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低温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池的制作和表征
1
作者 龚岳 范慧 +2 位作者 张海峰 章学华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79,共6页
介绍一种自主设计的低温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池,可用于常温下(水)体系以及低温下非水(乙腈)体系的光谱电化学实验.利用循环伏安法、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法、循环伏吸法及导数循环伏吸法对该低温电化学池进行相关表征.对苯醌的低温现场红... 介绍一种自主设计的低温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池,可用于常温下(水)体系以及低温下非水(乙腈)体系的光谱电化学实验.利用循环伏安法、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法、循环伏吸法及导数循环伏吸法对该低温电化学池进行相关表征.对苯醌的低温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化学池性能良好,可以用于低温电化学、光谱电化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循环伏安 循环伏吸 对苯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Mo_2C/GC催化甲醇氧化的现场电化学-红外光谱研究
2
作者 黄海萍 姚希宇 沈培康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8,共6页
应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40%Pt在Mo2C/GC上的电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显示,Pt在Mo2C载体上有较好的分散度,平均粒径为3 nm.循环伏安、计时电位测试表明,酸性溶液中,Pt-Mo2C/GC具有良好的甲醇氧化性能.其催化甲醇氧化的起始电位比Pt/C的负移... 应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40%Pt在Mo2C/GC上的电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显示,Pt在Mo2C载体上有较好的分散度,平均粒径为3 nm.循环伏安、计时电位测试表明,酸性溶液中,Pt-Mo2C/GC具有良好的甲醇氧化性能.其催化甲醇氧化的起始电位比Pt/C的负移了90 mV.这一优异性能与Pt和载体Mo2C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关.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测量显示,甲醇在Pt/C电极氧化的中间产物是桥式吸附COB和线性吸附COL,而在Pt-Mo2C/GC电极则未检测到有害中间产物CO,其氧化终产物均为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Pt-Mo2C GC PT C 甲醇 现场电化学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醌类衍生物捕获CO2的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慧 金葆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47-1856,共10页
采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2,6-二氯苯醌(DCBQ)和2,6-二甲氧基苯醌(DMOBQ)在乙腈溶液中对CO2的电化学捕获过程.结果表明, 2种醌类衍生物在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循环伏安(CV)曲线呈现2对氧化还原峰,遵循连续两步单电子过程.加入CO2... 采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2,6-二氯苯醌(DCBQ)和2,6-二甲氧基苯醌(DMOBQ)在乙腈溶液中对CO2的电化学捕获过程.结果表明, 2种醌类衍生物在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循环伏安(CV)曲线呈现2对氧化还原峰,遵循连续两步单电子过程.加入CO2后,由于取代基亲电性的不同, 2种衍生物发生了不同的变化:DCBQ仍然呈现2对氧化还原峰,但是第二对还原峰发生了正移动;而DMOBQ的2对氧化还原峰变成1对峰.根据现场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分别得到了DCBQ和DMOBQ电化学捕获CO2过程的不同机理. DCBQ是二价阴离子发生化学变化的电化学-电化学-化学(EEC)机理,而DMOBQ则是还原产物一价阴离子自由基参与化学变化的电化学-化学-电化学(ECE)机理.进一步对CO2捕获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2种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2 6-二氯苯醌 2 6-二甲氧基苯醌 二氧化碳电化学捕获 氧化还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窗夹套式红外反射薄层电化学池的制作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崔运梅 金葆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66-1170,共5页
设计制作了一种适合水体系和非水体系的双光窗夹套式红外反射薄层电化学池。以亚铁氰化钾水溶液和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的乙腈溶液对此电化学池进行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 ,该电化学池的阻抗效应和边缘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抑制。以亚铁氰化... 设计制作了一种适合水体系和非水体系的双光窗夹套式红外反射薄层电化学池。以亚铁氰化钾水溶液和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的乙腈溶液对此电化学池进行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 ,该电化学池的阻抗效应和边缘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抑制。以亚铁氰化钾水溶液进行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表征 ,氧化过程的谱图中能清楚地观察到 ,Fe(CN) 4 -6中 CN 的正向吸收峰与Fe(CN) 3 -6中 CN 的负向吸收峰 ,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以液氮冷却的N2 气为致冷剂做对苯二酚的低温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实验 ,也获得了信噪比较好 ,谱峰清晰的氧化还原谱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电化学 双光窗 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亚铁氰化钾 对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1,4-萘醌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机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丹 金葆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59-1964,共6页
利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CVA)和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研究了2-羟基-1,4-萘醌(2-HN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在扫描范围为0.2~-1.8 V时,2-HNQ的循环伏安(CV)图中有2对氧化还原峰.在扫描范围为1.0~-2.0 V... 利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CVA)和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研究了2-羟基-1,4-萘醌(2-HN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在扫描范围为0.2~-1.8 V时,2-HNQ的循环伏安(CV)图中有2对氧化还原峰.在扫描范围为1.0~-2.0 V时,CV图在更正的电位下会出现1个氧化峰.通过分析循环伏安扫描过程中1656,1495,1549和1325 cm-1等峰的变化,观察到整个电化学过程中存在2种中间状态,去质子化醌(Q-O-)还原生成的自由基二价阴离子会继续发生电化学反应,即Q-O-的还原遵循电化学-电化学反应机理(EE机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2-HNQ的电化学过程中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法 循环伏吸 导数循环伏吸 2-羟基-1 4-萘醌 中间体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2)-萘醌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晔 阚家义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0,共4页
研究邻萘醌类母核化合物β-(1,2)-萘醌在乙腈体系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β-(1,2)-萘醌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并非如1,4-对苯醌乙腈体系的简单的两步单电子过程,推测可能存在后行化学反应.同时运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观察到其氧化还原过... 研究邻萘醌类母核化合物β-(1,2)-萘醌在乙腈体系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β-(1,2)-萘醌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并非如1,4-对苯醌乙腈体系的简单的两步单电子过程,推测可能存在后行化学反应.同时运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观察到其氧化还原过程均存在半醌自由基中间体在一定电位下的生成、继而消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萘醌 后行化学反应 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和FTIR-ATR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在羟基磷灰石、TiO_2表面的吸附
7
作者 杨琴 刘美玲 +2 位作者 张友玉 谢青季 姚守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用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法(EQCI)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纳米生物活性材料TiO_2和羟基磷灰石(HAP)上的吸附行为,获得了BSA吸附过程中电极表面的质量变化和电极/蛋白质界面双电层中电容变化以及BSA构... 用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法(EQCI)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纳米生物活性材料TiO_2和羟基磷灰石(HAP)上的吸附行为,获得了BSA吸附过程中电极表面的质量变化和电极/蛋白质界面双电层中电容变化以及BSA构象变化等信息。以2步骤连串反应机理分析BSA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BSA在2种电极表面的吸附过程均分为吸附和重排2个过程,BSA在TiO_2上吸附速度慢于在HAP上的吸附,且难达到稳定状态。根据Sauerbrey方程结合Martin方程估算了BSA在TiO_2和HAP上饱和吸附时的表面质量覆盖度,分别为1.12×10^(-6)和1.09×10^(-6)g/cm^2。红外谱图结果还表明,生物材料的表面组成对蛋白质吸附动力学和蛋白质结构变化均有影响。BSA在HAP表面吸附时的响应更大,并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 TIO2 羟基磷灰石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机理研究
8
作者 李丹 金葆康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7-355,共9页
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和导数循环伏吸法研究大黄素(Emodin,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大黄素的还原过程中阴离子自由基Q^(·-)会结合中性分子Q生成二聚物Q_2^(·-),Q_2^(·-)在更负的电位下进一步还... 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和导数循环伏吸法研究大黄素(Emodin,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大黄素的还原过程中阴离子自由基Q^(·-)会结合中性分子Q生成二聚物Q_2^(·-),Q_2^(·-)在更负的电位下进一步还原为Q_2^(2-).当扫描范围为-0.2^-2.0 V时,经过一个循环伏安过程,在扫描结束物质并没有回到反应物大黄素,而是Q_2^(2-).Q_2^(2-)会继续发生电化学反应,经历两步一电子过程,分别生成Q_2^(3-)和Q_2^(4-),对应CV图中峰C_3和C_4.当扫描范围扩大至1.0^-2.0 V时,在更正的电位下,观察到两个新的氧化峰A_1和A_2,该范围内的3周扫描结果表明,在扫描结束物质重新氧化回到Q;当扫描范围缩小至0.3^-1.4 V,A_2峰随着扫描周数的增加而增大,与A_2峰对应的氧化产物Q_2^(·-)在溶液中不断积累;A_1峰对应于Q_2^(·-)氧化回到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二聚 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循环伏吸 导数循环伏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对苯醌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彤 金葆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7-852,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 CV)和现场光谱电化学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对苯醌( BQ)在4种离子液体中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基于在298.15-343.15 K温度范围内对苯醌的伏安曲线,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对苯醌的扩散系数(D),进而求得其扩... 采用循环伏安法( CV)和现场光谱电化学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对苯醌( BQ)在4种离子液体中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基于在298.15-343.15 K温度范围内对苯醌的伏安曲线,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对苯醌的扩散系数(D),进而求得其扩散活化能(Ea).利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及导数循环伏吸法同时跟踪电化学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及产物随时间(电位)的变化.光谱电化学结果表明,苯醌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BMIMBF4)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BMIMPF6)中与在乙腈中类似,先生成苯醌阴离子自由基,随后进一步还原为二价阴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对苯醌 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扩散系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萘醌在二甲基亚砜和乙腈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云 李丹 金葆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25-2030,共6页
采用电化学技术和现场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2-甲基萘醌(MQ)在二甲亚砜(DMSO)和乙腈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质.当在0^-1.8 V电势范围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MQ在不同溶剂中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行为.结合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收图(CVA)、导数循环伏吸图(DC... 采用电化学技术和现场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2-甲基萘醌(MQ)在二甲亚砜(DMSO)和乙腈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质.当在0^-1.8 V电势范围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MQ在不同溶剂中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行为.结合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收图(CVA)、导数循环伏吸图(DCVA)及变温电化学实验,推断MQ在DMSO中第一步被还原为阴离子自由基MQ^(·-),第二步被还原为二价阴离子MQ^(2-),该过程为连续的两步单电子转移过程;在乙腈溶剂中,MQ在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同时发生二聚:第一步还原产物阴离子自由基与二价阴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且二聚体在后继的电化学过程中被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萘醌 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循环伏吸 导数循环伏吸 变温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_(25)/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上CO_2的电化学还原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幸楠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8,共8页
采用自组装方式制备GNPs/L-Cys/Au和Au_(25)/L-Cys/Au修饰电极,构造不同的CO_2电化学还原界面.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修饰电极上CO_2电化学行为.电化学结果表明:与Au电极相比,在GNPs/L-Cys/Au电极上,CO_2还原过电... 采用自组装方式制备GNPs/L-Cys/Au和Au_(25)/L-Cys/Au修饰电极,构造不同的CO_2电化学还原界面.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修饰电极上CO_2电化学行为.电化学结果表明:与Au电极相比,在GNPs/L-Cys/Au电极上,CO_2还原过电位降低了将近190 mV;而在Au_(25)/L-Cys/Au电极上,过电位降低了将近280mV,Au_(25)/L-Cys/Au电极表现出更好的CO_2电化学催化效果.结合红外光谱电化学结果提出了CO_2在Au_(25)/L-Cys/Au电极上可能的还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线性扫描伏安 红外光电化学技术 修饰电极 纳米金溶胶 Au25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溶液中钯催化醇电化学氧化的研究
12
作者 黄海萍 王连芹 沈培康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5,共6页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现场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酸性溶液中钯催化甲醇、乙二醇电氧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甲醇和乙二醇在多晶Pd电极上氧化须在1.5V以上才能发生.随着溶液pH值的降低,过电位减小且峰电流密度上升...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现场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酸性溶液中钯催化甲醇、乙二醇电氧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甲醇和乙二醇在多晶Pd电极上氧化须在1.5V以上才能发生.随着溶液pH值的降低,过电位减小且峰电流密度上升.溶液的pH值以及电极表面形成的吸附含氧物种对Pd电催化氧化醇有显著的影响.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测试显示,在高电位和强酸性介质中,乙二醇在Pd电极上的氧化产物主要是CO2和少量的乙二酸.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无论在低电位或高电位,甲醇和乙二醇在Pd上氧化的主要产物是CO2,没有发现CO的存在,说明该氧化过程CO2是经过非毒化的路径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甲醇 乙二醇 现场电化学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RhSn/GN催化剂上甲醇电催化氧化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13
作者 朱复春 姜艳霞 孙世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6,共2页
通过多元醇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烯(GN)负载的Pt及Pt基多元催化剂:Pt/GN,PtRh/GN,PtSn/GN,PtRhSn/GN。循环伏安研究表明,Rh的加入提升了Pt基催化剂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而Sn的加入明显降低了甲醇在Pt基催化剂上的过电位,起始氧化电位负移10... 通过多元醇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烯(GN)负载的Pt及Pt基多元催化剂:Pt/GN,PtRh/GN,PtSn/GN,PtRhSn/GN。循环伏安研究表明,Rh的加入提升了Pt基催化剂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而Sn的加入明显降低了甲醇在Pt基催化剂上的过电位,起始氧化电位负移106mV。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研究进一步表明,Rh和Sn的加入使得Pt基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起始氧化电位负移;Rh的加入使得CO谱峰强度增大,而Sn的加入明显降低了CO谱峰强度。三元催化剂PtRhSn/GN很好的综合了Rh和Sn的电子效应及协同效应特点,相比于Pt/GN催化剂,起始氧化电位负移60mV,且活性达到其1.5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铂基催化剂 甲醇 循环伏安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甲基对苯醌电化学还原研究
14
作者 任园园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2,共6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及导数循环伏吸法研究四甲基对苯醌(TMBQ)在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TMBQ的电化学还原并不是简单的两步单电子还原过程.研究发现,还原过程同时伴随后行化学反应.TMBQ... 利用循环伏安法、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及导数循环伏吸法研究四甲基对苯醌(TMBQ)在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TMBQ的电化学还原并不是简单的两步单电子还原过程.研究发现,还原过程同时伴随后行化学反应.TMBQ的还原产物在-0.32 V处产生不可逆氧化峰,表明在四甲基对苯醌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中发生了二聚反应.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进一步证实了二聚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循环伏吸 导数循环伏吸 四甲基对苯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MBF4中2-氨基-3-氯-1,4-萘醌电化学捕获CO2的机理
15
作者 乔雪娇 李丹 +1 位作者 程龙玖 金葆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06-1613,共8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2-氨基-3-氯-1,4-萘醌(ACNQ)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中电化学捕获CO2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不存在CO2时,ACNQ在BMIMBF 4中经历可逆的两步一电子过程;当体系...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2-氨基-3-氯-1,4-萘醌(ACNQ)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中电化学捕获CO2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不存在CO2时,ACNQ在BMIMBF 4中经历可逆的两步一电子过程;当体系中引入CO2时,电化学还原过程中形成的二价阴离子(ACNQ^2-)作为亲核试剂,可攻击CO2的亲电子碳中心,形成稳定的CO2加合物.对电化学捕获CO2的化学计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摩尔的ACNQ^2-可捕获1摩尔的CO2.结合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计算分析了反应中CO2加合物可能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2-氨基-3-氯-1 4-萘醌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二氧化碳 亲核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Pt修饰电极碱性条件下甲醇电化学氧化研究
16
作者 周雨晨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85,共8页
甲醇电化学氧化机理的研究对制备与直接应用于甲醇燃料电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沉积法制备纳米Pt修饰玻碳电极,以此作为工作电极,基于现场红外光谱技术、循环伏吸法(CVA)、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与循环伏安法(CV),研究碱性条件下甲醇的... 甲醇电化学氧化机理的研究对制备与直接应用于甲醇燃料电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沉积法制备纳米Pt修饰玻碳电极,以此作为工作电极,基于现场红外光谱技术、循环伏吸法(CVA)、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与循环伏安法(CV),研究碱性条件下甲醇的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与Pt电极相比,纳米Pt修饰电极能更有效地催化甲醇电化学氧化,生成CO2.进一步研究发现,纳米Pt修饰电极对甲醇氧化转化为甲酸这一过程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现场红外光 电化学 催化氧化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饰碳糊电极H2O溶液中BQ对CO2的电化学捕获
17
作者 张陈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91,共8页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修饰的碳糊电极(CILE)作为反应界面,开展H2O溶液中苯醌(BQ)对CO2捕获的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修饰的碳糊电极相较于普通碳糊电极具有较低的电荷传递电阻、更好的电子转移可逆性.利用...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修饰的碳糊电极(CILE)作为反应界面,开展H2O溶液中苯醌(BQ)对CO2捕获的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修饰的碳糊电极相较于普通碳糊电极具有较低的电荷传递电阻、更好的电子转移可逆性.利用电化学和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实现宏观和微观的同步观察,探讨电化学过程中各物种的变化.结果表明:BQ电化学还原产物BQ^-·与CO2作用,生成[BQ…CO2]^-·,随后进一步还原为[BQ…CO2]^2-.随着BQ浓度的增加,CO2的转化捕获逐渐增多,当BQ达到一定浓度后,CO2消耗量基本保持不变,过量的BQ发生电化学还原生成BQ^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 对苯琨 CO2捕获 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氯硝基苯在乙腈溶液中电化学还原机制研究
18
作者 刘岩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0,共9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FT-IR光谱电化学法研究3,5-二氯硝基苯(3,5-DCNB)在乙腈(AN)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在N2存在条件下,3,5-DCNB在-0.4~-1.2 V扫描电位区间内发生可逆的一步单电子还原,引入CO_(2),3,5-DCNB电化学行为转变为完...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FT-IR光谱电化学法研究3,5-二氯硝基苯(3,5-DCNB)在乙腈(AN)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在N2存在条件下,3,5-DCNB在-0.4~-1.2 V扫描电位区间内发生可逆的一步单电子还原,引入CO_(2),3,5-DCNB电化学行为转变为完全不可逆的4电子转移过程.采用电解法进一步探索在CO_(2)存在下3,5-DCNB的电解产物,并通过X-ray和IR对电解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3,5-DCNB的电化学还原时引入CO_(2),可高效合成3,3′,5,5′-四氯偶氮苯,同时实现CO_(2)的固定与转化.利用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CVA)和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等电化学技术探究了3,5-DCNB在CO_(2)存在条件下的电化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氯硝基苯 芳香硝基化合物 CO_(2)捕获 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溶液中表面增强红外研究(英文)
19
作者 凌婧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80,共8页
基于衰减全反射模式下的表面增强红外,已广泛用于界面吸附的研究.作者报道一种基于外反射模式下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在纳米金溶液中,研究了多巴胺和钴-邻菲罗啉配合物的光谱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吸附在均匀分散于水溶液中纳... 基于衰减全反射模式下的表面增强红外,已广泛用于界面吸附的研究.作者报道一种基于外反射模式下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在纳米金溶液中,研究了多巴胺和钴-邻菲罗啉配合物的光谱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吸附在均匀分散于水溶液中纳米金颗粒的多巴胺和钴-邻菲罗啉配合物分子,能够表现出显著的红外增强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带正电荷的多巴胺和钴-邻菲罗啉配合物由于静电作用吸附至带负电性的纳米金颗粒表面,从而表现出红外吸收增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红外 现场红外光电化学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分析、光谱测量
20
《中国光学》 EI CAS 2000年第2期14-19,共6页
O431.2 2000020844微波强场中光谱激发及其谱线特征=Spectrum excitationmicrowave strong-field and the spectral-line’s character[刊,中]/曾凡光,刘钟栋,宫笑男,孔臻(郑州粮食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光谱实验室.-1999,16(3).-24... O431.2 2000020844微波强场中光谱激发及其谱线特征=Spectrum excitationmicrowave strong-field and the spectral-line’s character[刊,中]/曾凡光,刘钟栋,宫笑男,孔臻(郑州粮食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光谱实验室.-1999,16(3).-240-242报道微波强场中的光谱激发现象的最新研究。对微波强场激光光谱(MSES)和普通原子发射光谱(AES)的比较光谱进行了分析,对其中出现的谱线偏移现象进行了重复性实验。图1表3参1(吴淑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实验室 红外光 光散射 原子发射光 开放实验室 研究 多功能光电化学 单光子计数 原子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