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有为与儒家思想近代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胡维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关键词 康有为 儒家思想 近代化 平世 《孟子》 戊戌变法 今文经 大同社会 现实斗争 儒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运动与新闻改革──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志新 《当代传播》 1999年第3期4-6,共3页
关键词 新闻改革 马列主义 《新青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 陈独秀 毛泽东思想 新闻工作者 现实斗争 十月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古铸今的艺术形态与风格──释《故事新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希凡 《求是学刊》 1981年第1期10-21,共12页
关键词 《故事新编》 鲁迅 《补天》 艺术形态 《铸剑》 历史小说 “油滑” 《奔月》 现实斗争 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部消防局在中国消防博物馆举办消防科技成果展
4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4-695,共2页
为切实发挥消防科技工作对消防工作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展示消防科技工作创新成果和各部属消防研究所的建设发展,进一步提升消防科技工作服务消防现实斗争的质量与效能,经公安部消防局党委批准,由公安部消防局主办的消防科技成果展自2... 为切实发挥消防科技工作对消防工作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展示消防科技工作创新成果和各部属消防研究所的建设发展,进一步提升消防科技工作服务消防现实斗争的质量与效能,经公安部消防局党委批准,由公安部消防局主办的消防科技成果展自2015年5月11日起在中国消防博物馆隆重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科技 中国消防博物馆 消防工作 成果展 消防研究所 现实斗争 科研成果 消防科学 大空间建筑 创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英雄·话剧——纪念话剧运动90周年的一点断想
5
作者 刘川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20,共4页
时代·英雄·话剧———纪念话剧运动90周年的一点断想刘川话剧在中国,迄今已走过近一个世纪的漫长道路。在前几十年中,随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它也曾经历过一长段虽有困难曲折,但总的说来... 时代·英雄·话剧———纪念话剧运动90周年的一点断想刘川话剧在中国,迄今已走过近一个世纪的漫长道路。在前几十年中,随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它也曾经历过一长段虽有困难曲折,但总的说来是波澜壮阔、高潮迭起的辉煌途程。只是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剧 塑造英雄 剧作家 人物形象 娱乐性 争取观众 话剧舞台 现实斗争 英雄形象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丁玲剧本的人物刻划
6
作者 何益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7-73,共7页
丁玲是小说家,但她对戏剧也很内行。她从小就喜欢看戏,也演过戏,后来她写剧本,写戏评,还当过业余导演。(见丁玲:《我与戏剧》)丁玲留下来的剧本只有四个,即《重逢》(独幕话剧)、《河内一郎》(三幕话剧)、《窑工》(三幕话剧)以及《战斗... 丁玲是小说家,但她对戏剧也很内行。她从小就喜欢看戏,也演过戏,后来她写剧本,写戏评,还当过业余导演。(见丁玲:《我与戏剧》)丁玲留下来的剧本只有四个,即《重逢》(独幕话剧)、《河内一郎》(三幕话剧)、《窑工》(三幕话剧)以及《战斗的人们》(电影短片文学剧本)。一九八三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丁玲戏剧集》,收了这四个剧本和她的部分剧评。丁玲的剧本虽然不多,但有她自己的特色,有成功之作,象《重逢》,演出效果很好,并很快被译成英文在印度上演;她所写的剧评也很有见地。但是人们在称道她的杰出创作业绩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小说,不提或很少提及剧本。诚然,她的剧作成就不能与她的小说嫓美,但也不容忽视,而应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地位。本文不想全面论述丁玲戏剧创作的成就,只就剧本的人物刻划谈点感受,做些评述,并以此做为对她的菲薄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剧本 河内 人物刻划 意志冲突 内心矛盾 思想性格 现实斗争 人物性格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启示
7
作者 木公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期2-2,共1页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初映之后,在全国广大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不少观众饱含热泪,称赞它“在悲壮的基调中昂扬着时代的精神”,“是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说它“一面使人深思,一面又使人在悲哀、苦楚和痛切之中,产生一种振作和...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初映之后,在全国广大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不少观众饱含热泪,称赞它“在悲壮的基调中昂扬着时代的精神”,“是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说它“一面使人深思,一面又使人在悲哀、苦楚和痛切之中,产生一种振作和奋起的感情冲动”;“它将使青年人思考做人的准则,思考人生的价值。”…… 这个现象发人深省也给人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环 文艺创作 电影 作品 “硬” 观众 启示 现实斗争 大读者 认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琐谈
8
作者 邹水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75-80,共6页
郭沫若说:“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这句很平常的话却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它是郭沫若创作历史剧的一个总原则。它是郭沫若创作历史剧的态度、动机的表白,说明他高度重视历史剧的社会作用和剧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它规定或制约... 郭沫若说:“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这句很平常的话却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它是郭沫若创作历史剧的一个总原则。它是郭沫若创作历史剧的态度、动机的表白,说明他高度重视历史剧的社会作用和剧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它规定或制约着史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这一史剧创作的总原则贯穿于郭沫若史剧创作的全过程,是郭沫若史剧创作的深切体验和创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并获得重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郭沫若的这一概括也是我们学习、理解、研究郭沫若史剧的一把钥匙,对我们今天的史剧创作仍有着借鉴和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创作 现实斗争 棠棣之花 人物形象 信陵君 启发作用 郑詹尹 聂政 创作史 创作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女神》到《前茅》——谈郭沫若留日期间思想和诗作的变化
9
作者 邹水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2-37,共6页
从《女神》到《前茅》,郭沫若的思想和诗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郭沫若在爱国主义思想的鼓舞下,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激流勇进,在思想上追求革命、寻找真理、改造旧我、奋勇前进,在诗歌创作上坚持为革命而作,善于汲取外国进步的文学思... 从《女神》到《前茅》,郭沫若的思想和诗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郭沫若在爱国主义思想的鼓舞下,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激流勇进,在思想上追求革命、寻找真理、改造旧我、奋勇前进,在诗歌创作上坚持为革命而作,善于汲取外国进步的文学思潮和诗歌创作的有益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神》 诗歌创作 自我形象 洪水时代 个性主义 现实斗争 文学思潮 个性解放 时代风貌 勇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文化史上宗教与诗歌关系的嬗变
10
作者 蔡德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67-74,共8页
一部源远流长、卷帙浩繁的欧洲文化史,宗教与诗歌分别占据着显赫的篇章。它们各自以自己的特点组成有序的系统,即一个关于宗教的系统,一个关于诗歌的系统,而把两者联系起来组合成另一个系统有没有可能?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第一,宗教与... 一部源远流长、卷帙浩繁的欧洲文化史,宗教与诗歌分别占据着显赫的篇章。它们各自以自己的特点组成有序的系统,即一个关于宗教的系统,一个关于诗歌的系统,而把两者联系起来组合成另一个系统有没有可能?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第一,宗教与诗歌在不同历史阶段虽然有分有合,但是,从古代到近代的人类认识史中,可以发现宗教与诗歌并不是不相干的。只要找出系在两者之间的那条“纽带”,就不难探求出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发展,这种整体中的联系和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系统。第二,恩格斯曾经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基础发展为基础的。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作品 人类认识史 现实斗争 文艺思潮 积极浪漫主义 奥吉亚斯 近代诗歌 革命诗歌 宪章派诗歌 讽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笔一枝描风情——作家丁玲和《果树园》
11
作者 刘安详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8年第3期49-52,共4页
《果树园》节选自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长篇小说是描写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的优秀作品,自出版以来,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1951年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丁玲是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开始文学创作的。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 无产阶级文学 现实斗争 早期作品 人物形象 钱文贵 “左联” 顾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瞿秋白
12
作者 汪大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37-47,共11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瞿秋白是“文学大众化的最早的一个倡议者和鼓舞者”。“五四”以后,他就清醒地觉察到新文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弱点,主张新文艺要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中,和广大劳动民众联系着。在“左联”时期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瞿秋白是“文学大众化的最早的一个倡议者和鼓舞者”。“五四”以后,他就清醒地觉察到新文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弱点,主张新文艺要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中,和广大劳动民众联系着。在“左联”时期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中,瞿秋白以列宁关于文学的党性原则作指导,结合当时文艺界的实际情况,写了许多论大众文艺的著作,系统地阐述了文艺大众化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实施文艺大众化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大众文艺运动的深入开展。一九三四年到中央苏区后,他对文艺大众化工作作了进一步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大众文艺 “左联” 中国现代文学史 工农大众 文艺运动 现实斗争 无产阶级领导 革命文艺 革命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