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育目的: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 |
但武刚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2
|
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现实域:现实的个人、现实的生产活动和现实的感性世界 |
李天慧
陈永盛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3
|
应该从现实生产活动出发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4
|
心理学的实践观——关于心理与活动理论问题的探讨 |
李铮
|
《心理学报》
|
1981 |
5
|
|
5
|
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点与基本内涵新论 |
贺杰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6
|
论目的实现活动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 |
周国琴
|
《金融经济学研究》
|
1997 |
0 |
|
7
|
从“无明”到“明”──论审美评价 |
潘知常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8
|
良知与理性——传统社会的整体性崩溃与西方势力的介入之关系 |
曾亦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9
|
文化意蕴的哲学觉解——《谷雨沉思》读后 |
孙德忠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0 |
|
10
|
试论主体和工具的关系 |
晁连成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1
|
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思想 |
马文保
刘曦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2
|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解析与引申 |
赵静波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3
|
传统文化的评价原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评判 |
申明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4
|
生产方式在何种意义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马文保
刘曦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5
|
现状与问题:马克思生产方式思想研究 |
马文保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6
|
经济利益体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问题 |
Л·И·阿巴尔金
孙振远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