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关系看网瘾问题 被引量:11
1
作者 汪广荣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2,共4页
文章从理解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关系入手探讨网瘾形成的原因,认为网瘾是主体评价机制片面转向虚拟生存的结果,是主体自我确认倾向于虚拟生存而最终脱离现实生存的结果,是主体混乱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的目的性与工具性关系的结果。界定... 文章从理解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关系入手探讨网瘾形成的原因,认为网瘾是主体评价机制片面转向虚拟生存的结果,是主体自我确认倾向于虚拟生存而最终脱离现实生存的结果,是主体混乱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的目的性与工具性关系的结果。界定和戒除网瘾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和协调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生存 现实生存 网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的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金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2-492,共1页
关键词 现实生存 广告学 整合营销传播 网络传播 数字技术 生存发展 广告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技术革命与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虚拟生存的出场逻辑及其对现实生存的虚拟性超越 被引量:4
3
作者 贾英健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25-31,共7页
以生产工具的创新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且也带来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当代,伴随着虚拟技术的出现,人的生存方式也呈现出"非现实性存在"的虚拟化特征,这不仅表现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人以... 以生产工具的创新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且也带来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当代,伴随着虚拟技术的出现,人的生存方式也呈现出"非现实性存在"的虚拟化特征,这不仅表现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人以数字化的方式出现,而且也表现于人的现实的角色及其关系在网络社会中发生虚拟变化,这预示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生存的虚拟生存这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的确立。从本质上说,虚拟生存是对现实生存的虚拟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革命 生存方式 现实生存 虚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实生存到价值生存——教育提升人性之意义探寻 被引量:2
4
作者 黎琼锋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3,共4页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引导人性中的社会性生成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教育亦作为一种价值实现活动,是人寻求自身意义与价值实现的过程,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性中特有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要适应现实环境、关注自身...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引导人性中的社会性生成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教育亦作为一种价值实现活动,是人寻求自身意义与价值实现的过程,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性中特有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要适应现实环境、关注自身的现实生存,而人性的自我超越性又决定了人在面对现实环境时会力求做出适度改变,实现价值生存的意愿。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则引导人从现实生存向价值生存迈进,从而达到人性完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人性 现实生存 价值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现实生存处境与教育对人的生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有升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4年第7期30-32,共3页
教育是一项关注人、造就人的活动与事业,不仅要关注人的理想状态,更应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状况。人的存在是现实的存在,是灵与肉相统一的存在,在其现实生存处境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助长、引导、影响或限制。人正是在其现实生存处境中,展现人性... 教育是一项关注人、造就人的活动与事业,不仅要关注人的理想状态,更应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状况。人的存在是现实的存在,是灵与肉相统一的存在,在其现实生存处境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助长、引导、影响或限制。人正是在其现实生存处境中,展现人性,体验人生。教育的真正本质是在充分关照人的现实生存处境的同时,给人以超越现实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生存处境 教育本质 社会学 人文精神 教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由技成——道教成仙方式的现实性生存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谭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82,共4页
成仙方式和途径,是道教神仙信仰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道教神仙传记《列仙传》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成仙方式——仙由技成,即一个人如果在某一领域的技能达到登峰造极、与天合一的境界,那么他就能够超凡成仙... 成仙方式和途径,是道教神仙信仰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道教神仙传记《列仙传》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成仙方式——仙由技成,即一个人如果在某一领域的技能达到登峰造极、与天合一的境界,那么他就能够超凡成仙。这种成仙方式表现出道教早期神仙信仰重视人的现实性生存根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 现实生存 神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虚实生存冲突及其调适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利 罗儒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1,共6页
教师虚实生存冲突是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二元交织的生活世界中,教师的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因相互之间的差异或发展的不同步、不和谐而引发的相互抵触或对立的生存现象和过程,主要表现为教师虚拟生存对现实生存的排斥与否定、侵蚀与异化... 教师虚实生存冲突是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二元交织的生活世界中,教师的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因相互之间的差异或发展的不同步、不和谐而引发的相互抵触或对立的生存现象和过程,主要表现为教师虚拟生存对现实生存的排斥与否定、侵蚀与异化以及教师现实生存对虚拟生存的钳制与桎梏、同化或拒斥等方面。网络时代教师虚实生存冲突的调适或化解需要教师涵养生存勇气、直面生存冲突,修炼生存智慧、转化生存冲突,创建虚实共生机制、超越生存冲突,营造和合文化、规避生存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虚拟生存 现实生存 生存冲突 调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残酷的生存现实
8
作者 佚名 《绿色大世界》 2007年第Z1期31-31,共1页
走70公里才得一点水在数个东非国家中,索马里今年的水荒和粮荒尤为严重。为了搞到一点点水,很多家庭需要走上70公里的路程,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表示,他们费尽周折得到的这点水只是被人道主义标准推荐的每日用水量最低限度的十二分之一。
关键词 家庭需要 生存现实 日用水量 尿来 人的生命 找水 不下雨 需水量 不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虚拟生存:内涵与旨趣 被引量:6
9
作者 罗儒国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67,共6页
教师虚拟生存是教师为了生命发展与完善、实现生存价值与意义、提高生存质量,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在网络世界或虚拟世界中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存活动。教师虚拟生存是教师生存方式的新形态,是对教师现实生存的延伸与超越,因而不同... 教师虚拟生存是教师为了生命发展与完善、实现生存价值与意义、提高生存质量,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在网络世界或虚拟世界中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存活动。教师虚拟生存是教师生存方式的新形态,是对教师现实生存的延伸与超越,因而不同于现实生存,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生存主体的符号化、生存媒介的数字化、生存过程的交互性、生存空间的超现实性、生存体验的沉浸性等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生存方式,教师虚拟生存的价值旨趣在于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培育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催生学校信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虚拟生存 现实生存 价值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批判的根本视阈:人的生存方式——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微观视阈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宏祥 庞立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4,共7页
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往往容易陷入以"宏大叙事"对抗"宏大叙事"而后又导致更为严重的"现代性"问题的窘境,致使探讨常常陷入僵持而难以深入。为避免这种理论偏颇,就必须超越"就事论事"... 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往往容易陷入以"宏大叙事"对抗"宏大叙事"而后又导致更为严重的"现代性"问题的窘境,致使探讨常常陷入僵持而难以深入。为避免这种理论偏颇,就必须超越"就事论事"的惯常思维方式而返回到哲学开端,对哲学的根本追问本身进行追问。哲学缘起于人对人与世界的"根本关联"——人的"生存"的"惊异"。人在其"生存"中生成其本质并建构起具有属人意义的"世界"。人与世界的"关联方式"就是人的"生存方式"。探索并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微观视阈,在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基础上将"现代性"问题转换成人的"生存方式"问题,以生存论的微观叙事即生存叙事来消解现代性的宏大叙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追问 现实生存 现代性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生存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之累与信仰之轻——论新写实的精神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阎建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44,共4页
一、“新”的本质 新写实究竟“新”在哪里?这是个无法回避也很使人尴尬的问题。如果我们无法指出新写实的特征,以及它与旧写实、寻根派、新潮派的本质区别,那么它就根本没有提出的必要。而新写实口号正同“朦胧诗”、“寻根文学”一样... 一、“新”的本质 新写实究竟“新”在哪里?这是个无法回避也很使人尴尬的问题。如果我们无法指出新写实的特征,以及它与旧写实、寻根派、新潮派的本质区别,那么它就根本没有提出的必要。而新写实口号正同“朦胧诗”、“寻根文学”一样,都是对特殊社会背景下的文学现象的一种归纳,虽科学性不足却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新写实及其现象。 纵观近两年对新写实小说的探讨,笔者发现,由于新写实运动尚在初期,所以,无论从创作本身的自身特征显示上,还是从批评界的一系列归纳上,尚处于比较浮浅的阶段,尤其表现出一种重视艺术特征而忽视其精神特征的偏颇现象。众所周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 精神价值取向 信仰 刘震云 新写实小说 世俗人生 生存状态 世俗精神 新兵 生存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望中诞生——论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对现代主义的消解
12
作者 余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7-62,共6页
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激烈的价值重估后,蹒跚地走到二十一世纪的大门之前遥遥瞻望。面对世界范围内后现代性的崛起,它多少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了。以体现深刻人道精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与代表非理性精神指向的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氛围间的... 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激烈的价值重估后,蹒跚地走到二十一世纪的大门之前遥遥瞻望。面对世界范围内后现代性的崛起,它多少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了。以体现深刻人道精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与代表非理性精神指向的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氛围间的二元对立,具体表现为主题的诠释与消解,叙述的精确与模糊,深度模式的强化与削弱等等。现实主义无疑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并在此基础上艰难地超越。 我们的现实主义文学立足于本民族的生存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 先锋派文学 新写实主义 新时期文学 生存现实 《鲜血梅花》 现实主义精神 先锋派作家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余华小说叙事伦理的嬗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婧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81,共6页
如果从叙事伦理维度细读余华作品,我们则能够看到作品中人物和叙述者之间、文本内部的声音之间以及叙述者与现实之间存在一种间性关系,而这种间性关系因其随着文本特点与不同时期创作的叙事伦理演绎出多样化的形态,这恰好体现了文学活... 如果从叙事伦理维度细读余华作品,我们则能够看到作品中人物和叙述者之间、文本内部的声音之间以及叙述者与现实之间存在一种间性关系,而这种间性关系因其随着文本特点与不同时期创作的叙事伦理演绎出多样化的形态,这恰好体现了文学活动作为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交流对话的主体间性视域(1)。写作作为创作主体与世界交互主体间性的一种,经由创作从现实生存转化为自由生存,文学意义也从现实意义转化为审美意义。余华小说中个体独特命运生命感觉的呈现与叙事要素的伦理取向都随着其创作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嬗变,从1987年《十八岁出门远行》之后,他拒绝了任何现实经验的规约,其先锋性质的创作体现出自我与他者相拮抗的个体伦理下的寓言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伦理 余华小说 寓言叙事 文学意义 现实经验 交流对话 自我主体 现实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与“重”之间:乔叶小说创作的“轻盈化”书写及调性
14
作者 高春民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视“轻盈”为文学的五大特质之一。他将“轻与文学的生存功能联系起来,认为轻是为了生存之重作出反应”a。也即是说,文学存在的功能之一就是追寻生活重压之下心灵的“轻盈”、自由之感,或者说以文学书... 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视“轻盈”为文学的五大特质之一。他将“轻与文学的生存功能联系起来,认为轻是为了生存之重作出反应”a。也即是说,文学存在的功能之一就是追寻生活重压之下心灵的“轻盈”、自由之感,或者说以文学书写之“轻”反作用于现实生存之“重”。“轻逸化”写作是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b,尤其对于“70后”女性作家更是如此。这种现象的呈现与“70后”女性作家的现实经验和文化记忆密切相关。因为她们“没有那么多历史的负重、思想的粘滞和生活的负累,写作因此显得恣意飞扬、自由开阔。叙事的简练克制或旁逸斜出,天马行空的想象或幻想,意象的冲淡,情感的间离,叙事的清淡,视角的内转,成为他们轻盈表达的方法和利器”c。从“代际”角度看,她们的创作与活跃于文坛的“50后”“60后”作家们所展现出来的历史沉重、岁月蹉跎和现实苦难相比,个体化、感性化的书写特征日益突显,给人一种“轻盈”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月蹉跎 卡尔维诺 文学书写 现实经验 轻逸 现实生存 旁逸斜出 文化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寿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2-98,共7页
西方哲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经历了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 (人本学 )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人文主义的涵义发生重大变化 ,反对传统的主体主义 ,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处境 ,从非理性到合理性。同时 ,针对传统的人道主义和马克思... 西方哲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经历了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 (人本学 )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人文主义的涵义发生重大变化 ,反对传统的主体主义 ,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处境 ,从非理性到合理性。同时 ,针对传统的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主体主义 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 西方哲学 人道主义 人类中心论 现实生存处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苦难的双重超越——在当代意义上解读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芳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4期171-173,共3页
关键词 《竹林的故事》 废名 解读 功利主义 客观秩序 现实生存 生活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型与符码: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水灾描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惠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洪水灾害 文化符码 原型 地理环境 现实生存 神话传说 文学表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城市深发展原则问题初探 被引量:6
18
作者 谢雨萍 邓祝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6-10,15,共6页
进入 2 1世纪 ,中国旅游城市在现实生存环境方面共同面临着深发展的问题。各旅游城市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 ,寻求新的发展之路。作者提出了 3条举措 :建立城市生态系统 ,走生态城市的发展之路 ;全心塑造生态城市发展趋势下旅... 进入 2 1世纪 ,中国旅游城市在现实生存环境方面共同面临着深发展的问题。各旅游城市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 ,寻求新的发展之路。作者提出了 3条举措 :建立城市生态系统 ,走生态城市的发展之路 ;全心塑造生态城市发展趋势下旅游城市的文化特色 ;运用城市经营新理念经营旅游城市。文章以新的视角探讨了中国旅游城市深入发展及升级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旅游城市 深发展原则 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 文化特色 城市经营理念 现实生存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情感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玉霞 周延云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人类在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中生存,由此决定了人类情感的两个层面:现实情感与网络情感。网络情感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时髦其存在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问题则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 网络(虚拟)情感 现实情感 虚拟生存 现实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乞者》:先觉者的“罪感”——鲁迅《野草》解读之一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玉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6,92,共4页
《求乞者》也是指向鲁迅自我的,而非对于外在的社会现象的批判。这个自我首先是一个现实生存者,一个束缚于历史和现实关系中的具体而卑微的"角色",它源自于鲁迅的原罪意识,是其对人(自我)的相对性有限性的体味。但是诗人又不... 《求乞者》也是指向鲁迅自我的,而非对于外在的社会现象的批判。这个自我首先是一个现实生存者,一个束缚于历史和现实关系中的具体而卑微的"角色",它源自于鲁迅的原罪意识,是其对人(自我)的相对性有限性的体味。但是诗人又不甘于这种现实处境和现实角色,他以一种决绝的挑战姿态开始了某种"抵抗",并力图在这种抵抗中把握自我及其存在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生存 原罪意识 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