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与单独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陶继伟 陈君虹 +2 位作者 朱莎 毛剑波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7,共6页
背景临床上贝伐单抗(bevacizumab)和曲安奈德(TA)已广泛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治疗,但由于二者单独治疗都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一些学者尝试二者联合治疗,但其疗效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TA... 背景临床上贝伐单抗(bevacizumab)和曲安奈德(TA)已广泛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治疗,但由于二者单独治疗都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一些学者尝试二者联合治疗,但其疗效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TA与单独注射bevacizumab治疗DME短期疗效的差异。方法用循证医学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bevacizumab联合TA与单独注射bevacizumab治疗DME短期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文献进行二次分析,遵循Cochrane Handbook 5.0质量评价原则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的疗效结局指标包括中央黄斑厚度(CMT)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安全性评价指标为局部和全身不良事件。连续变量的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作为合并效应量,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疗效分析统计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man 5.0软件对效应合并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9篇RCTs文献,共665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12周、18周时bevacizumab联合TA组CMT改善程度优于单独注射bevacizum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44.69,95%CI:25.27~64.11,P〈0.000001;WMD=-66.86,95%CI:40.67—93.05,P〈0.000001),而在治疗后6周及6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5.40,95%CI:-4.04—34.85,P=0.12;WMD=-2.57,95%CI:-19.62—24.75,P=0.82)。治疗后6周时bevacizumab联合TA组BCVA(LogMAR值)的改善值优于单独注射bevacizum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04,95%CI:-0.08--0.00,P=0.05),而在治疗后12周、18周及6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0.04,95%CI:-0.12~0.05,P:0.36;WMD=-0.04,95%CI:-0.11~0.03,P=0.28;WMD=0.03,95%CI:-0.05~0.12,P=0.45)。两种治疗方式间术后一过性前房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9,95%CI:0.49~1.60,P=0.70),bevacizumab联合TA组继发性高眼压的发生率为(30/327),单独注射bevacizumab组治疗眼未发生继发性高眼压。结论Bevacizumab联合TA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DME在减轻黄斑水肿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独注射bevacizumab组,但两种方法在改善BCVA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Bevacizumab联合TA玻璃体腔内注射后发生继发性高眼压的风险高于单独注射bevacizumab应用组,但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能够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曲安奈德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内注射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维蛋白溶酶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 被引量:4
2
作者 秦波 姜德咏 +2 位作者 郭小健 唐朝珍 刘湘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观察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 1U纤维蛋白溶酶 (纤溶酶 )后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 (PVD )的情况。方法 以 16只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动物 ,所有右眼内注入 1U纤溶酶 ,按设定的 4个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 4组 ,通过临床肉眼观察、视网膜电图 (E... 目的 观察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 1U纤维蛋白溶酶 (纤溶酶 )后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 (PVD )的情况。方法 以 16只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动物 ,所有右眼内注入 1U纤溶酶 ,按设定的 4个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 4组 ,通过临床肉眼观察、视网膜电图 (ERG)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考察药物注入后诱导形成PVD的情况以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玻璃体腔内注入 1U纤溶酶后 15min~ 3d ,药物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第 1d组开始有PVD发生 ,第 3d组效果更佳。结论  1U纤溶酶可以用作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内注药 纤维蛋白溶酶 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电图 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后早期眼压变化和前房穿刺对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崔仁哲 李文吉 +1 位作者 郝为华 金龙山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2-895,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后眼压的早期变化以及前房穿刺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TA治疗的20例20眼患者随机分为前房穿刺组(A组)和未进行前房穿刺组(B组),各10例10眼。A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TA后前房穿刺并抽取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后眼压的早期变化以及前房穿刺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TA治疗的20例20眼患者随机分为前房穿刺组(A组)和未进行前房穿刺组(B组),各10例10眼。A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TA后前房穿刺并抽取0.05 mL房水,B组仅玻璃体腔内注射TA。应用Goldmann眼压计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前及注射后2、15、30 min,1 h,1 d,1周测量眼压,对2组注射前后眼压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注射前平均眼压为(13.70±2.52)mmHg,注射后2 min时为(8.20±1.33)mmHg,15 min时为(11.32±1.52)mmHg,A组注射后2 min时的眼压明显低于组内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注射前平均眼压为(15.32±1.73)mmHg,注射后2 min时为(39.23±9.31)mmHg,15 min时为(16.24±3.52)mmHg,B组TA注射后2 min眼压明显高于注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后15 min恢复到正常眼压水平(16.24±3.52)mmHg。A组在注射后2 min的眼压明显低于B组同时间点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注射后早期可见一过性前房闪辉,B组未见眼部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TA后早期可引起一过性眼压升高,可选择性进行前房穿刺。前房穿刺和玻璃体腔内TA注射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玻璃体腔内注射 前房穿刺 曲安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对兔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晓鹏 倪寿翔 +1 位作者 李立 周希瑗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7-287,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超微结构 玻璃体腔内注射 曲安奈德 兔眼 常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对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耐德治疗弥漫型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金鑫 杨炳建 +3 位作者 姚毅 王志军 张卯年 惠延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耐德 (TA)治疗弥漫型糖尿病黄斑水肿 (DME)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对激光治疗无效的弥漫型DME 2 4例患者的 (2 5只眼 )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TA 0 1ml(4mg)治疗 ,治疗前后检查项...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耐德 (TA)治疗弥漫型糖尿病黄斑水肿 (DME)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对激光治疗无效的弥漫型DME 2 4例患者的 (2 5只眼 )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TA 0 1ml(4mg)治疗 ,治疗前后检查项目包括视力、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FFA)和OCT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测量。随访期 3~ 6个月 ,平均 4 5个月。结果 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为0 12± 0 0 7,治疗后为 0 3± 0 16 (P<0 0 1) ,2 2只眼的视力得到提高。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治疗前为 4 71 76± 191 30 μm ,治疗后为 193 88± 5 3 2 2 μm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距黄斑中心凹 10 0 0 μm鼻侧、颞侧、上方、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治疗前为 4 6 2 72±12 3 76 μm ,治疗后为 2 78 36± 5 7 6 1μm(P <0 0 1)。结论 对激光治疗无效的弥漫型DME ,玻璃体腔内注射TA治疗后黄斑部视网膜水肿消退明显 ,患者视力得到提高 ;OCT能从黄斑部视网膜形态的改变上客观、精确、有效地评判这一方法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视网膜病 玻璃体腔内注射 曲安耐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护理
6
作者 王筱云 张晶 +2 位作者 魏玉芬 江秀华 王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对眼底黄斑水肿患者采用曲安奈德(triam cinolone aceton ide)玻璃体腔内注射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6例由糖尿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期间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后心理护理、术后眼压的... 目的探讨对眼底黄斑水肿患者采用曲安奈德(triam cinolone aceton ide)玻璃体腔内注射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6例由糖尿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期间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后心理护理、术后眼压的观察和眼内炎的预防。结果有9例患者眼压高,经积极治疗恢复正常;3例患者4只眼分别在治疗后4、6个月黄斑水肿复发,经再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后视力改善;36例患者均未发生眼内炎。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玻璃体腔内注射 黄斑水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彭娟 沙翔垠 +3 位作者 杨瑞明 郑瑜 吴兴萍 郭露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26-2428,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1例11眼为治疗组,收集同期7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mg。对照组...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1例11眼为治疗组,收集同期7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mg。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眼压情况,荧光造影及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成像检测黄斑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提高,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明显平均值0.32±0.12。术后视力提高值与术前视力呈负相关。术后眼压值升高,术后1个月眼压值为(20.15±9.45)mmHg,术后3个月眼压值降至正常范围,平均眼压值(18.57±8.76)mmHg。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为(219.12±12.81)μm。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3个月视力有明显提高,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变薄。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能有效提高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有一过性眼压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玻璃体腔注射 曲安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osporine玻璃体腔内注射对异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的排异抑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盛耀华 胡毅倩 岑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389-392,共4页
目的 观察兔眼视网膜下腔植入人胚眼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 ent epithe-lium,RPE)后不同时期的眼底和组织学改变。研究环胞菌素 A (Cyclosporines,Cs A )玻璃体腔内注射能否抑制人胚眼 RPE在兔眼视网膜下腔中诱导的异种移植排... 目的 观察兔眼视网膜下腔植入人胚眼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 ent epithe-lium,RPE)后不同时期的眼底和组织学改变。研究环胞菌素 A (Cyclosporines,Cs A )玻璃体腔内注射能否抑制人胚眼 RPE在兔眼视网膜下腔中诱导的异种移植排异反应。方法 人胚眼色素上皮片和浓缩色素上皮细胞悬液植入 36只兔眼的视网膜下腔 ,其中 16眼为对照组 ,用于观察排异的自然转规。分别于 7d(8眼 )和 30 d(8眼 )后获取组织标本。另 2 0眼为实验组。RPE移植后 ,每周一次玻璃体腔内注射 Cs A1mg(12眼 )或 Cs A0 .1mg(8眼 )。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毒性反应使用 ERG进行检查。结果 人胚眼 RPE片和浓缩的 RPE细胞均能在视网膜下腔短期存活。移植的 RPE与视细胞结合良好并显示吞噬功能。排异反应发生时间约在术后 10~ 30 d。对照组中 7d的排异发生率为 0 /8;30 d排异发生率为 7/8。排异发生后荧光造影中移植区为高荧光区 ,组织切片中显示有大量的组织细胞积聚。 Cs A1mg组 30 d排异发生率为 0 /12 ,0 .1mg组为 5 /8。ERG波幅的下降与 Cs A剂量和注射次数呈正相关。结论 异种 RPE视网膜下腔移植在无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 ,只能短期存活。Cs A玻璃体腔中注射能抑制异种 RPE移植的排异反应但易引起明显的视网膜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眼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异种移植 排异反应 玻璃体腔 环胞菌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玻璃体腔内注气行玻璃体视网膜复位术
9
作者 詹援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60-61,共2页
近几年来,视网膜复位技术虽有很大进展,但视网膜巨大裂孔、视网膜漏斗状全剥离、无晶体眼视网膜剥离等复杂性视网膜剥离,手术复位的成功率仍很低。我院于1986年1月至1987年1月共收治视网膜剥离106例,对其中25例复杂性视网膜剥离采用玻... 近几年来,视网膜复位技术虽有很大进展,但视网膜巨大裂孔、视网膜漏斗状全剥离、无晶体眼视网膜剥离等复杂性视网膜剥离,手术复位的成功率仍很低。我院于1986年1月至1987年1月共收治视网膜剥离106例,对其中25例复杂性视网膜剥离采用玻璃体腔内注气、联合电凝、环扎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治愈16例,成功率达64%。临床资料本组25例25只眼,男18例,女7例;年龄13~62岁。病程1周~1年,平均2.7个月;右眼11只,左眼14只。25例中视网膜全剥离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内注气 玻璃体视网膜 视网膜剥离 复位术 视网膜巨大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无晶体眼 视网膜复位 玻璃体浓缩 玻璃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氟沙星缓释药栓在兔眼玻璃体腔内的组织相溶性和生物降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乐荷 陈建斌 +2 位作者 曾水清 吴颖南 邓勇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6-617,共2页
目的 :观察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植入药栓眼内组织相溶性及生物降解过程。方法 :将自制的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药栓经平坦部巩膜切口植入 1 1只兔眼玻璃体腔 ,进行眼电生理检测和电镜及光镜检查。结果 :药栓植入前后 b波振幅差异无显著 ( P&... 目的 :观察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植入药栓眼内组织相溶性及生物降解过程。方法 :将自制的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药栓经平坦部巩膜切口植入 1 1只兔眼玻璃体腔 ,进行眼电生理检测和电镜及光镜检查。结果 :药栓植入前后 b波振幅差异无显著 ( P>0 .0 5 ) ;药栓植入后 7d和 2 1 d电镜和光镜检查视网膜组织无病理性改变 ;药栓植入早期眼组织有轻微异物性炎症反应 ,药栓逐渐降解吸收。结论 :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药栓在眼内玻璃体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溶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缓释药栓 玻璃体腔 组织相溶性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注射t-PA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PCV合并黄斑下出血1例
11
作者 王子荀 马翔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3-664,共2页
患者,女,77岁。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1周并加重3天于2022年6月25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FC/眼前(矫正无提高);右眼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1 mmHg;右眼人工晶状体位正,左... 患者,女,77岁。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1周并加重3天于2022年6月25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FC/眼前(矫正无提高);右眼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1 mmHg;右眼人工晶状体位正,左眼晶状体核混浊(Ⅲ级),余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眼底可见视盘色淡界清,视盘周围及黄斑区视网膜下大片暗红色出血灶,直径约7 PD(图1);右眼眼底未见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扫描显示左眼黄斑区视网膜显著隆起增厚,神经上皮层下均匀高反射信号遮蔽其下组织,视网膜色素上皮不规则隆起,可见拇指状突起(图2)。全身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HIV、乙肝病毒及梅毒等均正常。诊断:左眼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左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右眼人工晶状体眼。于2022年6月10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切割,切除中轴部及基底部玻璃体;5%吲哚菁绿进行内界膜染色,撕除上下血管弓范围内的内界膜;应用38G穿刺针自视网膜隆起最高处行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4500 IU,并行气液交换(16%SF6),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0.02 ml,术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射 黄斑下出血 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体验的玻璃体腔注药中心流程优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立宇 张川 田玮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5,50,共5页
目的以提升玻璃体腔注药患者体验为目标,优化诊疗流程,缩短等候时间。方法在进行玻璃体腔注药的患者病历中,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流程优化前后相同时段内的病历,作为观察组(n=336)和对照组(n=150)。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质量、医疗效率和... 目的以提升玻璃体腔注药患者体验为目标,优化诊疗流程,缩短等候时间。方法在进行玻璃体腔注药的患者病历中,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流程优化前后相同时段内的病历,作为观察组(n=336)和对照组(n=150)。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质量、医疗效率和患者等候时间数据。结果流程优化后,玻璃体腔注药手术预约时间从(67.77±29.95)小时降至(10.66±5.69)小时,手术日在院时间从(4.52±0.94)小时降至(2.55±0.67)小时,术前检查时间从(14.34±6.49)小时降至(5.19±1.60)小时。手术医生半日均手术量从(37.88±10.94)例提升至(47.50±4.7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和眼内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绕患者体验的玻璃体腔注药中心流程优化工作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提升患者体验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体验 玻璃体腔注药中心 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9
13
作者 马锋伟 杜翠云 +1 位作者 程美红 马玉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7-841,共5页
背景黄斑水肿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激光疗法和抗新生血管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抗体,临床上常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其在治疗CRVO继... 背景黄斑水肿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激光疗法和抗新生血管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抗体,临床上常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其在治疗CRVO继发性黄斑水肿方面疗效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对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诊断为CRVO继发黄斑水肿者60例60眼,按照就诊日期分为康柏西普组和TA组,每组30例30眼,2个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接近。2个组患眼分别行0.05ml康柏西普或0.05ml(0.05mg)TA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注射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OCT检查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次要指标包括注射前后眼压变化和眼部并发症。结果康柏西普组和TA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后1个月TA组注射眼平均BCVA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CMT值分别为(572.00±100.01)、(325.12±91.55)、(280.00±92.37)、(258.65±88.65)、(300.00±87.64)μm,TA组分别为(570.00±102.21)、(345.12±89.31)、(290.00±80.27)、(309.65±84.13)和(303.00±90.59)μm,2个组患眼注射后CMT值较注射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患眼CMT值下降更明显,与T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值分别为(15.20±3.52)、(21.20±3.80)、(26.40±4.00)、(23.60±3.73)和(21.50±3.27)mmHg(1mmHg=0.133kPa),注射后各时间点眼压值均明显高于注射前,且TA组注射后各时间点患眼眼压均明显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康柏西普组注射前后患眼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及康柏西普治疗CRVO所致黄斑水肿有效,可减轻视网膜水肿并改善视力。与TA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无眼压升高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用途 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症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康柏西普/治疗用法 曲安奈德/治疗用法 玻璃体腔注射 疗效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乔宝笛 戴涛 +1 位作者 帖彪 陈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4-738,共5页
背景糖皮质激素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l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其代表性药物为曲安奈德。但曲安奈德局部应用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关注。目的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 背景糖皮质激素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l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其代表性药物为曲安奈德。但曲安奈德局部应用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关注。目的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队列研究试验设计,按照纳入标准收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或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120例12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口基线特征匹配。试验组实施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对照组仅行黄斑格栅样光凝,分别于术后1周,1、3、6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对检查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对试验组术后检测结果与术前值进行比较。结果与玻璃体腔注射前视力比较,试验组在注射后1周、1、3、6个月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对照组的视力均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00、0.002、0.046)。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点试验组黄斑水肿明显减轻,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点试验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7例在玻璃体腔注射后4~6个月黄斑水肿复发,占11.67%;玻璃体腔注射后11例眼压升高至21mmHg以上,占14.1%。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可有效治疗黄斑水肿,但少数患者在6个月内出现复发及眼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玻璃体腔注射 格栅样光凝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改丽 徐四俊 +4 位作者 肖云 范银波 练海东 解玉军 高晓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7-921,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2只和糖尿病组24只,糖尿病动物模型通过链脲佐菌素60mg.kg-1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诱导,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玻璃体腔...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2只和糖尿病组24只,糖尿病动物模型通过链脲佐菌素60mg.kg-1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诱导,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玻璃体腔生理盐水注射组(B组)12只和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组(C组)12只,B组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次4μL,每周1次;C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4μL(0.5g.L-1),每周1次。A组、B组和C组分别在4周和8周时随机选取3只(6眼)处死摘除眼球做石蜡切片观察视网膜光镜结构及3只(6眼)做电镜标本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结果各组大鼠血糖值:4周时A组(6.42±0.43)mmol.L-1、B组(30.07±3.62)mmol.L-1、C组(29.34±4.56)mmol.L-1,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A组(5.78±0.47)mmol.L-1、B组(29.81±5.58)mmol.L-1、C组(31.26±4.03)mmol.L-1,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光镜观察结果:A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整齐;B组4周时,视网膜结构改变不明显,8周时视网膜变薄,内外颗粒层变薄疏松,排列紊乱,神经节细胞减少;C组4周、8周时无明显改变。视网膜电镜观察结果:B组4周时视细胞外节膜盘模糊不清,膜盘间隙扩大,8周时视细胞膜盘间隙进一步扩大,排列紊乱,局部断裂,线粒体肿胀,并可见空泡变;C组较B组结构规则,4周时未见明显改变,8周时外节膜盘部分模糊,排列尚规则,间隙轻度扩大。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射 鼠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大鼠 视网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应用疗效 被引量:19
16
作者 曾婧 刘笑 +1 位作者 刘志平 沙翔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9-374,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真实世界中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新生血管性眼病病例。所有病例均详... 目的研究分析真实世界中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新生血管性眼病病例。所有病例均详细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 d、治疗后1周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眼底情况。并对纳入病例的资料特征、所用药物、治疗方案、注药次数、疗效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临床病例227例313眼,其中93例163眼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45例58眼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26例29眼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l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39例39眼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13例13眼为病理性近视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PM⁃CNV),4例4眼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4例4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余3例3眼为其他眼病。单眼注药141例,双眼注药86例。22.0%的患眼实施了3+PRN方案,78.0%的患眼实施了1+PRN方案。雷珠单抗治疗的有152眼,康柏西普治疗的有140眼,有21眼在治疗过程中更换了药物。所有患者共计接受抗VEGF治疗544次,平均(1.8±1.0)次/眼。总体治疗后平均LogMAR视力(0.92±0.76)与基线(1.12±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VEGF治疗确可有效促进患者视功能的恢复、减少视力损害,是临床上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一线治疗用药。但在真实世界中,抗VEGF药物的应用仍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新生血管 玻璃体腔注射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房水中VEGF和PEDF的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菲 邢怡桥 +2 位作者 陈长征 韩国鸽 刘增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AVASTIN 玻璃体腔注射 PEDF VEGF bevacizumab 后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萍 陈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24-827,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57例严重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康柏西... 目的观察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57例严重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30例30眼患者均于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4d后行23G玻璃体切割术,27例30眼行单纯23G玻璃体切割术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使用电凝止血的眼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5.4±15.8)min,短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的(107.0±1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0).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使用眼内电凝止血者的比例16.67%(5/30),明显低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2个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后视力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0.59,P=0.45;F时间=61.80,P<0.01).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术后平均BCVA(LogMAR视力)为0.95±0.46,较术前的1.37±0.4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P<0.01).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术后平均BCVA(LogMAR视力)为1.03±0.53,较术前的1.46±0.5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P<0.01).2个组术后平均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3,P=0.500).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0%(6/30),明显低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为5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P=0.02).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组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PDR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浴东 周占宇 +2 位作者 万金娥 丰慧 李松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8-992,共5页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主要源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avastin可以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所有异构体发生高亲和力结合,拮抗其生理活性。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取7日龄...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主要源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avastin可以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所有异构体发生高亲和力结合,拮抗其生理活性。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取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9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空气对照组、高氧对照组、高氧BSS组和低、中、高剂量avastin组,每组15只。空气对照组小鼠在空气中喂养,其他各组均置于体积分数75%±2%O,的高氧环境中饲养,连续5d,高氧BSS组大鼠玻璃体腔注射无菌BSS液0.5μl,3个avastin处理组小鼠分别玻璃体腔注射1.25、2.50、5.00g/Lavastin各0.5μl。17日龄时过量麻醉处死小鼠,摘除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计数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中CD34分子的表达;利用视网膜铺片技术观察低、中、高剂量avastin组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并进行比较。结果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发现,高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多于空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的avastin组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少于高氧BSS组和高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avastin组与低剂量avastin组比较,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高氧对照组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CD34分子呈阳性表达。视网膜铺片可见空气对照组的血管自视盘向四周均匀放射,分支良好,结构清晰;高氧对照组、高氧BBS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其结构紊乱,分布不均;各剂量avastin组随着剂量的增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走行接近空气对照组。结论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其作用与avastin的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STIN 视网膜/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血管形成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气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积血体会 被引量:4
20
作者 万光明 李晨晨 +2 位作者 邢杉杉 郭强英 陈仕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0-551,560,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入全氟丙烷(C3F8)气体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积血的疗效。方法选取黄斑部视网膜下积血患者23例(24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C3F8气体0.3~0.4mL,注气后保持面向下体位1周以上,观察视力变化及眼底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21眼黄斑...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入全氟丙烷(C3F8)气体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积血的疗效。方法选取黄斑部视网膜下积血患者23例(24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C3F8气体0.3~0.4mL,注气后保持面向下体位1周以上,观察视力变化及眼底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21眼黄斑区积血明显吸收或移位至黄斑区以外,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由治疗前的眼前手动~0.06提高至0.04~1.00,其中2例(2眼)外伤性黄斑出血视力恢复最好,达1.0和0.8;1眼黄斑区积血明显吸收但视力无提高;1眼形成轻度玻璃体混浊,检眼镜下隐约见黄斑区积血已经完全吸收,视力由0.04提高至0.06;1眼黄斑区积血加重,形成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混浊。术后2周时23眼黄斑区积血明显吸收或移位至黄斑区以外,矫正视力提高至0.06~1.00。结论玻璃体腔注气疗法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积血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适宜于黄斑部视网膜下积血面积较小者,尤其对外伤所致黄斑部视网膜下积血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部视网膜下积血 玻璃体腔注射 全氟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