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上方和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杨鸽 刘晨路 +5 位作者 杨益 王兵立 鹿晓燕 董淑倩 胡芷柔 李秋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上方和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巩膜扣带(SB)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4例接受PPV联合SB术的RRD患者(234眼)的临床资料。234眼中裂孔仅位于上方的163眼(上方裂孔... 目的:探讨上方和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巩膜扣带(SB)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4例接受PPV联合SB术的RRD患者(234眼)的临床资料。234眼中裂孔仅位于上方的163眼(上方裂孔组),裂孔位于下方的71眼(下方裂孔组)。比较上方裂孔组和下方裂孔组患眼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上、下方裂孔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6.32%、9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眼BCVA随时间延长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各时间点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V联合SB术治疗下方和上方RRD视网膜复位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巩膜扣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谭娅 周希瑗 +1 位作者 徐智勇 王秀青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376,共4页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难度更大,且手术并发症更多.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分析和比较玻...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难度更大,且手术并发症更多.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分析和比较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者193例200眼,依据白内障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切割术分为玻璃体切割组及非玻璃体切割组,前者依据患眼是否有硅油亚分为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对各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眼的术中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玻璃体切割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松弛、瞳孔不易扩大及虹膜弹性差的发生率分别为7.84%、3.92%、1.96%和1.96%,非玻璃体切割组分别为5.37%、0.67%、7.38%和1.34%,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06、0.160、0.303、1.000);硅油眼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3.57%、3.57%和3.57%,无硅油眼组分别为17.39%、4.35%、0.00%和0.00%,硅油眼组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高于无硅油眼组,2个组间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非玻璃体切割组、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术中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4.77%、10.71%和21.74%,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与非玻璃体切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0、0.392).各组均未见虹膜损伤及脉络膜出血.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眼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与非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眼相比无明显增加,但与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眼比较,术中无硅油眼的后囊膜更容易破裂,术中应仔细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并发症 白内障/手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发症 晶状体 后囊膜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切口与否对25G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眼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璐希 王雨生 +3 位作者 李曼红 田超伟 张自峰 杜红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4-668,共5页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与免缝合术后眼压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的必要性。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眼科住院部206例(206眼)接受25G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与免缝合术后眼压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的必要性。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眼科住院部206例(206眼)接受25G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结束时是否缝合巩膜切口分为2组,缝合组106例,免缝组100例。以术后第1天眼压≤5 mmHg(1 kPa=7.5 mmHg)为极低眼压,眼压>21 mmHg为高眼压,术后高眼压在程度上分为:轻度>22~30 mmHg,中度>30~40mmHg,重度>40 mmHg。术后眼压等级变化(眼压变化幅度)分为:无变化、轻度降低(降1级)、重度降低(降2级)、轻度升高(升1级)、重度升高(升2级)。重点关注患者术后第1天眼压以及术后极低眼压和高眼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缝合组眼压为4.7~48.0 mmHg(16.68±8.21)mmHg,免缝组为2.3~45.0 mmHg(14.41±7.7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免缝组术后第1天眼压总体低于缝合组。两组术后眼压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免缝组术后发生极低眼压概率高,缝合组发生高眼压的概率高,缝合组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概率大于免缝组。两组手术前后眼压等级变化(眼压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本研究资料术后极低眼压发生率为4.3%。免缝组出现8眼极低眼压,其中5眼发生并发症,包括术后第1天出现视网膜皱褶、脉络膜脱离1眼,4眼出现前房出血。缝合组出现1眼极低眼压,术后第1天可见前房出血及脉络膜水肿。两组手术后极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免缝组较缝合组术后发生极低眼压导致并发症发生率高。本研究资料高眼压发生率为14.1%。免缝组高眼压共12眼,其中轻度7眼、中度3眼、重度2眼。缝合组高眼压共17眼,其中轻度9眼、中度5眼、重度3眼。缝合组比免缝组高眼压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两组术后均未出现高眼压导致的并发症。两组术后高眼压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眼压以轻中度升高为主,经治疗3 d后,眼压均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 25G玻璃体切割术毕时缝合穿刺口是相对更安全的,为了防止术后极发生低眼压及并发症,针对性缝合穿刺口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眼压 穿刺口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新宝 陈佳玉 +7 位作者 魏嘉洪 夏静 杨爱萍 陈春峰 李明芳 冯成 赵永旺 张敬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和对照组36例(40眼)。观察组采取个性化PPV,对照组采用传统PPV。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巩膜外加压比例,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后12个月视网膜复位率以及玻璃体内再积血(PVH)、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均比对照组低(均为P<0.05)。2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和行巩膜外加压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提高(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1 d、1周BCVA提高均不明显(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BCVA均提高(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以及PVH、DME和NVG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个性化PPV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提高手术效率,快速提升PDR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玻璃体切割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时间 最佳矫正视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行玻璃体切割五联手术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廖宇洁 许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208-208,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梁切除 激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愈后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于茜 陈少军 +2 位作者 黄小勇 刘勇 王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76-2079,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8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8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探讨术后并发症与并发性疾病等其他因素的关系。结果 98眼患者行玻璃体术后视力提高率为66.33%,术后并发黄斑病变组的视力改善率(55.26%)显著低于无黄斑病变组的视力改善率(73.33%)(P<0.05)。高血压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的高眼压、新生血管、再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前膜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和无糖尿病肾病组(P<0.05)。血糖控制状况良好和较短的糖尿病史可以显著降低高眼压、再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前膜的发生率(P<0.05)。高血压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的高眼压、新生血管、再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前膜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和无糖尿病肾病组(P<0.05)。血糖控制状况良好和较短的糖尿病史可以显著降低高眼压、再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前膜的发生率(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且术后是否并发黄斑病变是影响视力改善的重要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并发性疾病、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 愈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袋外超声乳化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丁刚 韩旭光 +1 位作者 于涛 张玉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74-1375,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玻璃体切割手术极大地改善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症状。但术后白内障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视力及眼底的观察及治疗。目前传统白内障手术方式为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但玻切术后导致眼内结构的改变:小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玻璃体切割手术极大地改善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症状。但术后白内障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视力及眼底的观察及治疗。目前传统白内障手术方式为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但玻切术后导致眼内结构的改变:小瞳孔,悬韧带松弛,后囊易破裂,玻璃体缺失改变了眼内液体动力学等[1-2],使白内障手术时难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囊袋 并发性白内障 玻璃体切割 白内障手 玻璃体缺失 小瞳孔 玻璃体切割 后囊 眼内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被引量:8
8
作者 荣华 张美萍 +1 位作者 陈建梅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91眼(占85.85%),视力不变15眼(占14.15%);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9.43%,前房反应的发生率为8.49%,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个月内眼压高于25mmHg,1kPa=7.5mmHg)的发生率为19.81%;术后6个月有12眼(11.32%)发生后囊膜混浊,其中5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微切口超声乳化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屈光预测误差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孔佳怡 张自峰 +2 位作者 李曼红 田超伟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术的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96眼)。分析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实际等效球镜度(SE),计算PE和绝对屈光误差(ARE),并分析PE与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平坦角膜曲率(K f)、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散光度(Cyl)、眼压(IOP)、BCVA、角膜散光轴向、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早期(术后3 d内),96例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E为(1.47±2.54)D,其中近视漂移患者61例,PE为(-1.81±3.07)D,远视漂移患者35例,PE为(0.87±0.96)D。术后1个月,12例随访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术后早期实际SE之间以及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年(术后长期)的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Cyl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黄斑疾病诊断分类相关(P<0.05),且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较其他类型黄斑疾病患者近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CD、TL、Kf、Ks、Km、IOP、BCVA,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Cyl呈正相关(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存在相关性(P<0.05),且术中玻璃体内硅油填充患者较玻璃体内无填充物患者远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ACD、TL、Kf、Ks、Km、IOP、BCVA,黄斑疾病诊断分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后早期存在以近视漂移为主的PE,其漂移程度随时间的增加可逐渐减轻。屈光漂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能与患眼术前AL、Cyl,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疾病 白内障 联合手 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状体 屈光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并发玻璃体出血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蛛网膜下腔出血 玻璃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静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75-376,共2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42例50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用眼内导光查找视网膜裂孔。观察视网膜脱离的复位和视力恢复...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42例50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用眼内导光查找视网膜裂孔。观察视网膜脱离的复位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有43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总治愈率为86.00%.术后视力≥0.02者44眼,≥0.05者36眼。结论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术合并封闭缺损区、硅油填充,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贤慧 孟旭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6-460,共5页
背景 23G玻璃体切割术已广泛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手术治疗,了解23G玻璃体切割术对术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术对有晶状体眼的DR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背景 23G玻璃体切割术已广泛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手术治疗,了解23G玻璃体切割术对术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术对有晶状体眼的DR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拟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124例124眼,根据患者是否罹患DR分为2个组,其中DR组52例52眼,非DR组72例72眼,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割术.术前及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3个月采用SP-3000P角膜内皮镜检查术眼角膜内皮,观察并记录DR组和非DR组术眼在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内皮平均细胞面积标准差(SD)、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率及角膜厚度(CT)变化.结果 DR组与非DR组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2.148,P=0.150;F时间=0.900,P=0.504);DR组术眼术后1d角膜内皮细胞CV、内皮平均细胞面积SD及CT均明显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1、0.033),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率低于术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CV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率恢复至术前水平.非DR组术眼术后1d角膜内皮细胞CV及CT明显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3),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并于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对有晶状体眼的DR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主要在于细胞形态学方面的可逆性改变,DR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异更明显,较非DR患者恢复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并发症 角膜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球内金属异物并发眼内炎的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蕊 王兴利 王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球内金属异物并发眼内炎患者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方法选择西南眼科医院收治的符合本研究排除和纳入标准的36例36眼玻璃体腔金属异物并发眼内炎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眼别、随访时间等... 目的回顾性研究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球内金属异物并发眼内炎患者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方法选择西南眼科医院收治的符合本研究排除和纳入标准的36例36眼玻璃体腔金属异物并发眼内炎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眼别、随访时间等基本信息,并行术前和术中专科检查,术后观察平衡盐溶液(BSS)、惰性气体(C3F8)和硅油三种不同填充物患者:视力、术后并发症、术后眼内感染是否控制、二次手术等情况。结果 36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术,4眼术中给予BSS填充,其中仅有1眼有视网膜点状出血,但无明显视网膜水肿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6眼术中给予C3F8填充,其中12眼有锯齿缘离断,5眼术前视网膜裂孔,4眼视网膜有缺血改变,3眼视网膜脱离。16眼术中给予硅油填充,13眼术前视网膜裂孔,12眼视网膜有缺血改变,10眼有锯齿缘离断,7眼视网膜脱离。术后BSS玻璃体腔填充的4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填充C3F8的16眼中10眼视力提高,4眼视力无变化,2眼视力较术前下降。填充硅油的16眼中9眼视力提高,3眼视力无变化,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硅油填充眼和C3F8气体填充眼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眼中10眼出现术后并发症,玻璃体腔BSS填充眼无并发症;C3F8填充眼共有2眼发生并发症,均为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并行二次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有8眼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视网膜脱离3眼,继发青光眼4眼,炎症未控制1眼。结论玻璃体腔金属异物并发眼内炎的患者,应根据术中观察和评估组织损伤程度,选择适当的玻璃体腔填充方式。视网膜无明显损伤的患者填充BSS,有锯齿缘离断和单一视网膜裂孔的患者选择惰性气体,更复杂的视网膜损伤患者用硅油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球内炎 开放性眼外伤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奴卡菌性感染性巩膜炎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寒峭 乔荣华 +1 位作者 杨柳 孙旭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2-253,共2页
患者,女,36岁,因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20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膨胀气体全氟丙烷(C3F8)填充术,术后行局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术后第9天,患者无明显诱因突觉左眼疼痛,来... 患者,女,36岁,因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20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膨胀气体全氟丙烷(C3F8)填充术,术后行局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术后第9天,患者无明显诱因突觉左眼疼痛,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查。眼部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并发 感染性巩膜炎 患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菌性 左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角膜上皮持续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玉红 黄宛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角膜上皮 视网膜脱落 角膜水肿 上皮损伤 羊膜植片 体位护理 移植片 羊膜移植 点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蔡文泉 郑志 +2 位作者 李涛 陈凤娥 许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分析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A组,52例52眼)和20-G玻璃体切割术(B组,63例63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术后... 目的分析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A组,52例52眼)和20-G玻璃体切割术(B组,63例63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logMAR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对相关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7±18)min和(70±19)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A组为2眼,B组为3眼。术后末次随访结果显示:A组视网膜复位49眼(复位率94.2%),logMAR视力提高0.337±0.046;B组视网膜复位59眼(复位率93.7%),logMAR视力提高0.367±0.052;两组间视网膜复位率和视力提高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相近,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各种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 20-G玻璃体切割 视网膜脱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原因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叶楠 卢海 刘大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是导致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处...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是导致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305例2型糖尿病PDR患者305例305眼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4例14眼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的原因、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糖尿病PDR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者14例,发生率为4.6%,其中3例眼底病变为PDRⅣ期,4例为Ⅴ期,7例为Ⅵ期.14眼均经标准睫状体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均给予眼内激光光凝,1眼行巩膜外冷凝术,8眼行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首次玻璃体切割术后6眼视力提高,4眼术后视力无改变,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的时间为术后1~7d者9眼,术后8d~3个月者1眼,术后3~6个月者2眼,术后6个月以上者2眼.玻璃体再积血的原因主要为新生血管膜残留、激光光凝范围和强度不足、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糖浓度不稳定.5眼药物治疗后玻璃体积血吸收,9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最终9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13眼患眼视网膜复位,1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仍未复位.结论 PDR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残留、眼内激光光凝不充分及血糖水平控制欠佳有关.出血量较少的患者玻璃体积血可以自行吸收或可行药物治疗,出血量较大且持续不吸收的患者需要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增生 视网膜病变/治疗 玻璃体切割 玻璃体再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冯希敏 祁颖 +2 位作者 张凤妍 赵庆新 秦云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PDR患者共45例(57眼)。根据手术...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PDR患者共45例(57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者为对照组,共24例31眼,年龄(51.27±17.15)岁;玻璃体切割术术前3~5d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者为观察组,共21例26眼,年龄(50.34±13.94)岁。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主要比较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前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1,P〉0.05),两组术后BCVA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34,P〈0.05)。两组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提升,x^2值分别为10.927、18.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d观察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较对照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4P〈0.05),术后3个月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1,P〉0.05)。两组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与7d时比较均明显变薄(t值分别为8.706、5.4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2.75±8.9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58±14.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5,P〈0.05)。两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34,P〉0.05)。对照组术中应用电凝止血次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97,P〈0.05);对照组术中填充硅油的眼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8,P〈0.05);两组术后出血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57,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术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可以提升术后BCVA、加快黄斑水肿消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玻璃体内注射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眼内填充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1
19
作者 佘海澄 段安丽 齐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背景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较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低,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眼内填充术的治疗效果已有报道,但结果不一.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眼内填充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 背景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较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低,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眼内填充术的治疗效果已有报道,但结果不一.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眼内填充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眼内填充术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20例2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眼均接受20G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联合重硅油填充术治疗.术中根据情况剥除黄斑前膜,必要时联合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治疗,晶状体混浊者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患者自由选择体位,经睫状体平坦部行重硅油取出术,以重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为手术成功的标准.术眼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LogMAR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14.3±3.0)D,其中7眼为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占35%,7眼合并脉络膜脱离,占35%.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复位占95% (19/20),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者占90% (18/20),二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者占5% (1/20),1眼经二次手术后仍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术眼LogMAR视力由术前的2.77±0.81增加到术后的1.22±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中未行白内障摘出术的术眼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术后2眼发生非一过性眼压升高.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眼内填充术后患者视力改善,术后对患者体位无特殊要求,可有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 Densiron 68 玻璃体切割 黄斑裂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及术中2次应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梁泽玉 陈松 +3 位作者 何广辉 王俊华 高翔 武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对比并分析术前1次、术前及术中2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术中及术... 目的对比并分析术前1次、术前及术中2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的不同。方法回顾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确定为严重PDR患者并需行PPV治疗的158例162眼纳入研究。依据IVC次数分为3组:A组为单纯PPV组48例50眼,B组为术前1次IVC组61例63眼,C组为术前及术中2次IVC组49例49眼。3组患眼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所有患眼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统计并分析3组患眼的PPV手术时间、术中严重出血率、术后玻璃体内积血(postoperative vitreous cavity haemorrhage,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程度POVCH发生率、术后1个月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1个月与3个月BCVA提高率。结果 B组、C组的PPV手术时间[(87. 85±12. 37) min、(88. 45±13. 66)min]及术中严重出血发生率(12. 70%、12. 24%)均低于A组[(91. 02±17. 90) min、34. 00%](F=24. 709,P <0. 05;χ~2=11. 330,P <0. 05); C组术后3个月内POVCH发生率及严重出血程度均低于A组、B组(均为P <0. 05); C组术后POVCH出血程度均轻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BCVA均高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BCVA提高率分别高于A组及B组(χ~2=14. 038,P <0. 05;χ~2=11. 076,P <0. 05)。结论 PPV术前及术中2次IVC可有效降低PDR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POVCH的发生率,减轻POVCH出血程度,改善PDR患者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玻璃体切割 玻璃体内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