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红外反射-吸收光谱研究PEG对PHBHx薄膜的热性能影响
1
作者 陈玉静 区菊花 +4 位作者 孔振兴 杨锐 戴子林 Isao Noda Young Mee Jun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9-40,共2页
聚合物薄膜在界面受限效应作用下的成核结晶与其体材料有显著差异,从而导致其形貌,取向和热性能呈现独特性质。最近我们课题组研究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PEG)对6.9 mol%3-羟基己酸与3-羟基丁酸共聚酯(PHBHx6.9)薄膜的影响,发现与10 wt%... 聚合物薄膜在界面受限效应作用下的成核结晶与其体材料有显著差异,从而导致其形貌,取向和热性能呈现独特性质。最近我们课题组研究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PEG)对6.9 mol%3-羟基己酸与3-羟基丁酸共聚酯(PHBHx6.9)薄膜的影响,发现与10 wt%的PEG共混后,PHBHx薄膜在Si基底上规整的侧立型结构被破坏。当PEG加入量达到30 wt%时,PHBHx的分子链折叠位于水平和垂直方向之间,这种独特的折叠方式在100℃以下稳定存在。鉴于3-羟基己酸(HHx)单体的摩尔量对PHBHx性质有显著影响,将在前面研究基础拓展PEG对不同HHx含量的PHBHx薄膜性能的影响。利用原位红外-反射吸收光谱(IRRAS)研究PEG对增加3-羟基己酸(HHx)摩尔量至13 mol%后PHBHx的热性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反射-吸收光谱(IRRAS) 界面受限 3-羟基己酸与3-羟基丁酸共聚酯(PHBHx) 聚乙二醇(PEG)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波段大气碳同位素激光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夏滑 董凤忠 +4 位作者 韩荦 吴边 孙鹏帅 张志荣 崔小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65-3369,共5页
大气碳同位素在环境污染源汇示踪和地球化学发展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其探测技术方面,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具有体积小、可在线、灵敏度高等优点,在气体同位素探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作中研究了2.7μm波段的分布式反馈激光器(distrib... 大气碳同位素在环境污染源汇示踪和地球化学发展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其探测技术方面,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具有体积小、可在线、灵敏度高等优点,在气体同位素探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作中研究了2.7μm波段的分布式反馈激光器(distributed feedback laser,DFB)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在遵循12 CO_2和13 CO_2同位素分子吸收谱线特征和同位素分子谱线选择原则的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激光器输出波长。结合光程390.3m的新型多次反射池,实现了大气中CO_2分子的δ^(13)C同位素丰度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吸收光谱 多次反射 碳同位素探测 红外DFB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溶液中抗坏血酸在六氰合亚铁酸钴铜膜修饰铂电极上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汪夏燕 崔兴品 +2 位作者 崔运梅 金葆康 林祥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98-1500,共3页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reactions of L ascorbic acid(AA) at a copper cobalt hexacyanoferrate modified electrode(CoCuHCF/Pt) in neutral solutions were studied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at a bared Pt electrode by in sit...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reactions of L ascorbic acid(AA) at a copper cobalt hexacyanoferrate modified electrode(CoCuHCF/Pt) in neutral solutions were studied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at a bared Pt electrode by in situ FTIR reflection absorption spectroscopy(FTIRRA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ectrode oxidation of AA at both the electrodes CoCuHCF followed by chemical processes. AA is oxidized to dehydro L ascorbic acid(DHA) followed by a chemical hydration process. At Pt electrode, the DHA underwent hydration reaction to form bicyclic product, which then further was transformed into 2,3 diketogulonic acid and its enol form via an opening of lactone ring. However, at CoCuHCF/Pt electrode, the DHA undergoes ring opening reaction and then degradation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溶液 抗坏血酸 六氰合亚铁酸钴铜 铂电极 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 电化学 化学修饰电极 电催化 膜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甲氨基苯酚在Pt电极上电氧化还原过程的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
4
作者 王美玲 张友玉 +1 位作者 谢青季 姚守拙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8,共4页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0.2mol/LKCl水溶液中对甲氨基苯酚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还原过程.循环伏安扫描和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对甲氨基苯酚的电氧化还原过程中有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发生转移,对甲...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0.2mol/LKCl水溶液中对甲氨基苯酚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还原过程.循环伏安扫描和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对甲氨基苯酚的电氧化还原过程中有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发生转移,对甲氨基苯酚首先氧化生成对甲亚胺基苯醌,然后其氧化产物发生不可逆水解反应生成对苯醌和甲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红外反射光谱 对-甲氨基苯酚 PT电极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光谱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平 梁敏华 陈永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将反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用于黄铁矿处理酸性重金属废水的研究,探讨了黄铁矿的表面反应以及黄铁矿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在处理废水过程中,黄铁矿中表面羟基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并通过考察黄铁矿中碳酸盐,合理解... 将反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用于黄铁矿处理酸性重金属废水的研究,探讨了黄铁矿的表面反应以及黄铁矿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在处理废水过程中,黄铁矿中表面羟基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并通过考察黄铁矿中碳酸盐,合理解释了黄铁矿处理酸性重金属废水后的溶液自然均趋于中性(pH 7)的现象。可见区的反射光谱用于表征处理过程中的黄铁矿的颗粒及比表面变化,解释了黄铁矿在重复使用时其活性反而增强的原因。吸收光谱及XPS表征表明,黄铁矿处理含Cr(Ⅵ)废水,是一个由Cr(Ⅵ)到Cr3+再到Cr(OH)3的吸附沉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红外光谱 反射光谱 吸收光谱 黄铁矿 重金属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器的动植物油光谱信号预处理方法比较及识别分类 被引量:1
6
作者 邱薇纶 丁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1-288,共8页
为实现对动植物油的快速无损检验,探究滤波器在提高光谱分析模型区分能力方面的可行性,该研究借助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技术,采集了动物油(159份)和植物油(188份)共计347份样本的光谱信息数据,构建了Fisher判别分析、支持向... 为实现对动植物油的快速无损检验,探究滤波器在提高光谱分析模型区分能力方面的可行性,该研究借助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技术,采集了动物油(159份)和植物油(188份)共计347份样本的光谱信息数据,构建了Fisher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3种分类模型。比较了希尔伯特变换、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无限长冲激响应滤波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5种滤波器对3种分类模型精度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滤波器窗函数(矩形窗、汉宁窗、海明窗、布莱克曼窗)、小波基函数(Morlet、Dgauss、Mexhat、Haar、Daubechies、Biorthogonal)、滤波方式(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在动植物油样本区分效果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发现,滤波器能显著提升光谱分析模型的准确性,低通和带阻滤波方式,矩形窗和布莱克曼窗函数能有效提升模型对样本的区分能力,相较于其他2种算法,支持向量机对各样本的识别区分能力最好。基于FIR低通/带阻滤波器处理后构建的SVM模型(RBF核函数)可作为动植物油样本识别的最佳模型,其对347份样本实现了100%的“类别-品牌”的两级准确区分。综上,滤波器可有效提升光谱分析模型的准确性,结合ATR-SEIRAS光谱信息数据,可准确区分不同的动植物油样本,这为包括动植物油在内的诸多样本的快速无损分析提供了一定参考,为滤波器在提升光谱分析模型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油 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 滤波器 FISHER判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件可重构近红外波长调制甲烷传感器及应用(特邀) 被引量:1
7
作者 师月崇 李亚飞 +2 位作者 宋芳 郑传涛 王一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0-91,共12页
为了加快气体吸收光谱分析算法的求解速度、重构算法的硬件逻辑,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结合波长调制光谱技术,研制了一种硬件可重构波长调制甲烷传感器。根据应用功能需求,可在硬件层面重构逻辑电路,从而更新系统工作模式和... 为了加快气体吸收光谱分析算法的求解速度、重构算法的硬件逻辑,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结合波长调制光谱技术,研制了一种硬件可重构波长调制甲烷传感器。根据应用功能需求,可在硬件层面重构逻辑电路,从而更新系统工作模式和探测参数。采用流水线技术,对光谱分析算法进行了硬件加速,光谱分析部分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时间延迟仅为4.05 ms。实验分析了该传感器在连续、间歇两种工作状态下的波形与电流,证明了该系统工作模式的可重构特性,也证实了采用间歇式工作降低激光气体传感器功耗的可行性。采用正弦信号对FPGA算法部分的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测得的信号幅值与输入信号幅值的线性度达到了99.99%。采用中心波长为2334 nm的分布式反馈激光器作为光源、光程为25 m的赫里奥特气室作为气体吸收池,开展了甲烷检测实验。传感器的线性度为99.97%,响应时间约为4.9 s。艾伦方差结果表明,当积分时间为0.5 s时,传感器的检测下限为7.8×10^(-6)。开展的甲烷泄露实验证实了该传感器的现场应用能力。设计的FPGA算法,通过硬件编程,可实现传感器工作模式与参数的灵活重构,在激光气体传感领域具有较好的片上集成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检测技术 红外吸收光谱 波长调制光谱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气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片专属性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徐东来 莫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13-1716,共4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DRS)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三黄片中的盐酸小檗碱进行无损、快速定量分析。方法:从全国不同生产企业中筛选出9家生产的三黄片为分析对象,用HPLC测定三黄片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DRS)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三黄片中的盐酸小檗碱进行无损、快速定量分析。方法:从全国不同生产企业中筛选出9家生产的三黄片为分析对象,用HPLC测定三黄片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为矢量归一化,谱段范围为6402.9~5596.8cm-1建立NIR光谱与HPLC测定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预测三黄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36个样品经内部交叉验证建立预测模型,纯度范围为0.7133%~2.1880%,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093%,决定系数为96.24;用16个样品进行外部验证,外部验证均方差(RMSEP)为0.127%,决定系数为92.41,外部验证预测值与HPLC测定值的相关系数为0.9673,预测值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5.63%,n=1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可用于药品现场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片 盐酸小檗碱 红外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定量分析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煤质多参数实时分析仪设计
9
作者 魏小梅 杨剑 +6 位作者 冯刚 贾涛 孟锦 苏小会 张翔 康莉 曹红红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9-513,共5页
燃煤内不同成分具有不同的红外吸收光谱,吸收程度的大小与该成分的含量具有正相关性。根据燃煤不同成分的红外光谱吸收特性,设计了煤质参数实时分析仪。采用漫反射灰度板替代滤光片作为参比物,实验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采用多元线性回... 燃煤内不同成分具有不同的红外吸收光谱,吸收程度的大小与该成分的含量具有正相关性。根据燃煤不同成分的红外光谱吸收特性,设计了煤质参数实时分析仪。采用漫反射灰度板替代滤光片作为参比物,实验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煤质参数测量结果与化验室化验结果接近,设计可满足使用要求,工作效率较传统化验室化验法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分析仪 吸收光谱 反射灰度板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和UV-Vis结合数据融合策略鉴别滇黄精产地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娇 王元忠 +1 位作者 杨维泽 张金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0-1416,共7页
黄精药材品质优劣与基原植物产地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简单、快速且能够准确鉴别药材产地的方法对保证其质量可控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中以云南、四川和广西9个产地的133份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 黄精药材品质优劣与基原植物产地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简单、快速且能够准确鉴别药材产地的方法对保证其质量可控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中以云南、四川和广西9个产地的133份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根茎为试验材料,采集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数据预处理后分别建立单一光谱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将ATR-FTIR与UV-Vis数据直接串联完成低级融合,提取两种光谱的主成分数(PCs)和潜在变量(LVs)以实现中级(中级融合PCs和中级融合LVs)和高级数据融合(高级融合PCs和高级融合LVs),基于不同数据融合策略分别建立RF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正确率(ACC)、灵敏度(SEN)和特异性(SPE),筛选产地鉴别最佳模型。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滇黄精ATR-FTIR和UV-Vis峰型相似,吸光度略有差异,ATR-FTIR显示14个共有峰,与糖类、甾体皂苷、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物质有关,其UV-Vis共有峰主要位于272及327 nm处,与黄酮类物质有关;ATR-FTIR、UV-Vis和低级融合的RF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ACC分别为(76.34%,95.00%),(80.65%,95.00%)和(83.87%,100.00%),但SEN和SPE值较低,故不宜采用;中级融合PCs和中级融合LVs的RF模型的SEN和SPE分别为大于0.91和0.98,训练集ACC分别为91.40%和97.85%,预测集ACC均为97.50%;高级融合PCs和高级融合LVs的RF训练集ACC分别为77.42%和97.85%,预测集ACC均为95.00%,高级融合PCs的RF模型鉴别效果较差,高级融合LVs的RF模型存在过拟合现象;模型鉴别能力为中级融合LVs>中级融合PCs>低级融合>UV-Vis>ATR-FTIR>高级融合PCs;提取LVs对产地鉴别的方法优于PCs;中级融合LVs建立的RF模型鉴别ACC最高,SEN和SPE大于0.98,模型性能最佳。该方法可为黄精药用资源的科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产地鉴别 数据融合 数据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高择优取向(220)镍电极上乙醇的电氧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令 杨防祖 +1 位作者 许书楷 周绍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0-594,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研究了1.0mol/LNaOH溶液中高择优取向镍电极上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及机理。结果表明,高择优取向镍电极对乙醇的电氧化有较高的催化作用,氧化的产物为CH3COO-;采用稳态法推导出乙醇的电氧化动力学方程...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研究了1.0mol/LNaOH溶液中高择优取向镍电极上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及机理。结果表明,高择优取向镍电极对乙醇的电氧化有较高的催化作用,氧化的产物为CH3COO-;采用稳态法推导出乙醇的电氧化动力学方程,运用稳态极化曲线测定了其电氧化过程的动力学参数,高择优取向(220)镍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形成的Ni(Ⅲ)与乙醇的反应速率常数k2=5.7×10-6L/(mol·s),Ni(Ⅱ)氧化为Ni(Ⅲ)的反应速度常数k1=4.9×10-13exp(0.52FE/RT),Ni(Ⅲ)还原为Ni(Ⅱ)的反应速度常数k-1=3.7×10-4exp(-0.48FE/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择优取向镍电极 电沉积 乙醇 电氧化 现场红外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x)/Rh(111)模型表面的制备及其CO加氢催化性能研究
12
作者 马靖凯 李幻 陈明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金属-氧化物载体界面在多相催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制备了MnO_(x)/Rh(111)模型表面,采用原位镜面反射红外吸收光谱(IRAS)、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俄歇电子能谱(AES)和低能电子衍射(LEED)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真空高温退火... 金属-氧化物载体界面在多相催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制备了MnO_(x)/Rh(111)模型表面,采用原位镜面反射红外吸收光谱(IRAS)、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俄歇电子能谱(AES)和低能电子衍射(LEED)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真空高温退火处理下的稳定性和CO加氢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在Rh(111)单晶上沉积了规整有序且热稳定性好的不同覆盖度的MnO_(x)薄膜,MnO_(x)在Rh(111)上逐层生长,并在亚单层时形成清晰的二维团簇;低覆盖度时MnO_(x)二维簇以MnO的形式优先生长在Rh(111)的台阶位,并大多呈三角形,在亚单层Rh-MnO_(x)界面周边估测的长度随MnO_(x)覆盖度呈火山型变化,在0.4~0.5 ML(单层)之间有最大值.Rh(111)表面上CO加氢反应主要生成甲烷,部分覆盖MnO_(x)后显著抑制甲烷的生成而乙醇的选择性显著提高,且MnO_(x)盖满单层以后表面的催化活性下降.这些结果表明Rh-MnO_(x)界面位点可能是CO加氢生成乙醇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x)/Rh(111) 金属-氧化物界面 反射红外吸收光谱 扫描隧道显微镜 CO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体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13
作者 曹丛 贾敏强 赵东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6-1301,共6页
讨论了两种新型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薄膜的制备方法:浸没法和旋涂法,并利用红外反射吸收光谱(Infrared reflection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RAS)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对其进行表征。AF... 讨论了两种新型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薄膜的制备方法:浸没法和旋涂法,并利用红外反射吸收光谱(Infrared reflection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RAS)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对其进行表征。AFM高度图显示两种工艺制备的CNC薄膜均由棒状的CNC纳米颗粒交错叠加而成。实验结果显示,旋涂法制备的薄膜更加光滑,粗糙度RMS约为2.7 nm。由于带电颗粒间斥力的存在,浸没法制备的CNC膜厚度最大约为15 nm,而旋涂法可以得到更厚的CNC薄膜,其厚度可达50 nm以上。研究CNC悬浮液浓度与旋涂法CNC膜厚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可以通过改变CNC溶液的浓度对薄膜厚度进行控制。IRRAS结果也证实随着CNC悬浮液浓度的增加,旋涂薄膜的厚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体 薄膜厚度 红外反射吸收光谱 原子力显微镜 AFM刻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