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的类本质”与“人的现实本质”的统一——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再认识 |
卢杨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2
|
生存论解释与本体论追问:从马克思的“现实本质”定义谈起 |
徐宏霞
左亚文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3
|
只有革命现实主义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吗 |
李魂
|
《电影文学》
|
1982 |
1
|
|
4
|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
王良
梁卿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5
|
论自由与人的本质 |
沈晓阳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6
|
|
6
|
本质即是“根据”——推进我国竞技体育本质研究的“引擎” |
翁宏伟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7
|
马克思审视人的本质的双重维度探析 |
王昌英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8
|
论事物的双重本质 |
沈晓阳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9
|
试论人性和人的本质 |
徐惠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2
|
|
10
|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深层检视 |
李怡
赵庆元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1
|
马克思法本质观的双重视角及其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启示 |
田志明
周建超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2
|
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 |
王芳恒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
1995 |
2
|
|
13
|
从现实主义到形而上学的历史迁徙:贝拉·塔尔创作评述 |
刘鑫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4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张烈文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98 |
0 |
|
15
|
个人社会化:一个概念的再探讨 |
陈成文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7 |
6
|
|
16
|
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社会批判内涵 |
杨晗旭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7
|
论电影色彩“陌生化”的审美表现力 |
景韶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8
|
中国网络文学“先锋性”问题新论——“关键词”或“新概念”生成 |
闫海田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9
|
论刑事证据的几个重要特性 |
陈浩铨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