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类本质”与“人的现实本质”的统一——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5-89,共5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包括关于“人的类本质”与“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解。人的类本质是实践劳动,它将人与动物相区别;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将人和人、集团和集团、阶级和阶级区别开来。二者相辅相成、辨证统一,构成了...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包括关于“人的类本质”与“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解。人的类本质是实践劳动,它将人与动物相区别;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将人和人、集团和集团、阶级和阶级区别开来。二者相辅相成、辨证统一,构成了完整而科学的人的本质的学说。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准确把握,对于指导、推动人的现实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现实本质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论解释与本体论追问:从马克思的“现实本质”定义谈起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宏霞 左亚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0,共6页
人学逻辑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学说形成史的一条隐性线索。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人的本质"问题在该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马克思先后对人的本质给出过不同定义,其中以《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的"现实本质&... 人学逻辑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学说形成史的一条隐性线索。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人的本质"问题在该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马克思先后对人的本质给出过不同定义,其中以《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的"现实本质"定义最具代表性。事实上,人的本质问题究其根本是一个哲学问题,有其终极向度,"现实本质"定义的生存论解释不能代替本体论追问,而本体论追问的必要性源于人性的复杂性、矛盾性、二重性,也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定义之多维性、多元性、多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本质 生存论 本体论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有革命现实主义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吗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魂 《电影文学》 1982年第5期95-95,91,共2页
听了郑雪来同志的发言,受到很多教益,引起了思考,想提出几个问题来向大家请教。我在理论上是贫乏的,也没有多少实践,谈不到争鸣,只是讲一点看法。雪来同志讲了三个问题,我在这三个问题上发表意见。第一,郑雪米同志念了白景晟同... 听了郑雪来同志的发言,受到很多教益,引起了思考,想提出几个问题来向大家请教。我在理论上是贫乏的,也没有多少实践,谈不到争鸣,只是讲一点看法。雪来同志讲了三个问题,我在这三个问题上发表意见。第一,郑雪米同志念了白景晟同志一篇文章中的论点,即认为文艺上各种流派和手法都能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这个观点老郑同志是彻底反对的,认为是常识性错误。那么,郑雪来同志是否认为世界上只有革命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才是反映社会现实本质的,其它别的创作方法和文艺流派都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现实主义 现实本质 现实生活 才能 批判现实主义 常识性错误 创作方法 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良 梁卿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6-20,共5页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许多哲学家都曾对"本质"概念进行界定。这些观点彼此存在很大分歧,但一致同意,本质就是决定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原因。马克思不仅对此表示赞同,而且将事物的本质分为现实本质和理想本质。分析表明,现代...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许多哲学家都曾对"本质"概念进行界定。这些观点彼此存在很大分歧,但一致同意,本质就是决定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原因。马克思不仅对此表示赞同,而且将事物的本质分为现实本质和理想本质。分析表明,现代职业教育的现实本质就是培养掌握特定技艺的职业人,而其理想本质则是通过传统职业技能培训和学术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融合,培养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职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本质 理想本质 现实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由与人的本质 被引量:6
5
作者 沈晓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意志自由 人的本质 理想本质 潜在本质 人的现实本质 人格自由 活动自由 人的自由 自然权利 社会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质即是“根据”——推进我国竞技体育本质研究的“引擎” 被引量:1
6
作者 翁宏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4-538,共5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出目前我国竞技体育本质研究呈现为:(1)"类本质"研究还是占主流,且该方面研究目前只处于"本质属性"层面,而非"本质"层面;(2)静态思维方式还是占主流。并提出:只要把"本质"...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出目前我国竞技体育本质研究呈现为:(1)"类本质"研究还是占主流,且该方面研究目前只处于"本质属性"层面,而非"本质"层面;(2)静态思维方式还是占主流。并提出:只要把"本质"理解为"根据",那么静态思维方式转向动态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必然;那么竞技体育本质研究从"本质属性"层面向"本质"层面推进,从"类本质"层面到"现实本质"层面的深化认识,就是一种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本质 本质 现实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审视人的本质的双重维度探析
7
作者 王昌英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一直以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抽象本质的观点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中不成熟的观点而遭到否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观点则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抽象本质和现实本质是人的本... 一直以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抽象本质的观点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中不成熟的观点而遭到否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观点则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抽象本质和现实本质是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只看到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现实本质 抽象本质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事物的双重本质
8
作者 沈晓阳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7-41,共5页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但他又把社会主义以前的那种显然也是由人们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社会形式称作“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马克思指出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他又把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工人的那种显然也...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但他又把社会主义以前的那种显然也是由人们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社会形式称作“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马克思指出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他又把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工人的那种显然也是由其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受剥削受奴役的生活称作非人的即不符合人的本质的生活。这决不是由马克思的思想混乱而引起的自相矛盾,而是马克思从他探讨事物本质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所得出的必然结论。这个重要方法论原则就是区分事物的双重本质即现实本质和理想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本质 社会关系 双重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 类事物 演绎方法 归纳方法 现实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人性和人的本质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2期236-239,共4页
关键词 人的本质 自然属性 人性 社会属性 人的自然存在 人的类本质 人的现实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亚里士多德 社会存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深层检视
10
作者 李怡 赵庆元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21,共4页
长期以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一直被看作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最完整、最深刻的表述,然而在发掘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的论断之后,这一观点受到普遍的质疑。... 长期以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一直被看作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最完整、最深刻的表述,然而在发掘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的论断之后,这一观点受到普遍的质疑。我们通过对马克思两个论断的深层解读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是马克思哲学运思回归现实的理论中转,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应是人的应然本质与现实本质的辨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现实本质 应然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法本质观的双重视角及其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志明 周建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5-220,共6页
马克思法本质观的现实本质由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是一种事实性本质,反映了法的阶级属性,即为我国传统法学理论所认识的马克思法本质观;马克思法本质观的理想本质反映了法的社会属性,是一种价值性本质。我国传统法学理论片面... 马克思法本质观的现实本质由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是一种事实性本质,反映了法的阶级属性,即为我国传统法学理论所认识的马克思法本质观;马克思法本质观的理想本质反映了法的社会属性,是一种价值性本质。我国传统法学理论片面强调法的事实性本质而忽视法的价值性本质,是对马克思法本质观的片面解读,从而现实与理想的双重视角解读马克思法本质观,对于法治中国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本质 现实本质 理想本质 法治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芳恒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1995年第4期25-29,35,共6页
通过对马克思考察人的本质的三个角度的分析和论述,认为人完整的本质应是类本质、现实性本质及本质力量实现对象化的统一,这对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的本质 本质 劳动 现实本质 人的全面发展 力量的对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实主义到形而上学的历史迁徙:贝拉·塔尔创作评述
13
作者 刘鑫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8-81,共4页
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是在当今世界影坛占有重要地位的艺术电影大师,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现实本质的深度关切,围绕着生命、苦难、真相等宏大的哲学母题展开。在创作前期,贝拉·塔尔以传统现实主义的视角切入真实的匈牙利社会,... 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是在当今世界影坛占有重要地位的艺术电影大师,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现实本质的深度关切,围绕着生命、苦难、真相等宏大的哲学母题展开。在创作前期,贝拉·塔尔以传统现实主义的视角切入真实的匈牙利社会,以纪录片式的视角关注社会底层民众与形形色色的边缘人群;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贝拉·塔尔开始以更加个人化与风格化的独特电影语言,利用电影影像进行更加深刻的现实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民众 电影大师 世界影坛 现实本质 边缘人群 传统现实主义 电影语言 风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14
作者 张烈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8年第3期11-12,共2页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本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人能够从事创造性劳动,是人有别于其它动物的最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的社会属性才构成人的本质,使人类对自己本质的认识第一次达到...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本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人能够从事创造性劳动,是人有别于其它动物的最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的社会属性才构成人的本质,使人类对自己本质的认识第一次达到科学的水平,从而为人的本质理论奠定了可靠的基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性论断。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这一科学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 本质理论 教育对象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思想品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人的现实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社会化:一个概念的再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成文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26-28,共3页
个人社会化:一个概念的再探讨陈成文对于个人社会化这一概念,国内外的社会学界、心理学界和文化人类学界已有诸种不同的描述、规范和界定。然而,个人社会化的本质何在?个人社会化蕴含哪些深刻的内涵?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令人满意... 个人社会化:一个概念的再探讨陈成文对于个人社会化这一概念,国内外的社会学界、心理学界和文化人类学界已有诸种不同的描述、规范和界定。然而,个人社会化的本质何在?个人社会化蕴含哪些深刻的内涵?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对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社会化 文化教化 人的本质 继续社会化 社会角色 人的现实本质 社会化过程 社会学 社会结构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社会批判内涵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晗旭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5,共4页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哲学 人的现实本质 社会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色彩“陌生化”的审美表现力 被引量:2
17
作者 景韶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6-147,共2页
电影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能够真实呈现生活原貌,更在于其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处理。"陌生化"是超越现实的一种观念与途径。一方面,"陌生化"的色彩带给观众超越日常经验的、新奇的视觉体验,从而完美地展现电影的梦幻性... 电影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能够真实呈现生活原貌,更在于其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处理。"陌生化"是超越现实的一种观念与途径。一方面,"陌生化"的色彩带给观众超越日常经验的、新奇的视觉体验,从而完美地展现电影的梦幻性特征。另一方面,每一部影片都有其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陌生化"的色彩具有强调作用和特定的象征意义,对于揭示表象之下的现实本质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由这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色彩的"陌生化"处理对影片审美表现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色彩 “陌生化” 梦幻性 现实本质 审美表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先锋性”问题新论——“关键词”或“新概念”生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海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8,共10页
中国网络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最早""全面"触及21世纪现实"整体性、结构性"改变;的先锋。中国网络文学的先锋性,主要表现在相比于传统文学,它更早对21世纪的现实本质——虚拟现实——进行了"整体性&q... 中国网络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最早""全面"触及21世纪现实"整体性、结构性"改变;的先锋。中国网络文学的先锋性,主要表现在相比于传统文学,它更早对21世纪的现实本质——虚拟现实——进行了"整体性"与"结构性"的呈现。中国网络文学的这种在单独类型上的通俗性与在整体上的先锋性特征,也决定了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必须改变原本通行的通俗文学研究模式,而要全面凸显与提出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先锋性"这一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性 中国网络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网络文学研究 网络文学批评 虚拟现实 现实本质 通俗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证据的几个重要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浩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71-76,共6页
刑事证据的特性是刑事证据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专家学者们对该问题曾提出各种见解,争论颇为热烈。从业已出版的一些著作与论文来看,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还是囿于法规条文,显得过于简单,或者不够确切,因此该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笔... 刑事证据的特性是刑事证据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专家学者们对该问题曾提出各种见解,争论颇为热烈。从业已出版的一些著作与论文来看,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还是囿于法规条文,显得过于简单,或者不够确切,因此该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刑事证据的相关性 刑事证据相关性是刑事证据的重要属性。对于证据的相关性虽然有多种提法,但绝大多数学者均将其表达为“作为证据的事实,必须同案件有联系”,所不同的只是对这种联系有着不同的提法。诸如同案件有客观联系、紧密联系、内在联系、内在必然联系等。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1条第一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不少学者认为,这是证据必须具备相关性这一特性的依据。我们认为,刑事证据相关性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特性,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我们不必囿于法规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因为短短的一款规定,远不能表达出刑事证据相关性的完整含义。我们认为,所谓刑事证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相关性 案件事实 辩护证据 司法人员 必然性联系 证据材料 偶然性 现实本质 应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