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
1
作者 王晖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5,共8页
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内嵌着既具历史性又具时代性特质的现实主义精神。它秉承写实性与反思性的经典现实主义传统,以形象化的方式再现现实社会与人生百态,凸显在场观照与反思精神;它融合极具和谐性与建设性意味的温情(温暖)现实主义要素... 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内嵌着既具历史性又具时代性特质的现实主义精神。它秉承写实性与反思性的经典现实主义传统,以形象化的方式再现现实社会与人生百态,凸显在场观照与反思精神;它融合极具和谐性与建设性意味的温情(温暖)现实主义要素,探寻现实洪流里中国人与中国文化遗存的命运、价值和尊严,呈现独具温情底色和人本关怀的人文精神;它凝聚着充满完美性和理想性的积极现实主义内核,其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再现蕴含着崇尚真善美的理想精神,彰显出积极向上的力量。反思精神、人文精神和理想精神构成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现实主义精神的三个支柱,最终达成具有传统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当下性、民族性与世界性高度融合的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非虚构文艺 现实主义精神 反思精神 人文精神 理想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觉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成功的叙事审美探索——评柳青长篇小说《在旷野里》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永春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柳青的长篇小说《在旷野里》经整理之后得以发表,完善了其长篇小说的创作序列、演变过程与美学特征。这部长篇小说摆脱了《种谷记》《铜墙铁壁》的一些弱点,以成功的叙事探索为《创业史》打下了良好基础。小说在叙事形态、审美风格、人... 柳青的长篇小说《在旷野里》经整理之后得以发表,完善了其长篇小说的创作序列、演变过程与美学特征。这部长篇小说摆脱了《种谷记》《铜墙铁壁》的一些弱点,以成功的叙事探索为《创业史》打下了良好基础。小说在叙事形态、审美风格、人物形象塑造、自然风景书写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准,是柳青长篇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部作品显示了柳青创作中自觉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对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思考与成功书写显示了自觉的人民性文学立场与持久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这部长篇小说为柳青研究、“十七年”文学研究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与学术空间,也将会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新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青 《在旷野里》 现实主义精神 叙事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精神的延续与弘扬——“新现实主义小说”三人谈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剑龙 唐戈云 冯亚飞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9-52,共4页
杨剑龙:(以下简称杨)90年代以来以现实 主义手法反映社会转型期乡镇、企业现实 生活的小说创作成为文坛的一大风景,何 申、关仁山、谈歌、刘醒龙、阙迪伟、彭瑞高 等成为主要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创作被人 们称为“分享艰难的文学”、“
关键词 现实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作家 现实主义精神 小说创作 社会转型期 刘醒龙 现实主义创作 分享艰难 改革文学 关仁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品格中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届全国‘徐悲鸿奖’中国画展”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邵晓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I0001-I0008,共8页
在中国现代美术家中,徐悲鸿既是影响力最大者,也是在美术教育界最深入人心者,其艺术思想与人格魅力值得后人做进一步研究,当年徐悲鸿所大力倡导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也值得我们做深入探讨。在当代中国,徐悲鸿艺术思想与精神具有巨大... 在中国现代美术家中,徐悲鸿既是影响力最大者,也是在美术教育界最深入人心者,其艺术思想与人格魅力值得后人做进一步研究,当年徐悲鸿所大力倡导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也值得我们做深入探讨。在当代中国,徐悲鸿艺术思想与精神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高举起他的这面鲜明旗帜,在对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勇于进行时代诠释的基础上而海纳百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徐悲鸿 中国画展 艺术品格 解读 艺术思想 艺术精神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至早期新诗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5
作者 程思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社团“沉钟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一生的新诗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又有自己不同的审美风格 ,就其早期新诗创作而言 ,研究者所注重的往往是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幽婉缠绵的浪漫主义美学倾向 ...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社团“沉钟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一生的新诗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又有自己不同的审美风格 ,就其早期新诗创作而言 ,研究者所注重的往往是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幽婉缠绵的浪漫主义美学倾向 ,而忽略它“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实际上 ,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使他所营构的艺术世界贴近了时代生活 ,成为了一个时代精神的真实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新诗创作 美学倾向 现实主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再现到表现——由周思聪艺术风格变化解读中国画现实主义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智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7-238,共2页
周思聪(1939—1996)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女性画家。她的艺术生涯正处于中国画变革的时代,为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留下许多宝贵经验。她曾师从蒋兆和,从属徐悲鸿绘画体系,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关注倾注一腔热血,她怀着一颗... 周思聪(1939—1996)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女性画家。她的艺术生涯正处于中国画变革的时代,为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留下许多宝贵经验。她曾师从蒋兆和,从属徐悲鸿绘画体系,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关注倾注一腔热血,她怀着一颗艺术家崇高的责任心,在时代前进的脚步中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冷静地思考,审慎地改革传统中的写实水墨,“扬弃了徐悲鸿学派重素描形似而轻笔墨韵味的毛病”,继承并发扬了徐悲鸿“重写生、关心人生和民族命运”的现实主义精神。周思聪的绘画艺术创作大体经历了三种风格的转变,分别为写实风格的初创期(1963—1979)、形式语言探索的转变期(1979—1983)、笔墨及形式语言的发展期(1984—1996)。本文通过剖析周思聪绘画风格转变的原因并探索其笔墨形式语言,讨论了现实主义精神在中国人物画领域的存在价值、表现手段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艺术风格 中国画 解读 形式语言 绘画体系 写实风格 中国人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
7
作者 令狐兆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67,共3页
自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诗在新文学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当代诗歌却陷入了迷途,找不到方向.诗歌已经远离大众,走向边缘,诗坛成了一池死水,吹不起半点涟漪.与80年代的诗歌的众声喧哗相比,目前的新诗则陷入"门前冷落鞍马稀... 自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诗在新文学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当代诗歌却陷入了迷途,找不到方向.诗歌已经远离大众,走向边缘,诗坛成了一池死水,吹不起半点涟漪.与80年代的诗歌的众声喧哗相比,目前的新诗则陷入"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境地,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使被边缘化的诗歌走出困境、实现新诗的二次复兴是目前诗歌理论界最为棘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 新诗 文学研究 精神重建 思想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童》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8
作者 刘源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70-70,共1页
近年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在深度与广度上不断拓展,多样而新型的主题,饱满而热情的艺术探索,鲜明地彰显了现实主义精神,折射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与文化担当。冯与蓝的原创力作《墨童》(明天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即其... 近年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在深度与广度上不断拓展,多样而新型的主题,饱满而热情的艺术探索,鲜明地彰显了现实主义精神,折射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与文化担当。冯与蓝的原创力作《墨童》(明天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即其中的典型,作品观照当下少年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探寻童年深处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可吸收与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艺术探索 原创儿童文学 明天出版社 心理现实 原创力 文化担当 当代儿童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9
作者 周胜瑜 《江淮论坛》 CSSCI 1993年第1期87-93,共7页
现实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语义的角度看,Realism一词不仅指文学中的现实主义,而且还指哲学中的唯实论和社会生活中待人处事的一种求实务实的态度。当人们把现实主义概念与文学联系起来时,首先是指一种文学流派,尤其是指十九世... 现实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语义的角度看,Realism一词不仅指文学中的现实主义,而且还指哲学中的唯实论和社会生活中待人处事的一种求实务实的态度。当人们把现实主义概念与文学联系起来时,首先是指一种文学流派,尤其是指十九世纪上半叶崛起在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然而,越到后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精神 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流派 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 唯实论 哲学 语义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空添上一个花环”辨——兼谈鲁迅“遵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10
作者 王湛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1期45-49,共5页
“遵命文学”是鲁迅总结《呐喊》的创作经验时提出来的.准确地阐释鲁迅提出的“遵命文学”的含义,对我们正确理解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但是,要弄清“遵命文学”的原意,有一个重要的“结”必须解开,这就是夏瑜坟上平... “遵命文学”是鲁迅总结《呐喊》的创作经验时提出来的.准确地阐释鲁迅提出的“遵命文学”的含义,对我们正确理解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但是,要弄清“遵命文学”的原意,有一个重要的“结”必须解开,这就是夏瑜坟上平空添上的一个花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遵命文学 空添 花环 现实主义精神 绍兴 《药》 辛亥革命时期 无根据 前驱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前期的文艺思想及其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精神——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
11
作者 黎风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3-12,共10页
鲁迅的小说《呐喊》与《彷徨》所以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的作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它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生,是与鲁迅前期的文艺思想分不开的。这里,我们结合鲁迅前期的文艺思想,来... 鲁迅的小说《呐喊》与《彷徨》所以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的作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它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生,是与鲁迅前期的文艺思想分不开的。这里,我们结合鲁迅前期的文艺思想,来探讨鲁迅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一)重视文艺的教育作用,严格地选择题材,深广地开掘主题思想前期鲁迅很了解文艺的本质,重视文艺的教育作用。早在辛亥革命前,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极端轻视群众、忽视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思想 鲁迅小说 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 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前 狂人日记 教育作用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现实主义精神驾驭21世纪中美关系——对大卫·兰普顿的访谈
12
《学习与实践》 2003年第1期43-44,共2页
9·11事件如何影响中美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没人比大卫·兰普顿更反应敏锐、客观冷静。在2001年12月发表的题为《谨慎的同情:9·11之后中国与美国》一文中,兰普顿引用了当时华盛顿流行却截然相反的两种语调:一是参议员查克&#... 9·11事件如何影响中美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没人比大卫·兰普顿更反应敏锐、客观冷静。在2001年12月发表的题为《谨慎的同情:9·11之后中国与美国》一文中,兰普顿引用了当时华盛顿流行却截然相反的两种语调:一是参议员查克·黑格所说的“它改变了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21世纪 中美关系 大卫·兰普顿 对华政策 台湾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格尔美学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13
作者 樊波 《艺苑(美术版)》 1993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客观唯心论体系建构起来的黑格尔美学,却包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内容,这些内容其实质就是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象永恒的理想光辉,既遥远寄着黑格尔对古希腊艺术的热烈憧憬,又显示出他对这种憧憬所作出的深刻而普遍的理论反思。在我看来... 以客观唯心论体系建构起来的黑格尔美学,却包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内容,这些内容其实质就是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象永恒的理想光辉,既遥远寄着黑格尔对古希腊艺术的热烈憧憬,又显示出他对这种憧憬所作出的深刻而普遍的理论反思。在我看来,由此反思而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起许多影响甚广的现实主义理论、学说要独特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黑格尔哲学 客观唯心论 古典型 人物形象 体系建构 诗所 车尔尼雪夫斯基 退士 文艺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14
作者 周胜瑜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3期3-9,共7页
现实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语义的角度看,Realism一词不仅指文学中的现实主义,而且还指哲学中的唯实论和社会生活中待人处事的一种求实务实的态度。当人们把现实主义概念与文学联系起来时,首先是指一种文学流派,尤其是指十九世... 现实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语义的角度看,Realism一词不仅指文学中的现实主义,而且还指哲学中的唯实论和社会生活中待人处事的一种求实务实的态度。当人们把现实主义概念与文学联系起来时,首先是指一种文学流派,尤其是指十九世纪上半叶崛起在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然而,越到后来,人们越愿意将它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看待。事实上,当时人们之所以将那一文学流派称为现实主义,就在于那一流派所坚持的是一种直面现实生活的务实求真的文学精神。以现实主义论中国古典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精神 政治伦理 作品 杂文学 浪漫主义 社会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雪芹的世界观和“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社会背景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根泽 《人文杂志》 1958年第1期16-28,共13页
曹雪芹的世界观我们反对把红楼梦曲解为只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也反对把曹雪芹的世界观简单的说成完全等同红楼梦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因为前者的结果,就降低了红楼梦这一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使之成为自然主义的庸俗记录;后者的结... 曹雪芹的世界观我们反对把红楼梦曲解为只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也反对把曹雪芹的世界观简单的说成完全等同红楼梦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因为前者的结果,就降低了红楼梦这一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使之成为自然主义的庸俗记录;后者的结果,就混淆了古典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这方面的区别。自然,我们必须首先肯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全部形象都受作者的世界观的直接指导,但也不能不承认在阶级社会里出身剥削阶级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同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的世界观是复杂矛盾的,从而他们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和他们的全部世界观,也就不能不或多或少的有所出入。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世界观 现实主义精神 社会背景 官僚地主 林黛玉 贾宝玉 红楼梦 封建政治 王夫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元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后的几点不同意见
16
作者 澥浛 《人文杂志》 1958年第4期59-68,共10页
“元剧的现实主义精神”一文,刊于“新建设”杂志一九五六年八月号。宋汉濯同志(下简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分别就元剧的产生原因、题材内容、人物刻划、曲白艺术等,作了一般论列和介绍。对于读者欣尝元剧,形象地了解元代现实,应该说是... “元剧的现实主义精神”一文,刊于“新建设”杂志一九五六年八月号。宋汉濯同志(下简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分别就元剧的产生原因、题材内容、人物刻划、曲白艺术等,作了一般论列和介绍。对于读者欣尝元剧,形象地了解元代现实,应该说是有帮助的。但是文内对几个问题的谈法,大半不够令人满意,甚至还有错误。现在我将读后一些不同意见,提出商榷如下。元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政治上文人“找不到出路”的结果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矛盾 政治原因 现实主义精神 元剧 士大夫 蒙古 封建社会 代文 元史 不同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实主义作为一个体系的构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运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113-118,共6页
本文结合古今中外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有关实际,特别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某些作品,认为判断具体作品是否是现实主义的,不能根据单项尺度,而要综合多项因素。这是因为现实主义是一个由多项相关性与互为制约的因素所构成的创作体系。作者... 本文结合古今中外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有关实际,特别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某些作品,认为判断具体作品是否是现实主义的,不能根据单项尺度,而要综合多项因素。这是因为现实主义是一个由多项相关性与互为制约的因素所构成的创作体系。作者认为,构成现实主义创作体系的主要因素:(1)现实主义的艺术认识论——强调文学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忧患意识、艺术功利性、艺术客观性和时代的普遍意义等;(2)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包括理性意识、情感流向、心理沉浮和意志等;(3)现实主义题材选择——强调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等;(4)现实主义的物化方式——以“再现性形式”为主,又吸收“表现性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艺术认识论 现实主义精神 题材选择 构成因素 作品 体系 再现性 创作实践 关注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情造文——我国古代诗论的现实主义传统论略
18
作者 张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2-93,共2页
我国的古典诗歌,现代的评论家都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传统而加以区别和评论。认为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始于周代的民歌(主要指《诗经》中的国风),后至“缘事而发”的西汉乐府民歌,一变而为建安时代文人以旧题写时事的乐府,再变而... 我国的古典诗歌,现代的评论家都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传统而加以区别和评论。认为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始于周代的民歌(主要指《诗经》中的国风),后至“缘事而发”的西汉乐府民歌,一变而为建安时代文人以旧题写时事的乐府,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命题”的诗篇,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并且一直影响到清末黄遵宪等诗人的创作。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传统 浪漫主义 古代诗论 新乐府运动 古典诗歌 汉乐府民歌 建安时代 论略 黄遵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在唐人传奇中的表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志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1年第2期63-70,共8页
从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演化过程来看,唐人传奇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处于雏型阶段的六朝小说,存在着以志怪为主的浪漫主义和以志人为主的现实主义这两种基本倾向;不过当时的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是在从事小说创作... 从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演化过程来看,唐人传奇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处于雏型阶段的六朝小说,存在着以志怪为主的浪漫主义和以志人为主的现实主义这两种基本倾向;不过当时的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是在从事小说创作,当然更谈不上自觉地运用某种创作方法。在小说领域中,作为一种成熟的、完整的创作方法,无论是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都是到了唐人传奇才形成的。明人胡应麟说:“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门阀制度 唐代社会 唐人传奇 社会作用 司马迁 浪漫主义 藩镇 三国志 封建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转型时期的文学变革——试论新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德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7-55,共9页
一、用世界意识审视中国当代文学现象如何评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思想、艺术价值以及它今后发展的历史走向,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具有宏观的艺术视野,树立起真正的现代意识,世界意识,全球意识;... 一、用世界意识审视中国当代文学现象如何评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思想、艺术价值以及它今后发展的历史走向,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具有宏观的艺术视野,树立起真正的现代意识,世界意识,全球意识; 只有把历史转型时期的我国当代文学的变革,设置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审视,许多问题的实质便有可能看得清楚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小说 转型时期 文学变革 新时期文学 西方现代小说 风俗画小说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精神 艺术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