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善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72,227-228,共13页
本文认为,现象学社会学对定性研究实践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由现象学的内涵所规定而强调的一种积极的认知态度。而这种积极的认知态度一旦被贯彻,就会给我们的研究乃至学生培养和训练带来一种革命性的改变。这样一种认知在研究实践中经... 本文认为,现象学社会学对定性研究实践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由现象学的内涵所规定而强调的一种积极的认知态度。而这种积极的认知态度一旦被贯彻,就会给我们的研究乃至学生培养和训练带来一种革命性的改变。这样一种认知在研究实践中经由感知与洞察得以完成,从而获得对现象的意义的相对深刻与准确的理解和解释,由此也给出了现象学社会学将"日常生活"作为其主要研究领域的原因:日常生活即是"生活世界"的中心,而由社会行动者(包括他们形成的主体间际)及其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组成的生活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一个意义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 洞察 现象学社会学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与经验的现象学社会学化 读哈维·弗格森的《现象学社会学》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飞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9-229,共11页
长期以来,现象学社会学这一社会学理论中的分支,似乎只是舒茨作品的代名词,而与现象学运动本身相关的庞大思想传统/脉络无关。也由于自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运动独成体系的特征和在思考力度上的要求,使得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往往... 长期以来,现象学社会学这一社会学理论中的分支,似乎只是舒茨作品的代名词,而与现象学运动本身相关的庞大思想传统/脉络无关。也由于自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运动独成体系的特征和在思考力度上的要求,使得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往往只将胡塞尔、海德格尔等所代表的现象学哲学作为一种阅读和思考的背景,且将这一庞大的思想资源归于纯粹哲学的范畴而束之高阁。对于社会学来说,现象学自身仿佛成为不切实际的"临空蹈虚式"的哲学的例证,社会学对于现象学最好的态度,也不过是敬而远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社会学 弗格森 经验 社会学理论 现象学运动 现象学哲学 哈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旅游标准化的本质——基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肖建勇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7,共5页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情境来论述旅游标准化的本质,认为旅游标准化是一种主观意义客观化的理念型,而非单向的质量信号,若要充分理解旅游标准化,就必须返回到活生生的主观个体,顾客需求才是标准化的来源和基础。同时指出,在客户关系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标准化逐渐向个性化过渡,但这并不代表标准化的终结,反而是标准化新的开始。因此,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赢得市场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标准化 现象学社会学 理念型 主观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根媒体的新闻生产与公民生产——一种现象学社会学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从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一家草根媒体"西安E报"的田野调查,描述了它的日常运作实践及具体特征,并对其在新闻生产和公民生产中的客观意义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西安E报在新闻加工方面,体现了作者个人的生平情境... 从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一家草根媒体"西安E报"的田野调查,描述了它的日常运作实践及具体特征,并对其在新闻生产和公民生产中的客观意义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西安E报在新闻加工方面,体现了作者个人的生平情境和批判意识;在新闻呈现方面,以普通公民的视角重构了关于西安的"事实网络";并且,在进行西安新闻再生产的同时,写作者也建构了自身的公民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西安E报 新闻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社会学的生命历程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朝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3-185,共33页
面对韦伯所谓“现世的祛魅”所引发的共同时代问题,使此前由胡塞尔创建的现象学对欧洲诸经验科学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现象学社会学虽然蕴含着多种可能进路,但长期以来只被当成舒茨作品的“代名词”。这种误识不仅遮蔽了现象学社会学... 面对韦伯所谓“现世的祛魅”所引发的共同时代问题,使此前由胡塞尔创建的现象学对欧洲诸经验科学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现象学社会学虽然蕴含着多种可能进路,但长期以来只被当成舒茨作品的“代名词”。这种误识不仅遮蔽了现象学社会学的实情,而且阻滞了对其他现象学社会学进路的探索。本文将现象学社会学置于现象学运动的情境之中,试图阐明其发生之初蕴含的多种可能之样式,重点考察作为现象学社会学“正统”范例的胡塞尔舒茨式进路由欧洲发生到北美发展乃至式微的生命历程。本文虽然偏重对胡塞尔舒茨式进路的梳理,但也试图揭示拓展现象学社会学之可能,希望这种奠基性工作能激发对其他现象学社会学进路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恐惧症 现象学社会学运动 胡塞尔-舒茨式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的事件性 涂尔干仪式理论的现象学诠释
6
作者 岳洋洋 《社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51,共35页
在舒茨看来,“现象学社会学”表现为胡塞尔的超越论现象学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之间的奠基关系。然而,奠基在超越论现象学之上的“现象学社会学”却使舒茨无法通达自身显现的“社会”现象,因而正如吉登斯所批评的,这样一门“现象学社会学... 在舒茨看来,“现象学社会学”表现为胡塞尔的超越论现象学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之间的奠基关系。然而,奠基在超越论现象学之上的“现象学社会学”却使舒茨无法通达自身显现的“社会”现象,因而正如吉登斯所批评的,这样一门“现象学社会学”无法对社会世界本身做出合理的解释。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在回顾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的基础之上,以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关于仪式的论述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仪式的时间性,以求在现象学上阐明社会世界之为社会世界,最终将“社会”现象的现象性揭示为事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涂尔干 仪式 时间性 事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知识与生活世界——知识社会学的现象学传统评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万里 李路彬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8-205,共8页
现象学社会学构成知识社会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它关于日常知识的生成机制和建构社会的功能的基本思想,揭示了日常知识同生活世界之间辩证的交互建构关系,以及个体知识同社会共享知识之间的转化机制。现象学社会学关于生活世界的日常知识... 现象学社会学构成知识社会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它关于日常知识的生成机制和建构社会的功能的基本思想,揭示了日常知识同生活世界之间辩证的交互建构关系,以及个体知识同社会共享知识之间的转化机制。现象学社会学关于生活世界的日常知识是一种"现实感"的阐释,既显现知识同主观世界的关联,也没有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在知识的客观真实性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知识社会学其它学派的主张。它对常识知识的关注及其社会建构论思想,对当代知识社会学的发展均有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现象学社会学 日常知识 生活世界现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空间与社会世界结构:许茨理论再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钧鹏 杨太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
在许茨的社会理论中,社会世界是探讨行动、互动以及知识生产的重要基础,这种社会世界结构具有非连续性,可以分为面对面情境、同代人世界、前辈世界和后代人世界。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渗透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的认知范围、行动... 在许茨的社会理论中,社会世界是探讨行动、互动以及知识生产的重要基础,这种社会世界结构具有非连续性,可以分为面对面情境、同代人世界、前辈世界和后代人世界。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渗透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的认知范围、行动逻辑以及主体间性逻辑都会发生改变,许茨语境下的社会世界结构也变得日益复杂。要在这一背景下考察现象学社会学的基础,就必须重新思考数字空间中的社会世界及其结构问题。回顾许茨及其后继学者对社会世界及其结构问题的讨论,有助于辨析区分社会世界结构的依据,包括可理解和可解释范围、可行动范围、主体间性范围以及知识共享范围。考察这些衡量依据在数字空间的变化,可以更清晰地认识数字空间对社会世界结构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茨 社会世界 生活世界 数字空间 现象学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这个马赛克照片世界:当代真实的社会建构形式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作彧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1-194,255,共15页
诸如"后真相""另类真实"等等今天流行的词汇,都标明一件事,即当代的社会真实,已经有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建构形式。若我们以伯格和卢克曼的经典著作《真实的社会建构》作为基础来进行比较,那么会发现当代社会的真实的... 诸如"后真相""另类真实"等等今天流行的词汇,都标明一件事,即当代的社会真实,已经有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建构形式。若我们以伯格和卢克曼的经典著作《真实的社会建构》作为基础来进行比较,那么会发现当代社会的真实的建构模式有两个重要特质。第一,因为学校教育系统,使得我们的"所知"先于我们的"体验",甚至所知引导了体验。第二,在数字网络社交媒体的回声室效应下,更多所知并不会构成更立体的事件全貌,而只是扩展成更广的马赛克平面。于是,当代社会的真实,变成了由许多缺乏体验的零碎所知所拼出来的一幅平面的马赛克照片(photomosaic)。这也开启了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我们的这个马赛克照片世界,是否会带来当代特有的生活世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 《真实的社会建构》 现象学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2012年总目录
10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7-240,共4页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实践逻辑 陈云松 社会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舒茨主体间性理论再讨论 被引量:27
11
作者 孙飞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74,共37页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系列深具社会学意涵的问题,而其核心则是主体间性问题。对主体间性之可能性这一问题的探讨,从社会思想史的传统脉络来看,不仅关涉社会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在舒茨的努力下,更成为了一项通过以我群群体为基础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来回答近现代以来社会学的核心方法论问题——社会如何可能——的基本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现象学社会学 方法论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暗与朗照——南亚流散文学中的族裔记忆与家国想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梅晓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在南亚流散文学中,表现出强烈的族裔记忆和家国想象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南亚流散文学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家S.拉什迪、V.S.奈保尔和K.德赛的作品中涉及的这些问题和文学特点,也引证了海德格尔的返乡诗学和阿尔弗雷德·许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在南亚流散文学中,表现出强烈的族裔记忆和家国想象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南亚流散文学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家S.拉什迪、V.S.奈保尔和K.德赛的作品中涉及的这些问题和文学特点,也引证了海德格尔的返乡诗学和阿尔弗雷德·许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深入思考为什么"回去"不一定是"返乡",为什么对于流散者,"幽暗与朗照"的对立,成为一个解脱不了的命运谶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文学 族裔记忆 家国想象 现象学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