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本质到现象抑或从现象到本质——辨识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思维 |
朱富强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对临床路径现象及其本质的分析 |
阎惠中
|
《中国医院》
|
2009 |
14
|
|
3
|
略论先秦铸币“子母相权”说的现象与本质 |
马明志
安娜
|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4
|
企业改革路在何方:基于“从本质到现象”分析框架的探索 |
朱富强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5
|
重建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思维——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是如何消逝的? |
朱富强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11 |
3
|
|
6
|
现象与本质——关于新闻真实性的哲学思考 |
汤宗道
|
《新疆新闻界》
|
1992 |
1
|
|
7
|
论本质与现象的中介及其作用 |
杨启蒙
|
《湖湘论坛》
|
1990 |
0 |
|
8
|
非本质现象:高等教育研究应关注的重要范畴 |
佘远富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9
|
把握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辩证转化及其意义 |
仓道来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0
|
马克思经济学制度研究的基本路线——从本质到现象的五层次分析及其阐释 |
朱富强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论法的本质和现象 |
蒋瑛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1998 |
0 |
|
12
|
大学生资助的本质、价值及管理理念探析 |
范晓婷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7 |
17
|
|
13
|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之本质 |
汪潮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4
|
观念、对象与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概观 |
苏宏斌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00 |
5
|
|
15
|
亟待建立一门思想现象学 |
李鸿义
霍绍周
谢圣明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87 |
12
|
|
16
|
特征是一个高于本质的哲学范畴 |
茅生荣
|
《浙江学刊》
CSSCI
|
1998 |
2
|
|
17
|
财政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兼与张馨同志商榷 |
常硕永
陈咏梅
|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
1996 |
0 |
|
18
|
本质与规律属同一层次的范畴——与陈世清同志商榷 |
吴乃欣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1988 |
0 |
|
19
|
用列宁的反映论对文艺“写本质”和“写真实”的思考 |
张弼
|
《求是学刊》
|
1984 |
0 |
|
20
|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中“本质”的含义 |
丁正和
|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
199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