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力学响应现场试验
1
作者 钟文杰 袁坤 王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5,共6页
针对松散岩堆体边坡成孔难度大、锚索安装难等问题,提出一种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新技术。依托广东大潮高速公路某滑坡治理项目开展现场拉拔试验,结合锚索锚固理论,研究钢花管内植入不同数量的钢绞线及在受荷状态下的内部力学响应... 针对松散岩堆体边坡成孔难度大、锚索安装难等问题,提出一种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新技术。依托广东大潮高速公路某滑坡治理项目开展现场拉拔试验,结合锚索锚固理论,研究钢花管内植入不同数量的钢绞线及在受荷状态下的内部力学响应,总结新型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的预应力损失规律。结果表明:在松散岩堆体地层中,直径为76 mm的钢花管内植入4束钢绞线的组合结构的锚固力与普通预应力锚索相比得到大幅提升,该组合结构的最大锚固力达到567 kN,约为传统4束钢绞线锚索结构的2倍;在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时,通过监测钢花管表面应变数据发现,自由段钢花管承受压应力,锚固段钢花管承受拉应力,钢花管受力随着钢绞线预应力的增加而增大;对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的锚固力进行长期观测,发现在张拉完毕后的瞬时预应力损失较大,约为14.87%~18.35%,但长期预应力损失仅为6.07%~7.56%,表明该结构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有利于长期应用。此外,长期预应力损失率与钢花管直径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花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 力学响应 锚固机理 现场拉拔试验 预应力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基坑注浆微型桩内置型钢的拉拔现场试验研究
2
作者 宋飞 艾钰皓 张斌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4,共9页
为研究黄土地区水泥土注浆微型桩内置型钢的回收技术,进行了型钢拉拔的现场试验。使用GDS三轴仪对水泥黄土浆液结石体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水泥掺入比对水泥黄土强度的影响;在自主研制的桩体内置型钢拉拔器基础上,进行了水泥黄土... 为研究黄土地区水泥土注浆微型桩内置型钢的回收技术,进行了型钢拉拔的现场试验。使用GDS三轴仪对水泥黄土浆液结石体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水泥掺入比对水泥黄土强度的影响;在自主研制的桩体内置型钢拉拔器基础上,进行了水泥黄土注浆微型桩内置型钢的拉拔现场试验,分析在水泥掺入比和型钢是否涂抹减摩剂等因素影响下,型钢拉拔时拉拔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型钢上轴力和剪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泥黄土浆液结石体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软化型,偏应力随应变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曲线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线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峰后破坏阶段和残余强度阶段;型钢拉拔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缓慢滑移阶段、快速滑移阶段、破坏阶段和水平阶段;注浆微型桩内置型钢的拉拔极限荷载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并存在残余荷载;型钢是否涂抹减摩剂对拉拔极限荷载和残余荷载的大小有影响,涂有减摩剂的型钢极限荷载约为未涂抹减摩剂型钢的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注浆微型桩 拉拔现场试验 型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与钢筋锚杆锚固性能现场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冯君 王洋 +3 位作者 张俞峰 黄林 何长江 吴红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85-4193,共9页
玄武岩纤维(BFRP)锚杆具有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是岩土锚固结构中钢筋的良好替代品,近年颇受业界关注。通过在黄土地层中开展4组Ф25 mm BFRP锚杆和钢锚杆的现场拉拔试验,初步研究两种材质锚杆的破坏模式和锚固性能差异。研... 玄武岩纤维(BFRP)锚杆具有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是岩土锚固结构中钢筋的良好替代品,近年颇受业界关注。通过在黄土地层中开展4组Ф25 mm BFRP锚杆和钢锚杆的现场拉拔试验,初步研究两种材质锚杆的破坏模式和锚固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诸如Ф25 mm类较大直径土层锚杆,拉拔过程中锚固体系的灌浆体内外界面破坏迹象共存,但最终破坏模式受控于灌浆体与土层界面(第二界面),且BFRP锚杆与砂浆内界面(第一界面)破坏程度明显高于钢锚杆;两种材质锚杆的极限承载力相近,界面黏结强度均随锚固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受两种材质锚杆本身的加工工艺和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试验中钢锚杆与灌浆体的黏结性能优于BFRP锚杆;相同荷载水平,相同位置处,BFRP锚杆杆体轴力大于钢锚杆,轴力衰减速率略小于钢锚杆;峰值剪应力BFRP锚杆小于钢锚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BFRP锚杆 现场拉拔试验 极限承载力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试验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罗荣 张宜虎 +3 位作者 向前 蒋建军 高锡敏 孙小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5-140,共6页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采用只锚喷而不衬砌的洞室支护形式,是目前公认最好的油品存储形式。喷射混凝土通过其与岩面的粘结强度传递应力,保证喷射混凝土和围岩的共同工作。粘结强度是分析评价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洞室结构稳定性及施工质量的重要...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采用只锚喷而不衬砌的洞室支护形式,是目前公认最好的油品存储形式。喷射混凝土通过其与岩面的粘结强度传递应力,保证喷射混凝土和围岩的共同工作。粘结强度是分析评价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洞室结构稳定性及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某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工程的主洞室,采用多种试验方法开展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径50 mm隔离试件不适用于地下水封石洞油库的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的试验,采用直径100 mm隔离试件可较大提高试件隔离成功率,钻芯隔离试件拉拔试验强度值可作为粘结强度下限值;喷大板切割岩块试件可反映喷射混凝土与岩块的粘结强度,室内拉力试验成果可作为粘结强度上限值。对于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建议采用直径100 mm钻芯隔离试件现场拉拔和喷大板切割试件拉力试验进行测试,利用上、下限值综合评价粘结强度。试验成果为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洞室结构稳定及施工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 喷射混凝土 粘结强度 钻芯隔离现场拉拔试验 喷大板切割室内拉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