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的强解释学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严春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106,共7页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要创建的是哪一种解释学 ?”因为西方解释学有三种形态 :古代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 ,它们的含义差别甚远。作为解释技术的古代解释学 ,中国古代已经具有 ...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要创建的是哪一种解释学 ?”因为西方解释学有三种形态 :古代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 ,它们的含义差别甚远。作为解释技术的古代解释学 ,中国古代已经具有 ,而且相当发达 ,因而无须再建立。如果是后两种 ,那么中国尚未出现 ,故而才存在着建立的问题。但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能否建立起中国的一般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是很成问题的。就汤一介先生的论述来看 ,他所理解的解释学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解释学。这种解释学不仅不需要创建 (它已存在 ) ,而且也没有发扬光大的必要 ,原因是由于古代解释学的过度发展 ,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强解释学特征 ,即解释过度 ,这种过度解释的传统妨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使其解释有余 ,而创造不足 ,并形成了学派线性发展和思想寄生式发展的特点。目前中国哲学界最需要的是少一些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解释学特征 解释学特征 现象学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和辩证法在语言中的契合──析伽达默尔“游戏—对话”论的双重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何卫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50-54,共5页
“游戏”和“对话”可视为哲学解释学的“原型”,它们在伽达默尔那里既有现象学的意义,又有辩证法的意义,二者相互交织,互为参证,共同承担起对理解的理解,对解释的解释。本文力图从现象学和辩证法这两个角度出发去揭示它们在哲学... “游戏”和“对话”可视为哲学解释学的“原型”,它们在伽达默尔那里既有现象学的意义,又有辩证法的意义,二者相互交织,互为参证,共同承担起对理解的理解,对解释的解释。本文力图从现象学和辩证法这两个角度出发去揭示它们在哲学解释学中的深刻内涵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游戏一对话”论 哲学解释学现象学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传记学:一种人格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兼评《天命可违: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3
作者 李莉莉 《心理学探新》 2025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心理传记学运用现象学和解释学方法处理有关个体生命的记述资料,通过对人物生命历程进行重建和解释,提出和解决心理学问题,是一种人格研究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强调个别和特殊事物的现象学价值,由此凸显了个案研究的意义;强... 心理传记学运用现象学和解释学方法处理有关个体生命的记述资料,通过对人物生命历程进行重建和解释,提出和解决心理学问题,是一种人格研究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强调个别和特殊事物的现象学价值,由此凸显了个案研究的意义;强调研究者的意识经验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本质直观和意义理解,以关照完整人格和人的内在世界。从根本而言,心理传记学属于心理学的人文科学研究范式。《天命可违》一书充分体现了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模式,是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的实践案例。除共时性比较和三角互证外,心理传记学的科学性还在于,其是否如实描述了研究对象,是否充分理解了对象的意义,是否能带来广泛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传记学 现象学-解释学分析 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方法研究
4
作者 刘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0-74,共5页
本文以章太炎晚年古文经学的代表作《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为文本,参照当代文本现象学解释学的历史还原方法,探讨了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的深层诠释方法;总结出章氏所揭示的经——传诠释结构的四种类型,展示了章氏剥离经、传关系的理论依据... 本文以章太炎晚年古文经学的代表作《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为文本,参照当代文本现象学解释学的历史还原方法,探讨了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的深层诠释方法;总结出章氏所揭示的经——传诠释结构的四种类型,展示了章氏剥离经、传关系的理论依据及其创造性诠释成果的意义,并通过与《公羊传》诠释方法的对比,指明章氏诠释方法对历史事实本身的严格要求;最后,试图通过章氏本人的学行履历探讨其诠释思想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解释学 还原 结构 剥离 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哲学作为元科学
5
作者 陈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8,共10页
1919年,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助手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讲授课,这门课的讲稿在海德格尔德文全集中被命名为《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解释学直观,他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不同... 1919年,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助手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讲授课,这门课的讲稿在海德格尔德文全集中被命名为《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解释学直观,他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认识论的新的第一哲学,并将之称为"元科学"。这种元科学的出发点并不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而是对于人的"知识"或者说理解世界的方式的重新界定。海德格尔认为周遭世界体验是比理论性经验更为原初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元科学的哲学就是《存在与时间》中的基础存在论的理论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元科学 解释学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