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与生活关系的历史透视与现实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燕 李松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47,共5页
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教学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历史上的教学准备说、教学即生活说与生活即教学说三种基本观点,不仅为我们从理论上反思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源头,而且为我们从实践上建构教学与生活的现实关系提供了基... 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教学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历史上的教学准备说、教学即生活说与生活即教学说三种基本观点,不仅为我们从理论上反思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源头,而且为我们从实践上建构教学与生活的现实关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之间的张力形成了教学世界的现实内容与基本矛盾,也是教学与生活关系产生紧张的主要根源。基于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语境,唯有协调、平衡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之间的内在冲突,才有可能找到修复教学与生活关系的现实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与生活 历史透视 现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均衡到自我凸显:现实建构主义视域下我国主流媒体“双奥”报道框架的转向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榕 周肖 万晓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37,43,共9页
奥运会是国际性的媒介议题,同时也是中国构建传播主体意识、促进国际话语新秩序建立的标志性新闻议题。采用现实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和框架分析中的“诠释包裹”研究路径,对比分析《中国日报》对于相隔14年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22年北... 奥运会是国际性的媒介议题,同时也是中国构建传播主体意识、促进国际话语新秩序建立的标志性新闻议题。采用现实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和框架分析中的“诠释包裹”研究路径,对比分析《中国日报》对于相隔14年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框架。发现两届奥运会在报道框架上相同,但在框架的建构上却存在巨大差异。基于现实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其原因,发现影响两届奥运会报道框架建构的主要因素为:(1)从全球化融入过程中凸显国际视野到后疫情时代强调本国视角;(2)从媒介霸权主义下的回应澄清到自信意识形态下的主动建构;(3)从首次办奥背景下关注竞技夺金到国家实力持续增强下重视运动参与。并得出结论,对比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报道上,中国媒体在奥运传播的主体构建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奥运国际传播始终根植于现实情境下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报道 现实建构主义 国际传播 《中国日报》 框架分析 国际均衡 自我凸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建构主义视阈下的外层空间军备控制困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能武 李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156,共5页
随着有能力进入外层空间的行为体数量增多,外层空间开发利益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外层空间军事实力保护自身外层空间利益的做法,成为美国、欧盟等主要空间行为体的优先选择,外层空间军备竞赛趋势日益明显。同时,国际社会为抑制空间武器化... 随着有能力进入外层空间的行为体数量增多,外层空间开发利益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外层空间军事实力保护自身外层空间利益的做法,成为美国、欧盟等主要空间行为体的优先选择,外层空间军备竞赛趋势日益明显。同时,国际社会为抑制空间武器化和军备竞赛,积极推进外层空间国际军备控制也做出了不懈努力。分别探讨运用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思考外层空间安全互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应用现实建构主叉分析外空军控问题的适用性,接着进一步阐述了目前外层空间军控的现实困境,最后尝试用以现实建构主义的四种权力类型积极推进外层空间国际军备控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建构主义 外层空间 军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砖国家推动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其权力结构取向——基于现实建构主义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鞍钢 刘长敏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6,共8页
2008年金融危机加剧了多国对国际金融体系权力分配不合理的质疑,坚定了金砖国家改革体系权力结构的决心。根据现实建构主义理论,权力结构能够协调体系内权力与认同的博弈关系,即约束七国集团的权力并使各国对体系保持认同,从而维护体系... 2008年金融危机加剧了多国对国际金融体系权力分配不合理的质疑,坚定了金砖国家改革体系权力结构的决心。根据现实建构主义理论,权力结构能够协调体系内权力与认同的博弈关系,即约束七国集团的权力并使各国对体系保持认同,从而维护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金砖国家需要在当前权力再分配的关键期,增强金砖国家作为改革主体的实力,推动权力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完成权力结构的良性改革,从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国家 权力结构 国际金融体系 现实建构主义 对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大国责任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杨钺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7,共4页
在环境气候恶化、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大国努力合作承担国际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关于什么是大国责任以及如何履行大国责任的问题却并未取得一致。从新近衍生的现实建构主义的视角看,大国责任应... 在环境气候恶化、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大国努力合作承担国际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关于什么是大国责任以及如何履行大国责任的问题却并未取得一致。从新近衍生的现实建构主义的视角看,大国责任应被理解为共有观念与特定权力结构的共同产物。而有效履行大国责任,则需要摆脱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偏见,以折中的(现实建构主义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建构主义 共有观念 权力结构 大国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空间:互联网社会的现实建构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亚品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数字空间是互联网时代的真实社会空间。就其现实性而言,既表现为主体的真实性和客体的实在性,也表现为数字社会的种种现实借助网络实现了日常生活的现实建构。数字设备存储着大量社会关系和社会事件,主体的数字化实践,形成了巨大的数据... 数字空间是互联网时代的真实社会空间。就其现实性而言,既表现为主体的真实性和客体的实在性,也表现为数字社会的种种现实借助网络实现了日常生活的现实建构。数字设备存储着大量社会关系和社会事件,主体的数字化实践,形成了巨大的数据网络,也生产着自身的行为与意识。数字数据是主体数字实践活动的对象,是主体活动所指向并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现实客体。数字装置是承载数字空间关系的载体,并在与人的不断交互中取得其社会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空间 现实建构 主体 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勘察与现实建构 被引量:14
7
作者 卢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8,共8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互联网逻辑和网络化秩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样态,无论是其内在的发生逻辑还是外在的运行机制,皆超出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解释范围。互联网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并让个体以符号的形式实现了自身的“虚拟在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互联网逻辑和网络化秩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样态,无论是其内在的发生逻辑还是外在的运行机制,皆超出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解释范围。互联网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并让个体以符号的形式实现了自身的“虚拟在场”,个体以肉身和符号的两栖形式游走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而要让携带着各种符码与标签的个体达成共识,仅凭简单的“新瓶装旧酒”势必出现理论解释力不足与实践效果甚微的现状。因此,应超越互联网技术框架,在技术与价值统一的基础上,从概念、范畴、理念上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并辅之以人文精神弥补与法律约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勘察与现实建构提供支持力、再生力与保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勘察 现实建构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的知识社会学探析:作为现实建构的传播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大为 张含茵 常无烦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8,共5页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更需要拓展理论空间与学术想象力,找到契合媒介变革趋势、能解释不同时代信息传递与社会结构互动关系的研究径路。知识社会学作为一种探寻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与传播学有着极深的渊源。近年来已有学者对此进行关...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更需要拓展理论空间与学术想象力,找到契合媒介变革趋势、能解释不同时代信息传递与社会结构互动关系的研究径路。知识社会学作为一种探寻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与传播学有着极深的渊源。近年来已有学者对此进行关注,但多是在传播研究与古典知识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上探究结合点,而对以伯格和卢克曼为代表的知识社会学“现实建构”范式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关注不多。传播知识社会学探讨的是作为知识的传播,如何由社会建构成为一种现实,以及主观意义是如何转变为客观事实性的互构性机制问题。从欧洲传播学的最新讨论亦可看到,在深度媒介化的当下,现实建构范式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更切实的学术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研究 知识社会学 媒介化社会 现实建构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海洋保护区建设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明周 蓝翊嘉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87,共9页
生物学与管理学等技术性学科认为海洋保护区是传统海洋管理方式的替代物,但由于海洋事务多为跨国议题,从国际关系角度对之分析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海洋保护区的认识。海洋保护区虽然打着科技发展和市场原则的旗帜,其生成与发展则是现实建... 生物学与管理学等技术性学科认为海洋保护区是传统海洋管理方式的替代物,但由于海洋事务多为跨国议题,从国际关系角度对之分析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海洋保护区的认识。海洋保护区虽然打着科技发展和市场原则的旗帜,其生成与发展则是现实建构主义提出的权力与观念的互动。首先,海洋保护区是"二战"后环境保护占据道德制高点而催生的社会事实。其次,海洋保护区建设难以摆脱权力政治的制约。作为海洋空间社会建构的表现形式,海洋保护区体现了国家借用海洋保护名义进行海洋扩张的事实,其实质是国家在无政府状态下利益竞争的新方式。海洋保护区有可能沦为那些在技术与资金方面占优势的强国的新殖民主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区 现实建构主义 国际规则 权力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建构(之一)
10
作者 《学术前沿》编辑部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17,共2页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中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国学既是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学理反映,也是对中国发展与需要的学理因应。立足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破除西方知识垄断与话语霸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学,既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文化软实力 知识垄断 社会大变革 实践创新 现实建构 话语霸权 交流交融交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的限度——学校教育的现实建构》
11
《远程教育杂志》 2004年第2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理想的限度——学校教育的现实建构 王有升 民办学校 教育管理 新书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现实建构》
12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现实建构 数字媒体 书评 中国 网络文学 马立新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现实建构
13
《毛泽东研究》 2016年第4期125-125,共1页
韩步江、尚庆飞在《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撰文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仅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内在的阶级属性和民族立场,而且以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进行了现实建构。毛泽东的实践概念主... 韩步江、尚庆飞在《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撰文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仅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内在的阶级属性和民族立场,而且以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进行了现实建构。毛泽东的实践概念主要包涵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践概念 现实建构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结构主义方法 社会科学 民族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的多维境态、叙事表征与现实建构
14
作者 陈红娟 赵爽 《理论探索》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在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探索中不断发展,在提升其话语地位与构建话语共识中不断定型。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立意高远、内容深邃,其话语叙事呈现出理论性与实践性互动、批判性与建构性互嵌、整体性与具体性互... 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在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探索中不断发展,在提升其话语地位与构建话语共识中不断定型。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立意高远、内容深邃,其话语叙事呈现出理论性与实践性互动、批判性与建构性互嵌、整体性与具体性互构三重表征样态,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方法论自觉。通过形塑话语共识、打造话语符号和拓展话语空间,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的建构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国内话语走向和国际舆论,还充分满足了当前现实发展与理论创新的需要,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话语体系 叙事表征 现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哲学的整体性功能:建构现实与批判现实
15
作者 陆杰荣 牛小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文以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为基点,着重分析了哲学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点及其演进的旨趣;分析了哲学的整体功能主要包括其相互联系的建构现实与批判现实的结构性及价值性等基本特点;在历史和逻辑的关联中论证了哲学的发展线... 本文以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为基点,着重分析了哲学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点及其演进的旨趣;分析了哲学的整体功能主要包括其相互联系的建构现实与批判现实的结构性及价值性等基本特点;在历史和逻辑的关联中论证了哲学的发展线索及其未来的基本走向,并初步设计了哲学在今后的思想资源里所担当的精神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整体性 建构现实 批判现实 哲学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前企业文化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申俊喜 《重庆社会科学》 1994年第4期55-59,共5页
企业文化,自从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出现,一直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学、管理哲学的研究热点,而且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但我国当前企业文化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现实建构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在理论研究上,当前仍处在企业文化的引进与介绍阶段,没有形... 企业文化,自从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出现,一直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学、管理哲学的研究热点,而且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但我国当前企业文化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现实建构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在理论研究上,当前仍处在企业文化的引进与介绍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企业文化理论;在现实建构中,没有真正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富有中国特色别具个性的企业文化。因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企业管理学 文化建构 中国特色 管理哲学 企业文化理论 现实建构 系统完善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媒介现实的两种范式 被引量:16
17
作者 邓理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0,共6页
新闻究竟还能不能客观再现社会现实的事实真相?这促使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国内新闻传播理论对于媒介现实的各种看法,本文试图整理出一个有助于理解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关系的相对清晰的理论图谱。... 新闻究竟还能不能客观再现社会现实的事实真相?这促使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国内新闻传播理论对于媒介现实的各种看法,本文试图整理出一个有助于理解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关系的相对清晰的理论图谱。本文将首先尝试勾勒出理解媒介现实的两种范式,即实在论和建构论,并描绘出各自的理论基础、特点和边界,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社会建构理论对于理解媒介现实和新闻生产过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论 建构论媒介现实 新闻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示、间离、反思:细论反身模式纪录片的观念和手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根据反身模式(Reflexive Mode)纪录片的研究框架,使用文本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从构成条件、传播效果、价值诉求等方面对这一模式的观念和手法进行研究。反身模式纪录片旨在让观众了解作品建构社会现实的方式与过程,因此其对拍摄... 根据反身模式(Reflexive Mode)纪录片的研究框架,使用文本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从构成条件、传播效果、价值诉求等方面对这一模式的观念和手法进行研究。反身模式纪录片旨在让观众了解作品建构社会现实的方式与过程,因此其对拍摄状况的揭示是有意图的而非偶然的,是"主观干预性"的而非"客观描述性"的。这类纪录片通常以第一人称的"自我表述"实现拍摄主客体间的视点转换,从而产生"间离"的审美效果,培养观众的自主意识,这与当今网络场域的接受语境相契合;在网络文化的助推下,一些艺术性"陌生化"手法不断出现,形成基于现实、更为张扬的发散性建构。反身模式的核心价值诉求在于:促使制作者和观众对所谓的"真实影像"及其手法进行反思,而非迷信客观复原的神话,注重通过坦诚的文本促进双方的协商。在摆脱形而上学真实性观念束缚的过程中,纪录片的思维空间和表现领域得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身模式 现实建构 自我表述 间离效果 主观干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艺术引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从纯粹作为移动通讯工具的模拟机器到集真善美三大功能于一身的数字移动实体,手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种集成性、综合性的移动艺术,实现了从实用到审美的功能转换,消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原子鸿沟,创造出了"全艺术"... 从纯粹作为移动通讯工具的模拟机器到集真善美三大功能于一身的数字移动实体,手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种集成性、综合性的移动艺术,实现了从实用到审美的功能转换,消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原子鸿沟,创造出了"全艺术"这一新型艺术形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艺术既不同于传统的原子艺术,也不同于数字艺术系统中的电脑艺术、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和数字动画艺术,甚至还不同于寄生于其中的种种亚数字艺术。它的本体特征是传受上的互动机制、运行上的全天候伺服机制、文本上的万花筒机制、艺术主体上的身份兼容机制、消费上的全民机制和负载上的随身移动性机制等多种艺术机制的集成和综合。全艺术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现实建构的内容、模式和选择权利,改变了艺术唯审美为圭臬的现代文化伦理,同时实现了人类对真善美三大价值的协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手机艺术 全艺术 社会现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霍尔——从媒介功能和新闻真实性的角度看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击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3,73,共6页
霍尔是在英国文化研究(CultureStudies)的学统之内研究大众传媒的。霍尔把这种理论活动本身看做是一种政治实践,这和我国的党报理论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霍尔对主流传播理论的批判是从其不自觉的政治立场为切入点的。媒... 霍尔是在英国文化研究(CultureStudies)的学统之内研究大众传媒的。霍尔把这种理论活动本身看做是一种政治实践,这和我国的党报理论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霍尔对主流传播理论的批判是从其不自觉的政治立场为切入点的。媒介的功能能够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是两个层面问题。对应该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反映了不同的媒介理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诉求。霍尔视媒介产品为现实(reality)的建构而非实现的反映,因而诉诸事实性(factuality)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是一个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媒介功能 建构 建构现实 真实性 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