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嬗变及其当代意义 |
蒋帅
付景川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2
|
现实主义文学呼唤批判精神——现实主义文学论之一 |
柯平凭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3
|
生态文学的批判性与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 |
温越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4
|
现实主义文学的意识深度 |
李建盛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5
|
九十年代以来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性气质 |
孔会侠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6
|
从“突破”现实到“回归”现实——对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考察 |
杨小兰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7
|
从“研究”到“生产”——市场、现实主义文学与《活着之上》 |
杨丹丹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8
|
主潮的贯通与边界的放阔——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百年诗学考量 |
冯肖华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9
|
论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三种精神类型 |
李运抟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0
|
“五四”科学拜物教与现实主义文学运动 |
周仁政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11
|
《十月》与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
文宗理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8 |
2
|
|
12
|
在人文精神与历史理性之间——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描述 |
韩德信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1 |
1
|
|
13
|
跨界与融合:论加拿大现实主义文学的蜕变 |
赵晶辉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4
|
艰难的启蒙——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论 |
宋剑华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15
|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茶文化解读——以狄更斯小说为例 |
何玥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6
|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探索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
马迪
|
《电影评介》
|
2014 |
2
|
|
17
|
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形象救赎趋向的嬗变 |
惠雁冰
文玉萍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8
|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选择 |
赵海彦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1 |
0 |
|
19
|
从典型塑造看建国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
李青果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20
|
论丁玲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
叶向东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