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寓言:在现实与理想中穿行——解读叶弥的短篇小说 |
齐红
蔡斌
|
《扬子江(评论)》
|
2007 |
2
|
|
2
|
论陈天华的小说创作——《狮子吼》为现实与理想之作 |
龙华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4 |
1
|
|
3
|
从《驿路》解读日本人的超现实主义悲情 |
邵俊秋
|
《电影评介》
|
2011 |
0 |
|
4
|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有强大的生命力 |
陆一帆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5
|
理想火花在生活中闪烁——略谈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塑造中的一个问题 |
邓承奇
|
《齐鲁学刊》
|
1983 |
0 |
|
6
|
正义、正义观与正义理论 |
胡海波
宋禾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8 |
7
|
|
7
|
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精神展望 |
王南湜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8
|
我们民族的雄伟的历史悲剧——从魏、蜀矛盾看《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
黄钧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3 |
11
|
|
9
|
未曾衰竭的青春——读《雪城》兼论梁晓声 |
张志忠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7 |
5
|
|
10
|
简论唐代狐精题材小说 |
杨棣
|
《齐鲁学刊》
CSSCI
|
1989 |
0 |
|
11
|
勇做图书馆改革的促进派 |
王燕均
|
《大学图书馆通讯》
|
1984 |
0 |
|
12
|
“两结合”创作方法自古已有 |
|
《中州学刊》
|
1983 |
0 |
|
13
|
和谐人格的塑造与德育价值观更新 |
刘根平
|
《教育科学》
|
1987 |
0 |
|
14
|
“两结合”创作方法漫议 |
薛瑞生
|
《人文杂志》
|
1980 |
0 |
|
15
|
文化冲突与文化建设规范 |
张新泽
|
《理论学刊》
CSSCI
|
1999 |
0 |
|
16
|
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
王臻中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