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本质到现象抑或从现象到本质——辨识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思维
1
作者 朱富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82,共16页
一般来说,“从现象到本质”思维的目的在于发现“本质”,致力于探究根本性的但不紧迫的宏观社会问题,从而主要适用于社会哲学领域;与此不同,“从本质到现象”思维的目的则在于解悉“现象”,致力于关注和解决具体的微观社会问题,从而更... 一般来说,“从现象到本质”思维的目的在于发现“本质”,致力于探究根本性的但不紧迫的宏观社会问题,从而主要适用于社会哲学领域;与此不同,“从本质到现象”思维的目的则在于解悉“现象”,致力于关注和解决具体的微观社会问题,从而更适用于社会经济学。显然,马克思学说同时关注社会根本问题和社会具体现象,从而也就嵌入了“从现象到本质”和“从本质到现象”这两种思维和研究路线。不过,由于马克思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因而也就集中关注根本性的认知论范畴,这使得“从现象到本质”研究路线得到更为充分的运用。但是,在平稳发展的当今社会,经济学要认识和解决具体的微观现象和问题,更需要承继和发展马克思学说中的“从本质到现象”研究路线。更进一步地,本质的获得也不是源于对现象的简单归纳,不能局限于数理逻辑和计量分析的使用;相反,它需要将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契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根基于辩证思维的溯因推理法。由此,就可以不断推进我们的社会认知,促进现代经济理论的进步,进而更好地实现“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这双重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经济分析 本质现象 哲学思维 溯因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临床路径现象及其本质的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阎惠中 《中国医院》 2009年第12期29-31,共3页
临床路径不是纯技术性的诊疗路径,首先是医院与医保公司围绕定额付费相互博弈的产物。定额付费的压力与消减过度医疗的觉悟,是医院推行临床路径的必备条件。不能透过现象发掘本质,很可能与美国的临床路径同名,但不是同一条路。
关键词 临床路径 现象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先秦铸币“子母相权”说的现象与本质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明志 安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78,共3页
“子母相权”是我国古代货币流通领域的一种历史现象,关于“子母相权”,古人多有论述,其中论述较早且意义较明确的是东周时期的单旗(单穆公)。他说:“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之作重币以行之... “子母相权”是我国古代货币流通领域的一种历史现象,关于“子母相权”,古人多有论述,其中论述较早且意义较明确的是东周时期的单旗(单穆公)。他说:“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之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大小利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本质 相权 铸币 先秦 历史现象 流通领域 古代货币 东周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改革路在何方:基于“从本质到现象”分析框架的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富强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48,156,共19页
对企业组织及其发展走势的认知应该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而不能局限于事物的表象并为不同时空下的不同形态所遮蔽。由此就有:首先,与协作系统这一本质相对应,利益相关者社会观就是对企业的合理认知;其次,在现实世界中,信息和力... 对企业组织及其发展走势的认知应该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而不能局限于事物的表象并为不同时空下的不同形态所遮蔽。由此就有:首先,与协作系统这一本质相对应,利益相关者社会观就是对企业的合理认知;其次,在现实世界中,信息和力量的不对称却导致了企业组织的异化发展,由此就产生了当前盛行的股东价值观;最后,随着社会发展带来信息机制的完善和力量分布的分散,异化了的企业组织又会呈现出回归协作系统这一本质的基本趋势。同时,对企业的认知也与社会文化和心理意识有关,因而不同社会中的企业组织呈现出的异化程度也不一样。事实上,无论是在产权安排还是治理机制上,日本等东方社会的企业组织都与流行的理论存在很大差异,相应地,我国企业组织及制度的建设也必须与儒家社会的文化心理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治理 企业改革 企业组织 企业制度 儒家社会 本质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思维——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是如何消逝的?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富强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42-51,共10页
马克思在经济分析中实际上使用的是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这种研究路线与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研究对象相适应;不幸的是,这种研究路线在古典主义后期还没有发展成熟就逐渐蜕化了,以致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之间存在着严重脱... 马克思在经济分析中实际上使用的是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这种研究路线与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研究对象相适应;不幸的是,这种研究路线在古典主义后期还没有发展成熟就逐渐蜕化了,以致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经济学者的知识素养日益狭隘而使得本质研究被抛弃;二是经济学纯理论化的努力而日益抽象化;三是马克思具体观点的教条化理解和发展窒息了该研究路线的蜕化;四是经济学研究对象从公共领域转向了私人领域而导致社会关怀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本质现象 研究路线 新古典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与本质——关于新闻真实性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汤宗道 《新疆新闻界》 1992年第5期7-8,共2页
随着人的主观思维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主观对客观能动反映的新闻报道也愈成熟,并从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确立了“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生存原则。当今,新闻事实本身失实的报道已经愈来愈少了,但新闻事实本身真实却又被认为不真实... 随着人的主观思维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主观对客观能动反映的新闻报道也愈成熟,并从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确立了“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生存原则。当今,新闻事实本身失实的报道已经愈来愈少了,但新闻事实本身真实却又被认为不真实的报道仍然常见。比如,用个别事实概括全貌的报道;以假象反映真相的报道;以整体形象来替代局部结论的报道;以形式主义的东西来证明实际效果的报道等等。这些报道就其事实本身来说,是真实的,但从受众的客观感受来说,新闻又是虚假的。究其原因,就是报道对象的现象与报道对象的本质没有统一。因此,无产阶级新闻的真实性,应该表现在报道对象的现象与本质的高度统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的重要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道对象 新闻真实性 现象本质 新闻报道 生存原则 新闻工作者 指导思想 报道角度 辩证关系 新闻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本质与现象的中介及其作用
7
作者 杨启蒙 《湖湘论坛》 1990年第2期10-11,14,共3页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唯物辩证法中本质与现象范畴反映着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内与外的联系。目前,已有许多文章和教科书对这一对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遗憾的是,所有论述都忽视了马克...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唯物辩证法中本质与现象范畴反映着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内与外的联系。目前,已有许多文章和教科书对这一对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遗憾的是,所有论述都忽视了马克思早已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本质与现象之间存在着中介。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分析资本主义地租时指出:“但是在现实中这种联系(地租的本质,引者注)是不表露在外的;相反,地租在这里是以实际的土地来计量——因此,一切中介过程都被砍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现象 资本主义地租 客观事物本身 对立统一关系 引者 矛盾运动 中间层次 中间阶段 外部表现 直观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本质现象:高等教育研究应关注的重要范畴
8
作者 佘远富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7,共4页
任何事物都客观地存在着本质与非本质、本质现象与非本质现象,对事物非本质及其现象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实践。高等教育内部客观地存在着本质和非本质问题,且都有其外部表现。加强对高等教育非本质及其现象的研究,有利于正本清源、... 任何事物都客观地存在着本质与非本质、本质现象与非本质现象,对事物非本质及其现象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实践。高等教育内部客观地存在着本质和非本质问题,且都有其外部表现。加强对高等教育非本质及其现象的研究,有利于正本清源、深化认识高等教育的本质,有利于趋利除弊、有效指导高等教育的实践,有利于未雨绸缪、正确把握高教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本质现象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辩证转化及其意义
9
作者 仓道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5期18-23,共6页
本质和现象之间能否辩证转化?在已出版的哲学教科书、著作和文章中,几乎都未从涉及。在哲学史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从古希腊哲学到黑格尔,都没能正确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本质和现象的辩证转化,但在他们... 本质和现象之间能否辩证转化?在已出版的哲学教科书、著作和文章中,几乎都未从涉及。在哲学史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从古希腊哲学到黑格尔,都没能正确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本质和现象的辩证转化,但在他们的著作中,都表达了这个思想。列宁明确地提出了这一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往返流动,是其间辩证转化的重要特征;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对立,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意义,超出一定范围,无疑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又从本质到现象的转化过程,这种过程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辩证转化在思维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现象的辩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学制度研究的基本路线——从本质到现象的五层次分析及其阐释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富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2-50,共9页
马克思经济学在制度研究中发展了从本质到现象的基本路线,它将基于"应然"的规范分析和基于"实然"的实证分析结合起来。这条制度研究路线可具体分解为五大层次:一是揭示制度的应然本质;二是剖析制度的实然现状;三是... 马克思经济学在制度研究中发展了从本质到现象的基本路线,它将基于"应然"的规范分析和基于"实然"的实证分析结合起来。这条制度研究路线可具体分解为五大层次:一是揭示制度的应然本质;二是剖析制度的实然现状;三是探究实然制度背离其本质的成因;四是考察实然制度的影响及危害;五是探究制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这一研究框架几乎适用于所有公共领域的事务分析,包括所有的社会组织、组织内部的微观制度、一般宏观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等等,并比现代主流经济学范式更有利于对真实世界的全面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制度研究 本质现象 方法论
全文增补中
论法的本质和现象
11
作者 蒋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12-13,16,共3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和现象是不同等级的范畴,分别从事物的根据和表现两个方面把握来事物。现象是通过经验的、感性的认识可以了解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和现象是不同等级的范畴,分别从事物的根据和表现两个方面把握来事物。现象是通过经验的、感性的认识可以了解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而本质是构成某一事物的各种要素的内在联系,因此,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要“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不断深化,以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本质 统治阶级意志 被统治阶级 本质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 法律的统治 马克思恩格斯 法的形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资助的本质、价值及管理理念探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范晓婷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58,共4页
由现象层面反观大学生资助的本质属性,对于由其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及实施方式有机组成的大学生资助活动而言,其本质在于国家通过号召并实施大学生"扶贫扶智、奖优育人"的价值导向活动来推进教育领域的社会公平。具体而言,大... 由现象层面反观大学生资助的本质属性,对于由其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及实施方式有机组成的大学生资助活动而言,其本质在于国家通过号召并实施大学生"扶贫扶智、奖优育人"的价值导向活动来推进教育领域的社会公平。具体而言,大学生资助活动包涵经济价值之扶贫济困、教育价值之扶智育人、伦理价值之人文关怀、社会价值之教育公平等四大价值功能。当前,我国大学生资助活动唯有在实践管理工作中时刻秉承人本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及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工作理念,才能持续促进资助效益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资助 现象本质 价值功能 管理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之本质 被引量:7
13
作者 汪潮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7-52,共6页
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特点、性质、本质的认识肤浅、模糊是影响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对课程与教学本质的认识,决定语文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是语文课程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确立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策略和方法的依据。从... 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特点、性质、本质的认识肤浅、模糊是影响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对课程与教学本质的认识,决定语文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是语文课程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确立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策略和方法的依据。从现象与本质、特点与性质、性质与本质的三对关系分析,可以认识到:语言规律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属性,言语习得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 现象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对象与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概观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宏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本文试图从观念、对象与方法三个方面来概括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观念上是一种先验的唯心主义 ,他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达到了本质现象学的立场 ,又通过先验还原获得了先验自我 ,从而走向了先验现象学。不过 ,从方法论... 本文试图从观念、对象与方法三个方面来概括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观念上是一种先验的唯心主义 ,他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达到了本质现象学的立场 ,又通过先验还原获得了先验自我 ,从而走向了先验现象学。不过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胡塞尔现象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本质直观或本质还原的方法 ,即通过直观而不是抽象与推理把握到观念性的本质存在。最后 ,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及其意向性结构。本文的结论是 ,胡塞尔在先验自我与交互主体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思想 本质现象 先验现象
全文增补中
亟待建立一门思想现象学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鸿义 霍绍周 谢圣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87年第3期16-19,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对人的教育应遵循人的思想现象的发生、变化和发展规律。但是,研究人的思想现象是极其复杂和困难的。至今大都停留在经验认识的水平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一个巨大阻碍,也是思想政...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对人的教育应遵循人的思想现象的发生、变化和发展规律。但是,研究人的思想现象是极其复杂和困难的。至今大都停留在经验认识的水平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一个巨大阻碍,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常被动、低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认识 现实生活 恋爱问题 生活过程 认识对象 思维过程 男人和女人 物质现象 认识体系 现象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是一个高于本质的哲学范畴 被引量:2
16
作者 茅生荣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44-47,共4页
特征是一个高于本质的哲学范畴茅生荣我国学术界对特征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它不是一个哲学范畴,有的认为它是一个低于本质的哲学范畴,有的则认为它是一个既包括现象、也包括本质的范畴。本文认为,根据哲学范畴的意义和确认标准,特... 特征是一个高于本质的哲学范畴茅生荣我国学术界对特征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它不是一个哲学范畴,有的认为它是一个低于本质的哲学范畴,有的则认为它是一个既包括现象、也包括本质的范畴。本文认为,根据哲学范畴的意义和确认标准,特征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是在由“抽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范畴 黑格尔哲学 规定性 外部表现 语言词汇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外部关系 客观事物 认识过程 现象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兼与张馨同志商榷
17
作者 常硕永 陈咏梅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6期32-33,共2页
财政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兼与张馨同志商榷常硕永,陈咏梅张馨在《财政本质仅是一种分配关系吗?》(《财经论丛》1996年第3期,以下简称张文)一文中指出,目前学术界关于财政的本质有各种不同观点,如“国家分配说”、“社会... 财政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兼与张馨同志商榷常硕永,陈咏梅张馨在《财政本质仅是一种分配关系吗?》(《财经论丛》1996年第3期,以下简称张文)一文中指出,目前学术界关于财政的本质有各种不同观点,如“国家分配说”、“社会共同需要说”等等。但它们有其共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本质 财政分配关系 特殊本质 人与人间的关系 财政概念 分配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财政理论 生产关系 现象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质与规律属同一层次的范畴——与陈世清同志商榷
18
作者 吴乃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1期21-22,61,共3页
陈世清同志的《本质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一文(下称陈文,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习月刊》1987年第5期),对现行哲学界比较通行的看法;本质与规律是属同一层次的范畴提出质疑,认为本质比规律更深刻,事物中存在有'现象的规律'... 陈世清同志的《本质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一文(下称陈文,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习月刊》1987年第5期),对现行哲学界比较通行的看法;本质与规律是属同一层次的范畴提出质疑,认为本质比规律更深刻,事物中存在有'现象的规律'。笔者认为陈文的观点值得商榷,本质与规律应属同一层次范畴;规律都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没育什么'现象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世清 中共福建省委 本质关系 层次的 《逻辑学》 本质现象 合题 矛盾运动 发展阶段 列宁主义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列宁的反映论对文艺“写本质”和“写真实”的思考
19
作者 张弼 《求是学刊》 1984年第4期48-51,57,共5页
关键词 列宁 “写真实” 写本 反映论 文艺 社会生活 事物的本质 作品 物本 本质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中“本质”的含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正和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15,共2页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里讲的...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里讲的社会主义本质的“本质”是何含义?应当如何理解?是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利于对邓小平同志这一理论的领会和贯彻。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对“本质”的理解是值得商榷的。 许多同志把邓小平同志讲的社会主义本质中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 本质现象 邓小平同志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公有制为主体 本质和特征 基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