.68±58.12)μm]明显缩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患眼出现球结膜下出血17例,一过性眼压升高4例,角膜水肿2例,充分休息后均恢复正常;23例出现眼内异物感,休息后自行好转;未出现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湿性AMD的临床效果显著,BCVA升高,CRT变薄,CNV渗漏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富雨洪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5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应用雷珠单抗(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眼底激光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D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 目的:分析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应用雷珠单抗(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眼底激光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D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36例/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眼底激光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结果: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患者的BCVA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患者的CMT均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DME患者进行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眼底激光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其远期视力,减小其C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斑水肿 雷珠单玻璃体腔注射 眼底激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眼底病400例临床疗效总结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余晓锐 王学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913-1915,共3页
目的:通过对400例眼底病患者520眼经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说明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新... 目的:通过对400例眼底病患者520眼经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说明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眼底病的治疗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对其副作用作了总结分析统计。方法:对我院门诊确诊为RVO,DR,ARMD,CSC,CNV等眼底病患者400例眼底病患者520眼进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注射治疗1次/mo,以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观察指标,对经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治疗过程当中出现的并发症作了总结、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3mo~1a,520眼中有467眼(89.8%)视力提高2行以上,眼压正常、视网膜水肿及出血明显吸收,新生血管消退,OCT及FFA指标都有好转;36眼(6.9%)视力稳定,治疗前后视力无变化,但眼底情况都有改善,无新生血管增生加重或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17眼(3.3%)视力下降,其中有13眼(2.5%)从0.2降至0.1,病变稳定;1眼(0.2%)发生了眼内炎,视力从0.6下降至0.2;1眼(0.2%)发生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视力从0.02变为光感;1眼(0.2%)发生了玻璃体出血;1眼(0.2%)发生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并发症而视力下降的患者中除了1眼(CRAO)外其余在对症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在所有的治疗眼中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20眼(3.8%),后经降眼压对症治疗后眼压正常。还有1例患者右眼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后3d左眼施行了小梁切除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较一般手术后慢7~10d,眼压相对较低。结论:经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RVO,DR,ARMD,CSC,CNV等眼底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能提高视力,减轻黄斑和视网膜水肿,促进玻璃体和视网膜下出血的吸收,能有效地消退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可以抑制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对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也是值得我们去总结、思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STIN 玻璃体腔注射 治疗 眼底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朋义 金学民 尹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32眼)ICNV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1.25mg(0.05mL)。根据复查裂隙灯、眼...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32眼)ICNV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1.25mg(0.05mL)。根据复查裂隙灯、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 acuity,BCVA)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注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眼压及FFA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BCVA为0.309±0.244,治疗2周后及末次复查时BCVA分别为0.477±0.223、0.670±0.24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83.280±110.797)μm,治疗2周后及末次复查分别为(296.360±87.850)μm、(264.000±82.978)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FFA显示有CNV及荧光渗漏,治疗后新生血管萎缩,无荧光渗漏;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眼内炎。结论 Avastin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ICNV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VACIZUMAB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眼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磊 东长霞 +1 位作者 于华军 陈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559-2560,共2页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病理性近视眼 BEVACIZUMAB 有效治疗 玻璃体腔注射 眼黄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7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嫣然 邵宏超 +2 位作者 王林洪 王福海 田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9期106-107,共2页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史超过20a的患者中约29%会发生黄斑水肿,其中一半以上患者会在2a的随访中出现视力下降[1]。曲安奈德(TA)是一种长效类固醇激素,玻璃体腔注射此种药物可用于治疗多...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史超过20a的患者中约29%会发生黄斑水肿,其中一半以上患者会在2a的随访中出现视力下降[1]。曲安奈德(TA)是一种长效类固醇激素,玻璃体腔注射此种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近年来,我们采用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 注射治疗 曲安奈德 视力下降 类固醇激素 糖尿病史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抗氧化剂NAC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玲 刘彦芳 林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n=10),糖尿病组(DM组,n=20)。DM组禁食12h后,按照60mg/kg体质量剂量一次性左下腹...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n=10),糖尿病组(DM组,n=20)。DM组禁食12h后,按照60mg/kg体质量剂量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溶液,CON组注入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溶液。用药72h后,鼠尾静脉取血检测血糖,≥16.7mmol/L者定为糖尿病模型动物。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组)和NAC治疗组(N组)。模型建立后,N组大鼠每周通过玻璃体腔注射4μL 1.6μg/μL的NAC,CON组、D组大鼠则给予玻璃体腔注射4μL 0.01mmol/L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不限饮食水,分组喂养。每周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血糖。糖尿病成模后2mo,处死实验动物,通过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厚度;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及视网膜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结果:N组视网膜内核层厚度较D组厚度增加(P<0.01),与CON组厚度无差异(P>0.05)。与CON组相比,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P<0.01),N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略减少(P>0.05)。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较N组减少(P<0.01)。与CON组相比,D组PEDF表达下降(P<0.01),N组PEDF表达略下降(P>0.05)。D组PEDF表达较N组下降(P<0.01)。结论:抗氧化剂NAC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有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视网膜中PED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剂 N-乙酰半胱氨酸 玻璃体腔注射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联合尿激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玻璃体积血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小堂 王润生 晁瑞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211-1211,共1页
0引言玻璃体积血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血管性疾病或眼外伤引起视力损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我院2006-09/2011-03经曲安奈德联合尿激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单纯玻璃体积73例,较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尿激酶积血吸收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射 玻璃体积血 曲安奈德 尿激酶 注射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 常见并发症 血管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19
作者 钟彦彦 黄淑馨 张海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0期48-51,共4页
尽管视网膜疾病治疗进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时代,但是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黄斑水肿等抗VEGF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仍有疑虑。目前有限的临床病例报道暂未发现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对妊娠期母亲及胎儿的... 尽管视网膜疾病治疗进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时代,但是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黄斑水肿等抗VEGF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仍有疑虑。目前有限的临床病例报道暂未发现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对妊娠期母亲及胎儿的严重不良影响。但动物实验发现在妊娠早期及中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导致胎鼠发育迟缓及畸形。妊娠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的安全性仍不能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根据现有的临床报道,无意中在妊娠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需严密观察。目前仍不建议在妊娠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齐黔方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2Z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33例(36眼),治疗前每例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4mg的TA(0.1ml)玻璃...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33例(36眼),治疗前每例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4mg的TA(0.1ml)玻璃体内注射。用药后平均随访8.7个月,观察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的视力、眼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以及晶状体及眼底改变。结果:用药后36例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TA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有效措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玻璃体腔注射 药物治疗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