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在局麻下玻璃体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田静静 项霙 +1 位作者 王爽 陈珍琳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在局麻下玻璃体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2月14日至2022年3月25日拟行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医院2021年9月2...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在局麻下玻璃体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2月14日至2022年3月25日拟行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医院2021年9月20日至2021年10月17日接受常规干预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198例资料作为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干预。统计并对比两组单台手术平均中断次数、并发症、手术时间及离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单台手术平均中断次数3.00(3.00,4.00)次,观察组单台手术平均中断次数1.00(1.00,2.00)次;观察组单台手术平均中断次数显著小于对照组(Z=13.257,P<0.001)。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离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可显著减少局麻下玻璃体切除术中平均中断次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及手术结束至离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多学科协作团队 中断次数 并发症 手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闾雯娟 牛童童 肖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3-01/10在新疆四七四医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1例6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3D组31例31眼采用3...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3-01/10在新疆四七四医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1例6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3D组31例31眼采用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OCT技术,传统手术组30例30眼采用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系统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剥膜时间,随访6 mo,分析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善手术,术中均未发生视网膜大出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未出现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3D组手术时间和剥膜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20.13±1.59vs 25.97±2.09 min;3.74±0.89vs 8.13±1.72 min,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1 mo BCVA、CMT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均P>0.008),术后3、6 mo BCVA、CMT均较术前改善(均P<0.008)。术后6 mo,3D组BCVA较传统手术组明显改善(P=0.007)。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CMT和眼压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3D手术视频系统及传统手术组均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但3D手术视频系统术中OCT在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改善精细手术步骤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除 3D手术视频系统 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手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中巩膜切口闭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谢春瑶 黄雄高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玻璃体切除术是最常用的眼科手术之一,被认为是眼科手术的一次重大革命。其作用是切割患者混浊的玻璃体或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的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目的是通过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提高患者的视觉功能。目前玻璃... 玻璃体切除术是最常用的眼科手术之一,被认为是眼科手术的一次重大革命。其作用是切割患者混浊的玻璃体或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的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目的是通过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提高患者的视觉功能。目前玻璃体切除术中巩膜切口闭合的常用方法为可吸收线缝合,约1 mo左右可吸收,易导致异物感、特发性巩膜炎、感染等并发症,文章综述了各类玻璃体切除术中巩膜切口闭合新方法的优缺点,通过研究下述新方法在视力、视敏度、眼压、结膜下出血以及并发症(如脉络膜积液/出血、眼内炎等)的不同,旨在进一步证实新巩膜切口闭合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好地应用到临床,以便于临床医生能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除 微切口玻璃体切开术 漏性巩膜切开术 无缝合线 切口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白内障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李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58-2761,共4页
目的研究因玻璃体积血而无红光反射的眼睛中,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一科收治的40例(4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眼底红光反射不清,分为... 目的研究因玻璃体积血而无红光反射的眼睛中,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一科收治的40例(4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眼底红光反射不清,分为A(20眼)和B(20眼)两组,A组患者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然后在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B组患者先接受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然后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最后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23G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的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和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均短于A组(P<0.05)。在并发症中,A组的前囊撕裂发生率高于B组(P=0.072);白内障手术期间,B组瞳孔缩小发生率大于A组(P=0.152);两组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情况。A组和B组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术前比,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红光反射,可减少白内障手术时间和白内障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积血 无红光反射 23G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干眼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进展
5
作者 寇芃苑 黄雄高 赵楠楠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玻璃体切除术的问世解决了眼科界难以攻克且难治性眼底病的治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MIV)是治疗眼底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临床中,患者在接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出现干眼症状,包括流泪、异物感和视觉障碍等。我们推测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可能... 玻璃体切除术的问世解决了眼科界难以攻克且难治性眼底病的治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MIV)是治疗眼底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临床中,患者在接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出现干眼症状,包括流泪、异物感和视觉障碍等。我们推测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可能会损伤结膜及角膜上皮以及相关感觉神经,以及破坏泪膜而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影响眼表微环境,诱发或加重干眼症状。目前,对于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眼表变化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前、术中、术后不同因素对于眼表微环境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可采取的防治措施,以便于指导临床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减少术后罹患干眼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干眼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6
作者 崔婧婧 李芝婕 +1 位作者 徐维蓉 陈菲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观察单纯球后麻醉与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在本院进行研究的对象为200名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的玻璃体切除手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 目的观察单纯球后麻醉与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在本院进行研究的对象为200名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的玻璃体切除手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接受单纯球后麻醉,而联合组则接受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记录对照组和联合组的实验对象在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镇静评分:入室后静卧10 min为T0、球后麻醉注射操作时为T_(1)、手术进行30 min为T_(2)、结束手术操作时为T_(3)。在T_(1)时点,我们记录了疼痛的发生率,并记录了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此外,我们还记录了术前3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状态焦虑问卷评分(SAI),以及主刀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在T_(1)、T_(2)和T_(3)时点,联合组的MAP和H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各个时点,联合组与对照组的SpO_(2)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T_(1)时点,联合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了39%;手术过程中,对照组和联合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抑制呼吸等情况;术前30 min时,对照组和联合组的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但联合组手术后的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手术医生和患者对联合组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时,结合使用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和球后麻醉,可以更好地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球后麻醉 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 玻璃体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
7
作者 楚启萌 崔瑞 杨华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晶体脱位92例患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晶体脱位92例患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角膜内皮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92例患者眼压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有67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出现葡萄膜炎反应8眼,早期角膜轻度水肿6眼,玻璃体积血1眼,高眼压1眼,给予相应保守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晶状体脱位患者的眼压,对角膜内皮造成的损伤较小,为人工晶状体悬吊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虽术后会出现较少的并发症,但经过相应的保守处理均恢复正常,不影响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段玻璃体切除 人工晶体悬吊术 晶体脱落 眼压 角膜内皮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相关视神经病变
8
作者 林铁柱 沈丽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620-1623,共4页
玻璃体切除术发明至今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目前在眼科的应用指征涵盖了大部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尽管随着设备的革新和技术的进步,玻璃体切除术的手术风险已经降至很低,但仍有一些并发症难以避免,意外或原因不明的视功能下降时有发生。... 玻璃体切除术发明至今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目前在眼科的应用指征涵盖了大部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尽管随着设备的革新和技术的进步,玻璃体切除术的手术风险已经降至很低,但仍有一些并发症难以避免,意外或原因不明的视功能下降时有发生。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可发生于术后即刻或数周至数月,会引起不可逆的视觉损伤。致病原因大致可分为术中视神经损伤和术后继发损伤。术中视神经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染料毒性及眼内压影响,术后继发损伤包括眼内压升高、硅油毒性及氧化应激等微环境改变对视神经的损伤。文章将对玻璃体切除术相关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常见原因及相关管理做一综述,以期引起眼科医生们对于此类疾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视神经病变 眼内压 硅油 氧化应激 染料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时机选择
9
作者 马春霞 杨霞霞 +4 位作者 田超伟 李曼红 胡丹 王雨生 张自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30-633,共4页
目的:观察开放性眼外伤不同时间点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以探讨Ⅱ期玻璃体手术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2-06/2023-0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60例60眼,按Ⅰ期规范化急诊救治手术时间与Ⅱ期玻璃体... 目的:观察开放性眼外伤不同时间点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以探讨Ⅱ期玻璃体手术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2-06/2023-0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60例60眼,按Ⅰ期规范化急诊救治手术时间与Ⅱ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不同间隔时间分为治疗组A(间隔时间≤14 d, 32例32眼)和治疗组B(间隔时间>14 d, 28例28眼)。治疗组A中眼球破裂伤16眼(50%),穿通伤13眼(41%),贯通伤3眼(9%);治疗组B中眼球破裂伤15眼(54%),穿通伤12眼(43%),贯通伤1眼(4%)。术后随访6 mo,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玻璃体切除手术前两组患者间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6 mo,治疗组A中10眼(31%)视力显著提高,21眼(66%)视力有效提高,1眼(3%)视力无改善;治疗组B中,5眼(18%)视力显著提高,16眼(57%)视力有效提高,7眼(25%)视力无变化,两组比较有差异(U=322.5,P=0.032)。治疗组A中继发性青光眼、硅油依赖、玻璃体再积血、眼球萎缩与治疗组B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组A术后随访未见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显著低于治疗组B(P<0.05)。结论:开放性眼外伤Ⅱ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Ⅰ期救治手术后2 wk内完成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开放性 Ⅱ期手术 玻璃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
10
作者 罗乐 谢敏 +2 位作者 陈芳 杨彩霞 周文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探究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04/2023-07我院就诊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术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278例278眼,根据术后视网膜脱离情况分为脱离组48眼与未脱离组230眼。比... 目的:探究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04/2023-07我院就诊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术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278例278眼,根据术后视网膜脱离情况分为脱离组48眼与未脱离组230眼。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眼外伤伤口长度、受伤区域、受伤后手术时间、视网膜脱离/病变史均有差异(均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伤口长度大于10 mm、受伤后手术时间超过1 wk、有视网膜脱离/病变史是导致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主要与创伤严重程度、受伤后手术时间以及眼部视网膜病变史有关,患者需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眼外伤 Ⅱ期玻璃体切除 视网膜脱离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
11
作者 王爽 白淑玮 +1 位作者 雷春灵 李凤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624-1628,共5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3-01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诊断为IMEM患者72例72眼,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36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ERM)剥...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3-01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诊断为IMEM患者72例72眼,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36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ERM)剥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B组36眼仅接受玻璃体切除、ERM剥除术治疗。随访12 mo。比较术前及术后1、3、6、12 mo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视网膜结构变化。结果:术后1、3、6 mo两组间BCVA比较有差异(均P<0.05),A组视力提高较明显;术后12 mo两组间BCVA比较无差异(P=0.056)。术后1、3、6 mo两组间CMT比较有差异(均P<0.05),A组患者术后CMT降低较B组明显;术后12 mo两组间CMT比较无差异(P=0.165)。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眼压比较有差异(F时间=2.763,P时间<0.05;F组间=26.800,P组间<0.05;F交互=5.091,P交互<0.05)。A组术后黄斑视网膜结构变化明显。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晚期IMEM,能够在术后6 mo内迅速改善黄斑形态并帮助视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水肿 玻璃体内注射 地塞米松 玻璃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下液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元国 栗江陵 +3 位作者 何玉清 熊帅 高晓蓉 常鲁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严重侵害患者视力,需要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减少视功能的损伤,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RRD的方法之一,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势,但是术后仍然有很多并发症。视网膜下液(SRF)是RRD术后常见的... 目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严重侵害患者视力,需要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减少视功能的损伤,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RRD的方法之一,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势,但是术后仍然有很多并发症。视网膜下液(SRF)是RRD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RF的长期存在对视力的恢复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研究SRF的发病机制及其高危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RRD玻璃体切除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后发生SRF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液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4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晓 洪玲 金中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各种病因导致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4例36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3-6(平均3.8)mo。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各种病因导致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4例36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3-6(平均3.8)mo。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者32眼(89%);术后3mo内视网膜再脱离4眼,其中2眼经再次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中牵拉性裂孔、术中及术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存在广泛固定牵拉、视网膜大范围脱离、玻璃体积血、合并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是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治疗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再脱离 手术并发症 视网膜复位 玻璃体积血 术后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术前护理216例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慧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612-612,共1页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手术治疗 术前护理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神经上皮 玻璃体切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PRD的近远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路璐 安刚 许苑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20G玻璃体切除术与23G玻璃体切除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68例PD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20G玻璃体手术组(20G组)36例(42只眼)及23G微创玻... 目的探讨常规20G玻璃体切除术与23G玻璃体切除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68例PD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20G玻璃体手术组(20G组)36例(42只眼)及23G微创玻璃体手术组(23G组)32例(36只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一次性建立手术切口。其中23G组患者术后7、14 d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20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患者术后1、7 d及1个月眼压均低于20G组(P<0.05)。两组术后7、14 d垂直及水平径向角膜曲率较术前均得到有效变化(P<0.05)。23G组术后7、14 d垂直及水平径向角膜曲率变化大于20G组(P<0.05)。23G组术后充血性水肿、角膜水肿、前房闪辉程度、前房炎症细胞发生率较20G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20G玻璃体手术相比,23G玻璃体手术治疗PRD具有切口小、操时间短、对角膜曲率影响小、术后患者炎症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20G玻璃体切除 23G玻璃体切除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睫状体平坦部四通道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6
作者 黎铧 李娟娟 胡竹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2253-2253,共1页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睫状体平坦部 手术治疗 四通道 玻璃体切除手术 导光纤维 手术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晶状体脱位2例
17
作者 张晓山 马清敏 张前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839-1839,共1页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治疗方法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切除手术 晶状体核脱位 严重并发症 改良 超声粉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英文)
18
作者 栾洁 安藤文隆 +1 位作者 广濑浩士 安井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852-854,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93例(139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16.72±8.53)mo,对视力及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眼(70.50%)视力得到提高,术...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93例(139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16.72±8.53)mo,对视力及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眼(70.50%)视力得到提高,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01);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脱离和黄斑病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 回顾性研究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切除治疗 术后视力 手术失败 回顾性分析 视网膜脱离 黄斑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8
19
作者 彭超 王立 +3 位作者 陈惠莉 沈小军 周琳 黄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122-2123,共2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65眼经过玻璃体切除、剥膜、眼内光凝、硅油或C3F8填充术的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mo^1a,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情况以...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65眼经过玻璃体切除、剥膜、眼内光凝、硅油或C3F8填充术的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mo^1a,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65眼均顺利完成玻璃体手术,32眼眼内填充硅油,8眼填充C3F8,25眼平衡盐液填充。术后视力手动者2眼,数指~0.05者18眼,>0.05~0.1者28眼,>0.1~0.3者12眼,>0.3者5眼,42眼视力提高。7眼视网膜裂孔,8眼有局限性纤维增生膜残留,5眼视网膜脱离,18眼眼压升高,12眼再发玻璃体出血,36眼术后补充光凝治疗1~3次。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硅油填充对于眼内出血有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 眼内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国培 赵刚平 +1 位作者 梁先军 吴晓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485-486,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手术时机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除术及联合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提高29眼,无变化5眼,视力下降4眼,并对其并发症及处理进行分析。结论:玻璃体切除术...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手术时机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除术及联合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提高29眼,无变化5眼,视力下降4眼,并对其并发症及处理进行分析。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有效手段,掌握手术时机对恢复视功能,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眼外伤 外伤手术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