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青春书写到现实镜像——曾国祥的风格化之路
1
作者 叶明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9-32,共4页
作为电影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青春有关的作品是大部分创作者都会触及的领域,在市场中也极具生命力和号召力。一般而言,青春电影会涉及到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情感状态和社会际遇,表现了一部分社会价值、思想观念和行为方... 作为电影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青春有关的作品是大部分创作者都会触及的领域,在市场中也极具生命力和号召力。一般而言,青春电影会涉及到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情感状态和社会际遇,表现了一部分社会价值、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身处不同语境的导演对于“青春”的理解各有不同,所展现的电影世界也是千差万别。同种类型的作品突围,不仅需要有坚实的文本基础,也需要在兼顾主流审美的同时达到意识形态的升华。曾国祥的青春电影之所以能够收获各大电影节奖项并取得票房大卖,就在于他能够打破固有的形式框架,在观察者与融入者的角色中自由切换,把青春故事中的细腻情感借助镜头语言直击人心,在艺术和现实的共振中形成强烈的心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头语言 心理效果 青春电影 现实镜像 风格化 电影类型 情感状态 自由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像》出版
2
作者 刘小亮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出版发行 镜像 投影 历史 文化 香山 广东 《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虚构”叙事的细部修辞——以王彬彬的《废墟与狗》为中心
3
作者 谭宇婷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81,共8页
王彬彬在散文集《废墟与狗》中,以细部的修辞叙写俗世的芜杂和人性的隐秘。在对细部的感知层面,现实本身的荒诞是让审美者流连的幕布。而对世事的追本溯源,是体悟生命玄机的密钥。敏锐的洞察力源于作家对现实状貌的警觉和自省。在对细... 王彬彬在散文集《废墟与狗》中,以细部的修辞叙写俗世的芜杂和人性的隐秘。在对细部的感知层面,现实本身的荒诞是让审美者流连的幕布。而对世事的追本溯源,是体悟生命玄机的密钥。敏锐的洞察力源于作家对现实状貌的警觉和自省。在对细部的状写上,王彬彬将现时情境与往事相贯连,以文学性的笔触来抒写驳杂的世景伦理。同时,他以现实的讽喻来搭建寓言化的生活视景。在细部的意义抵达上,王彬彬以点带面地勾勒出世事的螺旋。历史和现实的偶然,是把捉命运轨迹之必然的助力器。环境的纵容则是欲望的催化剂。残忍的现实景象下,绵延着人性的冷酷与道德底线的决堤。细部的修辞,由此构成“微虚构”叙事中触动心灵的切实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与狗》 细部修辞 人性本色 现实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性”的内核与格非创作的展开路径
4
作者 谭宇婷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格非在“十年一日”的小说征程中,以“文学性”这一层累的晶体作为故事内核,延展出对历史、生命等命题的思考。“先锋时期”的格非以语言和形式作为介入历史的文学密码,在多重元素的角力场中,发掘语词的可能与审美的自由。到了1990年代... 格非在“十年一日”的小说征程中,以“文学性”这一层累的晶体作为故事内核,延展出对历史、生命等命题的思考。“先锋时期”的格非以语言和形式作为介入历史的文学密码,在多重元素的角力场中,发掘语词的可能与审美的自由。到了1990年代,格非则以“向外探寻”和“向种子回归”的姿态,从市场的资本之网和文学的尴尬处境中突围,在谦逊而繁复的书写中构建文学的“魔山”。而新世纪以来,格非以经验的召唤书写人事的错杂,同时以叙事的变奏让对历史和现实的描摹“重回神秘”,从而克服信息化时代故事祛魅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 文学性 形式探索 现实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