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6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现场试验的负摩阻力基桩承载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波 余建飞 +1 位作者 刘军 周密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6-70,共5页
针对我国滨海深厚软土地层经排水固结法预处理后仍存在显著工后沉降(达数十厘米量级)诱发桩基负摩阻力效应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现场试验揭示了负摩阻力作用下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选取2根桩端持力层不同的预应力高... 针对我国滨海深厚软土地层经排水固结法预处理后仍存在显著工后沉降(达数十厘米量级)诱发桩基负摩阻力效应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现场试验揭示了负摩阻力作用下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选取2根桩端持力层不同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在桩身布设钢筋应力计实时监测轴力演变,分别模拟桩顶无荷载(工况Ⅰ)及施加工作荷载(工况Ⅱ)两种工况。试验结果表明:工况Ⅰ下,中性点轴力表征桩身最大下拉荷载,其值随桩周土沉降发展呈递增趋势,且中性点深度由初始30.00 m(摩擦桩)下移至44.66 m(端承桩),对应下拉荷载分别达2160 kN与3640 kN(桩土相对位移87 mm);工况Ⅱ持续加载55 d后,桩顶荷载增量传递至中性点的比例显著衰减,上部桩-土界面因桩体下沉转为正摩阻力区。研究表明,在地基处理稳定后期进行桩基施工可有效降低下拉荷载(降幅达40%以上),而现行规范基于中性点静态假设的承载力预测值偏于保守。研究成果为优化深厚软土区桩基设计提供了定量化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负摩阻力 深厚软土地基 中性点迁移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的砂泥岩混合料抗剪强度研究
2
作者 朱大鹏 邹思涵 +2 位作者 张明政 熊江 宋琨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开展砂泥岩混合碾压填方料抗剪强度参数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对指导混合料超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四川省绵阳市境内某天然气处理厂4个超高填方边坡区内,开展13个砂岩与泥岩碾压后混合填料现场大型直剪试验,... 开展砂泥岩混合碾压填方料抗剪强度参数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对指导混合料超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四川省绵阳市境内某天然气处理厂4个超高填方边坡区内,开展13个砂岩与泥岩碾压后混合填料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研究含石率﹑含水率及正应力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砂岩与泥岩碾压混合料的综合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c为34.93 kPa,内摩擦角φ为31.38°;混合填方料的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c随含石率的增大而降低,内摩擦角φ随含石率的增大而增大;混合填方料的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含水率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远大于含石率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含水率的变化。研究成果对确保混合料超高填方边坡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大型直剪试验 砂泥岩混合体 含水率 含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现场试验与机理分析
3
作者 闫楠 孙淦 +5 位作者 白晓宇 王忠胜 刘一鸿 贾世祥 张亚妹 崔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0-743,共14页
利用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测试抗浮锚杆在现场极限抗拔试验中杆体的应变变化,分析抗浮锚杆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其荷载传递规律,揭示锚固长度对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临界锚固长度的存在,并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嵌岩抗浮锚杆... 利用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测试抗浮锚杆在现场极限抗拔试验中杆体的应变变化,分析抗浮锚杆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其荷载传递规律,揭示锚固长度对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临界锚固长度的存在,并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嵌岩抗浮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有效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抗浮锚杆杆体、灌浆体的荷载-位移曲线均存在拐点,分别在锚杆极限承载力的75%、60%处,拐点前位移呈线性变化,拐点后位移变化速率显著增大;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抗浮锚杆的荷载传递深度逐渐增大,锚杆杆体轴力呈相对慢速衰减的趋势,且轴力主要集中在浅部岩土层;杆-浆界面剪应力表现出先快速增加而后迅速减小的趋势,剪应力峰值出现在锚固深度约0.75m处;9根试验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均为200kN左右,基于Hoek-Brown准则计算得到的临界锚固长度为2.78m,这均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嵌岩抗浮锚杆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浮锚杆 轴力 剪应力 锚固机制 临界锚固长度 现场极限抗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爆破施工减振孔减振效应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岸霖 张凯 +6 位作者 吴振宇 王建新 范佰通 彭琦 柴德华 王邦浩 朱建波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为有效降低爆破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动态扰动,以深圳地铁16号线1号综合井基坑爆破工程为依托,开展减振孔减振效应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参数条件下减振孔地表振动的实时监测,研究减振孔对地表峰值质点振动速度(PPV)和主振频率的影... 为有效降低爆破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动态扰动,以深圳地铁16号线1号综合井基坑爆破工程为依托,开展减振孔减振效应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参数条件下减振孔地表振动的实时监测,研究减振孔对地表峰值质点振动速度(PPV)和主振频率的影响,分析减振孔参数对减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减振孔直径的增加,水平径向隔振率与水平切向隔振率先增加后减小,竖直方向隔振率整体上逐渐增加,基于合速度的隔振率呈显著增大趋势;随着减振孔排间距的增加,减振孔的隔振率先显著减小后逐渐趋于稳定;当减振孔内充填水时,随着减振孔充填度的增加,水平径向隔振率逐渐减小,水平切向隔振率与竖直方向隔振率先增加后减小,基于合速度的隔振率先增加后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减振孔 现场试验 隔振率 水充填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快速修复现场试验
5
作者 冯亚松 王水 +4 位作者 李梦雅 吕宗祥 陈宇韬 尹芝华 柏立森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3-924,共12页
以某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表层和基层协同修复为目标,融合结构的高程、回弹模量及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等原位测试,以及结构样芯抗压强度、透水系数等室内测试,系统研究了阻污承载结构修复后污染迁移阻控、承受外界荷载性能的变化规律.... 以某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表层和基层协同修复为目标,融合结构的高程、回弹模量及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等原位测试,以及结构样芯抗压强度、透水系数等室内测试,系统研究了阻污承载结构修复后污染迁移阻控、承受外界荷载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阻污承载结构修复后,结构表层最大与最小高程之差减小71.4%,结构平整度提升;试验区14个测试点位中占比42.9%的点位回弹模量值恢复到对照区相应测试值的80%以上,试验区表层平均宽度7.5mm裂缝处采集岩芯的轴心抗压强度提升约0.38倍,基层贯入阻力提升约21.3%,结构承载性能改善;试验区表层平均宽度7.5mm裂缝处采集样芯的透水系数降低约2个数量级,表层采样孔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80%,结构阻污性能增强.研究结果为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的服役状态监测与快速修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产企业 阻污承载结构 快速修复 服役性能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地层预应力锚索力学特性及有效锚固长度优化研究——基于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
6
作者 王秀博 严志成 +3 位作者 王立川 旷文涛 章慧健 杨继康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6,共7页
该文依托穿越砂岩地层的国博车站工程,采用现场预应力锚索拉拔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不同工况下锚索端头荷载与位移的关系以及预应力锚索的荷载传力机理,并对依托工程预应力锚索的有效锚固长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拉拔力... 该文依托穿越砂岩地层的国博车站工程,采用现场预应力锚索拉拔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不同工况下锚索端头荷载与位移的关系以及预应力锚索的荷载传力机理,并对依托工程预应力锚索的有效锚固长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拉拔力增大,预应力锚索传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剪应力集中于锚固段始端,且与拉拔力等比增大;第二阶段,剪应力分布曲线出现波峰,峰值逐步达到极限抗剪力;第三阶段,连续多段锚固段达抗剪极限,剪应力分布最终呈“矩形状”。由实验可得:预应力为200、300和400 kN的锚索对应有效锚固长度分别约5、6和7 m;相比锚索的轴力分布,锚固段剪应力分布对有效锚固长度的确定更准确;预应力锚索的荷载-有效锚固长度曲线呈现由非线性渐趋线性增长规律;采用剪切应力的积分公式计算锚索端头拉拔力,能较好地模拟拉拔试验,锚索端部拉拔荷载随位移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而增长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传力机理 有效锚固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密桩处置大厚度黄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7
作者 欧合举 高贵德 +4 位作者 蒋应军 李金鑫 韩玉 白晨帆 范江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8,共7页
为检验挤密桩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置效果,设计了现场试验,研究了不同桩间距下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处治效果,揭示了桩间土层处治效果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挤密度的概念,从另一角度对复合地基的挤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 为检验挤密桩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置效果,设计了现场试验,研究了不同桩间距下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处治效果,揭示了桩间土层处治效果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挤密度的概念,从另一角度对复合地基的挤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桩间距下,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干密度与天然地基相比均有显著提高;挤密系数随着桩间距的增加逐渐减小,桩间距由0.8 m增至1.1 m时,整体挤密效果降低约6.9%;挤密度也可以判定复合地基的挤密效果,且挤密度与挤密系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挤密度在1.15以上时,与挤密系数在0.88以上时所评估的挤密效果基本一致;不同桩间距下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湿陷消除效果均较好,湿陷系数远小于0.015;湿陷系数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湿陷系数区域平均值,桩间距建议值为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挤密桩复合地基 现场试验 处置效果 干密度 挤密系数 挤密度 湿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蠕动钻进工具的研制及现场试验
8
作者 余丽彬 张志刚 +3 位作者 姜朝民 徐辉 张宏阜 韩绪睿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提高长水平段水平井钻压传递效率,模仿蚯蚓的生理结构和运动原理,研制了一种仿生蠕动钻进工具。该工具利用一个脉冲发生器驱动多个振动短节,能够在实现钻柱蠕动的同时降低水力压耗。室内测试结果表明:排量为30L/s时,仿生蠕动钻进工具... 为提高长水平段水平井钻压传递效率,模仿蚯蚓的生理结构和运动原理,研制了一种仿生蠕动钻进工具。该工具利用一个脉冲发生器驱动多个振动短节,能够在实现钻柱蠕动的同时降低水力压耗。室内测试结果表明:排量为30L/s时,仿生蠕动钻进工具的压力波动幅值接近2 MPa、振动频率为6.5 Hz,3个振动短节的振动幅度超过5 mm。该工具在新疆油田JHW8X-3X井水平段进行了现场试验,进尺815.00m,平均机械钻速12.48m/h,与邻井水平段采用振荡螺杆和水力振荡器等减阻提速工具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15.5%。研究表明,仿生蠕动钻进工具能够缓解钻柱托压、提高钻压传递效率,为提高长水平段水平井的钻进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蠕动 钻井工具 水平井 钻压传递 室内测试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盾构废弃砂质黏土现场制备新型溶洞填充料试验研究
9
作者 陈阵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31,共9页
为了研发以盾构渣土为主要材料的溶洞填充注浆材料,实现盾构废弃砂质黏土原位化再生利用,以深圳地铁3号线盾构产生的砂质黏土为主原料,辅以水泥和外加剂,在地铁盾构现场制备下伏溶洞填充材料。先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外加剂、水胶比、... 为了研发以盾构渣土为主要材料的溶洞填充注浆材料,实现盾构废弃砂质黏土原位化再生利用,以深圳地铁3号线盾构产生的砂质黏土为主原料,辅以水泥和外加剂,在地铁盾构现场制备下伏溶洞填充材料。先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外加剂、水胶比、胶土比等因素对新型溶洞填充料性能影响规律;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及现场试验对所制备溶洞填充料的胶凝情况及实际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铝钙氧化物类外加剂可显著提高溶洞填充料的强度,1 h抗压强度达到0.479 MPa,28 d抗压强度可达11.048 MPa,该外加剂的加入还可提升材料的水稳定性与抗干缩性能,28 d龄期水稳定系数上升20.5%、干缩值降低63.4%。2)提升胶土比与降低水胶比,均可提升溶洞填充料28 d抗压强度;当胶土比大于0.3之后,溶洞填充料强度随胶土比的提升增长明显。3)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发现,在水化作用下,水泥与铝钙氧化物类外加剂在土体中形成丝状与片状连接,土体孔隙总体积减小,密实性增大,结构间的连接更为紧密,使得溶洞填充料具有较高的强度。4)通过开展溶洞填充料现场应用试验可知,钻芯样平均强度为4.16 MPa,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砂质黏土 溶洞填充料 外加剂 抗压性能 微观机理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加筋土高边坡工程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10
作者 彭旺 王茂忠 +1 位作者 贾斌 董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57-664,共8页
高海拔地区建设的加筋土边坡可能面临冻融、材料老化、地震等作用的影响从而产生结构损坏,因此往往需对高海拔地区加筋土边坡进行施工及服役期的现场监测,为工程安全稳定提供保障。依托西藏昌都某输电换流站新建40 m高土工格栅加筋土边... 高海拔地区建设的加筋土边坡可能面临冻融、材料老化、地震等作用的影响从而产生结构损坏,因此往往需对高海拔地区加筋土边坡进行施工及服役期的现场监测,为工程安全稳定提供保障。依托西藏昌都某输电换流站新建40 m高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进行现场试验,对高海拔地区建设的加筋土高边坡内外温度、坡面变形、坡顶沉降、竖向土压力和土工格栅应变分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海拔地区加筋土高边坡的工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土边坡内部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坡面边界周围区域为温度变化敏感区。边坡坡面侧向位移在施工期急剧增长,而后逐渐稳定,最大侧向位移出现在最下级边坡坡面,累计位移约为坡高的1.11%。坡面沉降在工后逐渐稳定,工后六个月坡面沉降最大增量约50 mm;由于上部变电站施工及机械荷载的增加,坡顶沉降仍逐渐增大。边坡内部竖向土压力沿边坡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沿筋材铺设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各层土工格栅应变沿着筋材铺设方向递减,随边坡高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加筋土边坡 高海拔地区 现场试验 工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力学响应现场试验
11
作者 钟文杰 袁坤 王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5,共6页
针对松散岩堆体边坡成孔难度大、锚索安装难等问题,提出一种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新技术。依托广东大潮高速公路某滑坡治理项目开展现场拉拔试验,结合锚索锚固理论,研究钢花管内植入不同数量的钢绞线及在受荷状态下的内部力学响应... 针对松散岩堆体边坡成孔难度大、锚索安装难等问题,提出一种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新技术。依托广东大潮高速公路某滑坡治理项目开展现场拉拔试验,结合锚索锚固理论,研究钢花管内植入不同数量的钢绞线及在受荷状态下的内部力学响应,总结新型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的预应力损失规律。结果表明:在松散岩堆体地层中,直径为76 mm的钢花管内植入4束钢绞线的组合结构的锚固力与普通预应力锚索相比得到大幅提升,该组合结构的最大锚固力达到567 kN,约为传统4束钢绞线锚索结构的2倍;在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时,通过监测钢花管表面应变数据发现,自由段钢花管承受压应力,锚固段钢花管承受拉应力,钢花管受力随着钢绞线预应力的增加而增大;对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的锚固力进行长期观测,发现在张拉完毕后的瞬时预应力损失较大,约为14.87%~18.35%,但长期预应力损失仅为6.07%~7.56%,表明该结构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有利于长期应用。此外,长期预应力损失率与钢花管直径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 力学响应 锚固机理 现场拉拔试验 预应力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快速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现场试验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姚红生 高玉巧 +3 位作者 郑永旺 邱伟生 龚月 钱洋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9,共10页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为对象开展了超临界CO_(2)水岩反应实验,分析了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矿物溶蚀作用及其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并通过注CO_(2)恒质膨胀实验、最小混相压力测试评价了地层超压条件下注CO_(2)后原油高压物性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考虑多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了设计注入参数,最终通过矿场试验验证了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 CO_(2)水岩反应以碳酸质矿物溶蚀占主导,长英质矿物部分溶解,生成中大孔隙;(2)在地层原油中注入适量的CO_(2),显著萃取了原油中间烃组分,原油黏度从5.151 mPa·s下降到1.250 mPa·s,且CO_(2)首先萃取轻烃组分,随生产时间增加萃取组分逐渐变为重烃;(3)基于人工压裂与天然缝网混合介质组分数模模型,优化设计单井吞吐注气量1.7×10~4 t,注气速度500~600 t/d,焖井时间50 d;(4)低压侧加热的页岩油CO_(2)吞吐地面工艺,可依据CO_(2)注入地面工艺多参数数据模型,实现精准控温,避免注入管线冻堵及井下油管和套管材料低温脆断问题;(5)产出气CO_(2)浓度高于80%时,采用气相回收直注工艺,实现产出气回收成本降至104元/t。结论认为,CO_(2)快速吞吐有效提高了页岩油采收率,形成的机理认识和技术系列可为页岩油注CO_(2)吞吐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注CO_(2) 水岩反应 机理 混合介质组分数模 快速吞吐 地面工艺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基坑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现场试验及工作机理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刚 王玉萍 +3 位作者 程雪松 余地华 黄晓程 李昕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5,113,共9页
基坑倾斜桩支护大幅提高了无支撑支护结构的适用深度,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绿色低碳、变形控制好等特点,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单排倾斜桩,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的试验、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均较少。针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基坑开展了现... 基坑倾斜桩支护大幅提高了无支撑支护结构的适用深度,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绿色低碳、变形控制好等特点,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单排倾斜桩,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的试验、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均较少。针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基坑开展了现场试验,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从前排斜桩、桩顶连梁及桩间土体作用3个方面深入探究了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的工作机理,进一步分析了直斜桩长度和排距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竖直双排桩,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支护性能显著提升,前排斜桩主要发挥“斜撑”作用,连梁主要起到将直斜桩及冠梁连接成一个空间刚架的作用,桩间土体能够提高桩土摩阻力,进而有效减小前排倾斜双排桩变形。研究成果有助于前排倾斜双排桩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前排倾斜双排桩 现场试验 工作机理 软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隧道竖向疏散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俊伟 李姚 +4 位作者 徐志胜 谢宝超 楚坤坤 赵家明 于子涵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84-3695,共12页
近年来,隧道的疏散设计中普遍应用竖向疏散模式,但该模式的安全性缺少真实试验数据支撑和验证。为探究隧道竖向疏散模式下的人员疏散行为特征及关键参数,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在某隧道内搭建火灾时的交通堵塞场景,组织188名参与者(109名... 近年来,隧道的疏散设计中普遍应用竖向疏散模式,但该模式的安全性缺少真实试验数据支撑和验证。为探究隧道竖向疏散模式下的人员疏散行为特征及关键参数,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在某隧道内搭建火灾时的交通堵塞场景,组织188名参与者(109名男性,79名女性)开展大规模人群疏散研究,针对人员疏散时间、疏散行走速度、疏散楼梯人员通行能力、疏散楼梯盖板开启时间等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火灾时,人员疏散受到隧道熟悉度和疏散引导的显著影响,在紧急疏散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拥堵,疏散引导可极大地改善人员的出口及路径选择,提高疏散效率。2)交通堵塞状态下,人员疏散行走速度因隧道熟悉度的提高和疏散引导而显著提高。行车道上,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速度分别由1.38 m/s、1.39 m/s提高至1.94 m/s、1.99 m/s。但在下部安全疏散通道内,参与者出现懈怠和放松的情绪,平均疏散行走速度会略有降低。应考虑在疏散通道内设置一些警示标志以督促引导人员疏散。3)入口宽度为1.09 m的疏散楼梯的最大人员通行能力为38人/min;男性参与者开启楼梯盖板的平均时间为7.5 s,女性参与者开启楼梯盖板的平均时间为12.6 s,相比于女性,男性参与者更容易打开楼梯盖板。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疏散逃生方案设计、运营管理提供真实试验数据参考,提高隧道防灾疏散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隧道逃生 疏散楼梯 现场试验 疏散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张拉作用下新型多节泡土钉抗拔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新宇 时一帆 +3 位作者 李煜 张升 田奔 刘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7-1046,共10页
新型多节泡土钉具有拉拔硬化特征,相比传统土钉,其在土质边坡中抗拔性能更优。为了探究实际工况条件下新型多节泡土钉的边坡加固性能,并与传统土钉进行比较,开展7组新型多节泡土钉及传统土钉现场循环张拉试验,研究注浆工艺、节泡间距及... 新型多节泡土钉具有拉拔硬化特征,相比传统土钉,其在土质边坡中抗拔性能更优。为了探究实际工况条件下新型多节泡土钉的边坡加固性能,并与传统土钉进行比较,开展7组新型多节泡土钉及传统土钉现场循环张拉试验,研究注浆工艺、节泡间距及埋深对土钉抗拔力及其发挥速率的影响规律,进而探明了每一循环下土钉弹、塑性拉拔位移占比,并分析其内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张拉作用下,注浆工艺对土钉的抗拔力影响显著,采用改进式压密注浆工艺和直接压密注浆工艺的土钉抗拔力远远超出传统注浆工艺,且初期的拉拔硬化现象更明显。采用改进式压密注浆工艺的土钉抗拔力发挥速率最快,直接压密注浆工艺次之,传统注浆工艺最小。从总体趋势上看,新型多节泡土钉抗拔力发挥速率在降低,传统土钉抗拔力发挥速率在升高。采用改进式压密注浆工艺虽然不能提升土钉弹性拉拔位移的占比,却能显著提高极限抗拔力;节泡间距对多节泡土钉抗拔力和抗拔力发挥速率影响较小,主要受到土钉周围土体强度的影响;埋深影响多节泡土钉的极限抗拔力,埋深越大,极限抗拔力和初始抗拔力发挥速率越大,同时抗拔力发挥速率随拉拔位移递减的趋势也更加明显。研究成果对提高新型多节泡土钉加固性能和优化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 拉拔硬化 循环张拉 多节泡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加固空心板梁现场足尺抗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连华 龚志权 +3 位作者 李立峰 孙秀贵 黄哲标 吴焕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3,共9页
为分析UHPC加固受损空心板梁的抗弯性能,设计制作了2片空心板梁以开展现场足尺抗弯试验研究.基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未加固和加固空心板梁的破坏模式和荷载-跨中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UHPC加固层可以有效改善受损空心板梁的破坏模式... 为分析UHPC加固受损空心板梁的抗弯性能,设计制作了2片空心板梁以开展现场足尺抗弯试验研究.基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未加固和加固空心板梁的破坏模式和荷载-跨中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UHPC加固层可以有效改善受损空心板梁的破坏模式,并且加固空心板梁呈现出更好的抗弯和变形能力.与未加固空心板梁相比,加固空心板梁的开裂和极限荷载均得到明显提升,提升幅度分别达到11.5%和23.8%.此外讨论了UHPC层的加固机理,同时推导了加固空心板梁的抗弯极限承载能力公式,并将理论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抗弯承载能力计算值和试验值的最大误差仅为1.1%,证明了理论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空心板梁 加固 现场足尺试验 破坏模式 抗弯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单桩水平静力加载现场试验及 p-y 曲线研究
17
作者 刘俊伟 吕伟 +1 位作者 陈水月 于秀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1-1949,共9页
为研究风化花岗岩地质条件下嵌岩单桩的受荷响应和p-y曲线规律,本文基于现场试验,开展了水平静力荷载作用下嵌岩单桩的荷载-位移关系、弯矩、桩身变形及p-y曲线响应研究。试验表明:在所研究的相对深度范围内,随着z/D的增加,岩土阻力和... 为研究风化花岗岩地质条件下嵌岩单桩的受荷响应和p-y曲线规律,本文基于现场试验,开展了水平静力荷载作用下嵌岩单桩的荷载-位移关系、弯矩、桩身变形及p-y曲线响应研究。试验表明:在所研究的相对深度范围内,随着z/D的增加,岩土阻力和相应位移都减小,上部荷载很难传递到深部岩层;桩身最大弯矩在3~4倍桩径之间,极限荷载主要取决于桩身强度而不是岩土体。将p-y曲线分别与一般双曲函数和双曲正切函数进行拟合,评估现有p-y曲线模型在风化花岗岩地基中的适用性,修正了模型在风化岩层中的参数取值。结果表明:一般双曲函数在较浅区域拟合良好,相对深度较大的区域数据离散性较强;双曲正切函数在各深度处拟合优度均较好。分析结果简化了现场p-y曲线的预测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嵌岩单桩 现场试验 静载试验 桩-岩相互作用 受荷响应 P-Y曲线 风化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土中静压桩连续贯入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泽坤 何来胜 +6 位作者 白晓宇 麻栋栋 牛永昌 赵广 桑松魁 闫楠 张明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1304,共14页
为探讨层状土中静压桩连续贯入过程的沉贯特性,依托上海市某桩基工程开展静压桩贯入过程现场试验,探究沉桩阻力随贯入深度的演变规律,并结合ABAQUS数值模拟,明确静压桩贯入过程中沉桩阻力、桩周土体竖向应力、径向应力以及径向位移的变... 为探讨层状土中静压桩连续贯入过程的沉贯特性,依托上海市某桩基工程开展静压桩贯入过程现场试验,探究沉桩阻力随贯入深度的演变规律,并结合ABAQUS数值模拟,明确静压桩贯入过程中沉桩阻力、桩周土体竖向应力、径向应力以及径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层状土的软硬程度制约着沉桩阻力的大小;当桩端贯入浅部粉质黏土层和淤泥质黏土层时,沉桩阻力增长较慢甚至出现减小趋势,当桩端贯入到深部砂质粉土层、粉质黏土层和粉砂层时,沉桩阻力增长较快,其中在砂质粉土层中增长率最高可达174%;桩周土体中竖向应力和径向应力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竖向应力和径向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桩端贯入至黏质粉土层时,分别为558.0、1 178.0 kPa,当桩端贯入到下部较软的淤泥质黏土层时,最大竖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均出现明显退化现象,径向应力退化率达到52%;径向位移随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其变化规律基本反映了土层性质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现场试验 沉桩阻力 数值模拟 竖向应力 径向应力 径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钻根植桩竖向承载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佳锦 马俊杰 +2 位作者 俞建霖 龚晓南 张日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47,共8页
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同一场地内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研究,试桩均加载至极限状态。通过抗压和抗拔静载试验对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静钻根植桩的抗压承载性能相比传统钻孔灌注桩有显... 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同一场地内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研究,试桩均加载至极限状态。通过抗压和抗拔静载试验对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静钻根植桩的抗压承载性能相比传统钻孔灌注桩有显著提高,本次试验场地各土层中静钻根植桩的桩侧摩阻力是规范建议的钻孔灌注桩极限侧摩阻力的1.49~3.21倍;静钻根植桩抗拔承载性能也明显优于钻孔灌注桩,抗拔试桩的极限承载力是根据规范计算的钻孔灌注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1.52~1.55倍;静钻根植桩抗拔状态下桩侧摩阻力明显小于抗压状态下的桩侧摩擦力,即静钻根植桩也存在侧阻抗拔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钻根植桩 现场试验 承载特性 侧摩阻力 侧阻抗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研制与试验
20
作者 陆红军 李大建 +2 位作者 杨义兴 陈春坤 杨海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针对低液量水平井分段生产测试采用井口取样化验含水、大罐计量折算流量方式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场作业风险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在水平井单层段分段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单个产层段流量、含... 针对低液量水平井分段生产测试采用井口取样化验含水、大罐计量折算流量方式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场作业风险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在水平井单层段分段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单个产层段流量、含水、温度、压力参数自动采集、存储,通过地面数据回读分析,能判识不同产层段产出类型及产出特征。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达到了设计工艺技术指标。现场试验评价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现了低液量水平井流量、含水、温度、压力数据的完整采集与存储,通过数据曲线分析明确了实施井不同产层段产出情况,准确定位了主要出水层段。所得结论可为低渗透油田油井生产动态监测及后续措施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液量水平井 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 分段生产 产层段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