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现代化趋势 |
吴野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8 |
0 |
|
2
|
民本思想和实录精神——关于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特征 |
张少康
|
《齐鲁学刊》
|
1983 |
0 |
|
3
|
艺术:现实的解释——兼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
张德劭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4
|
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理论的重要途径——从叶圣陶“兼容”“共生”的文学主张所想到的 |
万嵩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5
|
王充文学理论中的真实论 |
孙宝妹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6
|
茅盾前期现实主义理论初探 |
张永延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1
|
|
7
|
刘勰对古代现实主义理论的贡献 |
牟世金
|
《文史哲》
|
1983 |
0 |
|
8
|
真实地描写生活——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论现实主义札记 |
张少康
|
《齐鲁学刊》
|
1980 |
0 |
|
9
|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演变及理论特征 |
黄世瑜
陈引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2
|
|
10
|
别林斯基论文学和现实的关系 |
张春吉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1
|
当代写实文学的审美选择 |
王爱松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8 |
0 |
|
12
|
胡风和厨川白村 |
王向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13
|
《诗经》与孔子诗教 |
殷光熹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4
|
论“精神奴役的创伤” |
王兵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3
|
|
15
|
鲁迅与郑振铎的比较研究 |
王书声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2000 |
1
|
|
16
|
人物性格体系探略 |
沈永
|
《学术论坛》
|
1987 |
0 |
|
17
|
书名的艺术 |
白崇义
|
《中国出版》
|
1986 |
0 |
|
18
|
评刘勰的文质观 |
蔡守湘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7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