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时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球前、后节外伤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汉平 王一 +5 位作者 陈少军 汪辉 刘勇 王仕军 曾玉晓 翁传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195-2197,共3页
目的评价临时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球前、后节外伤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1例(11只眼)眼球前、后节外伤的男性患者,年龄7~46岁,其中,成人患者6例(6只眼),儿童患者5例(5只眼),施行临时人工角膜下... 目的评价临时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球前、后节外伤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1例(11只眼)眼球前、后节外伤的男性患者,年龄7~46岁,其中,成人患者6例(6只眼),儿童患者5例(5只眼),施行临时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观察视网膜,角膜移植片,眼压,视力等。结果随访4~68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期间,5例成人患者(5只眼,占45.5%)的眼球得以保留。视力:1例为手动,2例分别为0.05,1例为0.08,1例为0.2;眼压:1例患者眼压25mmHg,用0.5%噻吗心胺眼液治疗,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余4例患者眼压正常。6例患者(6只眼,占54.5%)眼球萎缩,其中,5例年龄≤12岁的患儿伤眼都出现萎缩,另1例成人患者因继发性青光眼,经巩膜的睫状体激光光凝治疗后眼球发生萎缩。结论临时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眼球前、后节外伤的安全和有效方法,眼部的损伤程度可能是影响伤眼预后的主要因素,儿童眼前、后节外伤后联合手术的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角膜移植 玻璃体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体位干预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方 龚燕妮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72-76,共5页
目的标准化体位干预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住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8... 目的标准化体位干预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住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78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体位干预,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体位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特殊体位依从性为89.86%,与对照组64.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标准化体位干预可以提高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后患者的体位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 体位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愈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新型手术方式:游离内界膜移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治坤 邹绚 董方田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游离内界膜移植用于治疗未愈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对3例经标准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后黄斑裂孔未愈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采用游离内界膜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术... 目的初步观察游离内界膜移植用于治疗未愈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对3例经标准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后黄斑裂孔未愈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采用游离内界膜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术后黄斑裂孔愈合情况。结果 3例患者黄斑裂孔均能够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至1年期间,患者情况稳定。手术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游离内界膜移植是治疗初次手术后特发性黄斑裂孔未愈合的有效方法。目前仍需要长期、大规模的研究以评价这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手术 内界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朱弼珺 刘海芸 +1 位作者 邹海东 陈凤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5例(3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5例(3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眼(8.33%)最佳矫正视力<0.01,5眼(13.89%)为0.01~0.04,10眼(27.78%)为0.05~0.09,15眼(41.67%)为0.1~0.25,3眼(8.33%)≥0.3。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硅油取出 玻璃体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昀 柯根杰 +1 位作者 顾永昊 王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高度近视合并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高度近视合并脉络膜视网膜脱离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27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硅油充填22例,全氟丙烷(C3F8)充填5例;高度近视未合并脉络... 目的观察分析高度近视合并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高度近视合并脉络膜视网膜脱离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27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硅油充填22例,全氟丙烷(C3F8)充填5例;高度近视未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42例(B组),11眼行巩膜扣带术,3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C3F8充填12例;硅油充填19例。分析视网膜脱离发生原因、术后视网膜复位及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A组视网膜完全复位为26眼,总复位率为96.2%,B组视网膜完全复位为40眼,总复位率为95.2%。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