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舆论嵌入国家外交的理论演绎与现实张力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铁云 张昆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68-76,共9页
公众舆论对国家外交活动的影响,一直是国际政治学和传播学等学科探讨的焦点议题之一,并形成了不同的舆论观念和研究范式。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主流学派,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对公众舆论嵌入国家外交的理念分野,便是其中代表。自由主义把... 公众舆论对国家外交活动的影响,一直是国际政治学和传播学等学科探讨的焦点议题之一,并形成了不同的舆论观念和研究范式。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主流学派,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对公众舆论嵌入国家外交的理念分野,便是其中代表。自由主义把人的自由和权利作为思考的出发点,认为国家的外交活动应当尊重并顺从公众的意见,积极吸纳公众的参与;现实主义更加关注权力和利益的作用,认为公众对国际事务"无知""冲动"和"少见多怪",在国家对外活动中经常"帮倒忙",所以国家要努力规避公众舆论介入外交活动的风险,尽量减少干预。从实践层面观之,国际话语生产的现实逻辑及自媒体时代宏大叙事的吸睛能力式微等因素,亦使得公众舆论与国家外交的"亲密联姻"充满着现实张力,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舆论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国家外交 现实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张力
2
作者 赵晓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人类学纪录片《家族》以民族志的方式呈现了土家族人在家族祭祖和选举活动中的态度和行动,呈现了家族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张力,通过对社会变迁中小传统命运的关注反映了家族文化的境遇,因此启示我们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动态对立又共生... 人类学纪录片《家族》以民族志的方式呈现了土家族人在家族祭祖和选举活动中的态度和行动,呈现了家族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张力,通过对社会变迁中小传统命运的关注反映了家族文化的境遇,因此启示我们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动态对立又共生的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式微中的家族文化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文化 历史记忆 现实张力 大传统 小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位管理权能的划分模式及其优化逻辑 被引量:7
3
作者 魏文松 龚向和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5,共11页
学位管理涉及学位授权审核、学位资格认证、学位授予以及学位撤销等诸多环节,相关主体的权能划分是影响学位制度实施效果与高等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从规范层面来看,我国《教育法》第23条、《高等教育法》第22条、《学位条例》第7、... 学位管理涉及学位授权审核、学位资格认证、学位授予以及学位撤销等诸多环节,相关主体的权能划分是影响学位制度实施效果与高等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从规范层面来看,我国《教育法》第23条、《高等教育法》第22条、《学位条例》第7、8条共同构成了学位管理权能划分的规范体系,“两级构造”是法律条款所呈现的权能划分模式。从实践层面来看,学位管理权能划分的裁量治理逾越了法制框架,过往的十二次学位授权审核以及相关政策改变了既定的划分模式,“三维递进”是实践调试所呈现的权能划分模式。综合来看,两种权能划分模式都不足以应对学位管理的实践议题,并呈现出一定的现实张力。为此,我国学位管理体制应当提倡“多元共治”的权能划分模式。具体而言,学位管理权能划分的优化逻辑包括:以“多元共治”作为学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理念、推动国家学位制度转向大学学位制度、明晰省级学位委员会的统筹调控地位、进一步强化学位授予单位的自治权限、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学位管理体制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管理 权能划分 裁量治理 现实张力 多元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逻辑理路
4
作者 金莉 胡琦霖 《河南社会科学》 2025年第9期108-117,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以其鲜活实践突破了西方预设的叙事框架,深刻揭露了西式现代化的理论虚妄,为后发国家探索现代化路径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道路指引与理论遵循。立足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与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 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以其鲜活实践突破了西方预设的叙事框架,深刻揭露了西式现代化的理论虚妄,为后发国家探索现代化路径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道路指引与理论遵循。立足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与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需以共生性生存本体论、共在性实践交往论与共享性全球正义论为核心理论内核,着力破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对话张力、价值共通与差异包容的辩证关系、主体自觉与他者借鉴的实践矛盾。通过这一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不仅要彻底破除对西式现代化的认知迷思,更要彰显融通中外的文明对话能力,深刻揭示人类发展的价值维度。在具体传播实践中,需依托清晰精准的表达意涵、系统完善的话语结构与多元协同的传播场域,通过凝聚价值共识、寻求情感共鸣、增强受众认同的传播逻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精髓与实践成果更深入地走向世界,为重构全球现代化叙事体系提供具有主体性的文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哲学根基 现实张力 价值超越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