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珀耳修斯的“隐形盔”和“盾牌”:试析网络文学的现实品格
1
作者 胡疆锋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25,共7页
随着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其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甚至有学者将网络文学看成是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艺类型,可以与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剧相提并论,分庭抗礼。这样的论断也许并非是评论家的盲目乐观和夸大叙事。从... 随着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其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甚至有学者将网络文学看成是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艺类型,可以与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剧相提并论,分庭抗礼。这样的论断也许并非是评论家的盲目乐观和夸大叙事。从受众和影响力上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现实品格 中国当代文学 盾牌 隐形 好莱坞电影 当代中国 评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精神、现实品格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中玉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4期29-31,共3页
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很值得探讨。从实践出发结合改革大业的需要而不是天马行空般地来探讨更好。有次上海讨论文学理论问题,一位著名的老演员说她“演戏拍电影几十年,对很多文学理论书却总看不进去,不感兴趣,越看越糊涂,把我认为... 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很值得探讨。从实践出发结合改革大业的需要而不是天马行空般地来探讨更好。有次上海讨论文学理论问题,一位著名的老演员说她“演戏拍电影几十年,对很多文学理论书却总看不进去,不感兴趣,越看越糊涂,把我认为很简单明了的问题说得玄妙莫测,复杂不堪,甚至搞不清楚它究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当然只是她个人的感受和意见,不能证明文学理论全无用处。但她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是否也有点咎属应得。确实有很多作者或写出了一些好作品的作家并不爱读理论书文,他们是凭丰富的生活经验、读了大量古今名作,又有智慧勇气和坚毅的意志,才写出了他们的佳作的。理论书文中的种种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品格 现实精神 现实主义 新时期文学 作品 创作方法 生活经验 文学家 作家 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品格的回归:国产影片《我不是药神》诠解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3,共4页
在现实主义题材遭遇表达困囿和传播难题的背景下,《我不是药神》却成功打造爆款,引发一片观影热潮。究其原因,在于该片坚持以艺术创新直面商业喜剧的众声喧哗,以类型经验破解现实主义的传播困囿,敢于担当、砥砺前行,实现现实底色和商业... 在现实主义题材遭遇表达困囿和传播难题的背景下,《我不是药神》却成功打造爆款,引发一片观影热潮。究其原因,在于该片坚持以艺术创新直面商业喜剧的众声喧哗,以类型经验破解现实主义的传播困囿,敢于担当、砥砺前行,实现现实底色和商业表达互融,对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精神回归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品格 精神回归 国产影片 现实主义题材 众声喧哗 艺术创新 中国电影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编历史剧《三打祝家庄》的现实意蕴——兼论解放区文学的现实性品格
4
作者 秦林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153,共7页
作为解放区“旧剧改革”的代表作之一,新编历史剧《三打祝家庄》遵循有关意识形态的要求,将现实认知寄寓于历史之中、借历史题材的书写表现了现实需求。除为解放敌占城市提供“策略教育”外,它还宣传了阶级斗争理论和唯物史观,弘扬了整... 作为解放区“旧剧改革”的代表作之一,新编历史剧《三打祝家庄》遵循有关意识形态的要求,将现实认知寄寓于历史之中、借历史题材的书写表现了现实需求。除为解放敌占城市提供“策略教育”外,它还宣传了阶级斗争理论和唯物史观,弘扬了整风运动所倡导的调查研究的精神,从而从“内容”到“方法论”方面均拥有了相当丰富的现实意蕴。剧作以历史题材承载现实意蕴,从而使历史剧服务于现实,这突出地反映了解放区前后期文学对现实性品格的一贯追求。在解放区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以历史题材的创作为现实服务,是解放区文学拓展服务现实的题材领域、强化现实性品格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打祝家庄》 现实意蕴 解放区文学 现实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中的现实主义品格探析
5
作者 张秀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7-53,共7页
现实主义品格作为中国早期电影理论批评核心价值之一,始终以稳定的意识话语、内蕴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品格,指导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心理结构对早期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中现实... 现实主义品格作为中国早期电影理论批评核心价值之一,始终以稳定的意识话语、内蕴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品格,指导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心理结构对早期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中现实主义品格的价值源流做出分析判断,认为中国传统实用理性精神与文以载道的儒家文论思想造就了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中的现实主义品格;进而对现实主义品格做出阐释,并爬梳整理现实主义品格在早期电影理论批评中的具体表现范式,以期厘清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中现实主义品格的话语作用与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品格 早期电影理论 实用理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初历史小说创作再阐释——对现实主义品格的一次探讨
6
作者 王雨佳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只有站在新世纪的塔楼上回望上世纪那些纷繁变化的文学潮流时我们才会感受到,无论文学思潮怎么变化,那些经得住时间历练的作品最终依然注目的是人,人的命运以及人性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世纪文化和文学也许并不要‘告别’什... 只有站在新世纪的塔楼上回望上世纪那些纷繁变化的文学潮流时我们才会感受到,无论文学思潮怎么变化,那些经得住时间历练的作品最终依然注目的是人,人的命运以及人性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世纪文化和文学也许并不要‘告别’什么,不要那种非此即彼的‘特征’'(1),这或许是在告诉我们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的活力不在于多变而在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品格 乌托邦 《扬子江评论》 现代小说 新世纪初 小说创作 《檀香刑》 再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向及物的现实主义——论网络文学的现实转向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疆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7-175,共9页
中国网络文学呈现出"去浮游化"、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趋势,但转向现实题材创作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必然会通向现实主义。中国网络文学具有特有的发展规律,其奇幻叙事展现出特殊的现实品格、深刻而鲜活的时代感和想象力,使得及... 中国网络文学呈现出"去浮游化"、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趋势,但转向现实题材创作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必然会通向现实主义。中国网络文学具有特有的发展规律,其奇幻叙事展现出特殊的现实品格、深刻而鲜活的时代感和想象力,使得及物的现实主义成为可能,也拓宽了现实主义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现实品格 现实转向 及物的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民族精神与美学的现实主义——论陈彦长篇小说《主角》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义勤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2,共7页
一、传统戏曲与现实主义叙述重构与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秦地作家一样,陈彦也极为崇仰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关于陕西作家突出的忧患意识和现实主义写作传统,陈彦说:“我想这既有作家代际关系的传承,更是这块土地的自然滋养。从... 一、传统戏曲与现实主义叙述重构与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秦地作家一样,陈彦也极为崇仰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关于陕西作家突出的忧患意识和现实主义写作传统,陈彦说:“我想这既有作家代际关系的传承,更是这块土地的自然滋养。从司马迁以降,这块土地上的文人似乎都扛着忧患、苦难的十字架,很难轻松。不是不会轻松,而是站在这块土地上的自然思考、体悟使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对陕西作家的影响,也将是长期的,我以为他们都在做‘书记员’角色。借用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三秦作家就像生活中的普通人,所看到的都是极普通的生活、人情和物事。陈彦在《主角》中仿佛把身之所在、心之所系、极目所见的种种普通——即便是台前风光的主角,在幕后、在台下又何尝没有难与人言的苦痛?——一一做诚实的记录,并在深刻的生活开掘基础上,进行了充满人性热度和文化深度的深挚创造。于是,我们在小说里看到了热气蒸腾、繁蔚杂陈的生活物象和苍然而郁勃的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品格 长篇小说 主角 民族精神 陕西作家 美学 忧患意识 传统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儿童电影观念的源与流
9
作者 王冬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16,共5页
面对常规电影史及后设电影史观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重返历史现场,对浩如烟海的第一手历史文献展开整理、补阙与爬梳,可以更为清晰地还原、辨识早期中国儿童电影观念生成、嬗变以及流播的历史情形。就重写电影史的学术立场而言,京津沪地... 面对常规电影史及后设电影史观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重返历史现场,对浩如烟海的第一手历史文献展开整理、补阙与爬梳,可以更为清晰地还原、辨识早期中国儿童电影观念生成、嬗变以及流播的历史情形。就重写电影史的学术立场而言,京津沪地区的报纸文献为重新追溯儿童电影观念的历史源流提供了重要线索。早期中国儿童电影观念的生成在相当程度上因缘于来自国际和国内社会的两股外力促动,而教育性、趣味性以及现实性则共同构筑了早期中国儿童电影的三副历史面孔,这些观念的生成与阐发促成了儿童电影的创作、接受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电影观念 教育电影 儿童娱乐 现实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二代导演的电影创造与历史地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星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89,共8页
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的艺术贡献突出体现在:他们以"凝视现实"、"抓住现实"、"描画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真实",确立了中国电影的现实品格;以影像叙事艺术创造和电影表现的独特性,确立了中国电影的审美品格... 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的艺术贡献突出体现在:他们以"凝视现实"、"抓住现实"、"描画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真实",确立了中国电影的现实品格;以影像叙事艺术创造和电影表现的独特性,确立了中国电影的审美品格;以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真实性的美学原则和客观写实的表现手法,确立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形态;以在民族性格刻画中去挖掘民族现实内涵、从民族欣赏趣味着眼去结构叙事、将民族艺术美学融入镜头影像等探索,确立了中国民族电影的艺术追求。由此也就决定了第二代导演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导演 现实品格 审美品格 现实主义 民族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的艺术与欲望的政治——网络官场小说的写作伦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志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19,共7页
主持人语:这是一组关于当前中国社会网络文化和艺术的专题文章。互联网正在迅速改变中国社会,乃至改变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它在培养自己的无组织的社会组织,也在培养一代伦理道德与生活观念截然不同的新人。互联网创生的生活和文化... 主持人语:这是一组关于当前中国社会网络文化和艺术的专题文章。互联网正在迅速改变中国社会,乃至改变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它在培养自己的无组织的社会组织,也在培养一代伦理道德与生活观念截然不同的新人。互联网创生的生活和文化,不仅在规模上前所未有,其丰富的形式和复杂内涵也是前世所无。理解互联网文化,不仅需要理解技术变革和社会变迁,更要充分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情绪、文化矛盾和政治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官场小说 写作伦理 民族主义 穿越 现实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年代中国电影的纪实美学
12
作者 李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共2页
20世纪80年代电影在美学旨趣上对现实主义的归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与现实主义理论之间历史性遇合的结果。作为一种舶来的电影美学理论,巴赞纪实美学的介绍和引进,对80年代电影在美学上进一步走向现实主义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长... 20世纪80年代电影在美学旨趣上对现实主义的归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与现实主义理论之间历史性遇合的结果。作为一种舶来的电影美学理论,巴赞纪实美学的介绍和引进,对80年代电影在美学上进一步走向现实主义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长镜头、景深镜头、场面调度等现代电影语言的借用和纪实性影像风格的营造,是巴赞纪实美学对80年代电影的主要贡献。然而,80年代电影对于现实和历史的思考,其依循的仍旧是传统的现实主义的美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中国电影 纪实美学 现实品格 电影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作主体理性精神的缺席
13
作者 左雪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62-64,共3页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1999)02-0060-03发生于90年代中后期的“现实主义冲击波”,是评论界对谈歌、何申、关仁山、刘醒龙等作家所写的一批关注当下的小说的指称。这...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1999)02-0060-03发生于90年代中后期的“现实主义冲击波”,是评论界对谈歌、何申、关仁山、刘醒龙等作家所写的一批关注当下的小说的指称。这批小说,从贴近现实的内容、原生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主体 批判精神 生存状态 现实品格 历史观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逻辑进展、问题省思及推进路径
14
作者 王艳华 庞立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0-183,188,共5页
深化和推动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深刻的理性反思与理论自觉。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取得了重要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研究领域和边界的界划不够明确、研究方式的抽象化等瓶颈性问题。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 深化和推动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深刻的理性反思与理论自觉。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取得了重要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研究领域和边界的界划不够明确、研究方式的抽象化等瓶颈性问题。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语境下有机地统一起来,进一步彰显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现实性品格,牢固树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立场,是新时期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必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 现实品格 中国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胡星亮著《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
15
作者 须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95-96,共2页
评胡星亮著《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须生南京大学胡星亮博士新近推出他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版,以下简称《戏剧思潮》,引用该书仅注页数)为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的渊源、发展及走向勾勒出一个... 评胡星亮著《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须生南京大学胡星亮博士新近推出他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版,以下简称《戏剧思潮》,引用该书仅注页数)为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的渊源、发展及走向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本书对研究对象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思潮 二十世纪 中国戏剧 戏剧论争 研究方法 现实关怀 国剧运动 五·四 现实品格 具体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广与博大──阿成近期小说的北方文化精神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景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1-115,共5页
宽广与博大阿成近期小说的北方文化精神张景超风俗文化小说曾给新时期文坛带来过不小的激动,也曾使批评家和美学家笔墨酣畅地作出了许多好文章。阿成的成名似乎与这种艺术氛围有很大关系。他出道虽晚,但由于是在文化风俗小说几近衰竭... 宽广与博大阿成近期小说的北方文化精神张景超风俗文化小说曾给新时期文坛带来过不小的激动,也曾使批评家和美学家笔墨酣畅地作出了许多好文章。阿成的成名似乎与这种艺术氛围有很大关系。他出道虽晚,但由于是在文化风俗小说几近衰竭之时,具有振兴和延宕的意思,因而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期小说 阿成 北方文化 北大荒 文化精神 现实主义品格 宗教精神 风俗文化 浪漫主义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命承当与集古今之大成
1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5-245,共1页
孙雪萍撰文《百年歌自苦,时艰知音多——明末清初杜诗学的现实性品格管窥》指出,如果说杜甫当初不能与其时代共起伏同悲欢,不能与其家国、人民共命运同呼吸,他的诗作便只能是种种悬空无根、大言无当的虚枵与夸饰,所谓“沉郁顿挫”... 孙雪萍撰文《百年歌自苦,时艰知音多——明末清初杜诗学的现实性品格管窥》指出,如果说杜甫当初不能与其时代共起伏同悲欢,不能与其家国、人民共命运同呼吸,他的诗作便只能是种种悬空无根、大言无当的虚枵与夸饰,所谓“沉郁顿挫”,所谓“碧海掣鲸”,更是无从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品格 明末清初 沉郁顿挫 杜诗学 知音 杜甫 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次认识发展过程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自杰 《心理学报》 1979年第2期196-201,共6页
这是结合一种很平常的实践活动,对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考察所取得的结果的一篇研究报告。所用的这种方法是值得重视的。直接结合生活、实践的实际,对富有现实品格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严谨而具体的分析观察,这是一种颇有广阔前途... 这是结合一种很平常的实践活动,对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考察所取得的结果的一篇研究报告。所用的这种方法是值得重视的。直接结合生活、实践的实际,对富有现实品格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严谨而具体的分析观察,这是一种颇有广阔前途的心理学研究途径。报告所论述的研究分析结果也甚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研究 认识发展 心理活动过程 现实品格 心理学研究 实践活动 研究报告 分析观察 分析考察 直接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