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简词语与玺印封泥文字合证举隅
1
作者 王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7-30,共4页
对不同类别的秦文字资料进行对比,可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具体问题。秦玺印“■舍”为正确理解屡见于里耶秦简和岳麓秦简中的“■”“■者”“■舍”等词语提供了直接证据;“更驾”类秦封泥的正确释读,使之可与秦简所见“更驾所”一词对读... 对不同类别的秦文字资料进行对比,可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具体问题。秦玺印“■舍”为正确理解屡见于里耶秦简和岳麓秦简中的“■”“■者”“■舍”等词语提供了直接证据;“更驾”类秦封泥的正确释读,使之可与秦简所见“更驾所”一词对读,可丰富我们对秦“更驾”机构的认识。秦铜器刻铭“宿寺御”与岳麓简“寺御器”对读,可确证“寺御”为秦时职官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文字 秦简 玺印 秦封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古玺印的点线面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赞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2-94,共3页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这个民族自刀耕火种渐进具备文明,就充盈着独特的晶格。古往今来,一切人事、社会、历史的推进,无不必有一贯通心与心之间的信念。而玺印则是这信念的见证。
关键词 玺印 点线面 先秦 刀耕火种 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筒印章与中国玺印的设计事理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吕杰锋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0-52,共3页
在本案例研究中,首先通过比较圆筒印章与中国玺印的功用,确定了两者在人为事物目的性上的一致性;以此为可比性基础,继而比较构成人为事物以实现目的的内部因素,发现两者分别以不同的内部因素实现了相同的目的;为了寻找两者内部因素不同... 在本案例研究中,首先通过比较圆筒印章与中国玺印的功用,确定了两者在人为事物目的性上的一致性;以此为可比性基础,继而比较构成人为事物以实现目的的内部因素,发现两者分别以不同的内部因素实现了相同的目的;为了寻找两者内部因素不同的原因,进一步比较可能对内部因素发生作用的外部因素,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外部因素作用下,创造两者的主体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同时在某些共通的外部因素许可下,主体又选择和组织了多元的内部因素,最终创造了目的相同、形式多样的人为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印章 中国玺印 设计主体 事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出土历代玺印研究刍说
4
作者 何孝清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9-67,共9页
新疆出土的历代玺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中国印史和篆刻艺术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通过已经出土的古代玺印来进行艺术考据和史实的论证,会发现无论是官印还是私印都与丰富的史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仅从历代文献记... 新疆出土的历代玺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中国印史和篆刻艺术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通过已经出土的古代玺印来进行艺术考据和史实的论证,会发现无论是官印还是私印都与丰富的史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仅从历代文献记载的角度来看,这些研究成果更具有证史、纠史、补史的功能。通过对散见的数百枚古玺印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的研究,连缀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新疆历史文化整体和确立可信的新疆地域文献和可靠的艺术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土 历代玺印 型制 风格 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鸟虫书在玺印中的应用
5
作者 孟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253-255,共3页
鸟虫书是春秋战国时流行于吴、越、楚、蔡、宋、徐等地的一种特殊书体,它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青铜器、玺印、砖甓、瓦当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春秋战国时代鸟虫书就分为两种基本装饰体类型:具象意味浓厚的装饰书体和抽象简便的书体。先秦时... 鸟虫书是春秋战国时流行于吴、越、楚、蔡、宋、徐等地的一种特殊书体,它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青铜器、玺印、砖甓、瓦当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春秋战国时代鸟虫书就分为两种基本装饰体类型:具象意味浓厚的装饰书体和抽象简便的书体。先秦时期,鸟虫篆保留了大量的具象符号,但到了汉代,鸟虫书不再做具象的摹拟,而是以其富有屈曲生动的笔画来充实空间,表现书体的装饰美感。它同时表现出了曲线美,流动美,极有个性,对于当今的艺术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鸟虫书 艺术作品 玺印 书法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释文校订
6
作者 王利娟 《语文学刊》 2016年第4期29-30,共2页
《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由伏海翔先生整理出版,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古代玺印著作,书中释文绝大多数准确无误,但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主要对书中缺释和误释字进行订补,敬请学者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 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 释文 订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石文化视角下玺印色彩取向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贾伟朝 《艺苑》 2019年第6期85-88,共4页
印章艺术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皇帝的印章被称为玺印或宝玺,完整的宝玺包含玺石、印绶、印泥三部分,皇帝玺印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崇尚白玉且有着很鲜明的礼节制度,这与儒家学派提倡的玉德说和中庸之道以及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玺印 色彩 玉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玺印略说
8
作者 苏显双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3年第5期87-88,共2页
商周时期主要用作徽识的印章,在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全面发展,已发现的数量达6000余枚之多,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古玺的制作者受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在自由和创新处多,在风格多样性上远非后世可比。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气息自然古朴;印文排... 商周时期主要用作徽识的印章,在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全面发展,已发现的数量达6000余枚之多,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古玺的制作者受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在自由和创新处多,在风格多样性上远非后世可比。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气息自然古朴;印文排列散朗有致;奇异中有章可循;格式丰富多彩;铸造和凿刻工艺精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玺印 自然 古朴 丰富 精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学研究》刊行《齐系玺印与山东篆刻研究专辑》影印清代辑古印谱《印揭》 被引量:1
9
作者 彭一超 《书法教育》 2018年第4期111-111,共1页
由山东博物馆编、吕金成主编的《印学研究》第十辑《齐系玺印与山东篆刻研究专辑》、第十一辑《印揭》(上下册),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近日起发行。《齐系玺印与山东篆刻研究专辑》共收论文十九篇。其中,对齐系玺印的界... 由山东博物馆编、吕金成主编的《印学研究》第十辑《齐系玺印与山东篆刻研究专辑》、第十一辑《印揭》(上下册),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近日起发行。《齐系玺印与山东篆刻研究专辑》共收论文十九篇。其中,对齐系玺印的界定标准、齐玺中古文字的运用、齐玺文字考释、古玺文字中特殊写法的“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揭 玺印 篆刻 印学 古玺 玺文 印派 辑古 曲阜 张在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玺印·吉语印·肖形印 被引量:1
10
作者 宫万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11期84-84,共1页
秦汉玺印是一种方寸之中的艺术品种,除大量的官私名印及图文并茂的"吉语印"外,数量不少的图像印面,可谓之玺印中的装饰画,多模拟人物、动物和建筑形象,故称作"肖形印"。"中国印"—第29届奥运会会徽,其设... 秦汉玺印是一种方寸之中的艺术品种,除大量的官私名印及图文并茂的"吉语印"外,数量不少的图像印面,可谓之玺印中的装饰画,多模拟人物、动物和建筑形象,故称作"肖形印"。"中国印"—第29届奥运会会徽,其设计理念就源自秦汉"肖形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吉语印 肖形印 “中国印” 东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恭谦挹 狂狷激荡:乔大壮的古玺印特色
11
作者 倪旭前 《艺术探索》 2015年第1期94-96,共3页
乔大壮将高傲的人格、陡峭的刀法、奇险的章法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极富个性、大气磅薄的闲章,在近现代印坛上别具特色,成为古玺奇葩中独树一帜的"乔大壮风格"。乔大壮篆刻艺术的突出成就在于将"三代文字、古玺章法、陡... 乔大壮将高傲的人格、陡峭的刀法、奇险的章法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极富个性、大气磅薄的闲章,在近现代印坛上别具特色,成为古玺奇葩中独树一帜的"乔大壮风格"。乔大壮篆刻艺术的突出成就在于将"三代文字、古玺章法、陡峭刀法、多字闲章"四者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大壮 印风 玺印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玺印式与古玺印式创作(下)
12
作者 赵明 《江苏教育》 2017年第21期58-61,共4页
古玺印式是指以先秦文字(大篆系统)入印的一种印章样式。古玺印式创作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印”创作阶段;明清拟古玺印式阶段;近现代古玺印式类风格创作阶段。齐、燕、三晋(魏、赵、韩)、楚、秦这五大系列战国古文字反映在七国... 古玺印式是指以先秦文字(大篆系统)入印的一种印章样式。古玺印式创作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印”创作阶段;明清拟古玺印式阶段;近现代古玺印式类风格创作阶段。齐、燕、三晋(魏、赵、韩)、楚、秦这五大系列战国古文字反映在七国官私玺印中,具有独特鲜明的各自地域特色,构成了千姿百态、蔚为壮观的先秦实用古玺印式体系,为我们今天的篆刻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型”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玺印 篆刻 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玺印式与古玺印式创作(上)
13
作者 赵明 《江苏教育》 2017年第13期61-64,共4页
古玺印式是指以先秦文字(大篆系统)入印的一种印章样式。古玺印式创作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印”创作阶段;明清拟古玺印式阶段;近现代古玺印式类风格创作阶段。齐、燕、三晋(魏、赵、韩)、楚、秦这五大系列战国古文字反映在七国... 古玺印式是指以先秦文字(大篆系统)入印的一种印章样式。古玺印式创作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印”创作阶段;明清拟古玺印式阶段;近现代古玺印式类风格创作阶段。齐、燕、三晋(魏、赵、韩)、楚、秦这五大系列战国古文字反映在七国官私玺印中,具有独特鲜明的各自地域特色,构成了千姿百态、蔚为壮观的先秦实用古玺印式体系,为我们今天的篆刻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型”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玺印 篆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玺印风《心经》创作随想
14
作者 闫永全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21期57-57,共1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年来,书法篆刻艺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汉印、古玺印、鸟虫篆这些都是书法篆刻艺术的重要体现。《心经》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古代也是规范一些人日常行为的重要指导。该文作者用古玺印的篆刻方式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年来,书法篆刻艺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汉印、古玺印、鸟虫篆这些都是书法篆刻艺术的重要体现。《心经》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古代也是规范一些人日常行为的重要指导。该文作者用古玺印的篆刻方式创作《心经》,论述了古玺印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希望通过篆刻创作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提升自身的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心经 发展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玺印制度中的秦汉中国与天下秩序——从传播考古学的视角理解权力媒介
15
作者 吴泽艺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4期10-15,共6页
在传播考古学的视野下探讨秦汉时期的玺印可以产生新的认识。玺印作为一种权力的凝结载体,在秦汉时期作为皇帝权力的象征,从最高权力到各层级的权力无不用印来体现。不同的形制、规格使得不同的玺印有了不同的阶序,这些物质体上的差别... 在传播考古学的视野下探讨秦汉时期的玺印可以产生新的认识。玺印作为一种权力的凝结载体,在秦汉时期作为皇帝权力的象征,从最高权力到各层级的权力无不用印来体现。不同的形制、规格使得不同的玺印有了不同的阶序,这些物质体上的差别重新构建起“内”与“外”、中央与地方的新关系。玺印作为权力的凝载物形成了我们观测权力传播的一个视窗。此外,涉及玺印交接的行为影响了汉代的华夷关系,在传播学视角下可以体察其微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秦汉 天下秩序 传播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玺印的“铸”与“凿”
16
作者 冯宝麟 《书法教育》 2020年第6期94-98,共5页
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社会大众开始有了身份认证的需要,于是具有凭信功能的印章被广泛使用。历代出土的古玺印,绝大部分是金属材质,尤其以青铜为多。这种材质决定了印章的制作方法为“铸”与“凿”。制作方法不同,作品呈现的效果... 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社会大众开始有了身份认证的需要,于是具有凭信功能的印章被广泛使用。历代出土的古玺印,绝大部分是金属材质,尤其以青铜为多。这种材质决定了印章的制作方法为“铸”与“凿”。制作方法不同,作品呈现的效果自然不同,这成为古玺印风格的重要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金属材质 印章 身份认证 制作方法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玺印分域图说
17
作者 徐咏平 赵明 《中国书画》 2003年第6期34-41,共8页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风云动荡的时代,当时王室式微,诸侯称霸,在学术文化上异派纷呈、百家争鸣,各诸侯国的文字和人们的审美趣味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古玺印式风格的千姿百态,诡异多变。古玺印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官、私玺印的...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风云动荡的时代,当时王室式微,诸侯称霸,在学术文化上异派纷呈、百家争鸣,各诸侯国的文字和人们的审美趣味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古玺印式风格的千姿百态,诡异多变。古玺印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官、私玺印的泛称。狭义上的古玺印是指秦统一以前的官、私印。广义上的古玺印还包括了秦统一以后的秦代官、私印。因为战国时代的秦国和统一后的秦代的官、私印有着一脉相承、血肉相连的关系。对于古玺印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元代吾丘衍在《三十五举》说,'多有人依款识字式作印,此大不可,盖汉时印文不曾如此,三代时却又无印,学者慎此。《周礼》虽有玺节及职金掌辨其美恶,楬而玺之之说。注曰:‘印,其实手执之节也。’正面刻字如秦氏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私玺 古玺 私印 战国时期 诸侯国 东土文字 三十五举 印面 印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玺印谈
18
作者 崔存白 《剧影月报》 2012年第3期162-162,共1页
条形古玺印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历代官印制度及明清流派印所产生的影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启迪作用,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古玺印不论官印、私印、朱文或白文,无处不显现出它灵巧自然,古拙... 条形古玺印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历代官印制度及明清流派印所产生的影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启迪作用,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古玺印不论官印、私印、朱文或白文,无处不显现出它灵巧自然,古拙质朴的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艺术欣赏价值 官印制度 艺术风貌 艺术史 清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玺印研究的误区
19
作者 崔基旭 《书画世界》 1996年第3期10-11,共2页
玺印,作为凭信和权益的工具,由来已久。传世古玺印自战国到明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研究历史、文字、官制、书法篆刻艺术的重要参考,历来引起学者的关注。所见最早的,当是宋沈括《梦溪笔谈》对古玺印的注述。接下来便是元人吾丘衍所... 玺印,作为凭信和权益的工具,由来已久。传世古玺印自战国到明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研究历史、文字、官制、书法篆刻艺术的重要参考,历来引起学者的关注。所见最早的,当是宋沈括《梦溪笔谈》对古玺印的注述。接下来便是元人吾丘衍所著的《学古编》。明清以来,随着金石考据之学大兴,集谱成风,各家著述也日渐增多。有清乾隆年间程瑶田《春篆楼印谱》,道光十五年张廷济《清义阁古印偶存》、吴式芬《双虞壶斋印谱》,同治间陈介琪《十钟山房印举》、光绪七年高庆龄《齐鲁古印操(扌鹿木)》,吴大澂《说文古籀补》,段玉裁《说文解字》等,对古玺印的综合研究多有精辟之论。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所见古印不多,对前人的研究成果难免以讹传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研究历史 综合研究 考据之学 古印 篆刻艺术 梦溪笔谈 说文解字 误区 古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章艺术的丰碑─—读《中国玺印篆刻全集》
20
作者 仁毅 《美术之友》 2000年第3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国玺印篆刻全集> 印章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