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五四儿童文学建构中国形象的现代生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吴翔宇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4-32,共9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研究的浙江省哲社规划"之江青年"项目"中国想象与五四儿童文学的价值建构"(11ZJQN086YB)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五四儿童文学的历史生成是与中国的现代转型紧密关联的。认同危机内在驱动了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中国新文学寻找和建构国家形象的文学实践。儿童本体的书写折射了中国现代作家对现代中国历史及民族"新生"的思考。在西方形象与古典形象的双重他者的制导下,五四儿童文学建构中国形象体现了社会性与自然性的融合与冲突,其性质是对现代中国的一种价值重建与意义重构。
-
关键词
五四儿童文学
中国形象
现代生成
意义重构
-
Keywords
children literature in the May -Fourth
China's image
modern generation
reconstruction of meaning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现代生成与特征
- 2
-
-
作者
邹广文
林劲博
-
机构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术研究》
2025年第8期1-7,F0002,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24&ZD2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文化历经5000余年文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根本文化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向前发展中华文化的内在动力。而中华文化在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历经坎坷,完成了兼具历史经纬与时代脉搏的生成过程。中华文化主体性伴随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艰辛探索,经历“正反合”的历史发展而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从历史传统的生成经历着眼,从现代性的展开过程着手,可以在多个维度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现代生成与特征,并为中国未来的社会文化发展澄清前提与路向。
-
关键词
中华文化主体性
中华文化
现代生成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
G12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现代性是如何生成的--马克思和韦伯的视角
被引量:8
- 3
-
-
作者
钟明华
魏明超
-
机构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4,共6页
-
文摘
与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外源性不同,西方现代化的内生性决定了其现代性的生成性。马克思认为中世纪晚期西欧低地国家(Niederland)的城市自治运动为资本这一现代性的动力来源创造了初始条件,韦伯则主张新教伦理是西欧现代化的根源。不过,在现代性的理性化特征及其与传统的"断裂"方面,韦伯的观点与马克思并无二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我们分析西方现代化的初始条件与动力来源提供了宏观的分析框架;而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理论揭开了隐藏在制度背后的精神力量,使人们得以全面地认识现代性。
-
关键词
现代性的生成
现代化
新教伦理
城市自治运动
-
分类号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20世纪初《小说月报》翻译小说的句法异化特征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刘庆元
邹娟娟
-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5,共4页
-
基金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养基金项目:华东师大优博基金(2008006)
-
文摘
关于翻译对目的语语言的贡献,过往的研究大都集中于通过翻译引进的词汇,而这种引进在语言转型时期最为突出。20世纪初的《小说月报》正是活跃于中国语言从文言到现代汉语的转型时期。本研究对《小说月报》1921~1931年发表的400多篇翻译小说进行了语言调查,发现和外来词相比,译文带来的异化句法同样十分显著,这对现代汉语的生成和发展应该起到了重要作用。
-
关键词
《小说月报》
翻译
句法异化
语符调查
现代汉语生成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