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主义教师观的现实追问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岳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8-99,共2页
后现代主义教师观消解了教师权威的角色,教师还应不应该有权威,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权威;后现代主义教师观动摇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需不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后现代主义教师观颠覆了"学生的教师"和&qu... 后现代主义教师观消解了教师权威的角色,教师还应不应该有权威,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权威;后现代主义教师观动摇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需不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后现代主义教师观颠覆了"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的角色,教师和学生还有没有区分的意义,教师还要不要存在。文章在对教育"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主义教师观,为现代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教师观 现实追问 教师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教育: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追问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锋 王吉庆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它的发展既受技术本身变革的影响,也受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制约。从历史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计算机程序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生态教育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存在的&q...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它的发展既受技术本身变革的影响,也受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制约。从历史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计算机程序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生态教育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但在阶段转换过程中也存在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因此,当今天的青少年真实地生活在"程序设计的世界"里,信息技术教育就不应只是简单地"学技术"和"用技术",更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由各种程序算法所驱动的、由形式多样信息技术工具所表现的"信息化社会,发展学生的技术意识、算法思维、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的批判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历史考察 现实追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层面的考察与现实层面的追问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四达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2,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逻辑延伸与现实推广,其理论前提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普适性与民族普适性。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变革的原理虽然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论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逻辑延伸与现实推广,其理论前提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普适性与民族普适性。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变革的原理虽然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论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对该矛盾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并未作明确界定。由于俄、中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均非"瓜熟蒂落"的社会革命,故落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后遗症,并分别走向崩溃与改革。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中国社会改革的正确取向,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困境与现实困境,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在理论上与现实中应对这些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可能走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世界化 中国化 理论考察 现实追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