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内涵厘定、逻辑框架与推进理路 被引量:26
1
作者 罗胤晨 李颖丽 文传浩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构建符合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相较于产业体系,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具有"低碳循环高效、科创融合集聚"的绿色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特征。可以从产业空间、产业组织和产业技... 构建符合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相较于产业体系,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具有"低碳循环高效、科创融合集聚"的绿色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特征。可以从产业空间、产业组织和产业技术等层面,建构"空间—组织—技术"三维逻辑框架,有侧重地推动"现行产业体系"转型至"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必须坚持以空间协同、产业协同和要素协同为核心的"三维协同"策略,充分发挥空间规划、链接和治理的"生态集聚"效应,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互促融合"效应以及科技、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协同配置"效应,建构足以支撑我国全面绿色转型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体系 生态产业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空间—组织—技术 三维协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的内涵、路径及策略:重庆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罗胤晨 滕祥河 文传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9-657,共9页
因地制宜构建符合现代性特征的产业体系,是我国探索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区域,重庆要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框架下实现地区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 因地制宜构建符合现代性特征的产业体系,是我国探索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区域,重庆要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框架下实现地区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超越“行政区划界线”,统筹重庆全域空间进行协同规划布局,探索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重点的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在阐述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现实背景和内涵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以重点塑造十大现代生态产业空间为导向的现实路径,以及涵盖战略理念、考核制度、土地要素、财税政策和生态补偿等内容的八大支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全域空间 现实路径 支撑策略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全域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多维逻辑、理论框架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罗胤晨 张智勇 文传浩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163,共17页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选择。鉴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应以实体经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选择。鉴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应以实体经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基于这一目标,在回溯产业结构及产业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域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的概念,并阐明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与既有研究的“单层式”解读不同,本文建构涵盖一个目标体、四类域态面、两项助力轴的“一体、四域、两助力”多层式理论框架,通过剖析“体系内链接”“体系外助推”协同运行机理,进一步阐释构建全域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所蕴含的“自上而下”传导、“域态链接”融通、“自下而上”反馈三重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链布局和创新发展路径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胜利 焦洪桥 +1 位作者 杨靖华 杨丽坤 《中国煤炭》 2022年第8期7-13,共7页
碳中和、碳达峰是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务,在此大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应立足现有基础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链提升产业竞争力。介绍了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研究发现,生态环境矛... 碳中和、碳达峰是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务,在此大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应立足现有基础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链提升产业竞争力。介绍了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研究发现,生态环境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约束持续加强、碳减排压力不断增加、石化产品市场供需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突出、煤化工企业经济效益欠佳、技术创新匮乏等因素,仍是制约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亟需打造产业间融合发展、环境融合共生、产业链固碳循环、数字化赋能转型相结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链。需重点布局煤制烯烃高端化产业链、煤制油精细化产业链、煤制乙二醇多元化产业链、氢能多联产产业链、煤制天然气产业链和低阶煤分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约束 碳减排压力 煤制烯烃高端化 煤制油精细化 煤基乙二醇多元化 产业链固碳循环 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产业动态发展能力提升:理论框架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雅静 颜吾佴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99,共8页
国家从战略层面设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表明其已经从最初的科技领域创新内涵延伸至社会生产领域的全新动能构筑,成为国家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新赛道构建的关键。产业是科研创新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重要载体,产业动态发展能力既是... 国家从战略层面设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表明其已经从最初的科技领域创新内涵延伸至社会生产领域的全新动能构筑,成为国家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新赛道构建的关键。产业是科研创新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重要载体,产业动态发展能力既是对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情况的反映,也是科技发展态势的直观表征。我国产业动态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立足全域视野加快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和动态调整,传统的以“技术替代”为重点的产业体系“优化观”上升为“技术机制根本转变”的“系统观”;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经济发展中兼顾生态保护,将科技元素作为生产要素扩展与生产关系优化的主要支撑,正视和肯定科技变革对企业及产业交易联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的直接影响,提升产业形态的网络化、融合化态势,将产业先进性构建于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产业动态发展能力的构筑需立足“体系内链接”和“体系外助推”两个层面,创造性地进行跨领域、全域态的多层式要素配置创新和使用变革,加速形成相互关联、协同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这既强调与核心目标相适配的顶层设计,也有赖于产业体系自身的建设完善和基层实践的反馈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动态发展能力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技术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体系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6
作者 顾永江 顾永芬 《农技服务》 2017年第4期3-5,共3页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市场体系必备的关键性基础条件,也是促进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产业的突破口。黔东南是贵州森林覆盖率最高及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肩负着长江和珠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重任。因此,黔...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市场体系必备的关键性基础条件,也是促进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产业的突破口。黔东南是贵州森林覆盖率最高及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肩负着长江和珠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重任。因此,黔东南的经济发展主体功能被定位为限制开发区,农业功能区划的主导功能被定位为生态调节区,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产业是黔东南的比较优势,也是重点产业,由于受交通及农产品物流设施装备条件的限制,生态特色农业产业优势的巨大潜在价值未能体现。随着即将建成的高速公路及快速铁路网络,交通制约条件将会大大改善发展机遇即将突显。本文主要从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体系的角度,分析提出促进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发展战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冷链物流 市场体系 黔东南 生态文明建设 现代生态特色农业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以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国胜 余小琴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3-15,32,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的现代化总体图景,必须发挥全民智慧、多方力量,现阶段在民族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从贫困走向富裕,就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和前提,通过建立生态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的现代化总体图景,必须发挥全民智慧、多方力量,现阶段在民族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从贫困走向富裕,就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和前提,通过建立生态产业结构、重视生态小城镇的建设等来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生态化、和谐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使经济和生态化共同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由工业文明阶段向生态文明新阶段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跨越式发展 民族地区 黔东南 现代生态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