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象描述分析学与学习观、教学观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高凌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97-104,共8页
现象描述分析学立足于所谓第二层次的视角来研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现象;通过研究人们对某一现象的描述概括出一些具有本质差别的观念,以此认识现象以及经历这一现象的人。研究表明,学习观基本上可归结表层式和深层式两类。我国教师的... 现象描述分析学立足于所谓第二层次的视角来研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现象;通过研究人们对某一现象的描述概括出一些具有本质差别的观念,以此认识现象以及经历这一现象的人。研究表明,学习观基本上可归结表层式和深层式两类。我国教师的教学观可归纳为两类取向(注入取向、发展取向)、五种观念(传授观、应试观、能力观、态度观、育人观)。研究表明,注入式教学观对学生的学习有负面的影响,发展式的教学观对学生的学习有正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描述分析学 习观 习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实践理论与现象描述分析学——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朝晖 杨文秀 《现代情报》 CSSCI 2014年第6期29-31,40,共4页
通过对社会文化实践理论与现象描述分析学两种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路线理论综述,总结两种研究路线相同点为注重学习者所处环境在信息素养教学中的作用及学习者使用信息经验研究,不同点在于现象描述分析学关注于经验的变化,而社会与文化理... 通过对社会文化实践理论与现象描述分析学两种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路线理论综述,总结两种研究路线相同点为注重学习者所处环境在信息素养教学中的作用及学习者使用信息经验研究,不同点在于现象描述分析学关注于经验的变化,而社会与文化理论关注于对经验的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养 社会文化 现象描述分析学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象描述分析学与教师的教学观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冰 高凌飚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0-181,共2页
现象描述分析学是一种用来分析人对客观现象看法的工具,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因人的思维过程无法直接观察所带来的困难。现象描述分析学被大量应用于了解分析教师教学观的研究中。文章利用现象描述分析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广东中学物理... 现象描述分析学是一种用来分析人对客观现象看法的工具,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因人的思维过程无法直接观察所带来的困难。现象描述分析学被大量应用于了解分析教师教学观的研究中。文章利用现象描述分析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广东中学物理教师和广州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发现了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观的异同,这些研究发现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现象描述分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学习观调查——基于“现象描述分析学”的研究方式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显通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7,59,共7页
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现象描述分析学"的研究方式,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调查了23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研究发现了六种学习观,即学习就是知识量的增加、记忆、应用、理解、解释现实和个人成长。前三种可以归为&qu... 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现象描述分析学"的研究方式,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调查了23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研究发现了六种学习观,即学习就是知识量的增加、记忆、应用、理解、解释现实和个人成长。前三种可以归为"重复性"学习观,而后三种统称"变革性"学习观。后者会对学生会产生深远影响,因而是应当提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描述分析学 习观 中外合作办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描述分析学与信息素养观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春燕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9-211,共3页
本文介绍了现象描述分析学(phenomenography)这一思想,梳理了人们对信息素养以及信息素养观的研究,最后,提出了运用现象描述分析学研究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 现象描述分析学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象描述分析学视角的大学生学习观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显通 《重庆高教研究》 2018年第2期92-102,共11页
目前国内有关大学生学习观的实证研究大都侧重量化调查,尽管这种研究范式有其优势,但缺乏对观念本身的深入分析和观念之间联系的探讨。基于现象描述分析学这种质性研究方法和规范,以北京市某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观为研... 目前国内有关大学生学习观的实证研究大都侧重量化调查,尽管这种研究范式有其优势,但缺乏对观念本身的深入分析和观念之间联系的探讨。基于现象描述分析学这种质性研究方法和规范,以北京市某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观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了6种学习观,即学习就是知识获取、记忆与再现、知识应用、理解、解释现实和个人成长。借助"意义-结构"分析框架对各类观念从意义、内部视域(学习主体、学习对象、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效果)和外部视域(学习观所处的外部环境)等维度加以深入剖析,结果比较清晰地显示了不同学习观之间的等级关系。这对大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如何促进观念转变进而实现深层次的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答案在于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多方联动、多管齐下、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描述分析学 习观 质性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的教学观——一个重要而崭新的研究领域 被引量:23
7
作者 高凌飚 王晶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6,共6页
教师的教学观是一个重要而崭新的研究领域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教学观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 ,以期对国内学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 教师 现象描述分析学 研究方法 质量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