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媒评论的现实主义方法(上) |
林之达
|
《当代传播》
|
1999 |
0 |
|
2
|
传媒评论的现实主义方法(下) |
林之达
|
《当代传播》
|
1999 |
0 |
|
3
|
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研究现状的辨析 |
李运抟
|
《学习与探索》
|
1988 |
0 |
|
4
|
从《诗经》、两汉乐府民歌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
蔡守湘
李进才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1 |
2
|
|
5
|
现实主义: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理性方法——兼谈创作方法 |
刘求长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6
|
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些思考 |
张家平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0 |
|
7
|
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
毛庆其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0 |
|
8
|
谈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
李敬敏
|
《当代文坛》
|
1983 |
0 |
|
9
|
论屠格涅夫的现实主义特点 |
朱宪生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4 |
2
|
|
10
|
论现实主义作为一个体系的构成 |
李运抟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11
|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实主义 |
黎皓智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6 |
1
|
|
12
|
《十月》与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
文宗理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8 |
2
|
|
13
|
论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作品的理想形态 |
李运抟
|
《学习与探索》
|
1988 |
1
|
|
14
|
古典作家的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关系 |
陈元恺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0 |
0 |
|
15
|
论现代主义的现实主义特质 |
江龙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4 |
0 |
|
16
|
现实主义:值得深长思索的历史命题——读史瑶的《论茅盾的小说艺术》 |
王嘉良
|
《浙江学刊》
CSSCI
|
1997 |
0 |
|
17
|
现实主义戏剧演进轨迹的再认识——从崔德志剧作的视角探测 |
宁殿弼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8
|
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相结合——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 |
顾骧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19
|
冲击和命运——察看现实主义的生命力 |
狄其骢
|
《文史哲》
|
1988 |
6
|
|
20
|
莱蒙托夫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问题 |
古列维契
柯洛文
吕宁思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