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取样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梦瑶 林开敏 +3 位作者 许诺 吴培培 赵长存 石丽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5-639,共5页
通过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等研究方法,以老龄林(在一代杉木人工林基础上以延长杉木轮伐期,并实施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为主要技术而形成的)、萌芽林(老龄林采伐后,以实施天然更新和杉木萌芽更新为主要造林技术而形成的撂荒天然更新林)、93... 通过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等研究方法,以老龄林(在一代杉木人工林基础上以延长杉木轮伐期,并实施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为主要技术而形成的)、萌芽林(老龄林采伐后,以实施天然更新和杉木萌芽更新为主要造林技术而形成的撂荒天然更新林)、93人工林(老龄林采伐后,于1993年按照不炼山造林的栽杉模式而形成的二代杉木人工林)3个不同杉木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地探讨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计算得出不同杉木林类型为满足精度要求所需的最少样本数。结果表明:不同杉木林系统凋落物现存量和变异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异,均表现为萌芽林>老龄林>93人工林。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量空间分布状况有较大的区别,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当精度为90%时,老龄林、萌芽林、93人工林所需的最少样方数量分别为48、72和42个;且在相同精度下,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所需的最少样方数量基本上表现出93人工林<老龄林<萌芽林。这为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研究中取样策略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现存凋落物 空间分布 取样样方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光抚育强度对长白山“栽针保阔”林分凋落物截留和土壤蓄水动态的影响
2
作者 姬文慧 牟长城 +1 位作者 崔雅如 郝鑫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72,共12页
[目的]“栽针保阔”是恢复东北温带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的重要途径,透光抚育能够加速其演替进程,但对其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透光抚育强度对“栽针保阔”林分凋落物截留和土壤蓄水这两个关键水文生态过... [目的]“栽针保阔”是恢复东北温带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的重要途径,透光抚育能够加速其演替进程,但对其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透光抚育强度对“栽针保阔”林分凋落物截留和土壤蓄水这两个关键水文生态过程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野外连续取样与室内浸泡法,测定长白山不同透光抚育强度(对照、轻度、中度、强度和全透光抚育)中期“栽针保阔”林分(次生林内栽植红松42年,透光抚育26年)生长季各月凋落物现存量、组成、持水过程、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和土壤蓄水量,揭示透光抚育强度对其凋落物截留量和土壤蓄水量生长季月动态过程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1)透光抚育26年后,中度和全透光抚育使其生长季月均凋落物现存量(3.80~5.41 t/hm^(2))增幅达27.7%~42.4%(p<0.05)。仅全透光抚育改变了凋落物组成,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占比由对照组的3:2转变为1:1,且凋落物主体由阔叶(53.5%)转变为针叶(56.1%)。此外,中度和强度透光抚育显著削弱了凋落物现存量在生长季各月份之间的波动性。(2)全透光抚育显著提高了凋落物月均最大持水量(12.91~17.83 t/hm^(2))、最大拦蓄量(6.37~8.46 t/hm^(2))、有效拦蓄量(4.43~5.80 t/hm^(2))和土壤蓄水量,增幅分别为22.8%、22.8%、17.5%和17.9%;而轻度透光抚育仅显著提高了凋落物的有效拦蓄量(17.9%)。(3)各透光抚育强度虽未改变凋落物最大持水量生长季动态过程(以6月和10月为峰值的双峰型),但全透光抚育增强了其在雨季(7—8月)的最大持水量(37.3%~45.7%),而轻度和中度透光抚育使其在7-9月趋于恒定。各透光抚育强度均增加了凋落物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的一个5/6月春季峰值,并使两者生长季月动态过程由对照的单峰型转化为双峰型。此外,各透光抚育强度均改变了土壤蓄水量生长季动态过程的总体规律(双峰转化为三峰),并改变了峰值大小(全透光抚育增大7月峰值约1/3,轻度抚育强度增大10月峰值约1/4)。(4)生长季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主要受凋落物量促进;最大拦蓄量主要受凋落物量促进和自然含水率抑制;有效拦蓄量仅受自然含水率抑制;土壤蓄水量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促进。[结论]透光抚育26年后,全透光抚育提高了凋落物量,改变了凋落物组成,进而增强其凋落物截留(1/6~1/5)和土壤蓄水能力(约1/6),显著提升了对降水调节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作用。因此,全透光抚育是一种适宜的东北温带顶极植被恢复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针保阔”林分 凋落现存量与组成 凋落截留 土壤蓄水 透光抚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0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凋落物回收量和现存量动态数据集
3
作者 蔡榕榕 刘雅各 +2 位作者 沈历都 郑兴波 戴冠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215-223,共9页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是我国目前温带面积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森林凋落物作为森林地上净生产量回归土壤的主要方式,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重要途径。森林凋落物研究对于理解森林碳循环以及预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都...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是我国目前温带面积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森林凋落物作为森林地上净生产量回归土壤的主要方式,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重要途径。森林凋落物研究对于理解森林碳循环以及预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络(National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of China,CNERN)成员,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按照CERN的统一规范,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野外永久样地安装10个凋落物框,长期对其进行凋落物回收量监测。本数据集通过整理和统计,汇总了2011-2020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凋落物各组分(枯枝、枯叶、落果(花)、树皮、苔藓地衣及杂物的干重)回收量月动态及现存量年动态数据,并包含了相关的数据集构建过程信息,数据集可为森林生态和土壤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凋落回收量 凋落现存 长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库特征演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宗胜 符裕红 喻理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4,共7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库特征。结果表明: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呈减少趋势,早期减幅大,中后期减幅小;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演化受地貌因子、群落生活史、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库特征。结果表明: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呈减少趋势,早期减幅大,中后期减幅小;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演化受地貌因子、群落生活史、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大,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较小;凋落物现存量生物量与其分解失重率、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凋落物分解失重率与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极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含碳率变化不显著,凋落物现存量碳密度变化规律与凋落物现存量变化规律一致,单位面积凋落物碳储量表现为碳源效应,且早期碳源效应较强、固碳能力不稳定,中后期碳源效应较弱、固碳能力稳定;凋落物碳密度(Y)与其现存生物量(x)的关系:Y=bo+b1x(bo、b1为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现存 凋落现存量碳库特征 自然恢复 喀斯特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主要森林群落凋落物现存量月动态 被引量:24
5
作者 郑金萍 郭忠玲 +1 位作者 徐程扬 范春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299-4307,共9页
以长白山北坡4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群落生长季节(5—10月)每月初采用直接收获法对森林凋落物现存量进行连续定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群落内凋落物现存量大小依次为阔叶红松林(6.43 t/hm2)>白桦林(6.02 t/hm2)>... 以长白山北坡4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群落生长季节(5—10月)每月初采用直接收获法对森林凋落物现存量进行连续定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群落内凋落物现存量大小依次为阔叶红松林(6.43 t/hm2)>白桦林(6.02 t/hm2)>云冷杉林(5.51 t/hm2)>山杨林(5.50 t/hm2);凋落叶和枝现存量占现存凋落物总量的比例最大,达50%以上,其次为半分解物(>35%),花果皮等所占比例较少,各占总量的10%和5%以下。凋落物现存量月动态阔叶红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呈双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月和7月;云冷杉林则呈单峰型变化,峰值仅出现在7月。位于相近海拔高度的阔叶红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凋落物各组分现存量月动态变化趋势相似,其中白桦林和山杨林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凋落枝、皮及半分解物现存量5月和7月较高,凋落叶则呈现下降趋势,而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和枝现存量5月和7月较高,而位于较高海拔的云冷杉林,则与前者呈现不同变化趋势,8月前波动较大,从5月开始明显上升,7月达到峰值,8月后曲线渐趋平缓或略有下降。进一步对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林内凋落叶现存量月动态进行比较得出,阔叶红松林7月份凋落叶现存量高不完全取决于红松叶现存量,主要由色木槭、紫椴和水曲柳等阔叶树种叶凋落物现存量变化决定,而云冷杉林则取决于红松和云冷落叶的凋落物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现存 季节动态 森林群落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循环动态 被引量:50
6
作者 刘蕾 申国珍 +3 位作者 陈芳清 罗璐 谢宗强 喻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42-2149,共8页
研究神农架地区典型森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动态对认识我国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及森林碳循环的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及亚高山针叶林... 研究神农架地区典型森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动态对认识我国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及森林碳循环的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及亚高山针叶林凋落物年凋落量及其养分归还量的研究,发现:森林凋落物量随海拔增加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凋落物年凋落量分别为6807.97、7118.14、6975.2和4250.67 kg/hm2。各森林类型凋落物量年变化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4—5月份、11月份。凋落物养分归还以N最高(132.06、162.29、157.12和185.77 kg/hm2),以P最少(4.62、4.39、8.24和4.15 kg/hm2),养分归还总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亚高山针叶林 凋落现存 养分归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择伐10年后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含量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新年 巫志龙 +3 位作者 郑丽凤 蔡瑞添 罗积长 林海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5-28,共4页
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择伐作业10年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总量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大。强度择... 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择伐作业10年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总量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大。强度择伐和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及其养分含量仍未恢复,但弱度择伐和中度择伐则与未采伐林地比较接近,说明弱度和中度择伐林地凋落物及养分含量在择伐10年后基本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针阔混交林 择伐 凋落现存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养分特征 被引量:63
8
作者 郑路 卢立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9,共7页
归纳总结了我国森林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养分含量及贮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凋落物现存量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我国对地表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基本上涵盖了亚热带的各种林型,而热带和温带研究相对较少。从热带到亚热带和温带,随... 归纳总结了我国森林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养分含量及贮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凋落物现存量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我国对地表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基本上涵盖了亚热带的各种林型,而热带和温带研究相对较少。从热带到亚热带和温带,随着纬度的增高,凋落物现存量增加,其平均值分别为4.62,28.44和68.90t.hm-2;L层所占比例逐渐增大,F和H层比例逐渐减小。此外,海拔、林型、林龄、群落演替及采伐强度等均影响凋落物现存量。地表凋落物的元素含量以有机C最高,其次为N或Ca,再其次是K和Mg,P含量最低。养分贮量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即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养分贮量逐渐增大,其范围大致是热带在68.7~147.9kg.hm-2之间,平均为117.6kg.hm-2;亚热带在15.1~1 504.4kg.hm-2之间,平均为199.5kg.hm-2;温带在367.2~1 499.4kg.hm-2之间,平均为767.7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凋落 凋落现存 养分贮量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不同配置模式防护绿地凋落物现存量及养分贮量 被引量:8
9
作者 郑路 尹林克 +3 位作者 胡秀琴 姜逢清 李燕红 邱文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9,共7页
以克拉玛依市区北郊防护绿地为研究对象,对14种不同配置类型地表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117.34~719.36 g.m-2,乔灌行间混交方式最高,显著大于其他配置方式(P<0.05);凋落物各亚层贮量表现为未分解层&... 以克拉玛依市区北郊防护绿地为研究对象,对14种不同配置类型地表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117.34~719.36 g.m-2,乔灌行间混交方式最高,显著大于其他配置方式(P<0.05);凋落物各亚层贮量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地表凋落物组成以叶为主,占97.0%~53.8%,枝(皮)与其他组分因植物配置模式不同差异较大,花(果)所占比例最低;不同配置类型地表凋落物的养分含量、贮量均变异较大,以配置紫穗槐的乔灌行间混交类型地表凋落物各养分含量和贮量较高;地表凋落物中有机C含量最高,全Ca含量次之,全P含量最低,其他养分含量均较低;养分主要贮存在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绿地 凋落现存 养分贮量 克拉玛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林的凋落物现存量及持水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应会 曾佩玲 +2 位作者 韦铄星 林建勇 黄惠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南方珍贵树种多树种随机混交栽培的可行机制,为广西营造珍贵树种优良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6年生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林、格木+柚木、格木纯林和降香黄檀纯林4种林分类型... 【目的】探讨南方珍贵树种多树种随机混交栽培的可行机制,为广西营造珍贵树种优良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6年生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林、格木+柚木、格木纯林和降香黄檀纯林4种林分类型的凋落物储量、养分特征及持水性能等生态特征。【结果】凋落物单位面积现存量为:格木+柚木混交林(4550.4 kg/ha)>多树种混交林(3984.9 kg/ha)>降香黄檀纯林(2198.1 kg/ha)>格木纯林(1862.4 kg/ha);多树种混交林凋落物层C/N为20.98∶1,半分解层凋落物储量占凋落物储量的49.34%,养分分解速率高于其他林分类型,且全量N、P、K养分归还总量最高,为66.67 kg/ha。多树种混交林凋落物自然含水率(量)、最高持水率(量)及有效拦蓄总量各项指标均高于格木+柚木混交林和对照纯林。【结论】6年生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林凋落物现存量不具明显优势,但养分分解速率较快,凋落物N、P、K养分归还总量及持水性能均高于格木+柚木混交林和对照纯林,南方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模式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树种 多树种混交 凋落现存 持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油松蒙古栎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及持水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崔建国 镡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5,158,共3页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辽西建平付山地区试验研究,在凋落物现存量、林下凋落物层的积累量和持水量等方面均表现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较高的凋落物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对提高林分稳定性,促进林...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辽西建平付山地区试验研究,在凋落物现存量、林下凋落物层的积累量和持水量等方面均表现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较高的凋落物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对提高林分稳定性,促进林分生长有明显的改善或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 凋落现存 持水量 蒙古栎 油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凋落物现存量的数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郝清玉 杨彬 周玉萍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6-362,共7页
以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为研究对象,设置71个临时样地,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木麻黄林分结构及凋落物现存量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究木麻黄凋落物数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密度、郁闭度、草本盖度和土壤pH值是影响木... 以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为研究对象,设置71个临时样地,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木麻黄林分结构及凋落物现存量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究木麻黄凋落物数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密度、郁闭度、草本盖度和土壤pH值是影响木麻黄海防林凋落物现存量的6个因子,其中凋落物现存量与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草本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密度呈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半分解凋落物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与凋落物现存量相一致,但还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海南岛干湿不同气候区的凋落物现存量无显著差异。另外,这6个影响因子因对凋落物现存量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因子,主要和非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密度为直接影响因子,郁闭度、草本盖度和土壤p H值为间接影响因子;胸高断面积和草本盖度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草本盖度则是凋落物现存量的重要指示因子。木麻黄海防林凋落物现存量较大,平均2.735 kg·m^-2,最大值为10.090 kg·m^-2;凋落物平均厚度为3.629 cm,最大厚度为8.000 cm;半分解凋落物质量占凋落物现存量的72.249%。大量的凋落物现存量既是木麻黄重要的养分库来源,也是影响林下植物更新的障碍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凋落现存 影响因素 海防林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森林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组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兵 孙同高 +3 位作者 范春楠 郭忠玲 张莹 王洪峰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2期48-52,共5页
以长白山主要支脉张广才岭和哈达岭山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林分类型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组成分析,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现存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林凋落物平均现存量为5.97 t/hm^2;人工林凋落物平均现存量为5.96 t/hm^2;在天然林各... 以长白山主要支脉张广才岭和哈达岭山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林分类型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组成分析,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现存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林凋落物平均现存量为5.97 t/hm^2;人工林凋落物平均现存量为5.96 t/hm^2;在天然林各调查群落中,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纯林面积占有较大比例,凋落物平均现存量分别为6.11和5.99 t/hm^2;其针叶混交林面积最小,平均现存量仅为2.74 t/hm^2;在人工林各调查群落中,针叶纯林面积最大,平均现存量为6.09 t/hm^2;针阔混交林面积最小,平均现存量为5.76 t/hm^2。在人工林、天然林未分解层各组分中,均表现出凋落叶(阔叶+针叶)>凋落枝(阔枝+针枝)>杂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天然林 人工林 凋落现存 凋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6年亚热带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回收量及现存量动态数据集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璐 赵常明 +4 位作者 葛结林 徐文婷 熊高明 申国珍 谢宗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2期73-78,共6页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植被类型。通过野外固定样地凋落物长期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9–2016年神农架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月回收量及年现存量,具体包括枯枝、枯叶、落果(花)、树皮、苔藓地衣及...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植被类型。通过野外固定样地凋落物长期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9–2016年神农架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月回收量及年现存量,具体包括枯枝、枯叶、落果(花)、树皮、苔藓地衣及杂物的干重。用户可以按照凋落物类型、时间、凋落物器官进行数据检索。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动态数据集的建立与共享,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该森林类型凋落物的动态研究及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的比较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关于凋落物研究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回收量 凋落现存 季节动态 年际动态 器官 长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2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物回收量和现存量动态数据集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蓉 陈辉 +3 位作者 胡源 邓云 袁盛东 林露湘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262-269,共8页
凋落物是指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是链接陆地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的关键媒介。凋落物回收量和现存量包括枯枝、枯叶、落果(花)、树皮、苔藓地衣及杂物的干重。枯落叶年总产量可评价森林生产力提供数... 凋落物是指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是链接陆地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的关键媒介。凋落物回收量和现存量包括枯枝、枯叶、落果(花)、树皮、苔藓地衣及杂物的干重。枯落叶年总产量可评价森林生产力提供数据支撑,落果(花)对森林种子雨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凋落物各组分的比例是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本数据集收集了2005–202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物各组分回收量和现存量动态数据。建立和共享本数据集可以为深入探讨全球水热格局变化情形下的植被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提供本底资料,为推动凋落物研究和热带季节雨林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雨林 凋落回收量 凋落现存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人工幼林树种功能性状与凋落物现存量的关系分析
16
作者 贾辉 万晓华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10期11-17,共7页
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以选择亚热带常见28个人工林幼林树种的叶片、茎功能性状与凋落物现存量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亚热带人工幼林树种功能性状与凋落物现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树... 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以选择亚热带常见28个人工林幼林树种的叶片、茎功能性状与凋落物现存量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亚热带人工幼林树种功能性状与凋落物现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树种的凋落物现存量最高(均值123.73 g·m^(-2)),其次是落叶阔叶树种(均值57.08 g·m^(-2))和常绿针叶树种(均值54.61 g·m^(-2))。南方枳椇、红豆树、江南桤木等落叶树种具有高比叶面积、叶氮含量,较低叶片单宁含量、木质密度的特点,说明这些树种在资源利用上表现出获取性的策略。而桂花、石栎、深山含笑、苦槠等常绿树种则具有相反的特点,表现资源保守型的策略。在亚热带人工林幼林中凋落物现存量与叶片氮含量、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说明植物功能性状不仅通过影响植物生长速率,还会通过分解速率影响凋落物现存量。因此,在造林树种选择时,需要考虑树种的叶片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人工幼林 树种 凋落现存 叶片氮 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三种森林类型凋落物现存量及碳氮储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茂根 《福建林业》 2018年第5期37-40,共4页
在福建三明市罗卜岩省级自然保护区,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武夷桦天然林、米槠天然林和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及碳氮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森林类型总凋落物现存量平均值为马尾松天然林(15.90 t·hm^(-2... 在福建三明市罗卜岩省级自然保护区,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武夷桦天然林、米槠天然林和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及碳氮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森林类型总凋落物现存量平均值为马尾松天然林(15.90 t·hm^(-2))>武夷桦天然林(8.73 t·hm^(-2))>米槠天然林(4.91 t·hm^(-2)),除米槠林外,武夷桦天然林和马尾松天然林的凋落物未分解层现存量均表现为叶>枝>果;3种森林类型凋落物碳储量最大为马尾松天然林(7.28 t·hm^(-2)),其次为武夷桦天然林(3.70 t·hm^(-2)),米槠林最低(2.30 t·hm^(-2)),氮储量最大为马尾松天然林(156.60 kg·hm^(-2)),显著大于武夷桦天然林(59.60 kg·hm^(-2))和米槠林(46.90 kg·hm^(-2));3种森林凋落物的碳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桦 米槠 马尾松 凋落现存 碳氮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生态水文功能 被引量:33
18
作者 周丽丽 蔡丽平 +5 位作者 马祥庆 吴鹏飞 侯晓龙 陈奶莲 刘春华 蒋宗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9-253,共5页
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进行凋落物现存量、持水特性及失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现存量表现为老龄林(3.47t/hm2)>中龄林(2.24t/hm2)>幼龄林(1.53t/hm2)。凋落物持水量表现为... 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进行凋落物现存量、持水特性及失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现存量表现为老龄林(3.47t/hm2)>中龄林(2.24t/hm2)>幼龄林(1.53t/hm2)。凋落物持水量表现为老龄林>中龄林>幼龄林;最大持水量表现为老龄林(11.8t/hm2)>中龄林(7.73t/hm2)>幼龄林(4.24t/hm2);最大持水率表现为中龄林(477.48%)>幼龄林(376.57%)>老龄林(291.98%);最大失水量表现为老龄林(4.29t/hm2)>中龄林(2.91t/hm2)>幼龄林(1.71t/hm2);最大失水率表现为中龄林(129.90%)>老龄林(124.15%)>幼龄林(112.04%)。凋落物层吸水速率均表现在前0.5h内最快,说明凋落物层具有快速拦截地表径流的作用。凋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失水量、失水率与时间之间的最佳拟合关系式为W=a+bln t;吸水速率、失水速率与时间之间的最佳拟合关系式为V=atb。老林龄杉木凋落物层具有现存量大、持水量大、吸水速率强等特点,具有较强的生态水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凋落现存 持水特性 失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组成及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志波 白高娃 +5 位作者 李银祥 张海东 于楠楠 侯建利 刘佳 姚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15-19,共5页
以阴山山地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凋落物年凋落量、组成、月动态变化及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年凋落总量为4.74 t·hm^(-2),其中,落叶2.64 t·hm^(-... 以阴山山地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凋落物年凋落量、组成、月动态变化及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年凋落总量为4.74 t·hm^(-2),其中,落叶2.64 t·hm^(-2),落枝1.53 t·hm^(-2),落果0.50 t·hm^(-2),落皮0.07 t·hm^(-2),分别占总凋落量的55.69%、32.28%、10.55%和1.48%。各组分中,落叶在10月份凋落量最大,为1.56 t·hm^(-2),落枝和落果5月份凋落量最大,分别为0.28 t·hm^(-2)和0.10 t·hm^(-2)。林地凋落物现存量为5.04 t·hm^(-2),其中,未分解层3.67 t·hm^(-2),半分解层1.37 t·hm^(-2)。研究结果可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质循环和林地养分平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凋落 凋落组成 凋落现存 月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典型植被群落凋落物存留特征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章志琴 李燕燕 +2 位作者 王宛茜 徐美娟 庞征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9,共8页
为了解6类典型城市绿地植被群落的凋落物存留特征对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无锡鼋头渚园内典型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城市绿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存留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乔木-灌木-地被、乔木-草坪、乔... 为了解6类典型城市绿地植被群落的凋落物存留特征对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无锡鼋头渚园内典型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城市绿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存留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乔木-灌木-地被、乔木-草坪、乔木-地被和乔木-灌木-草坪4类群落年凋落物量显著(P<0.05)高于灌木-地被和灌木-草坪两类群落;下层为地被的3类群落的凋落物现存量、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水解氮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下层为草坪的3类群落;下层为地被的3类群落的土壤容重显著(P<0.05)低于下层为草坪的3类群落;6类群落间的土壤毛管孔隙度、pH值和全磷部分有显著差异,群落间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各群落年凋落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各项指标(0~10 cm)均没有相关性。凋落物现存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密切,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pH值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水解氮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毛管孔隙度、全磷和全钾没有相关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城市绿地地表覆盖的凋落物能直接或间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和透气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改善土壤的酸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群落 凋落 凋落现存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