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逻辑范畴被还原之后的现象学描述
1
作者
唐杰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0-74,共5页
有一种观点因颇具说服力而相当流行:自从维特根斯坦提出了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问题之后,以笛卡尔式自我反思为特征的“意识哲学”便失去了其合法性基础。这在二十世纪哲学流派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胡塞尔现象学。关于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和现...
有一种观点因颇具说服力而相当流行:自从维特根斯坦提出了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问题之后,以笛卡尔式自我反思为特征的“意识哲学”便失去了其合法性基础。这在二十世纪哲学流派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胡塞尔现象学。关于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和现象学的关系问题,在国内倪梁康先生与张庆熊先生几年前曾有过一场争论,①彼此相持不下。而随着国内近来对维特根斯坦在其思想转型期的所谓“现象学阶段”的关注和研究,以上这种观点再一次凸显出来。②本文认为,胡塞尔现象学从未试图用一种私人语言来进行现象学描述。作为一门尘世的学问,它需要能被所有人传达和理解。它从未试图创造一种专属于自己的“现象学语言”,它所使用的语言正是我们每天所言谈与理解的日常语言。然而必须承认,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以及维特根斯坦对自己所尝试的“现象学语言”的否弃,向胡塞尔现象学所提出的真正值得反思的问题在于:使用一种公共性语言进行现象学描述所必然带来的解释学前设,与现象学还原所要求的彻底性,两者之间不矛盾吗?胡塞尔是否把捉到了这一问题,他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的?由此现象学描述、现象学方法还有怎样一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现象学
”之谜
私人语言
现象学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真实体验:一项描述性现象学研究
2
作者
陈佳怡
王超越
+3 位作者
殷金霞
金翊思
孟令丹
张全志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父母的养育倦怠体验及其心理社会需求,为制订干预方案和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方法,对16名ASD儿童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法分...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父母的养育倦怠体验及其心理社会需求,为制订干预方案和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方法,对16名ASD儿童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所得资料。结果ASD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真实体验及其心理社会需求可归纳为4个主题,即ASD儿童发展、康复与养育的家庭困境,养育保护资源不足,心理求助资源匮乏,对未来的担忧与展望。结论ASD儿童父母普遍存在养育倦怠问题;建议家庭、医疗机构、政府及社会多方协同合作,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以缓解养育倦怠对家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养育倦怠
描述
性
现象学
研究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描述到解释:现象学研究路径转向
被引量:
17
3
作者
黄广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2-56,共5页
现象学的哲学观被应用到人文社科领域后,众多的现象学流派又融合成两种主流的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流派即描述性现象学和解释性现象学,而且也逐渐呈现出从描述性路径转向解释性路径的特点。解释性现象学在描述性现象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既...
现象学的哲学观被应用到人文社科领域后,众多的现象学流派又融合成两种主流的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流派即描述性现象学和解释性现象学,而且也逐渐呈现出从描述性路径转向解释性路径的特点。解释性现象学在描述性现象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两者在哲学基础、研究理念、研究方法论这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对这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促进其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
性
现象学
解释性
现象学
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论证、争执、虚构与深度的现象学
4
作者
黄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50,177,共9页
米歇尔·亨利的现象学要求在原初内在性和超越性之间做出区分,指出胡塞尔把内在性当做了超越性。亨利所说的内在性和超越性之间的异质性区分,也即预先被给予的"对象性"和被规定了的、作为语言性的"对象"之间的...
米歇尔·亨利的现象学要求在原初内在性和超越性之间做出区分,指出胡塞尔把内在性当做了超越性。亨利所说的内在性和超越性之间的异质性区分,也即预先被给予的"对象性"和被规定了的、作为语言性的"对象"之间的异质性区分。正是由于胡塞尔把两者混同起来,因而他没有正确地阐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误解了他自己的工作。这个错误的一个表面症候就是:胡塞尔无法透彻地说明现象学直观和描述为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现象学描述作为先验描述,要实现从预先被给予的对象性到作为语言性的对象之间的异质性转换,而这又需要通过论证、争执和虚构等手段来达到。最终,现象学方法是以对存在的阐明为目标的研究方法,而存在本身是不透明的、多义的、具有深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描述
现象学
直观
先验
描述
亨利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塞尔现象学: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
1
5
作者
尚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8-62,共5页
现象学,作为20世纪西方一种普遍哲学运动的名称,从广义上说,是指在无任何前提的条件下,对任何所给的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作为一场哲学运动,它现在已远离了创造人的初衷,从思辨走向现实. 当代现象学运动的奠基人是艾德蒙特·胡塞尔(E...
现象学,作为20世纪西方一种普遍哲学运动的名称,从广义上说,是指在无任何前提的条件下,对任何所给的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作为一场哲学运动,它现在已远离了创造人的初衷,从思辨走向现实. 当代现象学运动的奠基人是艾德蒙特·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思维方式
哲学运动
意向活动
现象学
运动
现象学描述
心理学
精神
现象学
黑格尔
直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德格尔:路──通过现象学到存在之思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共7页
真正的哲学之思永远不会指向或屈从于某种既定的目标,而总是处于不断超越给定性的开放性的路途之中。海德格尔通过现象学而进到存在之思的路途正是这种思之本质的体现:它一方面表现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把握和进入,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现...
真正的哲学之思永远不会指向或屈从于某种既定的目标,而总是处于不断超越给定性的开放性的路途之中。海德格尔通过现象学而进到存在之思的路途正是这种思之本质的体现:它一方面表现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把握和进入,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现象学的批判与超越。而完成这一思之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海德格尔把现象学由一种追求系统性和明证性的本源科学转变为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事实的解释学”,由此,他进入了《存在与时间》中关于此在在世的存在论分析,即存在之思。揭示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之路,对于深入把握他的全部思想历程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海德格尔
胡塞尔
解释学
《存在与时间》
存在之思
基本问题
理论态度
现象学描述
海德格尔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虚实之辨:论胡塞尔向实然状态的还原
被引量:
1
7
作者
宋文良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0,197,共14页
数学、物理学以及现象学哲学的思想交融突出反映在虚实、真假的区别问题上。数学中实数与虚数,物理学中实像与虚像、可感对象与超感对象间的区分,表现出数学和物理学中的虚实之辨,但这些区分在认识论现象学层面上仍不彻底而有其局限。...
数学、物理学以及现象学哲学的思想交融突出反映在虚实、真假的区别问题上。数学中实数与虚数,物理学中实像与虚像、可感对象与超感对象间的区分,表现出数学和物理学中的虚实之辨,但这些区分在认识论现象学层面上仍不彻底而有其局限。“是否可被怀疑”可作为认识论上区分虚实真假的严格且可靠标准,胡塞尔向实然状态的还原正是需要在这一标准下、在认识论批判语境中得到恰当理解和评价。迪特·洛玛对该还原之确切意涵的界定是正确的,但他关于“这一还原既(原则上)可行且又必要”的主张却不能成立。在虚实之辨的问题域下、在认识论批判和奠基的语境中,胡塞尔最终放弃向实然状态还原而代之以超越论还原的思想动因也将清晰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然
体验材料
还原
普遍怀疑
现象学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逻辑范畴被还原之后的现象学描述
1
作者
唐杰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0-74,共5页
文摘
有一种观点因颇具说服力而相当流行:自从维特根斯坦提出了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问题之后,以笛卡尔式自我反思为特征的“意识哲学”便失去了其合法性基础。这在二十世纪哲学流派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胡塞尔现象学。关于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和现象学的关系问题,在国内倪梁康先生与张庆熊先生几年前曾有过一场争论,①彼此相持不下。而随着国内近来对维特根斯坦在其思想转型期的所谓“现象学阶段”的关注和研究,以上这种观点再一次凸显出来。②本文认为,胡塞尔现象学从未试图用一种私人语言来进行现象学描述。作为一门尘世的学问,它需要能被所有人传达和理解。它从未试图创造一种专属于自己的“现象学语言”,它所使用的语言正是我们每天所言谈与理解的日常语言。然而必须承认,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以及维特根斯坦对自己所尝试的“现象学语言”的否弃,向胡塞尔现象学所提出的真正值得反思的问题在于:使用一种公共性语言进行现象学描述所必然带来的解释学前设,与现象学还原所要求的彻底性,两者之间不矛盾吗?胡塞尔是否把捉到了这一问题,他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的?由此现象学描述、现象学方法还有怎样一种意义?
关键词
“
现象学
”之谜
私人语言
现象学描述
分类号
B81-06 [哲学宗教—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真实体验:一项描述性现象学研究
2
作者
陈佳怡
王超越
殷金霞
金翊思
孟令丹
张全志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护理学院
大庆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
大庆市第三医院孤独症康复中心
出处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81,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省自然基金项目(LH2021H023)
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JSCX2023-294HYD)。
文摘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父母的养育倦怠体验及其心理社会需求,为制订干预方案和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方法,对16名ASD儿童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所得资料。结果ASD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真实体验及其心理社会需求可归纳为4个主题,即ASD儿童发展、康复与养育的家庭困境,养育保护资源不足,心理求助资源匮乏,对未来的担忧与展望。结论ASD儿童父母普遍存在养育倦怠问题;建议家庭、医疗机构、政府及社会多方协同合作,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以缓解养育倦怠对家庭的影响。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养育倦怠
描述
性
现象学
研究
心理健康
Keyword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parental burnout
descriptive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ntal health
分类号
R473.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描述到解释:现象学研究路径转向
被引量:
17
3
作者
黄广芳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2-56,共5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编号:2016ZA009)
文摘
现象学的哲学观被应用到人文社科领域后,众多的现象学流派又融合成两种主流的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流派即描述性现象学和解释性现象学,而且也逐渐呈现出从描述性路径转向解释性路径的特点。解释性现象学在描述性现象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两者在哲学基础、研究理念、研究方法论这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对这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促进其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描述
性
现象学
解释性
现象学
转向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论证、争执、虚构与深度的现象学
4
作者
黄旺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社科部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50,17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象学与解释学中的想象力问题研究"(14CZX04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米歇尔·亨利的现象学要求在原初内在性和超越性之间做出区分,指出胡塞尔把内在性当做了超越性。亨利所说的内在性和超越性之间的异质性区分,也即预先被给予的"对象性"和被规定了的、作为语言性的"对象"之间的异质性区分。正是由于胡塞尔把两者混同起来,因而他没有正确地阐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误解了他自己的工作。这个错误的一个表面症候就是:胡塞尔无法透彻地说明现象学直观和描述为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现象学描述作为先验描述,要实现从预先被给予的对象性到作为语言性的对象之间的异质性转换,而这又需要通过论证、争执和虚构等手段来达到。最终,现象学方法是以对存在的阐明为目标的研究方法,而存在本身是不透明的、多义的、具有深度的。
关键词
现象学描述
现象学
直观
先验
描述
亨利
想象
分类号
B516.5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塞尔现象学: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
1
5
作者
尚杰
机构
<辽宁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8-62,共5页
文摘
现象学,作为20世纪西方一种普遍哲学运动的名称,从广义上说,是指在无任何前提的条件下,对任何所给的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作为一场哲学运动,它现在已远离了创造人的初衷,从思辨走向现实. 当代现象学运动的奠基人是艾德蒙特·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思维方式
哲学运动
意向活动
现象学
运动
现象学描述
心理学
精神
现象学
黑格尔
直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德格尔:路──通过现象学到存在之思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炜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共7页
文摘
真正的哲学之思永远不会指向或屈从于某种既定的目标,而总是处于不断超越给定性的开放性的路途之中。海德格尔通过现象学而进到存在之思的路途正是这种思之本质的体现:它一方面表现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把握和进入,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现象学的批判与超越。而完成这一思之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海德格尔把现象学由一种追求系统性和明证性的本源科学转变为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事实的解释学”,由此,他进入了《存在与时间》中关于此在在世的存在论分析,即存在之思。揭示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之路,对于深入把握他的全部思想历程至关重要。
关键词
现象学
海德格尔
胡塞尔
解释学
《存在与时间》
存在之思
基本问题
理论态度
现象学描述
海德格尔哲学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实之辨:论胡塞尔向实然状态的还原
被引量:
1
7
作者
宋文良
机构
浙江大学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0,197,共14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资助项目“外尔《连续体》翻译及其与胡塞尔时间连续体现象学的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M733136)。
文摘
数学、物理学以及现象学哲学的思想交融突出反映在虚实、真假的区别问题上。数学中实数与虚数,物理学中实像与虚像、可感对象与超感对象间的区分,表现出数学和物理学中的虚实之辨,但这些区分在认识论现象学层面上仍不彻底而有其局限。“是否可被怀疑”可作为认识论上区分虚实真假的严格且可靠标准,胡塞尔向实然状态的还原正是需要在这一标准下、在认识论批判语境中得到恰当理解和评价。迪特·洛玛对该还原之确切意涵的界定是正确的,但他关于“这一还原既(原则上)可行且又必要”的主张却不能成立。在虚实之辨的问题域下、在认识论批判和奠基的语境中,胡塞尔最终放弃向实然状态还原而代之以超越论还原的思想动因也将清晰可见。
关键词
实然
体验材料
还原
普遍怀疑
现象学描述
Keywords
real(reell)
experience-data
reduction
universal doubt
phenomenological description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逻辑范畴被还原之后的现象学描述
唐杰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真实体验:一项描述性现象学研究
陈佳怡
王超越
殷金霞
金翊思
孟令丹
张全志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描述到解释:现象学研究路径转向
黄广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作为论证、争执、虚构与深度的现象学
黄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胡塞尔现象学: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尚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德格尔:路──通过现象学到存在之思
王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虚实之辨:论胡塞尔向实然状态的还原
宋文良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