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美学的现象学诠释──中西比较美学研究中的一个世纪性课题 被引量:3
1
作者 潘知常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现象学诠释 西方 中西比较美学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幸福感体验的诠释性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秋盈 王芹 +2 位作者 郭媛媛 刘晏萌 吕淑祯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0,共4页
目的探究大肠癌患者对幸福感的体验及其意义建构过程,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人文视角的干预依据。方法2023年4-8月,采用诠释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8例大肠癌化疗期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大肠癌患者的幸福感体验共析... 目的探究大肠癌患者对幸福感的体验及其意义建构过程,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人文视角的干预依据。方法2023年4-8月,采用诠释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8例大肠癌化疗期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大肠癌患者的幸福感体验共析出3个核心主题:创伤后心理重构与意义追寻、家庭与社群支持的情感联结及医疗资源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研究揭示患者通过心理调适、社会互动与环境适应主动建构幸福感,其体验呈现动态性与主体性特征。结论大肠癌患者的幸福感体验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需从患者主体视角出发,整合心理支持、家庭协作及社会资源优化策略,构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幸福感 质性研究 诠释现象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态度的诠释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祎敏 姚宇哲 叶旭春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的态度。方法采用诠释性现象学方法,应用半结构访谈法,对16例新老年人进行访谈,收集资料。结果析出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态度的3个主题:肯定机器人辅助养老未来,期待与拒绝共存;期望机器人赋能养老... 目的探讨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的态度。方法采用诠释性现象学方法,应用半结构访谈法,对16例新老年人进行访谈,收集资料。结果析出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态度的3个主题:肯定机器人辅助养老未来,期待与拒绝共存;期望机器人赋能养老,多重角色期待;期待多元支持机器人辅助养老,担忧技术融入鸿沟。结论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期待与顾虑共存,需关注其心理感受,从机器人设计上,满足其存在的多重角色期待;从护理人员支持上,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共同助力新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智时代,真正享受智慧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新老年人 居家养老 质性研究 诠释现象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地迂回:诠释现象学视角下的主体想象与旅游体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凌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49,共11页
想象是知识之外认识世界的另一种重要力量。在旅游的体验过程中,游客的想象是其主体意识的重要特征,对于其参与旅游过程和最后的体验结果尤其重要。文章从当代诠释现象学大师保罗·利科的想象学说出发,系统阐释了生活世界中的想象,... 想象是知识之外认识世界的另一种重要力量。在旅游的体验过程中,游客的想象是其主体意识的重要特征,对于其参与旅游过程和最后的体验结果尤其重要。文章从当代诠释现象学大师保罗·利科的想象学说出发,系统阐释了生活世界中的想象,以及在想象之下的语言理解和世界意义的生成。文章指出,诠释现象学是对以往现象学强调主体性、意义和人的存在问题的延续和推进,它解释了人如何通过主体想象将客体对象与我思进行融合,从而到达基于“我在”的解释学。在旅游体验中,旅游者作为生活世界现象中的诠释者,面对旅游客体或现象,经过迂回的想象和解释过程,达到对旅行意义的深层理解和向世界的敞开。它一方面在认识论上扩展了旅游者的外部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旅游者生命形式的具体体现,旅游者在旅游的体验过程中获得旅行的整体意义和超越性地反思人的存在自身。文章最后从旅游是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出发,结合山水旅游的案例对旅游中的主体想象和体验进行了理论建构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想象 旅游体验 诠释现象学 意义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韧性体验的诠释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罗丹 王玉冰 +1 位作者 徐晶晶 李明子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6-81,共6页
目的深入了解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韧性体验,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5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Benner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青少... 目的深入了解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韧性体验,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5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Benner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青少年患病后心理韧性体验分为韧性激发、韧性应对和韧性结局3个阶段,可归纳为3个主题,即排斥1型糖尿病,包括疾病管理负担、身体健康威胁、外在形象改变和情感社会孤立;维持正常生活,包括认知重构调情绪和解决问题获发展;获得希望和力量,包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创伤后成长。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过程中的心理韧性体验,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和干预,以促进其疾病适应和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1型糖尿病 心理韧性 疾病适应 社会孤立 诠释现象学 Benner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心理体验的诠释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巫雅萍 陈舒 陶凤来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罹患疾病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1例SLE病人进行访谈收集资料,辅以现场录音、笔录,以诠释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析出SLE病人罹患疾病过程中心理体验的3个主题(...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罹患疾病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1例SLE病人进行访谈收集资料,辅以现场录音、笔录,以诠释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析出SLE病人罹患疾病过程中心理体验的3个主题(迷茫、无措;摸索、应对;适应、成长)、12个亚主题。[结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考虑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开展全程心理护理,给予病人情感、信息支持,促进病人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诠释现象学 情感支持 信息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本科生反思日记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艳 李小平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后遇到的问题及心理状态,为护理教育者引导其构建积极的专业态度提供依据。方法以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为基础,使用VanManen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对20名护生的临床反思日记进行分析。结果护...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后遇到的问题及心理状态,为护理教育者引导其构建积极的专业态度提供依据。方法以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为基础,使用VanManen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对20名护生的临床反思日记进行分析。结果护生对临床的体验呈现多层次态势,主要表现为对生死的反思、对基础护理操作的反思、对护士职业的反思、对护患关系的反思、对临床带教教师的反思及对人生的反思。结论护生对临床体验有其自身特点,已开始对护理专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省思维理论 诠释现象学研究法 护理教育 反思日记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父母陪读过程中亲子互动特征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姚玉红 于雯婷 +2 位作者 李娜 罗崇佳 胡耿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147,共6页
国内相关研究普遍认为大学生父母陪读弊大于利,但各种原因的高校父母陪读现象仍然客观存在。文章通过聚焦陪读过程中亲子互动特征,以探讨支持高校父母陪读的合理性和可能的干预方案。依据诠释现象学方法,应用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并进... 国内相关研究普遍认为大学生父母陪读弊大于利,但各种原因的高校父母陪读现象仍然客观存在。文章通过聚焦陪读过程中亲子互动特征,以探讨支持高校父母陪读的合理性和可能的干预方案。依据诠释现象学方法,应用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提炼主题。高校父母陪读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过程中的亲子互动特征包含主动接近与抗拒回避、对孩子期待的调整、针对学习的"控制—反控制"冲突、情感连接与支持独立并重等4个主题,其中情感连接与支持独立并重主题下又包含5个亚主题。高校父母陪读也可以是父母重塑亲子互动的一个机会,利于共同促进亲子关系的修复与转变,并最终以成功分离—个体化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父母陪读 亲子互动 诠释现象学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