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象学美学视角下英语美育教学活动设计 |
唐书哲
袁辉
|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2
|
从现象学美学到马克思主义文论——张永清教授访谈 |
赵禹冰
张永清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3
|
受众审美主体意识的悸动——微博的现象学美学解读 |
党超亿
张杰
|
《电影评介》
|
2014 |
2
|
|
4
|
论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 |
陈登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1 |
6
|
|
5
|
从纪实到象征——论王超电影的现象学美学内蕴 |
王文斌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6
|
关于现象学美学史分期的初步设想——从马里翁-亨利的还原观出发 |
方向红
黄子明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7
|
“现象学美学”简介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5 |
0 |
|
8
|
审美态度的现象学考察 |
陈涵平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9
|
茅原《现象学的理性批判并音乐作品及其存在方式》导读 |
韩锺恩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8 |
3
|
|
10
|
杜夫海纳现象学批评理论二题 |
戴茂堂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11
|
在对话中重建中国美学 |
潘知常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7
|
|
12
|
“文学学”视界的建构与文学研究路径的探索 |
周启超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杜夫海纳的审美形而上学 |
李晓林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4
|
伊瑟尔与德里达文本观之哲学溯源 |
李旭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5
|
杜夫海纳论审美对象 |
戴茂堂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