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世纪数学基础论争中的现象学--从胡塞尔、贝克尔与外尔的思想关联来看 被引量:4
1
作者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20世纪的数学基础论争,不仅在希尔伯特和胡塞尔两位老师之间进行,也在希尔伯特与胡塞尔的学生贝克尔之间、在胡塞尔与希尔伯特的学生外尔之间以及在两位学生之间进行。这个争论不仅涉及数学中的形式主义与直觉主义的分歧,也涉及现象学... 20世纪的数学基础论争,不仅在希尔伯特和胡塞尔两位老师之间进行,也在希尔伯特与胡塞尔的学生贝克尔之间、在胡塞尔与希尔伯特的学生外尔之间以及在两位学生之间进行。这个争论不仅涉及数学中的形式主义与直觉主义的分歧,也涉及现象学哲学中的观念现象学、解释现象学和语言现象学的差异与分歧。最后,专业数学家的态度与专业哲学家的态度之间的基本区别与对立,也通过对数学基础的讨论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基础 直觉主义 形式主义 现象学直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视野中西方绘画的现代性转向 被引量:1
2
作者 祝后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21,共4页
胡塞尔现象学首先标志着一种新的观视方式和思维态度。运用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解读西方绘画的现代性转向,能够开启新的视域去审视西方现代绘画,揭示出西方现代绘画的新内涵和另类意义。从现象学直观来看,西方绘画现代性转向首先体现在绘... 胡塞尔现象学首先标志着一种新的观视方式和思维态度。运用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解读西方绘画的现代性转向,能够开启新的视域去审视西方现代绘画,揭示出西方现代绘画的新内涵和另类意义。从现象学直观来看,西方绘画现代性转向首先体现在绘画语言的自律性肇端,以及艺术语言由再现走向表现。现象学悬置昭示了西方绘画现代性转向是绘画观看态度的转变,将绘画视角转回到生活世界本身,回到绘画艺术自身形式的建构上。胡塞尔意向性理论凸显出西方绘画在现代性转向中,高扬绘画主体的审美意识,朝向绘画本身,使人与客观世界建立的审美意向成为绘画的主宰。图像意识分析方法则揭示出西方现代绘画的视觉图式所具有的游离性特点。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胡塞尔现象学能够深化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直观 悬置 意向性 图像意识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论证、争执、虚构与深度的现象学
3
作者 黄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50,177,共9页
米歇尔·亨利的现象学要求在原初内在性和超越性之间做出区分,指出胡塞尔把内在性当做了超越性。亨利所说的内在性和超越性之间的异质性区分,也即预先被给予的"对象性"和被规定了的、作为语言性的"对象"之间的... 米歇尔·亨利的现象学要求在原初内在性和超越性之间做出区分,指出胡塞尔把内在性当做了超越性。亨利所说的内在性和超越性之间的异质性区分,也即预先被给予的"对象性"和被规定了的、作为语言性的"对象"之间的异质性区分。正是由于胡塞尔把两者混同起来,因而他没有正确地阐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误解了他自己的工作。这个错误的一个表面症候就是:胡塞尔无法透彻地说明现象学直观和描述为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现象学描述作为先验描述,要实现从预先被给予的对象性到作为语言性的对象之间的异质性转换,而这又需要通过论证、争执和虚构等手段来达到。最终,现象学方法是以对存在的阐明为目标的研究方法,而存在本身是不透明的、多义的、具有深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描述 现象学直观 先验描述 亨利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不可知论
4
作者 张都爱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6-130,共5页
不可知论是西方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可知论问题的本质是关于本体是否存在及其能否被认识的问题,具体内容涉及到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两个方面,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都可能导致世界或事物本身的不可知。在对本体认识的解决上,中国... 不可知论是西方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可知论问题的本质是关于本体是否存在及其能否被认识的问题,具体内容涉及到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两个方面,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都可能导致世界或事物本身的不可知。在对本体认识的解决上,中国古代哲学给出了本体认识的获得就是本体境界的开出这样的高度解决;而现象学直观是现代西方哲学对本体认识问题的最高解决,使得回到事物本身或者获得关于存在的认识成为可能。事实上,不可知论已经成为推动本体论发展的巨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知论 理性直观 智的直观 现象学直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