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土性的建构与延续:动画电影《茶啊二中》IP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及文化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贾荔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3,共6页
动画电影《茶啊二中》(夏铭泽/阎凯,2023)以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为基础,对2014年推出的同名动画作品进行合理改编,通过回归现实题材,选择合理的宣发模式,利用夸张、变形的动画手法,将动画电影的媒介特性与现实主义相融合,取得了票房与口碑... 动画电影《茶啊二中》(夏铭泽/阎凯,2023)以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为基础,对2014年推出的同名动画作品进行合理改编,通过回归现实题材,选择合理的宣发模式,利用夸张、变形的动画手法,将动画电影的媒介特性与现实主义相融合,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大多选择具有一定热度、受众基础的神话故事或玄幻文本进行改编、创作。作为一部为数不多的现实主义题材动画影片,电影《茶啊二中》所获得的成绩和认可,充分彰显了现实主义作品的强大生命力,不仅为优质IP的跨媒介改编提供了合理借鉴,也为现实题材影视作品本土化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 动画电影 现实主义作品 神话故事 媒介特性 动画作品 现实题材 影视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恩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2
作者 赖大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36-41,共6页
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马思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研究评价经历了一个先扬后抑的过程,前一段把它视为文学的普遍规律和绝对真理,当作指导,检验当代文学创作、评论的金科玉律和唯一尺度;近年来,随着文学本身的创新发展,人们都感到它也需要发展,... 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马思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研究评价经历了一个先扬后抑的过程,前一段把它视为文学的普遍规律和绝对真理,当作指导,检验当代文学创作、评论的金科玉律和唯一尺度;近年来,随着文学本身的创新发展,人们都感到它也需要发展,因此当回过头来重新认识评价它的时侯,却又往往把它视作造成多年来文学创作模式化和停滞僵化的根源,从而贬抑以至否定它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两种倾向可以说都缺乏实事求是的历史主义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当代文学创作 马恩 回过头 现实主义作品 解放斗争 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 十年 文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剧《装台》:群像的现实描摹与地域的本体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卓 丁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94,共4页
电视剧《装台》改编自西安作家陈彦2015年创作完成的同名小说,以装台群体的视角描绘了西安社会中的百态人生与情感纠葛。与从2016年开始在《西安晚报》连载的小说一样,电视剧《装台》自在中央电视台与芒果TV开播以来,就作为当代现实主... 电视剧《装台》改编自西安作家陈彦2015年创作完成的同名小说,以装台群体的视角描绘了西安社会中的百态人生与情感纠葛。与从2016年开始在《西安晚报》连载的小说一样,电视剧《装台》自在中央电视台与芒果TV开播以来,就作为当代现实主义作品的成功之作与西安市乃至陕西省的文化名片而备受关注。在当下以青春言情浪漫与“斗争”“爽剧”成为国产电视剧的主流趣味之时,《装台》以对都市边缘人的写实塑造与西安文化主体的描绘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作品 《装台》 情感纠葛 都市边缘人 《西安晚报》 国产电视剧 文化名片 陈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效果·移情功能·阐释路径:论现实背景电视剧中叠印的多重情结
4
作者 康孝云 王东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2,共4页
中国艺术史源远流长的文化价值谱系上素有关照现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在现代中国艺术理论界的百年文艺创作历程中,以现实为背景的思维方式、书写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也形成了自身的特定内涵,成为当下电视剧创作和影视研究领域的核心... 中国艺术史源远流长的文化价值谱系上素有关照现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在现代中国艺术理论界的百年文艺创作历程中,以现实为背景的思维方式、书写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也形成了自身的特定内涵,成为当下电视剧创作和影视研究领域的核心范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作品 电视剧创作 中国艺术史 现实背景 经世致用 创作历程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铸直面现实的宏大叙事——柳建伟《英雄时代》读后
5
作者 冯宪光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宏大叙事 柳建伟 英雄时代 荷马时代 现实主义作品 直面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比亚及其文学
6
作者 朱威烈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3年第3期26-27,共2页
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它位于中东北非地中海沿岸,是人类文明最先产生并且获得最早繁荣的地区之一.近现代的考古证明,约于公元前一万二千年前后达到顶峰的“狞猎者艺术”,即人们刻画在洞穴里、岩石... 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它位于中东北非地中海沿岸,是人类文明最先产生并且获得最早繁荣的地区之一.近现代的考古证明,约于公元前一万二千年前后达到顶峰的“狞猎者艺术”,即人们刻画在洞穴里、岩石上的马、野牛和羚羊等动物形象,它的后期代表作在今利比亚的费赞地区和沙漠中被发现.利比亚当地的土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尼基人 动物形象 利比亚人 地中海沿岸 柏柏尔人 阿拉伯世界 汪达尔人 现实主义作品 石油收入 一朵小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剧《小欢喜》三重空间的叙事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洛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91-94,共4页
电视剧《小欢喜》是继《小别离》之后又一部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现实主义作品。该剧影像风格活泼脱俗,关切社会热点与现实焦虑,赢得了不同代际间受众的喜爱。在内容创作方面,《小欢喜》以当下北京都市为叙事时空,以兼具复杂性与未来性的... 电视剧《小欢喜》是继《小别离》之后又一部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现实主义作品。该剧影像风格活泼脱俗,关切社会热点与现实焦虑,赢得了不同代际间受众的喜爱。在内容创作方面,《小欢喜》以当下北京都市为叙事时空,以兼具复杂性与未来性的分形叙事为叙事结构,用纪实风格的影像美学呈现现代都市人群身处其中的内在与外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作品 三重空间 叙事时空 现实焦虑 纪实风格 社会热点 都市人群 影像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与“影”的叠合:《小城之春》的现代电影美学探骊
8
作者 樊祥鑫 张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8,共5页
电影美学界和史学界对《小城之春》的理解,大多聚焦于它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与美学的延续性关系上。的确,这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远离当时主流的电影形态,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比较主流的现实主义作品相比,《小城之春》显然是边缘的。... 电影美学界和史学界对《小城之春》的理解,大多聚焦于它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与美学的延续性关系上。的确,这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远离当时主流的电影形态,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比较主流的现实主义作品相比,《小城之春》显然是边缘的。它的故事情节简单得不像一部电影,而像一篇描述心理波澜的小诗;人物也非常少,只有丈夫、妻子、妹妹、客人和仆人五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之春》 电影美学 电影形态 现实主义作品 《一江春水向东流》 延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评《子夜》的人物形象及艺术风格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正华 《河南农业》 2010年第8X期57-57,共1页
"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在《子夜》不能不说是很大的成绩。"
关键词 《子夜》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吴荪甫 赵伯韬 茅盾先生 现实主义作品 阶级关系 创作才能 生活画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说姜文
10
作者 吴喜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7,共2页
《北京人在纽约》中,姜文的表演那么老练地道,王起明在纽约苦斗、挣扎中的沧桑沉浮,无不被他抖落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 姜文 王起明 《红高粱》 秦书田 写实风格 谢晋 人物关系 现实主义作品 说不尽 大脑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休的刘兰芝会“走俏”吗
11
作者 钱雄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37-38,共2页
被休的刘兰芝会“走俏”吗湖北鄂州师范钱雄伟在众多研究者眼里,《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的真实性问题:被休的刘兰芝会成为县令、太守等... 被休的刘兰芝会“走俏”吗湖北鄂州师范钱雄伟在众多研究者眼里,《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的真实性问题:被休的刘兰芝会成为县令、太守等官宦的公子极力追求的对象而“走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 现实主义作品 真实性问题 湖北鄂州 价值倾向 焦母 焦仲卿 纨素 生活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家铺子为何“在劫难逃”?
12
作者 闻蒂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3期20-21,共2页
1932年6月创作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是茅盾先生"第一回描写到乡村小市镇的人生"(《我的回顾》),被公认为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复杂的历史时期为背景。
关键词 林家铺子 现实主义作品 茅盾先生 倒闭破产 小市镇 尖锐复杂 下层人民 悲剧故事 日本帝国主义 历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散文诗《野草》的艺术特色
13
作者 古远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40-44,84,共6页
异于鲁迅通常风格的散文诗《野草》,是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差不多和他的小说集《彷徨》同时的创作。鲁迅在致肖军的信中曾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 异于鲁迅通常风格的散文诗《野草》,是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差不多和他的小说集《彷徨》同时的创作。鲁迅在致肖军的信中曾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鲁迅书信集》,上卷,六三六页)这里说的“技术并不算坏”,一点也不夸大。下面,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对《野草》的“技术”作点粗浅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艺术特色 《彷徨》 影的告别 肖军 秋夜 现实主义作品 一本 一九 二心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