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事件真实到艺术真实——阐释学视域下现实题材电影的真理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晨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2,共7页
近年来,我国现实题材电影呈现复归和繁荣趋势,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鲜明体现了电影作为“现实的渐近线”,要求复原物质世界,从事件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的本体艺术特征。不是说现实事件在电影中完成同一者的重返,成为持存的符号,电影提供... 近年来,我国现实题材电影呈现复归和繁荣趋势,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鲜明体现了电影作为“现实的渐近线”,要求复原物质世界,从事件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的本体艺术特征。不是说现实事件在电影中完成同一者的重返,成为持存的符号,电影提供了再次观看现实经验的空间。在电影建立的世界里事件才脱离自我隐蔽的大地,敞开自身,观众方可参与到事件本身的解蔽过程,观看事件的是其所是。这个解蔽过程,电影所开显的现实事件的生发过程,便是真理的绽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电影 阐释学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阳·花》:冯小刚现实题材电影的叙事机制与审美转向
2
作者 李昕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28,共6页
《向阳·花》作为冯小刚2025年清明档的新作,延续了其一贯的现实题材电影脉络,充盈并汇入我国近年来的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热潮之中。电影聚焦刑满释放女囚重入社会的谋生困境,呈现出“逆境向阳”的精神实质和“血性义气”的女性叙... 《向阳·花》作为冯小刚2025年清明档的新作,延续了其一贯的现实题材电影脉络,充盈并汇入我国近年来的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热潮之中。电影聚焦刑满释放女囚重入社会的谋生困境,呈现出“逆境向阳”的精神实质和“血性义气”的女性叙事转向。文章基于现实主义创作论,从商业性反向的“现实性”理解冯小刚,通过梳理冯小刚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脉络,对电影《向阳·花》的人物建构、叙事特征与精神彰显进行讨论,分析冯氏现实题材电影笔调下的叙事逻辑与审美转向。深度理解中国电影如何通过“深描底层”的叙事范式,重塑新时代现实主义风格,以“人民性”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以期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创作市场锚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电影 冯小刚 叙事机制 人民性 现实主义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国产现实题材电影中“妻子”形象的差异化呈现
3
作者 潘萌萌 揭祎琳 杜志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136,共6页
通过解构近年来银幕叙事中的妻职范式,系统考察银幕中“妻子”形象的差异化建构及其文化症候。研究发现,现实题材影片通过经济独立、精神自主等现代性要素实现了对“贤妻”形象的一种现代诠释;“出走”叙事则借由婚姻危机展现性别权力... 通过解构近年来银幕叙事中的妻职范式,系统考察银幕中“妻子”形象的差异化建构及其文化症候。研究发现,现实题材影片通过经济独立、精神自主等现代性要素实现了对“贤妻”形象的一种现代诠释;“出走”叙事则借由婚姻危机展现性别权力关系的深层博弈,在突围与妥协的张力中折射现代性诉求;尽管现有作品展示了妻子形象的多元性,但仍面临诸多困境。期待在可见的未来,国产现实题材电影中的妻子形象将作为主流价值观念的承担者和弘扬者,以更加独立、平等、自由的姿态展现作为女性的银幕魅力和光影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电影 妻子形象 两性关系 婚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和现实主义的创作与创新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旭光 卢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7,共5页
近年来,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及现实主义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回潮趋势。此类电影以其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时代命题,展现现实生活的多元图景,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随着现实题材电影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它们在票房和口碑... 近年来,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及现实主义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回潮趋势。此类电影以其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时代命题,展现现实生活的多元图景,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随着现实题材电影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它们在票房和口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带动了整个电影市场的发展,彰显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不断探索与突破的潜力和魅力。2024年7月,现实题材电影和现实主义创作研讨会暨《新形势下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创作创新研究》评审会在北京大学举办。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和现实主义创作的市场表现、创作格局、题材热点、现实精神及未来发展等,以期描绘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市场图景和艺术创作态势,为新时代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和现实主义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价值引导和艺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电影 现实主义创作 现实主义题材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度中国现实题材电影艺术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星 李昕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2023年中国电影整体复苏,其中现实题材电影的年度市场表现和艺术创作可圈可点。市场方面,全年中国电影票房前20位中,有11部(占比55%)现实题材电影,票房超过175.78亿元,占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32%。创作方面,现实题材电影以现实温度、批... 2023年中国电影整体复苏,其中现实题材电影的年度市场表现和艺术创作可圈可点。市场方面,全年中国电影票房前20位中,有11部(占比55%)现实题材电影,票房超过175.78亿元,占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32%。创作方面,现实题材电影以现实温度、批判力度、反思深度等多方面回应社会热点和痛点,呈现“奇观”“热点”“永恒”等多重现实,题材聚焦网络诈骗、网络暴力、扫黑除恶、教育难题、体育精神、职场不公及社会老龄化等,类型集中在悬疑、犯罪、喜剧等。总之,2023年现实题材电影以创作“回归”态势、占据市场“中心”位置,成为全年电影创作较为突出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中国电影 现实题材电影 市场产业 艺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秋菊打官司》到《第二十条》:论张艺谋现实题材电影创作风格之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宝明 孙景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0-115,共6页
新时期以来,国产现实题材电影不断涌现,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烙印和创作范式。同样是关于法律的现实题材电影,张艺谋导演最新上映的《第二十条》较之其早期的《秋菊打官司》在电影语言的运用方式以及叙事策略上有显著变化。这... 新时期以来,国产现实题材电影不断涌现,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烙印和创作范式。同样是关于法律的现实题材电影,张艺谋导演最新上映的《第二十条》较之其早期的《秋菊打官司》在电影语言的运用方式以及叙事策略上有显著变化。这意味着他的现实题材电影创作风格已然发生转变,而这种风格之变是由时代诉求、电影政策、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国产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观念不断演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电影 张艺谋 风格之变 《第二十条》 《秋菊打官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以来民族现实题材电影的“现实”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松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38-44,共7页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现实题材影片创作中体现出更加深沉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文化主体性特征。在文化自觉意识的引领下,不同民族身份创作者对少数民族现实生存焦虑和文化焦虑给予了积极关注、深深的思考和现实主义的表达。民族现实题材电影...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现实题材影片创作中体现出更加深沉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文化主体性特征。在文化自觉意识的引领下,不同民族身份创作者对少数民族现实生存焦虑和文化焦虑给予了积极关注、深深的思考和现实主义的表达。民族现实题材电影逐渐摆脱对民族历史现实的缅怀与追忆,开始正视和回归理性民族"现实",通过对民族现实世俗生活的真实刻画,在遵照电影艺术叙事规律和法则的前提下,实现了民族现实题材电影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提升了整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焦虑 文化自觉 现代性 民族现实题材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浅析——以《奇迹·笨小孩》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周芸吉 郑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8-61,共4页
近年来,国内优秀现实题材电影“爆款”迭出,无论是社会热点改编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还是关注校园问题的《少年的你》,以及小人物逆袭人生创造奇迹的《奇迹·笨小孩》,都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与好评。电影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 近年来,国内优秀现实题材电影“爆款”迭出,无论是社会热点改编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还是关注校园问题的《少年的你》,以及小人物逆袭人生创造奇迹的《奇迹·笨小孩》,都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与好评。电影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肩负着更高的期待。当下,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中国电影的核心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事业 现实题材电影 融媒体时代 文艺形式 社会热点 宣传思想工作 核心命题 讲好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关照下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进路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郑亚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0-43,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包含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基于此,以剖析社会现实、传递主流价值、引导社会舆论为己任的国产现实题材电影,应遵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注重彰显二十大精神、塑造新... 中国式现代化包含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基于此,以剖析社会现实、传递主流价值、引导社会舆论为己任的国产现实题材电影,应遵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注重彰显二十大精神、塑造新时代人物、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关照下,通过叙事的逻辑建构和价值引领两个层面对国产现实题材电影进行剖析,以此寻求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提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现实题材电影 叙事逻辑 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题材电影中的非一线城市空间研究
10
作者 尹敏捷 金响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39,共7页
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白日焰火》《少年的你》等聚焦非一线城市的现实题材电影动摇了此前同质化的电影都市景观,使得扩散式、多元化的中国城市空间开始在镜像中现身。通过跨越不同电影文本的并置与重叠,非一线城市被构建成为一... 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白日焰火》《少年的你》等聚焦非一线城市的现实题材电影动摇了此前同质化的电影都市景观,使得扩散式、多元化的中国城市空间开始在镜像中现身。通过跨越不同电影文本的并置与重叠,非一线城市被构建成为一个具有浓郁当代性色彩的广阔中间地带。这个由市井生活空间、迁移者异托邦、地域特色城市三个侧面铆合而成的影像空间,是当前我国城市化纵向下沉发展的产物,也将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深入而被不断拓展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一线城市 现实题材电影 城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流动视角下近十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晓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48,共7页
近十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取得了显著成就并贴切地表现了中国社会流动性强及其所呈现的空间化发展的现状。借助社会学特别是空间社会学理论来进行研究,发现其故事文本表现为“由乡入城”“由城入乡”“出国”“来华”“城际流动”几种主... 近十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取得了显著成就并贴切地表现了中国社会流动性强及其所呈现的空间化发展的现状。借助社会学特别是空间社会学理论来进行研究,发现其故事文本表现为“由乡入城”“由城入乡”“出国”“来华”“城际流动”几种主要空间流动模式,并通过叙事设置、影像修辞等整合作用,其呈现出较大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形成新的时代背景下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创作的高峰,但其也有以下不足:作品整体偏“外向化”,对内心世界刻画不够;对个体关怀不足;过于淡化历史纵深的挖掘与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空间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印教育题材电影
12
作者 张倩 慕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40,共6页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再到《起跑线》,教育题材电影既是最早引起中国观众共鸣的印度电影,在中国掀起“印度电影热潮”,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现象级”的电影神话,可谓是现实题材电影的成功典范。由表1可以看出,在《摔跤吧...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再到《起跑线》,教育题材电影既是最早引起中国观众共鸣的印度电影,在中国掀起“印度电影热潮”,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现象级”的电影神话,可谓是现实题材电影的成功典范。由表1可以看出,在《摔跤吧!爸爸》《起跑线》在中国热映之后制作并上映的有着相似故事的中国教育题材电影:《银河补习班》和《学区房72小时》,无论是在票房还是在口碑上,却都远远落后于前者。本文尝试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维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产生不同传播接受效果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对中印电影的互鉴发展提供些许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傻大闹宝莱坞》 《摔跤吧!爸爸》 教育题材电影 现实题材电影 学区房 印度电影 传播效果 传播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下《死生契阔》的道德言说
13
作者 郭智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45-147,共3页
印度现实题材电影往往以其特有的诙谐叙事风格展现对人性的深刻关怀.《死生契阔》虽然在电影叙事风格上与以往迥异,却体现了这类题材影片的道德言说范式.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影片通过现实主义拍摄手法并借用爱情及教育主题模式,构... 印度现实题材电影往往以其特有的诙谐叙事风格展现对人性的深刻关怀.《死生契阔》虽然在电影叙事风格上与以往迥异,却体现了这类题材影片的道德言说范式.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影片通过现实主义拍摄手法并借用爱情及教育主题模式,构建了新旧冲突的伦理困境,让观影者质疑传统伦理道德准则;然后借主人公的伦理身份选择过程,呈现旧伦理桎梏对人性的伤害,并表达对美好道德前景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印度现实题材电影 伦理困境 伦理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