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现代生物碳酸盐沉积的垂向分带 被引量:5
1
作者 朱袁智 郭丽芬 +1 位作者 聂宝符 王有强 《热带海洋》 CSCD 1990年第1期43-51,共9页
南海的现代碳酸盐质沉积,主要是生物源。据生物组分、矿物成分和主要化学元素的垂向变化,分为三带:文石质生物富积带(60m以浅);镁方解石质生物富积带(60-400m);方解石质生物富积带(400-3800m)。
关键词 南海 现代碳酸盐沉积 生物源 矿物成分 垂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洞穴滴水及现代碳酸钙(CaCO_3)沉积的碳同位素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美良 朱晓燕 +4 位作者 林玉石 陈坤琨 何师意 王华 杨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4-642,共9页
经过前期(1995~2000年)及近2a对桂林盘龙洞13个滴水点的2个水文年的滴水和现代碳酸钙沉积的动态监测,发现现代洞穴碳酸钙(CaCO3)沉积有两种类型:①常年性滴水沉积碳酸盐,其δ13C值记录了全年气候变化特征;②季节性滴水沉积碳酸盐,其δ13... 经过前期(1995~2000年)及近2a对桂林盘龙洞13个滴水点的2个水文年的滴水和现代碳酸钙沉积的动态监测,发现现代洞穴碳酸钙(CaCO3)沉积有两种类型:①常年性滴水沉积碳酸盐,其δ13C值记录了全年气候变化特征;②季节性滴水沉积碳酸盐,其δ13C值记录了季节性气候变化特征。现代碳酸盐沉积监测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桂林盘龙洞外部峰体主要为C3植物(几乎没有C4植物),现代沉积碳酸盐的δ13C记录显示,在夏半年,夏季风强、降水丰沛、生物的活动量大,现代碳酸盐沉积量大,δ13C值则较偏负,平均为-13.13‰;现代碳酸盐的δ13C全年平均值为-12.23‰,最负值达-14.5‰;而在冬半年,由于降水相对较少,新沉积碳酸盐的δ13C值,显示稍有增加(或偏正),其δ13C值为-10‰^-11‰。此外,当在降大雨或暴雨后(无论是在夏半年或是在冬半年),滴水在滞后半个月或1个月后沉积形成的碳酸盐,其δ13C值显示突然偏负,主要反映的是降雨效应引起的CO2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碳酸盐沉积 碳同位素 环境意义 桂林盘龙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洞穴滴水与现代碳酸钙δ^18 O记录的环境意义--以桂林七星岩NO.15支洞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美良 朱晓燕 +2 位作者 吴夏 张碧云 潘谋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705,共9页
现代洞穴动态监测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为洞穴碳酸盐(Ca CO3)沉积物—石笋的各种替代指标的解译提供可靠的依据,充分利用现代碳酸盐(Ca CO3)沉积物的各种替代指标,并与现代器测气象资料进行相互对比、并用以校正,是精确或定量解释石笋气... 现代洞穴动态监测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为洞穴碳酸盐(Ca CO3)沉积物—石笋的各种替代指标的解译提供可靠的依据,充分利用现代碳酸盐(Ca CO3)沉积物的各种替代指标,并与现代器测气象资料进行相互对比、并用以校正,是精确或定量解释石笋气候替代指标的关键。经对桂林七星岩15号支洞的5个滴水点进行了长达四个水文年(2008~2011年)的大气降水、洞穴滴水、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动态监测和研究,并探讨了洞穴滴水和现代碳酸盐(CaC O3)的δ18O与降水δ18O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洞穴滴水和现代碳酸盐(CaC O3)的年平均δ18O值非常接近降水的δ18O平均值,并具有与地表降水δ18O相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洞穴滴水和现代碳酸盐(CaC O3)的δ18O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的δ18O,即明显受控于降水的δ18O。在4个水文年中,现代洞穴次生化学碳酸盐(CaC O3)沉积物的δ18O值与滴水的δ18O值记录的年内(或年际)变化或多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四高峰(δ18O低值区)四低谷(δ18O高值区)的波动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际、季节性变化规律,显示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洞穴滴水和洞穴现代碳酸盐(CaC O183)沉积物的δO可以记录当地或洞穴上方的气候变化信号,即现代碳酸盐(CaC O3)沉积物的δ18O主要作为夏季风强度或降雨量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洞穴滴水 现代碳酸盐沉积 氧同位素 桂林七星岩15号支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