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与现象学的本质还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庆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6,共5页
胡塞尔有两次向语言问题的靠近,第一次只是把语言置于意识现象学第二性的位置,第二次语言在现象学中则具有了奠基性的地位。这意味着现象学的本质还原过渡为语言还原。现象学的语言还原就是通过超越论语言使观念性上升为理念的对象性。... 胡塞尔有两次向语言问题的靠近,第一次只是把语言置于意识现象学第二性的位置,第二次语言在现象学中则具有了奠基性的地位。这意味着现象学的本质还原过渡为语言还原。现象学的语言还原就是通过超越论语言使观念性上升为理念的对象性。问题是,现象学的语言还原既要超越自然语言,却又依赖于自然形式的语言,这是一个悖论。为了消解这一悖论,德里达认为应该诉诸"超越论的交互主体性",来实现现象学的语言还原,因为交互主体性首先是自我与自我之间、"我"的现实当下与其他的当下本身之间的非经验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观念对象性 理念对象性 现象学的语言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现象学的还原——现象学家如何自我言说
2
作者 郑辟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1,共7页
现象学还原之后,现象学家如何言说现象学的经验?胡塞尔对语言的看法导致他并未真正将现象学的语言作为重要论题,而这个问题对芬克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着力分析胡塞尔著述中的相关段落和芬克的三篇重要文章,以展示现象学的语言问题... 现象学还原之后,现象学家如何言说现象学的经验?胡塞尔对语言的看法导致他并未真正将现象学的语言作为重要论题,而这个问题对芬克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着力分析胡塞尔著述中的相关段落和芬克的三篇重要文章,以展示现象学的语言问题给现象学家提出的挑战以及现象学家如何回应这一挑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的语言 还原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